<h3><font color="#167efb"><b> 《曾经往事未如烟》</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聚会到了最高潮的阶段——文艺演出,七八级同学的热情充满了整个综合大厅。热烈的锣鼓、欢快的舞蹈、诙谐的三句半、激情的朗诵,还有各式各样饱含回忆温情的节目,冲击着、感染着每一个在场的人。节目在组织者精心的安排下,在主持人妙语连珠地串联协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之前曾给张安生同学表示过,我想在节目中吹奏一首葫芦丝曲。我在退休后为了弥补以前的缺憾,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许多学习班,有诗词、书法、绘画和葫芦丝等。因身体原因我忍痛舍弃了许多科目,唯葫芦丝我练习的时间比较多,也有参赛和演出的经验,所以想在这里给大家助助兴,为此我专门拿了小音响和伴奏优盘。,</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当应该我出场的时候,主持人梅龙同学在介绍演出者时,讲了一段话。他深情地讲起了他在四十年前的一次体育课的心路历程。当时课的内容有五百克手榴弹原地投掷,当我正在讲述投掷要领时,梅龙同学随手就投了一颗,不料这枚手榴弹投偏了,恰好扔到我的身上,打到我的怀里。当时把他吓坏了,以为老师一定会狠狠地收拾他。结果我并没有怎么说他,只是走到他跟前,告诫他以后在投掷前一定要先看看前面有没有人。这件事他记了整整四十年!而且他还又一次在台上当着一百七十多人的面向我道歉!这个举动深深地震撼了我。</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我蹒跚地走到台中央,临时凑了几句韵词:“七八同窗,济济一堂。欢歌笑语,神采飞扬。我吹葫芦,曲短情长。”我在梅龙同学的音乐调配伴奏声中,吹起了熟悉的《映山红》,婉转的乐曲,倾注了我内心对七八级同学的感激和谢意。</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梅龙的一番话勾起了我的回忆。本来这件事真的早已从我的记忆中消失,岁月已经磨蚀太多的记忆。老师又怎么能记得当时一个又瘦弱、又矮小的孩子偶尔的一次失手呢?说句笑话,当时幸亏他力量小,倘若他身强力壮,我也许就被他干掉了。又幸亏他砸中的是我,若是其他同学,或者是砸到头上,问题就不是简单的了。体育课最害怕出现伤害事故,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往往还有心理上的伤害,所以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要防止伤害就要注意课堂纪律,做好场地器材的检查、分组间隔等预防措施,还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必要的保护。尽管措施到位,有时候也难以避免出现问题。总会有孩子在兴奋的时候忘记纪律和要求,或者是分心了没有注意老师的讲话。出了问题,老师是难免担责的,所以我特别害怕出问题。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项目主要是田径类的投掷,体操类的支撑跳跃,所以我特别注意这两种课。我总是站在跳跃器材旁边做好保护。有一次一个女生跳“山羊”,她有点失去平衡,我赶紧保护,结果她一脚踹到我的裆里把我的裤子差点踩破了,而且弄得我很疼,当时我只能忍着,还不敢表现出来。</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但是,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有一次伤害了一位女生。那是在一次上双杠课,课的内容是“双杠内侧站立,跳上支撑,前后摆动成右杠外侧坐,造型,推杠跳下。”这个动作并不是很难,基本没有危险。但这位女生有一只手掌有伤残,因为需要支撑,对她来说就有一点风险,我担心她摔下来,所以当她也要上杠的时候,我把她挡住了,让她别做了,可是这个女生说她想做,我还是坚持没有让她上。然后我就到其他组检查去了,不一会我发现有几位女生正在安慰她,原来她哭了。我立即觉得自己刚才的做法有些粗暴,我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碍于面子我当时也没有立即劝慰她,只是把项目轮换了。这件事后来我一直很内疚,觉得自己伤害了那位女同学,总想当面向她道一声歉,但是纷繁的琐事导致我没有及时去做,而以后她毕业了,再也没有机会了。</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老天爷总是会给人机会的。前年,他们那一级同学集会,邀请我去,令我高兴的是,那位我总想道歉的女生也来了。虽然岁月改变了人的容貌,但还是可以寻觅到当年的痕迹。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我立即想起了我一直要做而没有做的事。我走到这位女生的面前,叫了她的名字,然后给在场的所有同学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我要给这位同学道歉。”当时全场惊愕,那位女生也惊愕地瞪大眼睛。然后我把当年发生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大家鼓掌笑了。在后面的敬酒过程中,那位女生专门过来敬我一杯酒,我看到她眼中闪闪发光,她说:“老师,我早已经忘记了,你怎么还记得!其实也没有什么,老师是为了好。”我本不善饮却一口把酒干了。</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是的,梅龙没有忘记一件事,我也没有忘记一件事。梅龙现在身材高大,知识渊博,是名校教授,他也桃李芬芳满园香,也是年近花甲,可他童心尚存,真情如故。尽管岁月如梭,流光偷走了许多美好,但是我们的真情永在,师生情谊永在。</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曾经往事未如烟,历历声光过眼前。</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但有萦牵重娓娓,真情朴素在心间。</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沐泽堂主</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2018年5月11日于纺织城斗室</b></font></h3><h3></h3> <h3><b><font color="#ff8a00"> 蓝田县五七大学1978屇毕业四十周年纪念会,我有幸参加。同学们的盛情使我很受感动, 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许多回忆。张安生同学说要为这次活动出个纪念册,嘱我写几句。<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这次纪念活动, 由王小平同学发起,并由他承担了全部费用。这次话动参加的人数多,组织严谨周到,气氛活跃,情绪热切,据说这样的盛况在蓝田县教育界是前所未有的,也许是以后难得再有的了。</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所谓 "蓝田县五七大学” ,其前身是 "蓝田县五七学校 ″ ,这是"文化大革命″ 后期, 为响应 “ 五七指示″ 的产物,这也是蓝田是教育史上不可缺少的特殊的一页。</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1978这届学生,1976年入学 ,1978年毕业离校,其间我曾是他们中的语文老师之一。 当时上课时断时读,师生们曾一面住防震棚,一面劳动,一面批 "四人帮″ ,但那一段特殊的经历,那些人和事,那些情景都会给师生们留下至今难忘的记忆,一段特殊的感情。</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世上的一切事都会成为往事,我们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无不转眼即逝,,成为已往。但是只有对往事的记忆才是永存的, 这是每个人能留住的财富。这财富只属于个人,无法转让给他人,并且任何人也无法剥夺它。</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过往的事情,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隔开久远的时间和空间,再回头来看看,都成了有趣的、美丽的、带有诗意的。诗,正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说,是在沉静中对经过的情绪的回味。</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现在有相当流行的说法,教人对过去无论是欢乐的、悲伤的事统统应该丢掉,无需记住,无需回忆,只要现时行乐。 这样的说法,自然也有它的道理,因为人必须首先是活着。但是,人如果没有了往事,没有了对往事的记忆和怀念,这与木石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这匆忙的世界上,人们愈来愈没有功夫,也没有心境去回忆、怀念往事了 ,人心如同躁动的急流,只顾往前赶,不复回头。否定怀念,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一种时尚的人生观,把怀念视为落伍。没有往事的人,没有对往事观照的人,对时光的流逝满不在乎,凡所经历的一切皆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留下什么。</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人有了往事,,有了对往事的记忆和对往事和观照,往事的消逝才不会是绝对的。“慢慢走,欣赏啊!″ 观览自然风光是这样,观览人生也是这样,这样生话,才不仅仅是活着。</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馬子良</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2018年5月10日,</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时年七十有八。</font></b></h3><h3><br></h3> <h3><b><font color="#167efb"> 思情长怀笑开颜<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78 ~18~ 40春</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怀情思续语更音;</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开水冲泡霉馍饭,</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营养不良正当年;</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学工学农齐争先,</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迷惘彷徨学问浅;</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老九杨鞭难力坚,</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朦胧中的价值观;</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分手驰奔有信念,</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兴家创业改革年;</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敬老携幼责在肩,</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盛世颐养多挣钱;</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过往万事等闲看,</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九九回首笑开颜!</font></b></h3><h3><br></h3><h3></h3> <h3><b> 参加七八届同学聚会—感言<br></b></h3><h3><b> 参加这次同学聚会,至今我的激动心情,仍在“激动“,在不好的心脏功能不知见长了多少倍,今后还不知会激动到啥时候了。</b></h3><h3><b>聚会中有多少事,简直出乎我的预料。其一,我预料不到这次能办如此规模的聚会,我出席过十多次同学聚会,唯有这次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超出了我的预料,出席过的同学聚会,多以教学班为主。说的是某某届,某某班同学聚会,其实最后真正到会的不足原班人数的一半,有的竟到了几人或有十十几人,据会议发起人或组织人讲,就这还在数月前就开始准备了,借口种种困难都推托掉了。困难什么时候都会有,名目繁多的困难强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思想重视问题,思想重视了,态度认真了,困难再多都能办好,困难再多都好办,关键在组织者的宣传、鼓动、推动的能力。从这里我就想就咱们这次聚会数百人的规模,不是一个班,而是整个78届,这种超规模的聚会,把杂处各地,分散在不同行业,职业的人要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集中起来,组织者们耗费的时间精力,何其之大,没有出常的热心,强久坚持的耐心、恒心、诚心,不付出巨大的努力能行吗?两相比较,仅就工作量说,差距就是天壤之别了。</b></h3><h3><b> 其二,聚会组织缜密,科学安排,涉及大会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做到了,就说吃饭,休息等具体接待事宜,环环相扣,做得有条不紊。就说我吧,吃完饭,服务同学看我起身要走,立即告诉我说“王老师,您的住宿房间在二楼xxx房间,请按时休息”,我的回答是“谢谢,我晚上要吃药,必须回家。接待同学随身就扶我出门,帮我打开雨伞,扶我上车,并嘱咐说:“慢点,路上注意安全”。顿时我身上一股温暖之气油然而生,兴奋之情难以自己,热泪滴滴夺框而出。</b></h3><h3><b> 第二天安排了师生的联谊活动,我打开了活动安排表,会议的全程安排,当天上午各项节目的内容简介顺序名子,都详列期间,主要表演者会都是到会的同学,节目形式多样,演技都还不错,看后,我不由自语自叹三声“人才济济“,“了不起,了不起“,“料不到,料不到“。</b></h3><h3><b> 最后,说说我受到的特殊“礼遇”。这也是我未曾料到的。之前收到的开会信息说;会议第二天正式进行,前一天晚上有些到得早的人可举行简单的聊天活动。我也准备前天晚早到,去会会老同志,老同学。本以为会是在在城关中学开的,因此去了城关,询问开会情况,门房的同志告诉我,可能在县招待所举行,于是我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朝招待所赶。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我进入会议大厅一看,大家都坐好了。好象在等待什么似的,其实就是在等我一个人,我刚推门进去,就发现大家全体起立鼓掌,远处的同学“引颈注目”,不停的掌声一直送我走进席位,掌声暂停以后,我发现还有零星的人站着远远地眺望着我,当时我感到窘极了,对大家的热情咋回应呢?别无办法,只能紧抱双拳全面向大家,点头示礼,谢谢大家。我走进席间,坐好了的老同志个个站立依次挪动坐位,并示意我入座,老同志为此谦恭的态度让我无地自容。我问自己,何德何能,今日受如此敬重,接受如此的特殊“礼遇”?这就是情系其中,超然物外,”情,由心而生,心在,永不眠”。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个别事件吗?偶然吗!其实,只要情义永存,不在乎发生在谁的身上,或发生在什么时间与地点</b></h3><h3><b> 正如毛主席诗词所指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次同学聚会,我还了解到,在我们的同学中出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新气象,也是真人真事。所说咱们有的同学多年来事干的很好,也算有钱,有地位的人,但他们做人的本色一点没变,待人平和,态度谦恭,尊敬师长,与人亲善的种种表现,一为当初。这次聚会花销巨大,他当仁不让,自己作东,慷慨解囊。他还亲自驾车,从西安接回参会的老师,会毕后,老师们咋回,他服务到底,一丝都不懈怠。在他身上发出的只是谦虚、谦恭、侠义、平等之举,</b></h3><h3><b> 嗅不到任何高贵、吝啬、傲人的气息。为了同学之谊,为了集体利益,他愿意做事,愿奉献,实在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人。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体现,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包括下一代都需要发的。这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取向。这是我见了其人,看到其事,受到了心灵洗礼。我为我有这样一批学生感到骄傲,我为我的学生举办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聚会称赞。下面我胡编了一首小诗,一表达我难掩之兴奋之情,写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但主要的目的是抒发感情,不计较诗本身的高下。</b></h3><h3><b> 参会有感</b></h3><h3><b><br></b></h3><h3><b> 把酒言欢忆当年,</b></h3><h3><b> 觥筹交错倾心间。</b></h3><h3><b> 你斟我酌寄厚意,</b></h3><h3><b> 一杯一杯吐衷谊。</b></h3><h3><b> 旧情绵绵字字珍,</b></h3><h3><b> 胸意融融句句呤。</b></h3><h3><b> 离散屈指四十年,</b></h3><h3><b> 相聚今日共时盼。</b></h3><h3><b> </b></h3><h3><b> 再赋七言绝句一首</b></h3><h3><b> </b></h3><h3><b> 同学终是窗前友,</b></h3><h3><b> 过客倾间散无烟。</b></h3><h3><b> 相濡以沫多少年,</b></h3><h3><b> 岂因时隔情变迁。</b></h3><h3><br></h3> <h3><b><font color="#ff8a00"> “五七”忆事<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逝去的青春是美好的,尤其是在蓝田县五七大学时的一切,时时萦绕在我的眼前。</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我是1974年7月分配到蓝田县五七大学的,到1981年6月调离。在这八个年头里,使我从一个上山下山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并主管共青团的工作。一切都从头开始学习。为适应形势和党的工作的需要我都在尽心尽力努力着。</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在这里,我碰见了我一生中最好的领导,杨异星校长。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清正廉洁,勤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杨老师在五七大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对学校共青团的工作,他也时时关心和指导,他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处世,对我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我这一辈子也经常要求自己向杨老师学习,像他那样认认真真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无愧于人生。</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批有情、有义、有担当的学生。从七四届到八一届学生,他们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七八届学生,如团支部书记李新民、张安生等,团支部委员郭化纯、黄桂珍等,还有杨立丰、梅龙、余大艳等。那时,我们既要配合团县委的工作,又要紧紧围绕学校党支部的中心工作,还要加强与各班主任的联系,抓思想教育,抓教学管理,抓学生纪律,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全校高中有12个班,专业有八个班,团的工作坚持教书育人、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学校的广播宣传,每天坚持早上课间下午课后各播放一次。梅龙、余大艳两个播音员,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都非常聪明、好学,音质一个浑厚一个悦耳,我很喜欢他们。每次他们来到播音室,都给校园带来了欢乐的乐曲和时事新闻,以及校园动态。那时,团委定期召开班团干部会,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工作能力。学生干部都很负责任,在团委和雷生孝老师的组稿编排下,跟随政治形势,一个晚上就可以办好几十张纸的墙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当时的“批林批孔”活动,学生人人动手写稿,很快各班稿件就收拢上来,我们从中选出优秀的稿件,作为全校大会的发言。每次全校师生大会,只要广播一通知,于荣江老师哨子一吹,各班同学就自带板凳来集合。不管是批判会还是学习经验交流会,杨老师的讲话基本都是脱稿,句句中肯,循循善诱,教人向上。当年“五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从这里七六级的李安印是被选拔出去的飞行员,董书亚从一个公社广播员成为蓝田县财政部长,七四级的张孝民是西安市新城区法院院长,听说咱们七八届韩鹏勃、柴进、张智刚、张卫锋、李淑萍等同学在不同岗位也担任领导工作。特别是王小平辞职创业,成立了“大地测绘”公司,然后又回报社会,感恩老师、感谢同学,举行了五七七八四十年同学聚会,受到各界人士好评。从这里还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不同行业岗位中都已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当年,专业班培养的农机人才,师范人才,医疗保健人才。在蓝田县“农业学大寨”和教书育人 ,医疗卫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在这里,团委围绕中心,全方位的做好团的工作,努力当好“党的助手”。结合当时形势,按照学校党支部要求,针对学生思想状况,每周安排政治学习,定期召开团支部书记会议,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班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基础上,定期召开全校学习经验交流会。为创建文明有序教书育人好环境,我们每天检查学习纪律,维持饭场秩序。团委同时兼管女生工作。从住宿安排到管理,都得抓。虽然那时经济条件差,但大家都能友好、和睦相处,自律能力、自治能力、协作精神、拼搏精神都是很好的。偶然间闹点矛盾,经调解,都能很快化解。为使大家吃好,吃饱,校长杨老师每天都在抓伙食质量和纪律。每天都能看到杨老师的身影。团委和教务上也都前往饭场,检查、维持秩序。在任团干期间,我们曾召开过一次团代会,从筹备到开,从布置会场到结束。都是学生干部在准备。只可惜当时条件限制,没留下照片。然而当年团员、青年那种渴望知识、认真学习、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青春容貌仍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一一叫不上名字,但这里的“五七”岁月,仍是难忘。</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在这里,我更坚定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身为“老三届”知青,1968年12月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下乡插队。学生产、学劳动、学人品。到五七大学后,每年暑假或秋季农忙季节,学校放假,农村孩子回家支援秋收,城镇孩子就由学校组织下乡参加劳动,支援秋收或去校办农场劳动。当年,我和大家,背着铺盖,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到三官庙公社劳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和肯定。我们到厚镇公社搞社会调查,开拓视野,丰富农业知识,建立与劳动人民特别是同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那天晚上,我们同贫下中农面对面恳谈、提问,活动结束时已是深夜,外面大雪纷飞,但激动、兴奋,使人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大雪封山,吃完早饭,我们打着旗,唱着歌,又步行几十里路才走到公路上,搭上了回县城的车 。记得在校办农场,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当时,农场没电,晚上我们点着煤油灯,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语录,解决思想问题和矛盾。记得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在岭上劳动。那晚,天很热,只听窗外猪不停的在哼,火炕似乎在晃动,黑暗中突然有人喊“地震了”,我赶紧也喊大家和房东往外跑,后来我们一直在麦场里待到天亮。第二天上午瓢泊大雨,我们才从广播里知道了“唐山大地震”。在岭上我们又经历了几次余震。从岭上返回开学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白天上课,晚上师生都睡在操场搭的防震棚里。那时的校园仍是秩序井然,一片朗朗读书声。七六年九月九日主席逝世,在那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设灵堂,组织全校师生吊唁主席,怀念主席的丰功伟绩。伟人离去,举国悲痛,今日想起,心情仍很沉痛。我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一切,怀念在“五七大学”时的一切。</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时过境迁,如今的我们已经两鬓斑白,逝去的青春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美好的记忆和师生情谊永驻我心间。</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段朴荣</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2019年5月28日</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