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凌河小学 林青</h3> <h3> 教室里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学生们手捧一本书静静阅读,老师也有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相伴而读。于无声处,丰富优美的文字在心灵间碰撞激荡。<br></h3> <h3></h3><h3></h3><h3> 说起“共读”,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阅读整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的过程”。但我理解的共读,光有师生共读还不够,还应该包括同伴共读和亲子共读。</h3><h3>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阅读兴趣曲线会由高到低,难以长久保持,因而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和孩子一起读书吧,成为孩子的共读伙伴,成为孩子的阅读动力,让孩子的阅读行为能长期维持,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h3><h3><br></h3><h3></h3><h3></h3> <h3> 师生共读是基础。共读前,教师必须提前阅读,设计合适的阅读单。共读时,巧设问题,借助阅读单和创意作业,引导孩子在读中思考,读中交流。共读后,及时总结表扬,反思改进方法。<br></h3><h3> 当然,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时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会遇到不爱读书的孩子,面对他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强硬要求孩子完成所有的共读任务,会适得其反。对于他们,有时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些共读任务对有些孩子确实有难度,所以可以选择设置分层任务,或者选择性地完成阅读单的部分题目……其实只要他们在阅读,在班级聊书,小组聊书时他们也会被吸引过来,长此以往,孩子们已经在思考和积累了。对于孩子的进步,我们不能统一要求,太过功利性,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当他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br></h3> <h3> 同伴共读是必备。孩子和孩子的代沟会更少,话题会更多,所以同伴共读对于共读活动的有效展开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孩子的特长(书写、绘画、思考、提问等)和性别比例,班级可以设立读书小组,和同伴聊书氛围更加自然轻松,有些在课堂上不太善于表达的孩子在聊书时却非常积极,彼此碰撞出了很多思维的火花。<br></h3><h3> 榜样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每个班都有特别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孩子,发挥同伴的榜样力量,让爱阅读的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和思考角度可以激发更多的孩子进行尝试。<br></h3> <h3> 亲子共读是无形的动力。除了在校的阅读,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所以亲子共读很重要。每一本书,我都尽量寻找到一个适合进行亲子聊书的突破点,提前设置一些问题供家长们参考,在亲子聊书时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思维会产生比较大的反差碰撞,这也有利于引导孩子发散思维。<br></h3><h3> 家校合作,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落到实处,孩子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成长。<br></h3> <h3> 我们携手在阅读的路上前行,在荆棘与鲜花中漫步。不贪多,不停歇,日有所悟也好,不求甚解也妙。只愿每一间教室都透出阅读之光,每一个家庭都透出阅读之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