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儒:  天 汉 雄 风

汉风

<h3>  说起汉中,许多人最为称道的是,刘汉王朝从这里发祥,延绵四百多年,以至于今天,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大的民族——汉族,其称谓之源,便是汉中。一个“汉”字,从此彪炳史册,辉耀千古。</h3> <h3> 我与汉中的缘分,始于2006年因文化研究结缘了汉中市汉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姚璞老师。2010年4月沛县刘邦文化万里行到达汉中,又与姚璞老师作了深入交流。2017年7月,随沛县政协汉文化考察团,再一次来到汉中,又有了机会向姚璞老师请教。从姚璞老师这里,我学到不少的具体知识,也纠正了我认知上的一些错误。这次《天汉》杂志全国读者文化研讨和姚璞老师《荆山石记》发布会,使我更有机会多看几部姚璞老师著作,这是我文化研究上的幸运。</h3> <h3> 一、汉朝的建立,竟然是因为项羽和刘邦的两次违约,先出现了汉王国,后出现了汉帝国。</h3><h3>&nbsp;&nbsp;&nbsp;&nbsp; 第一次违约:项羽对刘邦的违约。公元前206年2月,西楚霸王项羽主持分封,沛公刘邦被封为汉王,这是汉王国开始出现的年份,也是汉国号出现的年份,东汉班固的《汉书·萧何传》记载: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楚怀王和他们约定哪个先入关哪个为王。沛公即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h3><h3>&nbsp;&nbsp;&nbsp;&nbsp; 这段史料的背景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反秦,天下纷起相应,有两支力量逐渐成长为反秦的主力,就是项羽和刘邦。陈胜被他的车夫庄贾所谋杀,项羽和叔父项梁,找到了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拥立为王。并沿用楚怀王这个名称,推为天下共主。</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到了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击溃了秦军的主力。次年,刘邦入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灭亡。共同的敌人秦朝灭亡,刘邦和项羽之间产生了矛盾,按照楚怀王和诸侯们的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然而主持分封的项羽,就违背了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关中是秦朝的故都所在,非常富庶,而项羽封给刘邦的巴蜀汉中,相对来说要偏僻的多,秦朝的时候是把犯人流放到巴蜀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项羽对立有大功的刘邦,仿佛对待犯人一样,的确太过分了。项羽说: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这属于强词夺理,玩弄概念的狡辩。按照《史记》记载,战国秦汉时候的关中,大体上等于今天的陕西关中,而巴郡、蜀郡、汉中郡不在其内。项羽对刘邦非常不放心,作为统帅的项羽是有野心的,项羽想取代已经尊称为楚义帝的熊心,他认为最大的障碍就在刘邦。刘邦有宽厚长者之誉,刘邦入关以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得到关中百姓的民心。</h3><h3> 项羽把刘邦封到汉中以后,还层层封堵刘邦的汉国。汉国的都城,在陕西汉中的南郑,汉中的北面是秦岭,项羽又在关中分封了三位秦朝的降将为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来堵住刘邦入关的可能性。又在关中的东面洛阳封了申阳为河南王。如此封堵之下,项羽认为刘邦势难翻身了。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拥有九个郡的封土,以图控制其他诸侯。</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了这一段背景,刘邦怒有其因,怒得其理,就当时的实力想和项羽开战的话,时机没有成熟。项羽的军队四十万,刘邦的军队十万,多寡比例太悬殊了,而且楚军善战。刘邦出身农民,项羽有武将家世背景,项羽与楚怀王密切的关系也是刘邦不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只能委屈求全。</h3> <h3>&nbsp; 第二次违约:是刘邦对项羽违约。因为这次违约出现汉帝国,汉成了统一王国的国号。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到汉中做起了汉王。很快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暗度陈仓,攻占了关中,向东发展,拉开了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3年,彼此都有点疲惫的情况下,项羽提出和刘邦平分天下,以今天河南荥阳的鸿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鸿沟协议签订以后,项羽就率兵东归了。刘邦向项羽学习,很快违约,向项羽发起攻击。最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得了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统一的汉帝国正式建立。因为不可一世的项羽的违约,使得本来可以做关中王的刘邦,做了汉王,并引发以后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也审时度势的违了一次约,最终逼死勇而无谋的项羽,称帝建国,国号为汉。</h3> <h3> 二、刘邦做汉王是很不情愿的,得了天下以后,还是把他的统一国家也命名为“汉”。 &nbsp;&nbsp;&nbsp;&nbsp;</h3><h3> 《汉书·萧何传》记载,萧何劝刘邦去做汉王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刘邦就是这句话,得到了安慰,才去做汉王的。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刘邦后来确定帝国国号为“汉”,也和萧何的这句劝说有关。</h3><h3>&nbsp;&nbsp;&nbsp;&nbsp; 汉代人信天命,先秦时期的古语,都把天上的银河称为汉,汉即指天河,又称天汉,提到汉就自然的联想到天。天汉这个流行词把“天”和“汉”联系在一起,从这意义上说,“汉”就是美名。以“汉”作为王国之号也就是美好的名号,名字很吉利。东汉一位著名的文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写过《汉津赋》里面吟咏汉水说: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汉兮,披厚土而载形。这里“配名位乎天汉兮”就是说名声和地位方面,地上的汉相当于天上的汉,显示地汉和天汉的对应关系。</h3> <h3>  从地理及天像上来说,地上的汉水是由西北流向东南,夏天我们看天象,天上的银河也是西北流向东南,这是一致的,所以天上的“汉”,它的名称是来源于地上的“汉”。我们可以说,在刘邦那个时候,“汉”是上合天文之天象,中符人事之甚美,下应地理之汉中的一个名号。萧何拿“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来劝说刘邦,具有关键的心理安慰作用,所以刘邦得天下以后也就顺理成章的,以“汉”作为他的帝国的国号。</h3><h3>&nbsp;&nbsp;&nbsp;&nbsp; 汉国号作为刘邦的王国之号,使用了五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作为统一王朝的帝国国号使用了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到了公元前8年王莽篡汉,刘家的天下变成王家的天下,国号由“汉”变成了“新”,但是,汉国号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新朝是很短暂的,随后,一脉相承的汉国号,就有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重建了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再往后又有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再建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三个“汉”,史书上叫法是不一样的,分别是前汉、后汉、季汉,或者西汉、东汉、蜀汉,他是一脉相承的。这三个汉加在一起,四个半世纪450年,所以“汉”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号之一,并且向族称和称谓方面发展。</h3> <h3>&nbsp; 三、汉对后世的影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世袭制王朝的历史历时四千多年,随着朝代更迭,短命王朝、分裂王朝的国号,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也有永远被人们记住的,并且时至今天仍然没有远离我们的国号,那就是“汉”。汉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三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1、“汉”为后来的许多汉族和非汉族的建国者所沿袭。十六国的时候,刘渊,李寿,五代的刘知远,十国的王建,刘龑,刘崇,元朝末年的陈友谅,他们都用“汉”这个国号。沿袭汉国号者以姓刘的居多,往往是以刘邦后裔的身份,和刘邦的汉,刘秀的汉,刘备的汉攀附关系,借以表明建国的依据。中国古代的国号是家天下国号,国家是君、家、国三位一体的王朝,国号就是某一姓氏帝王,延续统治的象征。延续汉国号的刘渊是匈奴族,刘知远和刘崇都是沙陀族,非汉民族延续汉国号,这表明这些民族只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就必须认可接纳乃至融入汉族的文化系统和历史系统当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化”。</h3> <h3>  2、“汉”成为域外有关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就外国人给我们国家起的名字,中国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太多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一是有代表性的国号来称呼,比如:称汉,称唐。二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号来称呼,比如:中华。 &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汉”演化为现今汉族的族称。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汉族的族称有过变化,在之前,叫诸夏或者华夏,到了魏晋以后,“汉”这个族称逐渐取代了诸夏或者华夏,比如:汉人、汉族、汉子等,诸夏、华夏、汉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规模大小的不同,只有先后关系的区别,“汉族”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并还会继续沿用下去。</h3> <h3>  虽经历两干多年的战火浩劫和狂风骤雨,在今日的汉中境内,仍存留着较多的汉初刘邦事业的遗存和传说。汉中的古汉台、饮马池、拜将坛,相传是刘邦驻扎、拜将的地方;褒河口的汉王山、城固的汉王城、樊哙台等处传说也是刘邦驻军之所;行军栈道遗迹犹在,张良庙台访客如流;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历代的《汉中府志》及各县的《县志》中,记载的汉初遗迹甚多,歌咏汉初的诗词亦不少,大文学家辛弃疾曾说“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陆游也说“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两千多年来,汉中被人们公认为“汉家发祥地”,刘邦的汉中业绩,永远留存天汉大地,留存在天地人心间。&nbsp;</h3> <h3>  作为沛县人,再一次来到汉中学习,看了汉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又一次感到震撼。汉高祖在沛县生活了47年,沛县人对他有感情是自然的。而他在汉中为王4个月,汉中人2000多年来对汉高祖痴心不变,说明汉中人讲究、忠义。汉中传承、弘扬汉文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汉中汉文化研究协会,对政府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上的参考依据,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如果将沛县比作“韶山”,那么永城芒砀山就是“井冈山”,汉中就是“延安”。习主席提出文化复兴,我们研究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恢复传统,而是要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汉中市汉文化研究协会抓住了根本,做到了这点。</h3><h3> (本文作者为:沛县汉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