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内容介绍</h3><h3>《逃家小兔》就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故事中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有韵味、充满创造性想象的奇妙对话,让孩子们从细节中充分体验到了妈妈真挚、无私、伟大的爱。</h3><h3>二、绘本信息</h3><h3>文/玛格丽特·怀兹·布朗</h3><h3>图/克雷门·赫德 </h3><h3>译/黄逎毓(台湾)</h3><h3>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h3><h3>三、导读</h3><h3>【封面】</h3> <h3>绘本解析:</h3><h3>在这么美的田野里,兔妈妈和小兔子在说话,猜猜它们在说些什么?</h3><h3>周围这么漂亮,你如果是这只小兔,你愿意永远住在这美丽的田野里吗?</h3><h3><b>心理层面: 在色彩心理学里黄色给人轻快,透明充满希望的一个心理暗示,堪称健康阳光色,在色彩心理学角度黄色是最能改善心情的颜色之一。</b></h3><h3>【扉页】</h3> <h3>绘本解析:</h3><h3>扉页千万不要错过它哦!它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呢!这只小兔在想什么呢?</h3><h3>这只可爱的小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逃家小兔喽!看,它静静得蹲在地上,望着远方,一定在想:我想离开家,可是我要逃到哪儿去呢?</h3><h3>为什么小兔非要出走呢?在家不幸福吗?</h3><h3>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h3><h3>那就注意看,认真听,下面真的进入故事啦!</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她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font></h3><h3>绘本解析:</h3><h3>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了”,他要“离家出走了。”</h3><h3>从此,小兔子和兔妈妈踏上了一场关于“爱的捉迷藏”之旅……</h3><h3>这是一只很有意思的小兔,他从妈妈的话语中嗅到了好玩的气息。哦,你说要追我?哼,那么我就来看看你怎么追。</h3><h3>从图中场景看,不费力妈妈就能追上小兔子,小兔想:妈妈跑得那么快,我一下不就被她追到了,那可不行!小兔要想逃走,那咋办呢?</h3><h3>哎,我要是变成别的什么东西逃走,妈妈就找不到我了!于是它就像孙悟空一样开始变着法子逃跑了!</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font></h3><h3>绘本解析:</h3><h3>为什么想到变成小鳟鱼呢?看小兔子跳进水里,有一条鳟鱼正游来欢迎他呢!</h3><h3>鳟鱼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鳟鱼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喜欢生活在冷水中,16~18度是最适当的。小兔想成为天真而悠然自得的鳟鱼。</h3><h3>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 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钢琴五重奏,而他的这首《鳟鱼》五重奏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font></h3><h3>绘本解析:</h3><h3>妈妈明白小兔子的心理活动,看看妈妈爱不爱它。妈妈没有阻挡它的行为,让孩子展开神奇的想法,让孩子尽情想象。</h3><h3>垂钩用具都有啥?</h3><h3>兔妈妈走向一面墙,那儿挂着一只鱼篓、一个网兜和一根鱼竿,靠墙的地面上则放着一双黑色的长筒胶靴,是的,兔妈妈做好了一切准备,要去做一个捕鱼的人。</h3> <h3>绘本解析:</h3><h3>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地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了那么长的鱼线在钓小鱼,咦?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为诱饵呢?(知子莫如母啊!)这根红红的胡萝卜中可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呢!一般的捕鱼人会把鱼食挂在鱼钩上来钓鱼,你们说这个胡萝卜会用鱼钩钩住吗?</h3><h3>兔妈妈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而不站在岸边下钩呢?是担心一步小心小鳟鱼偷偷溜走?站在水溪的中心可做到万无一失啊!</h3><h3>从画面结构上你能看出有啥不同吗?</h3><h3>前两张是黑白页,这张是彩页,说明什么呢?</h3><h3><b>黑白页和彩页给了我们一个镜头感的概念 ,也就是全局观和局部细节的概念。小朋友们不仅要关注到整张图,还要关注到图中的局部细节。</b></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font></h3><h3>绘本解析:</h3><h3>故事里的小兔可带劲了,看妈妈这样玩,它也想跟妈妈再玩下去,这只小兔,它又要像孙悟空一样变一变,变变变。</h3><h3>小兔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小兔子为什么变成是高山上的大石头?</h3><h3>高山上大石头就抓不到了吗?</h3><h3>兔子妈妈岁数大了,小兔子是不是认为妈妈上高山体力不支呢!</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font></h3><h3>绘本解析:</h3><h3>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h3><h3>看妈妈这份装束,肩背行囊,右手拿帽子,左手握紧登山杖出门了,一副满满的信心,像是再说你走到哪里我也要找到你。</h3> <h3>绘本解析:</h3><h3>“啊哈,太棒了,终于爬到山顶了,成为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了!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明亮开阔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有小草,有野花,还有呼呼的山风,还有忽飞忽落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嗨!</h3><h3>小兔子爬到了山顶往后眺望,妈妈背上行囊,拄着拐杖,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此时,她的心里一定在想: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我不会放弃逃家的小兔。</h3><h3>兔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身体也有些笨重,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她会坚持下去吗?她心里会怎么想呢?</h3><h3>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不要上去了,可兔妈妈却说,我一定要找到它!</h3><h3>不好,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不要上去了,很危险的,可是兔妈妈却说危险挡不住我的决心。</h3><h3>说明妈妈对小兔怎样?这一路的艰辛,一路的困难只有兔妈妈自己知道!这座山看起来又高又危险,兔妈妈为什么还要爬到山顶去呢?</h3><h3>小兔子终于逃离妈妈的怀抱,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呢?</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font></h3><h3>绘本解析:</h3><h3>虽然变成高山的想法又失败了,可是倔强的小兔子依然没有放弃逃家的想法,他又想出了新的办法。</h3><h3>你看到文字句式的规律了吗?</h3><h3>如果你( ),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h3><h3>如果你变成( ),妈妈说,我就要变成( )。</h3><h3>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h3><h3>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可能正是它“简单”,才会为儿童的想象和写作布下空白,产生“魔力”。</h3><h3>看!小兔子和妈妈玩起了语言游戏!</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font></h3><h3>绘本解析:</h3><h3>为能找到兔小花,妈妈除了变成园丁还能变成啥?</h3><h3>最好的方案是什么?为什么呢?</h3><h3>体会到兔妈妈的意志了吗?</h3> <h3>绘本解析:</h3><h3>兔妈妈穿着很厚的衣服,还要拿着很沉的工具,她很辛苦,可是她没有放弃,这又是为了什么呢?</h3><h3>兔妈妈来到一片开满鲜花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是萝卜?</h3><h3>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就变成了园丁,她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h3><h3>园丁是什么意思?专门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壮成长的人。妈妈真爱小兔呀,处处想保护自己的孩子!</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font></h3><h3>绘本解析:</h3><h3>我们总结一下这本图画的特点,也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啊!</h3><h3>图画书中的图的作用有时比文字更大,图画是儿童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如果在绘本的图画上,不留足时间,留足空间,儿童的思维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只能获得简单的收获和愉悦。图画是绘本的一扇窗户,引领儿童打开它,儿童的言语和情感就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h3><h3>这本图画书是比较有特点的,黑白的钢笔画与色彩浓烈的彩图有节奏地穿插。特别是彩图,每一幅都用了两个连贯的版面,画面生动开阔,没有文字,全书一共有八幅,每一幅都在向小读者描绘着一个活泼生动、温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让儿童熟悉这八幅图,理解这八幅图,他们才会对这个绘本产生深入肺腑的感悟。</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font></h3><h3>绘本解析:</h3><h3>为什么妈妈要变成大树呢?</h3><h3>即使是可以高高飞翔的鸟儿,也总有倦了需要停下歇息,或是回巢的时候,那么这棵大树便该是最好的休息场地了吧。</h3> <h3>绘本解析:</h3><h3>这次小兔子变成了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我们看这一页,小兔子已经长出了翅膀,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变成小鸟呢,这样有什么好处?</h3><h3>长大的孩子都时刻盼望着离开父母的视线自由飞翔,变成小鸟就是这种心理的写照。</h3><h3>兔妈妈这次变成了树,大家都知道小鸟是要在树上做窝来休息的,而大树一直站在那里,无论是风吹还是日晒,都不能动一动,兔妈妈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变成这棵树呢?</h3><h3>你见过兔子形状的大树吗?妈妈为什么要变成兔子形状的树?这说明了什么?</h3><h3>大树是鸟儿温暖的巢,妈妈的怀抱永远都是小兔温馨的港湾。</h3><h3>在空旷的原野上,树妈妈正张开双臂,等待着自己的宝宝回家呢。孩子,今天在外面飞一天,累了吗?</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font></h3><h3>绘本解析:</h3><h3>小兔子在那又想什么办法呢?</h3><h3>小兔子还是没有泄气,他又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办法,这次小兔子变成了小帆船,这样他就可以自由地在大海上飘得远远的,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小兔子认为,这样的话,兔妈妈就不可能再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了。</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font></h3><h3>绘本解析:</h3><h3>兔妈妈每次知道小兔子逃家的想法之后并没有生气,她很耐心地听着小兔子那些并不实际的想法,然后也让自己的想法开始跟随着小兔子的脚步变化,小兔子在脑中畅想着那些好玩又自由的变身游戏,兔妈妈就变成辛苦的捕鱼人,努力爬上高山的人,辛勤照顾花早的人,大树,妈妈,虽然辛苦,但是兔妈妈这样就可以陪在小兔子的身边,看着他成长,看着他快乐,看着他自由自在,这样兔妈妈就觉得很幸福。</h3> <h3>绘本解析:</h3><h3>兔妈妈变成了风多用力地吹着小兔子这条帆船呀!兔妈妈干吗要这么用力吹?</h3><h3>为什么连风都变成了兔妈妈的形状,她要把小兔吹到哪里呢?这说明了什么?</h3> <h3><b>在心理学层面:前面的这些情节,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欲望,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执行,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b></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font></h3><h3>绘本解析:</h3><h3>即使这么多的方法全部失败了,小兔子依然不屈不挠,坚持着想着他的逃家方法,然后,他又有了新的主意:他变成了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飞的高高的,兔妈妈就够不到他了!</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font></h3><h3>绘本解析:</h3><h3>《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体现了什么?是体现着母子之间爱的执着与真诚!</h3> <h3>绘本解析:</h3><h3>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时,兔妈妈变成了走钢索的人!你们看,兔妈妈以前肯定没有练过走钢索,这是多危险的事啊!她害怕吗?</h3><h3>她还是慢悠悠的一步步的向前走,因为她想找到她的小宝贝。可见,兔妈妈对小兔充满了爱。</h3><h3>兔妈妈没有走过钢索,可兔妈妈为什么还要去呢?</h3><h3>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裙子,还打着伞?</h3><h3>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打着伞,不是爱漂亮,而只是象征,为了孩子,她总是那么认真、那么正式,是“盛装”的,身心竭尽。你看看她那贯注的神情!她在想:“我要快!快啊!”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能走通一切路。母爱可到天涯海角。</h3><h3>妈妈怕小兔这位空中飞人在空中发生危险,所以宁可自己冒着危险也要去空中保护孩子。即使自己面对再多再大的危险,也都无所畏惧了!那根细细的根本无法站立的钢丝,就是母爱的最高形容和象征。</h3><h3>在小兔子每次“变化”的时候,兔妈妈总是会在他的想象之后跟着“变化”,但是注意看每幅画,兔妈妈每次“变化”的东西都比小兔子要辛苦,要劳累,但是兔妈妈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是因为兔妈妈喜欢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兔妈妈对小兔子深沉的母爱促使兔妈妈可以克服所有的苦难,一直陪在小兔子的身边。现实的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中那只小兔子,而我们的妈妈就是故事中那只任劳任怨的兔妈妈,因为她爱我们,总是包容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一些小错误,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视作理所当然,我们比小兔子还要聪明,所以我们知道兔妈妈所作的那些是因为她深爱着小兔,就像我们的妈妈深爱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爱我们的妈妈。</h3> <h3><b>心理学层面: 这张彩图代表了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把孩子看成了一个平等的人去尊重他。</b></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font></h3><h3>绘本解析:</h3><h3>小兔子终于无计可施了,只好说到:“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h3><h3>小兔真的想离家出走吗?</h3><h3>它总是说“如果,如果”,它呀,只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爱它。通过和妈妈一跑一追的对话游戏,它知道了妈妈真的很爱它,自己逃到哪也不如妈妈的怀抱温暖,所以它就乖乖地留下来当妈妈的宝贝了!</h3><h3>兔妈妈听说小兔要离家出走,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追它呢?</h3><h3>因为兔妈妈认为小兔还太小,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怕孩子遇到危险,担心孩子受到伤害。</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font></h3><h3>绘本解析:</h3><h3>而这个时候,兔妈妈也变了,变成了小兔子的妈妈,在家里等着他,</h3><h3>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兔妈妈的这句话!“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抱住你。”</h3><h3>妈妈正张开双臂迎接她的小宝贝呢!</h3><h3>你知道这双臂里藏着什么吗?</h3> <h3>绘本解析:</h3><h3>在他回家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小兔子想了想,这样就和现在是一样的了,然后他说也这样做了,兔妈妈给了他爱吃的红萝卜。</h3><h3>你瞧,这画面多温馨啊!小兔子一位在妈妈的怀里多么的幸福啊,不由得让人羡慕。 母子俩在幸福的交谈着什么?猜猜他们说些什么?</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font></h3><h3>绘本解析:</h3><h3>经历了这么多考验之后,小兔子终于屈服了,他被妈妈的那浓浓的爱感动了,他要回家了,他大声对妈妈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h3> <h3><font color="#ff8a00">原文文字: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font></h3><h3>绘本解析:</h3><h3>提到小兔子总想逃走是叛逆还是有什么委屈呢?</h3><h3>小兔子并不是出于叛逆或受了什么委屈,故事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场爱的捉迷藏,小兔子只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的爱他!</h3><h3>为什么小兔子变来变去,每次兔妈妈都能找到小兔?</h3><h3>小兔变来变去,是想离开家,离开妈妈,想长大。妈妈爱小兔,所以变来变去,一路追随。不管孩子有多淘气,妈妈时时刻刻,形影不离的追随着孩子,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加倍的细心与呵护,妈妈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一个字——“爱”!</h3> <h3>绘本解析:</h3><h3>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在一片非常美丽的田野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兔子和兔妈妈呆在他们温馨的小窝里,幸福地吃着好吃的红萝卜。</h3><h3>兔妈妈和小兔子在说着什么呢?</h3><h3>妈妈的理解与关心,让小兔倍感温暖,小兔知道妈妈的爱如海水般滔滔不绝,像天空般无边无际。</h3><h3>在这张图片里我们可以看见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的眼神。</h3><h3><br></h3><h3>此时,我们不禁发现,这场“追逐游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还会出现在我们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这样的游戏总会伴随我们一生。</h3><h3><br></h3><h3>如果让我们把故事变成一首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应该如何写呢?</h3><h3>永远的妈妈</h3><h3>如果我是一条小鱼,跳进凉凉的小溪,</h3><h3>妈妈就是一个渔夫,抛下鱼饵等着我;</h3><h3><br></h3><h3>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h3><h3>妈妈就是一个登山人,爬上山顶找到我;</h3><h3><br></h3><h3>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个花园里,</h3><h3>妈妈就是辛勤的园丁,会在花园里发现我;</h3><h3><br></h3><h3>如果我是一只鸟儿,从她身边飞过,</h3><h3>妈妈就是一棵大树,等着我到枝头做窝;</h3><h3><br></h3><h3>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家,</h3><h3>妈妈就是风,吹着我,吹向回家的方向;</h3><h3><br></h3><h3>如果我是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高空荡秋千,</h3><h3>妈妈就是走钢丝的人,穿过空气,走到我身边。</h3><h3><br></h3><h3>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每一个人的心得里最想说的是:“妈妈,想你,爱你!”</h3><h3>天下的母亲只要听见这一声喊,已经够了。</h3> <h3>绘本延伸:</h3><h3> 1.亲子互动游戏——爱的“捉迷藏”:在讲读过程当中可以和宝宝在书中找找兔子在哪里,看看他变成了什么,捉迷藏是宝贝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在语言的想象当中玩捉迷藏的游戏真是太奇妙了。钓鱼,爬山,走钢索每一个场景都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成为亲子间有趣的互动游戏,增强孩子的生活体验。讲读后妈妈可以模仿书中的情景,跟孩子之间进行情景对话,宝宝模仿小兔子的语气进行设想,“如果......我就......”妈妈模仿兔妈妈的语气给予回应。“如果你变成了......我就变成......”用充满自豪感的语气说出每次追随的变化。</h3><h3> 2.思维课堂:比如绘本中的小兔子变成小狗狗,那可以问小朋友用什么东西可以抓到小狗狗?(骨头)如果变成深林里的蛇呢?或者变成毛毛虫呢?如果小兔子变成游乐场里荡秋千的人呢?(兔妈妈变成游乐场里工作的姐姐帮小兔子推秋千)……可以让小朋友无限的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h3> <h3>这张图可以很清晰的表达出因为小兔子一次次的逃离,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有了不同的理解。也因为兔妈妈自己的不断成长,懂得了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去陪伴小兔子,所以小兔子也很愿意回到兔妈妈身边。</h3><h3> 图的思路:小兔子和图妈妈来了一场爱的”捉迷藏”,在小兔子不断变着法子逃离的过程中,兔妈妈紧跟其后,担心小兔子有什么闪失,希望小兔子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中。当在马戏团相遇的时候,也喻示着兔妈妈把小兔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样平等的去对待。到最后小兔子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是因为兔妈妈的改变和成长,兔妈妈认识到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放下和释然,所以小兔子很愿意回到兔妈妈的身边。</h3> <h3>四、获奖及推荐记录<br></h3>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1966–1978年度最佳精品儿童图书("Best of the Best" Children's Books(SLJ))。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1972年《纽约时报》年度优秀儿童图书
●1994年美国《奥本海姆玩具包评测手册》白金级推荐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AB书商周刊》“20世纪100本最佳读物”
●美国康涅狄格州达仁图书馆向讲故事的人推荐的3~4岁幼儿最佳读物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
五、创作理念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写一本简单的书,让孩子们能有一小会儿从系鞋带一类的生活琐事的烦恼中解脱来到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
克雷门·赫德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在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也很有创意。你看,当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时,分别是两张黑白钢笔画,而紧随其后的两页,则合二为一,则是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像的画面——小兔子变成了河里的一条鱼,妈妈穿着黑色的长靴,一只手拿着一个渔篓,一只手用力把渔竿甩了出去,逗人发笑的是鱼钩上拴的竟是一根鲜红的红萝卜。然后,又是两张黑白,又是两张合二为一的彩色……这种黑白与彩色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通过视觉,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据说英文原书是用美丽的韵文写成的,节奏如诗,可惜的是译成中文或日文之后,都打了折扣。译得再怎样好,也译不出原文中那种原汁原味的韵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图画书爱好者喜欢阅读原版书的原因。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了“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六、作者简介
克雷门·赫德,1908年出生于纽约。耶鲁大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爱。后来他结识了玛格丽特等儿童文学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玛格丽特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画,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虫》,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他后来和玛格丽特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七、媒体解读
“妈妈,想你,爱你!” ---梅子涵
母爱不是任何年龄都能体会得深刻的(养儿方知父母恩),故事中的小兔子当然也是这样。虽然他最后也回到妈妈身边,可是它怎么看得见妈妈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心情和路途?包括我们在内通常都是一门心思只管自己走的。我们十八岁满怀希望地出门,到自己以为的理想里去奋斗,都“看”不见身后的那目光其实也跟了出门了。何况更小的孩子?更小的小兔子?
在游戏中书写妈妈的爱。作家当然也是体会得很深刻了才写得出来。但是她没有重甸甸地去写,而是用游戏,轻松的就像一个孩子和妈妈在逗了玩,妈妈就加入了游戏里。可是我们知道,妈妈这一路的跟随和护卫,一点儿不是游戏里的,而是最真实的生命情景。是几乎所有母亲每一天的事和路,是她的盼望也是她的担忧,是她的自豪也是她的苦恼。
孩子长大了。所有父母亲都看着“小兔子”会不由自主地问:“你什么时候长大呢?”可是当“小兔子”以为长大了,说:“我要跑走啦!”她就担忧和苦恼了。她们不是拦在门口让你出不去。她们知道行走是在门外,飞翔一定是在天空。可是从此她们的目光就跟了出门了,脚步轻轻地在你的脚步的后面,你上了高山,她正在跋涉;你下了大海,她就是最温柔的风;你当了“空中飞人”,只要有一点点的艰困和危急,母亲都是"铤而走险"赶将过来,那一根细细的根本没法站立上去的钢丝,是母爱的最高形容和象征!<br> <h3><b>每个父母都应当给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尊重更深层次、更自然的生命成长规律。同样的,孩子们也会给我们许许多多意外的惊喜。</b></h3><h3><b><br></b></h3><h3><b> 让我们耐心滋养、静待花开。</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