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font>C<span style="color: rgb(1, 1, 1);">hina</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译中国,</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亦可译为瓷器,</span>中国向以“瓷国”著称于世。陶<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瓷文化</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发</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展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历史伴随着中国几千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文明史,是中华文化艺术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瑰宝。</span></h3> <h3> 自去年参观了景德镇瓷器博物馆后,一直有再进一步地了解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想法。上海博物馆有个中国古代陶瓷馆,今天和老伴一起前往参观,如愿以偿,受益匪浅。</h3> 乘地铁到人民广场站,沿香港名品街前行,一直到上海迪美购物中心邻近上博馆的出口。<br> 顺旋梯而上。<br> 来到人民广场地面。我们曾在这里带外孙喂鸽子的情景记忆犹新。<br> <h3><font color="#010101"> 上海博物馆座落在人民广场的南侧。上博馆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952年,人民广场的新馆建成于1996年。建筑由方体基座、巨型圆顶及拱形出挑组成,形如铜鼎,暗合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极具庄严雄浑之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中国古代陶瓷馆在上博馆二楼。</p></font></h3> <p> 走进中国古代陶瓷馆的大门,迎面是一块大型的说明牌——前言,文首写着: </p><p> “陶器为全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国的创造。”<br></p> <h3><font color="#010101">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font>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早期手制陶器。此后,各地陶器的制作日益精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陶器制作几乎遍及中华大地,品种十分丰富。许多产品装饰技法讲究,制作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始艺术特征。</h3> <h3><font color="#010101"> 半山类型是马家窑文化最典型的陶器类型,距今约4300-4600年,以发现于甘肃半山墓地而命名。半山类型彩陶多用黑色彩绘,以各种几何纹样为主要特色,其中很多用黑色锯齿纹作为镶边,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具有原始艺术质朴生动的美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马家窑文化彩陶涡纹壶(公元前2200——前2000年)</p></font></h3> 这件陶壶胎质细腻,造型饱满,图案繁密,具有半山类型彩陶的典型特征。<br> <h3><font color="#010101">马家窑文化彩陶鸟纹壶(公元前3800年左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家窑文化彩陶弦纹壶</font>(公元前3100——前2700年)</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家窑文化彩陶几何网格纹壶</font>(公元前2600——前2300年)</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家窑文化彩陶曲折纹罐</font>(公元前2200——前2000年)</h3> 马厂类型彩陶四圈纹壶 <h3><font color="#010101">仰韶文化彩陶弦纹壶(公元前4800——前36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仰韶文化红陶尖底瓶(公元前3000——前27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汶口文化彩陶缽形鼎(公元前4300——前35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龙山文化红陶鬹(公元前2400——前20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龙山文化黑陶盉(公元前2400——前20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红陶盆形鼎(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黑陶镂空豆(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灰陶四足带把罐(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灰陶绳索纹罐(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灰陶澄滤器(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彩绘黑陶壶(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崧泽文化黑陶刻纹盖罐(公元前3800——前3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的良渚文化,以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命名。所制陶器以灰胎泥质黑衣陶最为典型,表面光亮细腻,造型规整别致,少数器物刻有精细流畅的花纹。</font></h3> <p>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罐(公元前3100——前2200年)</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此器于198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为泥质黑衣陶,器呈直口、广圆肩、扁圆腹、高圈足。罐口上覆一细长的高柄盖,高柄中间有一上下贯通的直孔,中段内弧,下部饰三道凸弦纹和镂孔。圈足上饰三组由弧线三角形与椭圆形镂孔组合的图案。陶罐器表漆黑光亮,并且彩绘多道红褐色宽带纹。</font></h3> 良渚文化黑陶竹节形阔把壶(公元前3100——前2200年)<br> <h3><font color="#010101">良渚文化红陶盉(公元前3100——前2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良渚文化黑陶细刻纹双鼻壶(公元前3100——前22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商 白陶刻纹尊(公元前16——前11世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商 印纹陶单柄壶(公元前16——前11世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周 印纹硬陶罐(公元前11——前771年) </font></h3> 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弦纹尊(商 公元前16——前11世纪)</font></h3> 这是一件原始瓷器。胎质呈灰色,器身从里至外均施青釉,釉色泛青白,有明显亮泽,圈足部未施釉。器身及下腹部饰弦纹和细网纹,线条规整。此器从器形到釉色,都显示高贵气派,与殷墟商墓出土器物风格相同,应是商王室享用的饮酒器,是商代原始瓷的典型作品。 原始青瓷盛烧于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以后衰落。 原始青瓷的特征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水波纹三系鼎(春秋 公元前770——前475年)</font></h3> 青釉兽首鼎(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br> 此鼎形状别致,口沿装饰龙首,立兽以为头尾,乃仿战国铜匜而稍事变化,和谐自如。龙首,立兽模印,鼎身压印回纹等,亦均与战国铜、玉器装饰风格相同,是一件极重要的器物。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弦纹把杯(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直条纹双系罐(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钟(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双系壶(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font></h3> 东汉前期(公元1世纪),成熟青瓷成功烧造,至三国(吴),西晋有进一步发展。 <h3><font color="#010101">绿釉陶熊灯(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绿釉陶狗(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绿釉陶鸭(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褐绿釉陶刻花莲瓣纹奁(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布纹双系壶(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三国(吴) 公元222——280年)</font></h3> 青釉堆塑人物罐(三国(吴) 公元222——280年) 西晋时期,瓷器生产日益成熟,瓷窑激增,青瓷的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瓷器品种繁多,日常用具层出不穷。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鸡首壶(西晋 公元265——317年)</font></h3> 鸡首壶是这一时期出现并流行的器物,以鸡头作流而得名。 <br> 这件鸡首壶盘口,带闭口的鸡首状短流,鼓腹,平底,肩部两侧有桥形系,与鸡首相对处贴塑鸡尾,肩部饰以连珠纹,是早期鸡首壶的典型形式。这类器物后进一步发展为鸡首开口可注水,鸡尾形成把手的样式,一直流行至南北朝及隋代,隋以后逐渐少见。 <h3><font color="#010101">青釉虎子(西晋 公元265——317年)</font></h3> 青釉狮形辟邪(西晋 公元265——317年) (辟邪,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似狮,头有角,身有翅,具有祈福祛邪的作用。) 青釉贴花佛像奁(西晋 公元265——317年) 青釉蛙形水盂(西晋 公元265——317年) 青釉堆塑楼阙人物罐(西晋 公元265——317年) 青釉鸡首壶(东晋 公元317——420年) 青釉褐彩羊(东晋 公元317——420年) 青釉刻花缠枝纹水注(南朝 公元420——589年) 青釉刻花莲瓣纹唾壶(南朝 公元420——589年) <h3><font color="#010101">彩绘陶俑(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红陶听琴女俑(东汉 公元25——220年)</font></h3> 灰陶持铲南俑(东汉 公元25——220年) <h3><font color="#010101">彩色釉陶骆驼(隋 公元581——618年)</font></h3> 白釉陶捧罐女俑(隋 公元581——618年) 白釉陶女舞俑(隋 公元581——618年) 白釉陶弹琵琶女俑(隋 公元581——618年) 唐代彩色釉陶器的制作标志着我国中世纪制陶工艺的突飞猛进,而唐五代南北方瓷业的争奇斗妍更反映出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迅速发展。南方越窑青瓷烧造的精益求精,北方邢窑白瓷制作的尽善尽美,代表了南北两大不同瓷系的烧造水平。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其釉色并不仅限三色,通常有绿,黄,白,蓝,赭,褐,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三色为常见,故而得名。唐三彩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器类包罗了各种生活用具,人物俑,动物俑及建筑家具等模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这里展示的唐三彩,既有专门守卫墓葬的镇墓兽和驱魔除鬼的天王 ,也有形态生动、装饰华丽的马和骆驼等,形体高大,制作精良,体现了唐代彩色釉陶制作的高超水准。<br> 彩色釉陶天王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骆驼载乐伎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马(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马(唐 公元618——907年) 彩绘陶骆驼(唐 公元618——907年) 彩绘釉陶牵驼俑(唐 公元618——907年) 唐三彩女俑、男俑主要用低温铅釉装饰,多为陪葬用的明器。 彩色釉陶托鹦鹉女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骑马男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骑马女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骑马女俑(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骑马男俑(唐 公元618——907年) 唐彩绘贴金陶女俑(唐 公元618——907年) 唐三彩习惯在俑的脸部彩绘,因为铅釉会流淌,造成脸部不美观,比如在脸部用黑彩描眉、用朱砂点唇。这件女俑至今发髻和胸部还保留着金彩。唐代距今已1000多年,这种金彩的保存很难。这件女俑从服饰、造型都很精美,所以是一件十分珍贵的作品。 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凤首壶(唐 公元618——907年) 蓝釉陶罐(唐 公元618——907年) 彩色釉陶罐(唐 公元618——907年) 绞胎陶三足碗(唐 公元618——907年) 绞胎陶枕(唐 公元618——907年) 越窑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 公元618——907年) 唐代瓷器中碗的口沿变化最大,尤其唐代后期出现边沿起伏、似出水荷叶的荷叶形碗,形如盛开海棠花的海棠式碗等。 此碗作四棱海棠式,口微敛,外撇圆足。碗内心有支钉痕16个。灰白色胎,通体施青釉,釉微闪青色。从浙江慈溪上林湖唐代越窑窑址看,海棠式碗在当时有一定的烧造量,但无论出土品还是传世完整实物,类似这样的大碗均十分少见。<br> 越窑青釉执壶(唐 公元618——907年) 越窑青釉刻划花粮罂瓶(北宋 公元960——1127年) 越窑青釉刻划花牡丹纹罐(北宋 公元960——1127年) 邢窑 邢窑白釉穿带壶(五代 公元907——960年) 白釉印花双系扁壶(隋 公元581——618年) 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五代—北宋 公元907——1127年)<br> 这件瓷枕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聚釉处呈淡水绿色,玻璃质光很强,胎体细腻洁白。枕面作如意头形,其上刻满密而流畅的缠枝花卉纹,两侧微上翘,下承仿木结构建筑的宫殿形平座,门窗门拱、基址台阶均雕刻得形象逼真,殿宇前门紧闭,后门半开,一人侧立于门前,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方座底部无釉,附着有褐色细砂,中央有一小孔。瓷枕在唐代已有所见,宋、金时广为流行,而如此镂雕殿宇式人物的瓷枕,则较为罕见。其胎质、釉色和精湛的雕塑技艺与五代至北宋早期的定窑瓷器的特征一致。国内收藏中仅见此一件。 长沙窑 长沙窑青釉褐彩网络纹双系壶(唐 公元618——907年) 邛窑青釉褐绿斑壶(唐 公元618——907年) (邛窑是我国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境内,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始烧于南北朝衰于宋朝,时间踌度约800年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摘自网络) 花釉双系壶(唐 公元618——907年) 花釉执壶(唐 公元618——907年) <h3><font color="#010101">(待续)</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