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直都喜欢成都杜甫草堂的清幽古朴,还有那满园的诗情画意和书香盈盈。所以今春的成都行,它是我第一个要重游的地方。总觉得与三年前相比,这个著名的名胜古迹也会有新意。<br></h3><h3> 我和舅舅是从草堂的北门进去的,这北门与正门和南门不同,它的门口用的是淡黄色的的木料做成的,很有新颖和时尚的感觉,不象正门和南门那般厚重。只见门前两侧墙面上,垂满了黄色的鲜花,给两副长对联增色不少,迎面扑来,是春的气息。</h3><h3> 一进门,踏上台阶上的长方亭,我拿出相机,环顾四周,还不到早上九点钟,但到处都是进园的游人,说着各种的方言,一看就知道是全国各地的游客。晨春尚早,人们都轻声的说着话,生怕喧哗了这份安然的静谧。</h3><h3> 我步下台阶走向湖边,春天里的湖水荡漾着一种厚厚的绿色,湖边几株大的海棠树倒映在水里,开得花枝烂漫,逸彩芳菲。一条条花枝上的海棠花,每朵的颜色竟也不完全相同,只问你:“可爱深红爱浅红?”园子里众多的绿树长得枝繁叶茂,婆娑遮天。虽然天气有点阴凉,但花繁叶绿,总有一分隐藏的妖娆,特别是那春海棠,一棵棵、一簇簇的,就是娇艳欲滴的好看。这就是成都之春,草堂里的春也是一样的。</h3><h3> 这里,就是草堂里著名的“梅园”。在花树掩映之间,矗立着一座四层的砖塔,名叫“一览亭”,取自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座四层的塔,建有台阶和露台,露台连接着塔的第一层,第一层四周都建有大石雕栏,虽说旧了,但还齐整。介绍上说这是“梅园”,喻意以种植各色梅花闻名,但当下已是春天,自然不是梅花当主角。</h3><h3> 这座园子,旧时成都少城人都记得,建国前这里却是一处私人住宅的后花园,主人姓王,花园名为“王家花园”。这个王家当时也算富贵之家,有个女儿芳名“王季傑”,她是我外婆的闺中好友,长得白皙丰满,婀娜多姿。作女儿家时,家人将一架钢琴搬到塔的第一层,她日日就在里面弹琴。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小姐,都是精通一两门乐器的。遥想那些春日潋滟的时光里,塔里传出优美的钢琴声,心曲奏响,余音袅袅,何等风雅。</h3><h3> 在建国以后,这座花园被划入了杜甫草堂的范围了。这位王家小姐却一直云英未嫁,直到60岁才觅得良人。她和我外婆交好,经常来少城里的东门街15号玩。她的嗓门极大,人又爽朗,不见其人,已闻其声。</h3><h3> 我那时年少,也就十一、二岁,总听大人背地里说她是“老女子”,就是指年纪大还没出嫁的女子。但她长得真是漂亮,一身的富态风姿,因为她,我还以为特别漂亮女人都是大龄晚嫁的呢!她可是一位独特的旧时千金小姐,60岁那年觅到真爱,用她的话来说:“办了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h3><h3> 斗转星移,今天,这里是草堂博物馆的园林,在精心的保护和管理下,花、树、湖、桥、径、塔、亭、榭,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古而不废,幽而不冷,是人们休息聚会、谈古论今的好地方。</h3><h3> 正想着旧事,只见在塔的一层上,有一位身穿黄色中式衫的男人,优雅地拿着一支长笛,吹着一曲《春江花月夜》,笛声委婉动人。他双手轻执长笛,双肩轻轻起伏,双眼微闭,衬出他斯文飘逸的气质。看他的年纪,说中年亦可老年亦可。我听着笛声,缓缴走向他的身旁,又请另一位游客为我拍下照片。这时,那位吹笛的男子对我莞尔一笑,接着吹起了《敖包相会》,笛声越发清丽动人。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聆听。我弯腰向他致谢,他轻声向我致以祝福语,我离开“一览亭”向月洞门走去。在海棠花树的步道上,我回望梅园和塔。那真是一副诗意淡雅的图画。</h3><h3> 穿过圆形的月洞门,很快就来到草堂的旧址,根据导览牌的介绍,草堂旧址也是杜甫博物馆的精华所在,现在是“草堂旧址陈列馆”,是游人们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h3><h3> 这里,所见和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是为之配对的建筑。它保留了清嘉庆年间的建筑风格。工部祠的东侧是“少陵草堂”的碑亭,上面的“少陵草堂”四字是清雍正皇帝的弟弟果郡王允礼所书,字体清秀。它的旁边,复原了杜甫在草堂旅居时住过的茅草屋。草地上的立石上镌刻着杜甫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这首诗歌是杜甫居住草堂时所作,真实反映诗人当时艰辛的生活经历,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从诗中可见,杜甫何等的高尚情怀和宽广胸襟。其深刻含义和底蕴,奠定了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直至今日,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h3><h3> 茅屋景区内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四周是参天的翠竹和绿树。景区里复原了杜甫在草堂居住过的茅屋,茅屋四周也围起了篱笆,门着一侧摆上了小石桌和石凳。景区复原得很好,简朴齐整,显得清幽宁谧,较好地保存了诗人故居的田园居所风貌。</h3><h3> 在茅屋景区的一间小竹棚里,摆放着很多关于杜甫草堂的文创产品,供游客们挑选购买。有唐诗集、杜甫诗集、草堂主题手账本、小记事本以及钥匙扣等等。细细观赏,无论印刷还是做工,都显得特别的精致。特别是那本手账本,每页都印上精选的杜甫诗词,令人爱不释手。还有一本线装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集》,精选了三位诗人共289首最有影响力的诗,才售28元,非常超值。</h3><h3> 在草堂植物馆参观,人们都会移步古籍陈列馆,在这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是一本距今八百多年的南宋时期的孤本,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学价值。由此可见,追溯千百年的唐宋朝时期,结集传播杜甫诗已是一种社会风尚。流传到今日,成为了不朽的诗篇。</h3><h3> 我在《诗圣著千秋》展览馆里,一边参观着杜甫的生平与事迹,一边低声吟诵着杜甫诗中最为人所熟悉与欣赏的诗——绝句,其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此简约而优美的诗句,好象人人都可以写出来,可是诗圣杜甫,却在一千多年前已经写了出来。他的笔下,是他亲身经历所见的优美而独特的成都。一边连接着西部高原的过渡带,一边紧邻长江中下游的富庶地区,纵观华夏大地,唯成都如此。一千多年前与今天,同样相似。</h3><h3> 身边的舅舅也很喜欢这首《绝句》,我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竟也相差无几。不知不觉间,走向了红墙黛瓦的长长的花径。花径的墙外长着一排排、一丛丛高大的竹子,有小碗口那般粗。茂密的竹叶为花径撑起了遮阴的树盖,成都的竹子,除了望江楼公园的竹,就数草堂的竹子最美了。人们幽闲地走在花径上,经边浣花祠的时候,都会进去祭拜浣花夫人,她是唐代的巾帼英雄,为保卫成都免受叛军强占,她拿出家财充当军费,从而击退叛军保住了成都。人们为纪念她,特地为她建造祠庙以供奉。</h3><h3> 从浣花祠再往里走,就是草堂著名的盆景园。这个盆景园是草堂的专属园区。几十年来,一直有专人负责管理,如果你有心,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回几十年前的盆景。我在家里,见过一张四十几年前的黑白照片,是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盆景园的合影。那个盆景,现在都还在盆景园展出呢!想想几十年前的草堂,还没有那么多专业的文博展览,人们来这里游玩,大多是喜欢此地的花草树木和清幽宁静,一家人游个园拍个黑白照,就是十分满足了。</h3><h3> 从盆景园再经浣花祠出来,我们又走上了花径,古老的花径,矮矮的红墙,令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从花径一端走到另一端,就来到了草堂影壁。这一副墙壁上,用碎的青花瓷片砌成的“草堂”两字,这也是清朝的果郡王允礼书写的。1958年,毛主席参加成都会议,在成都住了23天,他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草堂参观。他面对“草堂影壁”端详片刻的黑白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正对影壁的入口处挂了一副由郭沫若撰书的对联,上联是“花学红绸舞“,下联是”径开锦里春”。横批是“花径”,由书法家萧龙友所书。这里是草堂里最富有书香雅趣的地方之一,来往宾客和游人,均在此拍照留影。乐此不彼。</h3><h3> 草堂影壁的正前面,是草堂的主体建筑之一——大雅堂。这是一座单檐的正殿建筑,堂前建有杜甫的塑像。只见杜甫侧身而坐,似有所思。在大殿里面,陈列着室内最大的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在这个500米的大殿里,人们可以更细致地以壁画的形式,了解诗圣杜甫的生活创作经历和传奇一生。也可以欣赏用汉白玉、乌木等珍贵材质雕塑而成的12名诗人的全身像。例如李白、李清照、苏东坡、黄庭坚、陆游、陶渊明、王维、李商隐、白居易、屈原、辛弃疾、陈子昂。其中就有我喜欢的诗人如:李白、苏东坡、白居易、屈原。此刻,我也大致悟出诗词的精髓:简明、易懂、易记、深刻。虽有不少的诗词是反映社会的阴暗面,但更多的是描写美好的人物、事物与情致。千百年来,让人们重温每个难忘的时刻,作为美好生活的点缀与向往。</h3><h3> 当我站在大雅堂的广场上拍照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广场一侧“草堂书院”的匾额。在我多次来草堂参观游玩的记忆中,似乎不曾有过草堂书院的印象。为此,我马上向工作人员打听,原来这“草堂书院”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始创于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明清盛时,与文翁石室、杨雄墨池并称成都“三大书院”。2017年,草堂博物院恢复重建了书院。这样的举措,不仅传承了草堂文脉,而且沟通了与国内外著名书院的联系。在新时代里,大兴爱读书之风,讲究“礼义仁智信”,这是明智之举。希望有一天,能有幸来书院饱读史书。体现一下“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章“的感觉。</h3><h3>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迄今他传世的诗词有1455首。在草堂里,人们还能以观赏石碑书法的形式,学习杜甫的诗词。草堂书院的旁边,一座回廊式的建筑里,墙上镶嵌着一块块的黑色大理石,上面雕刻着杜甫的众多诗词,这就是“杜甫千诗碑”。在这里,可以找到绝句、春望、丽人行、佳人、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等众多名诗。在千诗碑旁边,草堂博物馆专门建造了一个“春夜喜雨园”,园子的主题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春夜喜雨》诗,工匠们精选形状各异的石料,在上面用楷、行、草、隶、篆书镌刻着这首诗,然后将石头砌在亭子里和草坪里,为园子增添了诗书的气息。园子里还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四方亭,取名为“喜雨亭”,亭子周围花草遍地,为园林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就是春的成都,成都的春,饱满湿润,百花竞艳。春雨绵绵,正是喜雨绵绵,万物生长,代表着一年的好光景,又是一个丰收年,更是一个向上稳步发展的好年。</h3><h3> 历史悠久的杜甫草堂,要游览半天或是一天,如果作为一个喜欢诗歌的人。那自然是不够的。杜诗共有1455首,每一首诗词都可以还原为一个历史故事或者场景缩影,有些未仔细观赏到的地方,还可以留作下次。</h3><h3> 离开草堂之前,我们和其它游客一样,来到了位于草堂东边的万福楼许愿祈福。旧时的成都,素有“东有万福楼,西有崇丽阁”之称,可以说,万福楼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它于2005年被重修,成全了人们的心愿。万福楼的一楼至今还保留了旧时万福楼的建筑基址,那是一些接近1米的石墩,有关部门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将石墩密封保护在透明的玻璃钢下,人们对此不禁连声称道。</h3><h3> 天下起了细雨,我独自登上了万福楼的最高层,放眼远眺,成都在一片又一片绿树花树的簇拥里,院坝与高楼,是那么古老而新兴。春雨濛濛,如丝如缕。真的是这样的,我想,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向窗外望去,远处的西岭雪山上是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的河道里,是不远万里而来的东吴的船只。杜甫诗的意境,千年的成都,美丽富饶、宜居宜旅亦宜商,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美好,不曾改变。</h3><h3>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