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战经过概要

老康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马民康</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作者简介:马民康,江苏省徐州市人,1962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四川省西昌县,徐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民革徐州市委员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徐州市委第十三、十四届市委委员,学习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泉山区政协常委。中国计量学会会员、中国无线电协会会员。从事民国军史研究三十余年。主要作品:《悲壮惨烈的龙衢战役》编入台湾知兵堂出版社出版的《卢沟晓月》一书。《国民党战地视察机构的形成与作用》、《王葆真毁件保人》、《川军研究系列》、《看风筝电视说军统真相系列》、《徐蚌会战研究系列》等五十余篇文史研究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统特派少将战地视察官马国荣</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我最崇敬的祖父马国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我最慈爱的祖母马淑芬</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军无名英雄塑像</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介石与刘湘</h3> <h3>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战,在南京成立了第七战区,刘湘任司令长官,准备作为拱卫南京的部队。不久刘湘病重,陈诚副之,负责全面指挥南京外围作战和淞沪会战部队的撤退。刘湘病故后,陈诚他调,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后与第三战区合并。第七战区存在不足四个月,但是在全面抗战爆发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拱卫南京和迟滞日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首次披露川军出川抗战经过的真相和内幕,说明川军第一次出川参加抗战保卫南京,功败垂成的深层次原因。</h3><h3>关键词:第七战区、南京保卫战、长兴、广德、泗安、刘湘、陈诚、顾祝同、蒋介石、饶国华、唐式遵、潘文华、郭勋祺、马国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川军的第一次整编</h3><h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川军进行了两次整编。但是,刘湘系统的川军却进行了四次整编。</h3><h3>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11月起,川军纷纷易帜,获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杨森部为第20军,刘湘部为第21军,赖心辉部为第22军,刘成勋部为第23军,刘文辉部为第24军,邓锡侯部为第28军,田颂尧部为第29军,李家钰部为新编第6师,刘存厚部为新编第15师。</h3><h3> 1929年1月,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召开“编遣会议”缩编军队,引发“中原大战”,川军分为倒蒋和拥蒋两派,刘湘积极拥蒋,图谋统一四川,得到蒋介石的支持,与杨森、邓锡侯、刘文辉等发生内战,不断收编扩充实力,购买制造枪支弹药、飞机、军舰、机枪、大炮,围剿红军,成为四川最大军事力量。四川省财政厅长刘航琛说:刘湘“自设兵工厂,制造迫击炮、步枪、弹药等,年产迫击炮一千门、炮弹十万发、机关枪一千挺、步枪十八万支,子弹每天九十三万发。”并得到蒋介石资助“送了我们五百万发子弹,五千支枪。”“我们自己买了五千支枪,五百万发子弹。订了两艘较大的船,可以装七点五厘米口径的炮。另外又订了十艘小兵船,船上亦能装机关枪。”</h3><h3> 1931年9月,蒋介石又资助刘湘五千支枪,两百万发子弹。刘湘购买了十余架飞机,成立了空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刘大战“前川军各部实力</h3><h3> 四川省政府主席第24军军长刘文辉,人枪十万以上,大炮数十尊,机枪数百挺,迫击炮千余挺,手提机枪数百支,连枪数千支。</h3><h3> 四川善后督办第21军军长刘湘,人枪十一万以上,飞机十三架,兵船三只,坦克车二部,大炮二百余,机枪提枪数千,迫击炮数千,连枪数千。</h3><h3> 第29军军长田颂尧,人枪三万以上,大炮数十,迫击炮数百,机枪手提枪数百,连枪二千余。</h3><h3> 第28军军长邓锡侯,人枪二万以上,大炮二十余,迫击炮数百,机枪数十,手提机枪数十,连枪千余。</h3><h3> 第20军军长杨森,人枪二万,大炮数十,机枪数百,手提机枪数十,连枪千余。</h3><h3> 前川陕边防督办刘存厚,人枪一万,大炮十余,手提机枪数十,连枪千余。</h3><h3><br></h3><h3>  1933年9月,“二刘大战”结束,刘文辉败退雅安,刘文辉部队多被刘湘收编,刘湘统一四川。随后在刘湘的统一指挥下,各路川军开始了对川陕苏区红军的围攻。</h3><h3>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准备从贵州进入四川,与川北红军汇合,蒋介石率中央军、滇黔军与川军围追堵截。刘湘采取“堵截不围追”的策略,只要红军不入川,刘湘部队就不追击,引起蒋介石和各路军阀的不满。红军北上陕甘后,在四川境内对红军的围追堵截暂时告一段落。</h3><h3> 6月5日,蒋介石在成都行营召集川军将领,指示裁兵整军为救川、救国与自救之第一要图,希望川军各将领扩大胸襟,把握时势,以天下国家为己任。</h3><h3> 他说:“整理四川的军队,第一件根本的事情,就是先要裁兵。我看以现在四川兵额之多,部队之杂,至少要裁在半数以下,然后才可以谈到整理。”</h3><h3> 在对川军进行缩编的规定中说:“据查四川全省部队,共有军部六,师部二十七,旅部一百一十九,通计约合三百四十团,兵量之多,几达全国现额三分之一。故为救国救川及各部队长官自救计,令立即厉行缩编,极力裁减军费外,实无其他办法”。</h3><h3> 刘湘向蒋介石呈报兵力编制情况和整编打算:“计二十一军原有步炮机枪凡一百六十七团又十九营,师旅直辖特种部队共五十二营又二十一连,照每四连一营、每三营一团,折算实共一百九十二团零一营又一连。日来经职通盘筹划并衡量各师旅素质,强者留之、弱者次之。现已下令裁减步炮兵五十三团,特种部队十八营又五十八连,仍照三营制团计算,实共缩减六十三团零两营又二连,已当全额三分之一。”</h3><h3>  6月25日,行营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核实名额,裁汰老弱,为第一期缩编,准备平均缩减员额三分之一。</h3><h3> 28日,蒋介石令川军于7月10日前,造报准尉以上军官佐履历。</h3><h3> 7月5日,行营参谋团特通令核实缩编。各军实编人数呈参谋团备案后,该团即派员至各军点编,将分三个步骤:</h3><h3> 第一步点验,只查人数。</h3><h3> 第二步点验,质量并重。</h3><h3> 第三步点验,监督裁编。</h3><h3> 约计点编结果,所余官兵,不过现在各军之半数。川军裁减兵员,限15日完俊,自16日起,不问是否裁俊,一律照原军费减发三分之一。原定军费为每月四百二十万元,军实及军事机关费九十万元。核减军费,军事机关费同样照减。</h3><h3> 8月10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组成点验委员会,主任朱如铃。点验川军各部队,各部人枪务求名实相符。此次点编后,每月点名发饷。每三个月点验一次,以便切实整顿。共分九组,每组九至十人。</h3><h3> 15日开始点验,结果如下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省财政厅长刘航琛</h3></font></h3> <h3>  当时,川军约有三百六十多个团,共约三十六万八千多人,年军费开支四百二十多万元,其中,刘湘第二十一军:步兵及特科共一百五十一团,每团平均约一千三百二十名,共有兵额十九万八千八百二十名。每月军费需二百一十四万三千七百八十元。可以说是中外军事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个军级单位。人数约占川军总数的一半,开支约占一半,比其他部队多了一倍多,实力雄厚,财力充裕,武器精良,除了拥有兵工厂外,还经云南从法属殖民地购买了大量武器弹药,在四川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军中人员鱼龙混杂、老弱病残、良莠不齐,是川军普遍性现象,整编是必须之举。</h3><h3> 整编前,8、9两个月,川军营以上军官和云贵川军政人员分两期,分别在在峨眉山参加了峨眉军官训练团,从政治、军事上进行了军队国家化教育和训练,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增强素质,坚持反共、准备抗日,做整编前的准备。</h3><h3>  军训结束后,各部受训军官立即回各部准备整编,刘湘却把所属军官留在成都,开办了《川康绥靖公署军官研究班》,进行洗脑、消毒,清除蒋介石对军官的影响。</h3><h3> 刘湘对缩编不满,以军事政治,责重事繁,势难兼顾,迭呈蒋介石,请辞第二十一军军长兼职。</h3><h3> 蒋介石以剿匪军事紧张,嘱其继续负责:“现红军主力大部消减,且第二十一军所辖部队有十余师之众,不合中央编制,亦应另行编配。”无奈刘湘甩手走人,不理朝政。</h3><h3> 10月2日,蒋介石只好:特批准刘湘辞呈。并亲笔任命:唐式遵为第二十一军军长,潘文华为第二十三军军长,王缵绪为第四十四军军长。</h3><h3>  10月20日,川军第一期整编,规定各军师一律照现额缩编三分之一,并由行营参谋团派员亲赴各部点编,共将川军由三百六十多个团缩编为一百一十六个团,整编初步就绪。</h3><h3> 此次整编,主要由刘湘主持,其他各军内部大小单位均有极大的裁并,而刘湘直接统辖的第二十一军部队在此次整编中获利最大,除了整编为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第四十四军三个军,每个师由三旅九团改为三旅六团。</h3><h3> 其他都安置在川康绥靖公署之下,有三个独立师,七个独立旅,比两个军的人还要多。由此引起其他各军的不满。其他各军经过裁减,基本符合整编师的编制,获得了全国陆军统一番号,而刘湘所属部队却没有获得军委会认可的全国陆军统一番号。</h3><h3> 在此次整编中,刘湘的第一师师长唐式遵和第四师师长范绍增积极向中央靠拢,企图谋求军长职务,引起刘湘的不满。唐式遵积极投蒋如愿以偿,成为第二十一军军长,范绍增只落得个副军长兼第四师师长。王缵绪基本脱离刘湘,只有潘文华还是刘湘的铁杆。刘湘直接统辖的每个师,基本上都是三旅六团的甲种师编制,和其他几个军相比还是占优势,仍然引起其他各军的不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刘湘的第二次整编</h3><h3> 川康整编后,蒋、刘矛盾日趋表面化。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中共开始对刘湘多方面加以争取。先后派黄子谷、张曙时、罗世文、李一氓等来川做刘湘的工作,“希望刘湘准备做抗日民族英雄,团结抗日的势力,反对妥协投降”,“还指出蒋介石一贯消灭异已杂牌军的阴谋手段和一些事例” 。还通过冯玉祥介绍来的高兴亚、郭秉毅(共产党员)、汪导予、李荫枫等人做刘湘的顾问,为宣传中共主张、策动川军抗战等出谋划策。刘湘亦几次派代表(叶雨苍、王干青等)到延安与中共商谈联合抗日之事。</h3><h3> 1936年6月,两广事变后,蒋、刘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刘湘表面敷衍蒋,暗中则加强防蒋的布置,对外切实联络两广、云南各反蒋派,以作声援。先后派张斯可、李星辉、刘亚休到两广活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锡侯、刘湘、刘文辉在峨眉军官训练团</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峨眉军官训练团升旗仪式</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介石在峨眉军官训练团</h3></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 1, 1);">《川康绥靖公署军官研究班同学录》</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峨眉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证书</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1军军长唐式遵</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1军副军长兼第146师师长范绍增</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3军军长潘文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4军军长王缵绪</h3></font></h3> <h3>  8月7日,刘湘电李宗仁、白崇禧,促就新职。谓:两兄远瞩高瞻,权衡靡失,尚望早就新职,力济危艰。</h3><h3> 9月24日开始,督署军务会议,研究刘湘所部继续缩编。</h3><h3> 10月28日,蒋介石派顾祝同到成都与刘湘“详商川军将来增防前方之办法及其数目与指定之部队,以便先行整训并望其旧直属各部择其较有战斗力者亦能备调”。</h3><h3> 11月5日,顾祝同与刘湘商定:全川兵力共约计一百六十七团除刘文辉部须入西康担任边防,杨森部已出川(入贵州)均不计入外,拟以现有全力三分之二约一百团,分两期各出五十团用于国防,其余则用为川省绥靖部队。所有现驻陇南、陜南一带之孙震、邓锡侯两部拟请悉数调回,由张(学良)副司令另行派队接替,每期按各军现有兵额比例平均摊派。</h3><h3> 刘湘申请两点:(一)因气候习惯及装备关系,请将川军用于长江南北附近,不远向北方派遣。(二)为能独立发挥作战能力起见,请团结使用,不予分割。</h3><h3> 9日,蒋介石指示:“川军集中地区,当令其在襄樊、荆沙一带”。</h3><h3> 刘湘自动请缨,请密授方面军总指挥,邓锡侯副之,傅常为参谋长。下设两路,邓锡侯为第一路总司令,统辖邓锡侯、孙震、李家钰所属各部,共二十团。潘文华任第二路总司令,统辖刘湘所属各部约三十团。</h3><h3>  12日,顾祝同以蒋介石名义电令刘湘、邓锡侯、孙震、李家钰:兹派以下各部即向荆沙、襄樊一带集中。(甲)刘总司令湘所部直属:郭勋棋师袁治旅之李唐、唐映华、许元伯三团;唐明昭旅之徐元勋、刘英两团;廖敬安旅之叶成龙、饶正均两团共七团。田锺毅旅之孟存仁、谢从文、唐郇伯三团。熊玉璋旅之戴绍甫、熊飞、罗俊树三团。潘文华军杨国桢师章安平旅之刘星耀、周瑞麟两团;石照益旅之吴守权、周极甫两团;蒋尚朴旅之夏云、何承骢两团共计六团。陈万仞师达凤岗旅之黄黻臣、薛奉先、白心仁三团;潘左旅之张有铭、余宗陈、陈烈勋三团共六团。穆肃中旅之赵治国、曾懋威两团。以上共计廿七团,各师旅原属之独立营均在其内,综其兵力约有三团,故共约三十团。(乙)邓锡侯总指挥所部杨晒轩旅之邓光明、任建勋、陈郁文三团;龚渭清旅之赵云霖、黄克明、彭友朋三团;陶凯旅之王永棫、程剑霜两团;另王澂熙一团共九团。(丙)孙震总指挥所部王铭章师张熙民旅之杨特生、刘靖炎两团;童澄旅之王文振、蹇国琛两团;王志远之张宣武、魏书琴两团;又李炜如旅之程绍颐、蒋永臣两团共八团。(丁)李家钰总指挥所部李青廷旅之李克源、戴松如、李天成共三团。以上甲乙丙丁各部共计约五十团。(2)行进道路,各部分由集结地点,均行徒步,经万县、夔门、巴县、宜昌、奉节、秭归向目的地荆门、襄阳行进。(3)令到希饬各部速向交通便利地点先行集结,整个限二至四星期内准备完俊,并规定田钟毅旅须于十二月一日由集结地江津先行开拔,其余部队续进,主力约在十二月半左右,由成都、资阳、绵阳、泸州一带集结地,全部开拔完毕。(4)所有出川部队统归刘总司令湘指挥,邓总指挥锡侯副之,傅常任参谋长。下分两路,邓锡侯兼任第一路、潘文华任第二路总指挥,上两项战斗序列对外暂守秘密。(5)行营已饬经理、运输两处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等地,预屯粮食,为各部行军间补给,并准备轮船输送辎重。(6)希将军队区分行军序列及日期并集中地点详细规定具报。</h3><h3> 11月9日,国民政府任命李家钰为第四十七军军长。15日,国民政府委任刘湘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孙震为第一路总指挥,潘文华为第二路总指挥。19日,国民政府撤销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和四川“剿匪”司令部。</h3><h3> 12月8日,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六路军总司令,电令刘湘、贺国光:各部须提前出发,务望于一月十日前能全部集中于指定地点,各部行军序列与日程,切盼详复。</h3><h3>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杨虎城、张学良扣押,刘湘不露声色、先不表态、等待观望,并对中央在川机构进行监视,暗中控制。“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对刘湘耿耿于怀,尽管贺国光、顾祝同不断为其作证,蒋介石也不能原谅刘湘,二人的矛盾更加激化。</h3><h3> 12月25日,贺国光电蒋中正:欣闻安抵洛阳,顾祝同已去京部署军事,川、黔、滇、康地方安堵一切如恒。甫澄(刘湘)自事变发生,一再通电拥护中央,并多方设法拟营救钧座出险,安定地方,足征其向之诚。但是,蒋介石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参谋团、别动队、川军中的黄浦学生,以及唐式遵、范绍增、王缵绪、邓锡侯、孙震都在不断地向蒋介石提供情报和建议,蒋介石根本不再信任刘湘。</h3><h3>  直到1937年1月,刘湘所属主力部队(不含直属特种部队和警卫部队)才全部整编完毕,获得全国陆军统一番号。分别为第144师(师长郭勋祺)、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第146师(师长范绍增)、第147师(师长杨国桢)、第148师(师长陈万仭)、第149师(师长郭昌明)、第150师(师长廖震)、第161师(师长许绍宗)、第162师(师长彭诚孚)、第163师(陈兰亭)、第164师(张邦本)和独立第11旅(旅长邓国璋)、独立第12旅(旅长范楠煊)、独立第13旅(旅长田钟毅)、独立第14旅(旅长熊玉璋)、独立第15旅(旅长穆肃中)、独立第16旅(旅长刘树成)、独立第17旅(旅长黄冈)。</h3> <h3>  第二次整编后,刘湘直接统辖的部队仍然非常庞大,达十一个师七个独立旅之多,人员众多,基本没有裁减。刘湘对蒋介石只是应付,按兵不动。</h3><h3>  1937年1月28日,蒋中正电薛岳:应严防川、桂合谋,由桂先来攻。希对柳州、宜山方面桂军之行动特别注意,现在黔南我军之部署应重新配备,希详复。一面与龙(云)主任切商滇、黔全盘布置计划,确切准备,以免临时张皇。中意杨子恵(森)部主力应先集中于安顺、平埧附近。郭(汝栋)部廿六师逐渐集中于都匀、平越,以备万一,但移动时应极端秘密为要。<br></h3><h3> 一时间,剑拔弩张,刘湘与蒋介石撕破脸来,刘湘命令川军各部在重庆两路口、菜园坝、浮图关外张家祠一带修筑工事,白天戒严,夜间演习,部队纷纷调动,川军与中央军的冲突一触即发。</h3><h3> 川军各部开始分裂,一部分表示效忠刘湘,一部分表示服从中央,杨森拉拢范绍增、王缵绪,唐式遵派代表罗象翥、邓锡侯派办事处主任曹震、孙震通过孙元良不断向蒋介石报告情况,要求马上解决刘湘。蒋介石急令薛岳调兵遣将,汇报川军动向,以防不测。</h3><h3> 紧要关头,刘湘审时度势,认为没有胜算,只好忍气吞声,向蒋介石暂时低头。</h3><h3>  3月13日,刘湘派秘书长邓汉祥和建设厅长卢作孚向蒋介石输诚。请贺国光校阅各部,所筑工事一律铲除;命令各部停止夜间演习;通令所属宪兵,禁止无故警戒放哨。</h3><h3> 3月23日,蒋介石让何应钦与邓汉祥、卢作孚商谈,拿出六点意见,让刘湘除保留绥署警卫部队外,彻底交出军队并调出四川,实行军队国军化军令军政交还中央,保证其(刘湘)现有军政地位,并赋于法定上之全权建设新四川。</h3><h3> 刘湘表示接受,并声称:都是奸人造谣,本人拥护中央,历史俱在,始终不渝。一面不断插手调换各部人员,一面调动亲信部队、发放武器。</h3><h3> 唐式遵、王缵绪、邓锡侯、孙震也不依不饶,坚决要求蒋介石出兵四川,彻底解决刘湘,勿中刘湘的缓兵之计。  </h3><h3> 刘湘与桂系的联络,立即被孙震通过孙元良报告给蒋介石。</h3><h3> 杨森也报告:刘湘要撤换陈万仞,并称中央整军是要川军官兵失业为匪。</h3><h3> 李家钰也派其参谋长魏粤奎携亲笔信与戴笠联系,向蒋介石表衷心。</h3><h3> 邓锡侯称刘湘将编余官兵改编为保安队,以重金收买舆论,拉拢邓锡侯,以省长相许。</h3><h3>  调查统计局报告:刘湘调动军队准备解决邓锡侯、孙震以及重庆行营、参谋团、别动队。一时间,风声鹤唳,部分川军甚至扣押了驻重庆浮图关的别动队员,并与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学员发生武装冲突、互相开枪。</h3><h3> 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务主任李明灏,请求重庆行营主任贺国光,给分校学员颁发武器枪支械弹,准备与川军开战。贺国光没有同意,训斥他:分校学员都是川军裁撤人员,你给他们发枪械,他们还不和刘湘一起里应外合把我们干掉。马上撤回去,息事宁人。</h3><h3> 蒋介石还不能与刘湘彻底摊牌,不得不下令:中央人员在川气焰万仗,令人难堪;种种不法行为,殊堪痛恨!嗣后责成贺主任全权负责处理,无论为官为兵,为文为武,凡有不法者,一体先行拿办然后具报。蒋介石是为了安抚刘湘,各打两巴掌。川中危机暂时告一段落,川康整军拉开帷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川、桂、红协定”</h3><h3> 1937年5月,川康整军开始后,刘湘决不甘心,派张斯可、刘亚休去广西,与中共及李宗仁、白崇禧经过多次会谈,终于在6月26日,拟就了红、桂、川三方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团结和联合抗日的七条纲领草案,签订了一个《川、桂、红协定》,“协定主要精神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如果蒋不抗日仍要打内战,就联合起来进行反蒋”。</h3><h3> 当年代表刘湘与张斯可同赴广西的刘亚休说:刘湘为表示尊重中共,初拟称为“红、桂、川协定”, 但中共方面认为把“红”字摆在前头,看来刺眼,将会过多引人注视,殊不策略,因此不便居先。于是拟称“桂、川、红协定”(刘湘认为广西方面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号召力均较四川为强),可是李宗仁、白崇禧皆以桂省地瘠民贫,人口较少,不如四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亦复再三谦让。故最后定名为“川、桂、红协定”。这是刘湘同中共发生联系以来,形成文字条款的唯一重要文件。</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薛岳</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元良</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元良报告</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康绥靖公署秘书长邓汉祥</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卢作孚</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主任李明灏</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军校成都分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校大队附张幼贤,上校大队长黄裳吉</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红七军军长、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h3></font></h3> <h3>  张云逸关于《我方与桂当局及川代表决定纲领草案七条之摘要》援引如下:</h3><h3> 毛:我们连日与桂当局和川代表讨论,结果为:一致推动实现抗日起见,决定纲领草案七条,摘要如下:</h3><h3> (一)巩固和平统一,实现民主政治,抗日收复失地为目的;</h3><h3> (二)召开国防会议,应充分接收各方抗日领袖主张;</h3><h3> (三)树立抗日旗帜,扩大宣传;</h3><h3> (四)开放民众抗日运动,改善人民生活,释放政治犯;</h3><h3> (五)努力国民会议制宪运动和指定代表名额,分配于各党派指定名颧;</h3><h3> (六)各抗日力量彼此间之互助;</h3><h3> (七)如各方同意此纲领,即组织共同纲领之机构。此种组织乃系以充分力量推动中央领导抗日为任务,不得含有分裂民族统一战线的意味。以上各项有何指示请即电复。我拟和桂方赴延面谈。 云逸 寝</h3><h3> 毛泽东7月14日给张云逸的回电:“为坚蒋氏抗日决心,各方应表示诚意拥护蒋氏及南京的抗日政策,不可有牵制之意。四川整军计划应照刘主席已经表示的方针做去,不可发生波折。此时各方任务, 在一方面促成蒋氏建立全面抗战之最后决心(此点尚有问题);一面自己真正的准备一切抗日救亡步骤;并同南京一道做去。此种方针甚关重要,一请与李总司令及川代表张斯可先生恳商决定。盖此时是全国存亡关头,又是蒋及国民党彻底转变政策之关头,故我们及各方做法,必须适合于上述之称方针”。</h3><h3> 协定签订之时,正值“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国家存亡和国民党蒋介石转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立即复电张云逸:“桂方的七项是对的,我们赞成,本此做去”,并指示“方案既定即请桂方向桂粤港沪各方努力做去”。</h3><h3> 张云逸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向桂系和刘湘代表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促成全国团结抗日的决心,希望桂系和川军用事实表明联蒋抗日的诚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军的第二次整编</h3><h3> 5 月,川军开始第二次整编,也是刘湘部的第三次整编。史称“川康整军”,以区别1935年8—10月间的“川康整编”,目的是进一步整理四川军队,裁汰无用人员、缩减经费,将川军纳入国军指挥系列,成为真正由中央统辖的军队,以达到“去刘化”,消除刘湘的影响力,特别是缩减刘湘直辖的部队。刘湘当即表示“愿将军政军令交还中央,并愿将川军一律国军化”。</h3><h3> 25 日,刘湘对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的川康整军方案要点,复电南京,“原则上已完全表示接受。惟关于细节数项尚有意见提出”。于是,刘湘派刘航琛、关吉玉前往南京与何应钦、上庐山与蒋介石协商整军具体办法。同时,川康各将领也致电南京,表示接受中央的整军方案。</h3><h3>  何应钦在《中央整理川康军队之意见》中首先指出:刘湘为人多疑及缺乏智识,将中央的好意当做恶意。在人事方面,提出向军师等单位派入或任用陆军大学毕业生任参谋长、副军长、副师长,主要从川籍在川服务的人员和在外省服务的人员调用,如在川服务的赵春涛、宋相臣、王旭夫、李志超、王章,在外省服务的郭汝瑰、车蕃如、官全斌、李杲。提拔重用川军中的中央军校毕业生(唐郇伯、凌谏衔、吴守权),在庐山、峨眉军官训练团毕业的,暗中考察,择忠实者提拔。</h3><h3>  为了保证整军的顺利进行,在夔县、万县、重庆、成都、广元、昭化、泸县布置了中央军十余个师,以防叛乱。</h3><h3> 6月22 日,经过几度修改,完成《川康整军实施办法》《川康整军方案》,最后双方达成川康整军原则十一点,在对川康将领的利益给予一定照顾的同时,中央收回川康军队的人事、指挥、经理等权利。</h3><h3> 29 日,国民政府召开第319次例会,会后,蒋介石电重庆行营,发表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人选。接着,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组织大纲》。</h3><h3>  7 月3日,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南京发表谈话,说明川康整军方案原则如次:(一)川康军除以军(或独立师旅)为单位,直隶于中央,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但为绥靖之必要,川康绥靖主任得呈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拨军队,归其指挥。(二)川康军队之整军原则,其要领如左:甲、军队数量,依照原有经费范围内,划一整编,并求质量之逐渐充实。乙、各师编制,以二十六年订颁之编制为准。丙、整编以前,各部队须停止补充兵额。(三)军队经理。以中央统一经理为原则,其方法如左:甲、给养:以现有经费能照国难饷章发给为目的。乙、经理机关,暂由行营经理处掌理,嗣后设置军需局,统筹办理。丙、各军经费,由行营直接发给。丁、各军服装费,应由原有经费内提出,划归中央统一制发。(四)关于人事事项,依照陆军人事法规办理,直接军事委员会。(五)军事教育,由训练总监部统辖之,其原设之军官军士教育机关,应由中央接收办理。(六)各军政训,由行营政训处统一办理。(七)航空防空事宜,由中央统筹办理,所有飞行场等,一律由中央接管。驻在川康之航空队,在绥靖任务上必要时,川康绥靖主任得呈请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酌拨归其指挥。(八)军需工业及兵器制造事业,由中央统筹办理,所有制造修理各厂,由中央接办。(九)军队卫生事宜,由军医署统一指挥。(十)为减轻人民负担起见,应将川康现有保卫各团队,尽量缩减,地方治安,可由国军协助维持。(十一)川康绥靖公署及其所属机关之编制经费,重行核定,以求切于实际。以其节余之款,为补充川康军队武器、弹药、装具、器材及建筑营房、演习场之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政部长何应钦</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整理整理川康军队之意见》</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贺国光</h3></font></h3> <h3>  贺国光说:“整军为划一全国各军编制,充实各军内容,改良军队素质,提高官兵待遇,期速增加国防军作战力量之现代国家必要之图,犹为救亡图存的我国国防军所亟应走上之正道。此次川康整军原则,略而言之,约有数点:(一)按照学理来改良和划齐编制,以备国防之用。(二)尽现有经费整编,提高官兵待遇,充实内部质量,非裁兵亦非减费。(三)纵有少数编余之老弱或过役年龄官兵,必定从优设法安置。(四)非调换人员或安插局外人。”<br></h3><h3>  5 日,何应钦、顾祝同飞抵重庆,何应钦发表谈话,说明川康整军要旨。何应钦说:“余与顾主任祝同奉命来川,会同刘主任(湘)及川康各将领办理川康整军事宜。关于整军问题,整军方案前已由中央决定。电刘主任和川康各将领,刘主任和各将领都已有电复中央,一致表示接受。本人此次来渝,不过会商整军方案实施之办法及步骤。现在全国对于整军一事,都已有明确的认识。因欲奠民族复兴之基础,非将全国军队彻底整理不可。惟尚有少数人士,以为整军即是裁军,是缩减军费,是安插中央的人员,这当然是亟不明了整军的意义之故。倾言之,整军乃充实军队的力量,第一将军队的编制,按照中央适应国防需要及现代兵器战术规定的编制划一。譬如中央规定一个师的人数是一万人,一般师的人数,不过几千人,可以说两个师才能编成中央规定的一师。所以大单位虽然减少一点,实际人数并未减少,而战斗力则大增,指挥使用尤其敏捷灵活。第二经费:是就原有的经费加以整理,并不减少分文。但是按照中央方案整理之后,官兵的待遇,可以提高,可以照国难饷章发饷。第三人事:完全照人事法规办理,使官兵得着保障。整编后若有少数编余的官长,照二十五年度整理各师的办法,各有安置。或者竟派充各部队附员,或者轮流送入军校深造,中央并不另外安插人下来。军队整理之后,与以前不同的地方,只是整编后所有编制人事经费教育等等,直隶于中央,一切均照法规办理,一律成为真正的国家军队。故整军决不是过去的所谓裁编。至于中央所规定的整军原则,全系按国家的需要而定,对于应该整理的军队,都是一律照此原则办理。并非为整顿川康军队,全系为解除四川地方的困难。因为现在四川军队和财政的情形,若不加以整理,事实上只有日趋于危困的地步。所以中央主持整理川康军队,实在是帮助刘主任完成建设四川的志愿,是帮助川康全体将士减少现在的困难,决没有丝毫的成见参杂其间,这是可以事实证明的。希望川康全体袍泽</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顾祝同</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康整军回议</h3></font></h3> <h3>  9 日上午九时, 川康整军会议在上清花园举行第三次大会,商讨整军各方案。下午一时继续开会,通过全部议案。下午五时五十五分,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举行闭幕典礼,由何应钦、刘湘先后致闭幕词。</h3><h3> 何应钦说:“此次军整会议,会期仅及四日,共收到提案五十余件,其最重要者,对于实施整军之步骤舆方法:一、各军独立师旅数量整理案;二、军费支配案;三、人事处理案;四、川康军实施步骤及日期案。均各商量得有结论,实为大家公忠体国共信互信的精神之发挥与表现。整编期限定为一个月,似甚迫促,但一切办法既已决定,只要本着决心,努力做去,则办理必亦容易。”何应钦提出整军方案,与大家商定,限在一个月之内各军整编完毕。</h3><h3> 刘湘说:“这次对于整军所有的各种办法,经我们深切一致地了解赞同了,今后我们各个人本着决定的办法实行时,虽然不免有多少困难的地方,在我个人看起来,只要我们彻底地去做,一切自可表现出很大的成绩来。”至此,会议取得圆满成功。</h3><h3>  10日,刘湘返成都即电呈中央蒋委员长,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团结一致,抗击敌寇。然后召集其主要幕僚绥署参谋长傅常、总参议钟体干、顾问张斯可、高级参谋乔毅夫、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商量整军及出兵抗战的问题。大家认为,整军应以团结抗战、减少摩擦为原则,各军原有番号不变,内部自行调整。出兵问题俟请示中央后再定。</h3><h3> 下午何应钦由重庆飞南京,据谈川康整军步骤,均已商定,仅待实施,交由副主任委员顾祝同、刘湘会同各整理委员负责进行办理。</h3><h3> 17日,顾祝同电蒋介石:据刘航琛铣戍电称:职到蓉后,与甫澄(刘湘)商谈应陈各节如下:(一)川军出十师抗日,决遵委座意旨办理。(二)抗日部队之统帅指挥决心自行担任,力疾赴之。(三)如日方必持挑战态度,委座决定抗战,伊本人必先东下听候指示。如情况稍见缓和,则于整军后东下等语。</h3><h3> 25 日,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令直辖各军、师长,于三日内驰返原防,遵令整军。</h3><h3> 30日,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主任李明灏调任太湖警备司令,遗职由蒋委员长核准,派国军第五十一师中将师长陈又新继任。此次川军与驻川中央军发生冲突,李明灏负有主要责任。</h3><h3> 8月4日,桂系终于下决心与蒋介石合作抗日。白崇禧由桂林飞往南京,代表桂系与蒋介石会谈广西出兵抗日事宜。不久,白崇禧出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领桂军开赴抗日前线。</h3><h3> 6 日,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以国难日亟,整军事宜应加紧完成,特电令川康各师长:“盼能于八月十五 日限期以前,整编完成。”川康绥靖公署遵照转饬直辖各部:“要求第一次整军于八月十日前,从速办峻具报。”</h3><h3>  7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奉中央电令,由成都飞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共商国是。</h3><h3> 8日,在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上,刘湘慷慨陈词,力主全国团结一致对外抗战,并表示抗战局面开展后,决以四川的人力、财力,贡献国家。“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h3><h3> 10 日,国民政府任命王陵基为四川省保安处长。川康各军,遵照川康整军会议规定整编完成。</h3><h3>  13日,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急忙调驻贵州的杨森第20军,郭汝栋的第43军(谨有第26师师长刘雨卿)赶往上海增援,并催促刘湘所统辖的部队尽快向指定地点开拔。</h3><h3> 杨森和郭汝栋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但是,刘湘所统辖的川军部队,却迟迟没有行动。刘湘一是要钱、二是要权、三是要装备。部队出师抗敌,开拔需要经费,四川出兵约十五万人,所需经费计须四百六十万元,希望中央解决。川军部队希望集中使用,不要分割,由刘湘统一指挥。川军装备窳劣,希望更换装备、补充弹药。</h3><h3> 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川军为第二路预备军,辖两个纵队。并发表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邓锡侯为副司令长官,担任平汉铁路方面的作战任务。第一纵队司令邓锡侯(兼),副司令孙震;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副司令 潘文华。</h3><h3> 由于上海开战,中央无法提供现金,指定川军向中央及地方各银行自筹;武器装备到前线后再根据战况进行补充。</h3><h3> 27日,刘湘在省城召集邓钖侯、孙震、刘文辉、李家钰四军长,会商出师抗敌问题。</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省保安处长王陵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淞沪会战要图,蒋介石电报手稿</h3></font></h3> <h3>  28日,蒋中正电刘湘:成都刘主席勋鉴,四川各部何日可以出发?请速派邓锡侯或孙震部先行出发,限期集中汉中何如?盼复!</h3><h3> 29日,川康各军整理完竣,重庆行营组织点验委员会,派夏斗寅为主任,派员出发点验。至此,川康军队的人事、指挥、经理等权收归中央,川康军队国家化的目标已经达到,整军取得成功。</h3><h3> 蒋介石电贺国光:最急,重庆、成都贺副主任元靖兄,请速催甫澄(刘湘)兄部队提前出发,否则派邓(锡侯)孙(震)各部先行亦可,如何盼复。</h3><h3> 30日,川康绥靖公署开会决议,出川抗敌部队,限于9月5日以前开拔。</h3><h3>  9月1日,刘湘决定川军出川抗战先头部队,分东西两路于本日出发。第一纵队由川北道出发,第二纵队由川东道出发,限各部在十月中旬到达指定地点。</h3><h3> 当日,第6军团军团长兼第20军军长杨森,动员全军由贵阳出发,徒步沿湘黔公路强行军,于9月24日兼程赶到长沙,当夜改乘火车,沿粤汉、平汉、陇海、津浦、京沪线,向东战场急行输送。于10月8日,先头部队到达上海真如火车站,在小南翔集结,立即参加了“淞沪会战”陈家行、蕴藻浜附近战斗,战后统计,总共损失一半兵力(一个师)。</h3><h3>  第43军军长郭汝栋率第26师(师长刘雨卿)由黔南地区(都匀、独山、榕江、黎平、锦屏)集中榕江,经黄平、镇远、玉屏、芷江徒步到达常德,乘船沿长江日夜兼程向长沙前进,再由长沙乘火车经武昌、芜湖、南京向上海进发,于10月15日,经苏州昆山到达上海南翔车站。立即参加了“淞沪会战”之大场镇附近战斗。浴血奋战七昼夜。第152团团长解固基阵亡,第152团团长胡荡、第155团副团长强兆馥、团附黄钺、政治指导员陵良等负伤,营长陈增弟、刘守身等阵亡,李瑞、刘亚东负伤,大多数连队拼杀到只余下几个受伤的士兵,却依然坚守在阵地上,全师损失殆尽。</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刘湘的第四次整编</h3><h3> 9月5日上午9时,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川军出川抗敌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大光明电影院举行,情况热烈。</h3><h3> 6日,第一纵队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由德阳孝泉镇开始出发,徒步行军,经汉中褒城、宝鸡阳平,转乘火车到西安,经潼关、太原到山西阳泉,参加了太原保卫战等,部队损失近半,战后整理部队,两军各剩一个师的兵力,八个旅缩编为四个旅。</h3><h3> 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从西昌出发,经宝鸡、西安等地,12月到达山西长治,在晋东南对日作战,参加了东阳关、长治战役。</h3><h3> 8日,川军出川部队,原定为十一个师,现增加绥署一个直辖师(第144师),两个直辖旅(独立第13旅、独立第14旅)。第二十军、第四十七军,第四十三军第二十六师,共计十四个师。</h3><h3> 9日,刘湘在组成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部后,即派余中英为长官部驻汉口办事处参谋长,陈松云为副官处长。又派余中英率领观战组,到上海前线观战,吸取与日军作战的经验。</h3><h3> 15日,刘湘令省府财政厅厅长兼第二预备军经理处长刘航琛赴渝筹集,结果于中央、中国两银行抵押借得二百万元,于九月上旬办妥。其余二百六十万元,则由渝市绅商借垫。计商界一百二十万元,绅界六十万元,金融界八十万元。井由刘氐商得金融界同意;先行提出一百万元,以便转发各开拔部队领用。一侯九月底借款集齐,即行归垫。</h3><h3> 26日,蒋中正电贺国光:重庆贺副主任,川军各师现到何地?每星期日,务将每周日程,汇电详报,并望督促。</h3><h3>  10月2日,刘湘命令所属出川抗敌各军师旅长,限期十月中旬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待命。但是刘湘所属部队仍然没有及时到位,为什么呢?原来,刘湘为了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听从原来的军师刘从云(一贯道宗师刘神仙)的建议,再次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混编。</h3><h3> “当时奉令由北道出川之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七军,及由贵州出发之二十军,均系遵照中央命令,依照重庆整军会议规定,于限期内,在军内作公平合理的缩编,然后依照一定建制,出发向前方指定地点集中。惟刘湘主任系就其所直接指挥的二十一军、二十三军、四十四军为适当控制计,指定各军以营为单位,分割各军建制,作三个军之全体混编,令各营由营长指挥向宜昌出发,到宜昌后,再按照绥署的分配表,向应编入的军、师、团部报到,归入各军、师、团建制。但因前线需兵迫切,各军、师、团部在宜昌编组甫集合后,即奉令运输向第七战区长官部所在地之郑州集中。”</h3><h3> 从而失去了部队原建制的隶属关系,造成了“官不识兵、兵不识官,军长管不了师长、师长管不了旅长、旅长管不了团长,只听刘督办一人指挥!”的混乱局面。</h3><h3> 14日,刘湘派卢作孚等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川军集中使用,统一由刘湘指挥,负责一个方面的作战。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也建议蒋介石给予刘湘战区司令长官的任命。蒋介石称:刘湘与共产党及各反动派互相勾结,私心自用,为最无见识者。</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6军团军团长兼第20军军长杨森</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3军军长郭汝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6师师长刘雨卿</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军誓师大会</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28军军长孙震</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7军军长李家钰</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刘湘的第四次整编</h3><h3> 9月5日上午9时,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川军出川抗敌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大光明电影院举行,情况热烈。</h3><h3> 6日,第一纵队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由德阳孝泉镇开始出发,徒步行军,经汉中褒城、宝鸡阳平,转乘火车到西安,经潼关、太原到山西阳泉,参加了太原保卫战等,部队损失近半,战后整理部队,两军各剩一个师的兵力,八个旅缩编为四个旅。</h3><h3> 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从西昌出发,经宝鸡、西安等地,12月到达山西长治,在晋东南对日作战,参加了东阳关、长治战役。</h3><h3> 8日,川军出川部队,原定为十一个师,现增加绥署一个直辖师(第144师),两个直辖旅(独立第13旅、独立第14旅)。第二十军、第四十七军,第四十三军第二十六师,共计十四个师。</h3><h3> 9日,刘湘在组成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部后,即派余中英为长官部驻汉口办事处参谋长,陈松云为副官处长。又派余中英率领观战组,到上海前线观战,吸取与日军作战的经验。</h3><h3> 15日,刘湘令省府财政厅厅长兼第二预备军经理处长刘航琛赴渝筹集,结果于中央、中国两银行抵押借得二百万元,于九月上旬办妥。其余二百六十万元,则由渝市绅商借垫。计商界一百二十万元,绅界六十万元,金融界八十万元。井由刘氐商得金融界同意;先行提出一百万元,以便转发各开拔部队领用。一侯九月底借款集齐,即行归垫。</h3><h3> 26日,蒋中正电贺国光:重庆贺副主任,川军各师现到何地?每星期日,务将每周日程,汇电详报,并望督促。</h3><h3>  10月2日,刘湘命令所属出川抗敌各军师旅长,限期十月中旬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待命。但是刘湘所属部队仍然没有及时到位,为什么呢?原来,刘湘为了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听从原来的军师刘从云(一贯道宗师刘神仙)的建议,再次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混编。</h3><h3> “当时奉令由北道出川之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七军,及由贵州出发之二十军,均系遵照中央命令,依照重庆整军会议规定,于限期内,在军内作公平合理的缩编,然后依照一定建制,出发向前方指定地点集中。惟刘湘主任系就其所直接指挥的二十一军、二十三军、四十四军为适当控制计,指定各军以营为单位,分割各军建制,作三个军之全体混编,令各营由营长指挥向宜昌出发,到宜昌后,再按照绥署的分配表,向应编入的军、师、团部报到,归入各军、师、团建制。但因前线需兵迫切,各军、师、团部在宜昌编组甫集合后,即奉令运输向第七战区长官部所在地之郑州集中。”</h3><h3> 从而失去了部队原建制的隶属关系,造成了“官不识兵、兵不识官,军长管不了师长、师长管不了旅长、旅长管不了团长,只听刘督办一人指挥!”的混乱局面。</h3><h3> 14日,刘湘派卢作孚等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川军集中使用,统一由刘湘指挥,负责一个方面的作战。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也建议蒋介石给予刘湘战区司令长官的任命。蒋介石称:刘湘与共产党及各反动派互相勾结,私心自用,为最无见识者。</h3> <h3>  15日,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建议下,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为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h3><h3>刘湘命令各部队先后到达重庆、万县一带集中,候轮东下。</h3><h3> 18日,卢作孚电蒋中正:急南京蒋委员长钧鉴设密职删(15日)飞汉(口)铣(16日)飞蓉(成都)筱(17日)谒甫公(刘湘),为陈钧座倚畀之殷及德邻(李宗仁)、建生(白崇禧)两公盼望之切,甫公(刘湘)至感激,决遵令负一军区指挥责任,赶将后方事务稍加部署,即入京请示。仲三(潘文华)、真吾(傅常)、(刘)航琛三兄将先飞京,子晋(唐式遵)将先到宜(昌),出发各部已令加紧前进,到万(县)各师巧(十八)日启运,两旬内可完全到宜(昌)陈(万仞)(148)师即可运汉(口),拟请令宜(昌)汉(口)间增加下游大轮,余续陈。</h3><h3>一四四师(郭勋祺)已到万县乘轮向汉输送。</h3><h3>一四五师(饶国华)已到万县乘轮向汉输送。</h3><h3>一四六师(刘兆藜)预计铣(16)篠(17)两日可到万县乘轮输送转汉。</h3><h3>一四七师(杨国桢)先头已到重庆,预定十八日抵万县转宜昌。</h3><h3>一四八师(陈万仭)由渝登轮直运宜昌。</h3><h3>独立十三旅(田钟毅)据上官云相梗(23日)电,该旅马(21)日抵荆,漾(23)日可过宜北开嗣。后无续报。</h3><h3>独立十四旅(周绍轩)随总部出发。</h3><h3>  21日,刘湘由成都电蒋中正:南京,委员长蒋钧鉴o密,号未一作亨,京电奉悉,钧令,任命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谨敬受命,除督励所部抗战到底外,已令廿三军陈(万仞)杨(国桢)两师遵限到达指定地带集中,并派傅参谋长常、潘军长文华,先行来京听候训示。至唐军长式遵因须统帅部队,一俟到达指定地带稍事部署后,即饬迳行来京听训。谨电奉复,伏乞垂鉴。</h3><h3> 24日,刘湘电蒋中正:急,南京,委员长蒋钧鉴,奉敬管三功电,o密,派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除分电外,委状、官防仰即派员到会具领等因,除遵派邱甲耑赴钧会具领外,谨复。</h3><h3> 30日,第二纵队先头陈万仞(148)师到达郑州附近,旋调新乡待命,其余杨国桢(147师)、郭勋祺(144师)两师均陆续到达新乡、郑州一带,惟饶(国华145师)、刘(兆藜146师)两师及田(钟毅独立13旅)、周(绍轩独立14旅)两旅,尚在渝汉道上输运中。</h3><h3>  11月05日,在蒋介石的不断催促下,刘湘从成都向蒋介石连续拍发两份电报,报告所辖部队行程和位置。</h3><h3> 2时17分,刘湘电蒋中正:南京委员长蒋戈密,本日职辖各部行程及位置如下:(1)除22集团军邓(锡侯)、孙(震)两部无变动,47军沿川陕路前进中。(2)二纵队148师全部抵郑(州),147师439旅东晚抵汉(口),440旅由宜(昌)运汉(口)中; 144师、145师、146师在宜(昌)待轮;独立13旅夏(云)团已向郑(州)开拔,周(伯强)、孟(存仁)两团现正集结襄阳;独立14旅由南充向万县前进中,第二纵队司令部在汉口。</h3><h3> 4时17分刘湘电蒋中正:京委员长蒋枕密,职部本日各部行程及位置如下:(1)除22集团军邓(锡侯)、孙(震)两部在晋外,47军正由广汉沿川陕路前进中。(2)第二纵队部在汉口,148师在新乡,147师在郑州,144师、146师在宜(昌)汉(口)轮运中,145师在宜昌,独立13旅夏(云)团正在向郑州前进,周(伯强)、孟(存仁)两团在襄阳集结中,独立14旅正由渠县向万县前进中。</h3><h3> 当天,日军第10军在舰炮掩护下,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对上海我军右侧翼进行攻击包围,我军腹背受敌。</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水路出川的第二纵队</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战区兵站参谋长戴高翔</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量食蟹</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战区参谋长傅常</h3></font></h3> <h3>  8日,中国第三战区,为避免上海作战部队两面受敌和为巩固首都,下令该地中国军队向南京外围既设阵地转移,我军开始西撤。</h3><h3> 第二预备军第二纵队本部军官佐及直属部队,到达新乡附近,并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之指挥,陈万仞(148)师旋推进汲县,郭(勋祺144)师则推进至博爱策应。</h3><h3> 9日,刘湘乘飞机到达汉口,改乘轮船东下南京。</h3><h3> 11日,刘湘到达芜湖。兵站参谋长戴高翔回忆:“船泊芜湖时,买了许多螃蟹来吃,我知道我这位老长官是患有胃溃疡的,我的意见不买,买来后,我只吃了一个就不再吃,问我为什么不吃?我说:我的胃不好不敢多吃,我的意思就是想劝这位老长官不要多吃,可是他却吃了一个又一个的吃得津津有味。”随后,继续乘船前往南京。</h3><h3>  12日,日军占领上海。由于第10军并未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部队伤亡甚少,于是乘胜西进,不愿遵守参谋本部所规定的作战地域限制线。</h3><h3> 当天,刘湘到达南京,住到南京锏银巷川康绥靖公署驻京办事处,后在赤壁路15号(今赤壁路小学)成立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h3><h3> “到了南京,一同驻在锏银巷办事处,邱丙乙(邱甲)先生招呼厨房不要买螃蟹,不料这位老长官却另叫其随从副官去买来在他房里吃,不晓得吃过几次,大槪总是吃得不少吧?我们知道螃蟹是凉性,对胃病很不利,所以如此,据我了解,这位老长官一生私徳很好,就是爱吃,阳澄湖螃蟹的美味,他哪能放过呢?”</h3><h3>  13日,第二纵队基本还在原地未动,没有什么进展。钟体乾代刘湘再次从成都电蒋中正:南京,委员长蒋,枕密,职部本日各部行程及位置如下:(1)第22集团军邓(锡侯)、孙(震)两部在晋原附近激战;李(家钰)军178师经昭广间续进,104师先头过梓潼,余续进中。(2)第二纵队部在新乡,148师在淇县,147师在新乡, 144师汉郑运输中,145师、146师在宜(昌)汉(口)运输中,独立13旅在襄(阳)郑(州)中,独立14旅在万县。</h3><h3> 蒋介石命令:第二纵队全部开南京附近集结待命。刘湘下令:第一四四师、独立第十三旅、第二纵队部、第一四八师、第一四七师,庚即乘平汉、陇海、津浦铁路火车集结南京浦镇,第一四五师、第一四六师、独立第十四旅船运汉口后,直接船运芜湖登陆,拱卫首都南京。</h3><h3> 14日,第二路预备军第二纵队部及第一四四师、第一四八师、第一四七师、独立第十三旅,陆续到达徐州,换乘津浦铁路火车运往南京。</h3><h3> 15日夜,日军决定“以军主力独立果断地向南京追击”。当日军参谋本部致电,令其停止前进时,“华中方面军”向日军大本营提出意见,强烈要求“攻占南京”。</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锏银巷川康绥署驻京办事处</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路15号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长兴、泗安、广德的作战与撤离</h3><h3> 11月16日,蒋介石在陵园官邸召开军事会议,研讨南京保卫战的问题。刘湘晋谒蒋介石,会商抗战大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集中川军使用。蒋介石表示可以考虑,待统帅部研究后决定。第二预备军第二纵队部,离开新乡搭乘火车。</h3><h3>  18日,第二纵队部到达南京;第一四八师、第一四七师、第一四四师、独立第十三旅,先后陆续到达浦口、下关一带,集结完毕。</h3><h3> 国民政府在铁道部大楼召开国防军事会议,研究决定南京保卫战的部署。</h3><h3>大本营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草拟调整各战区,确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顾祝同代理、何健副之,前敌总司令陈诚。刘湘为总预备军司令长官。</h3><h3>  19日,蒋介石发布《效酉一作元电》作战命令:</h3><h3>(一)吴兴前方战况紧张,原在长兴、宜兴间担任太湖警戒之第七军部队,着向吴兴推进。</h3><h3>(二)着刘(湘)司令长官所部,以主力在广德,一部在溧阳间集结,并以一师以上兵力接防长兴、宜兴间任太湖之警戒。</h3><h3>(三)部署情形随时具报。</h3><h3> 第一四六师在芜湖登陆。第二纵队在京奉命向广德、长兴之线前进,以策应吴兴方面之作战。当令:在京之郭、杨、陈三师迅速取道京杭国道,向泗安、长兴、宜兴一带前进;在芜湖之饶、刘两师取道宣城,向广德前进。各师先后分自京芜一带出发,在芜湖之刘师取道宣城,向广德前进。</h3><h3> 当日,第一四四师在浦镇接到刘湘命令:我军奉命拱卫南京,第一四四师今日由浦镇出发,过江出中华门,到溧水集结待命。</h3><h3>  20日中午12时,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于南京赤壁路15号司令长官部,向蒋介石呈送报告:</h3><h3>一、《效酉一作元电》奉悉</h3><h3>二、职部遵照部署如下:</h3><h3>1、第二纵队行动如次</h3><h3>A、以一个师担任长兴,以一个旅担任宜兴附近,湖岸之警戒,并于廿三日完全到达。</h3><h3>B、以两个师集结于五里店、广德、七里店、十八里店地区间,并推进一部至泗安镇附近警戒,廿二日前到达一个师。</h3><h3>C、以一师半集结于溧阳张渚镇、戴埠镇地区间,限于廿二日全部到达。</h3><h3>2、直属部队之行动如次</h3><h3>A、独立第十三旅集结于清水河附近(芜湖以东廿公里)。</h3><h3>B、独立第十四旅集结于芜湖。</h3><h3>C、宪兵营驻南京。</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陈诚</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黄琪翔</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军军长周祖晃</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廖磊</h3></font></h3> <h3>  当日,炮兵部队奉命回京整理,炮兵第十六团驻龙潭,炮兵第四团驻汤山,炮兵第十团暂驻朱庄营房。</h3><h3> 第一四四师全部到达溧水。</h3><h3> 21日下午三时,第一四四师接到刘湘命令:第一四四师庚即开赴溧阳前方,在戴埠、新芳桥一线,占领掩护阵地。为免受敌机威胁,部队通限于当晚出发。</h3><h3> 22日下午四时,由于天下大雨、道路泥泞,新筑公路概为碎石路面,士兵草鞋磨烂脚底走破,才走到溧阳,距戴埠、新芳桥还有二、三十里,遂停止前进,原地休息。</h3><h3>  25日下午五时左右,蒋介石下达《有午一作元》电命令:</h3><h3>(一)吴兴方面之敌约一旅团,连日以来,与我第七军对战中。</h3><h3>(二)长兴之一四四师郭勋祺部及泗安之一四八师陈万仞部归唐军长式遵指挥,迅速协同第七军攻击该方面之敌。以上各部队在刘(湘)司令长官未到以前,概归(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十五集团军)陈总司令诚指挥。</h3><h3>(三)刘建绪部抽调有力之一部,位置于洛舍镇、埭溪镇之线,对吴兴方面警戒,但原阵地不得移动。</h3><h3>  当日,敌炮火正少、飞机异常活跃,吴兴、长兴轰炸正烈。我第七军现在白龙山、王母山一带与敌激战中。</h3><h3> 午刻,敌便衣队袭击我第七军军部。</h3><h3> 午后起,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副总司令黄琪翔与第七军电话不通,前方战况不明,迭用无线电话呼叫亦不应。</h3><h3> 张发奎、黄琪翔心知有异,乃派多数官长往探,行至大云寺附近始得知,该军溃退之息,然犹不敢十分置信,即下令该军:如确已撤退,令即分途收容,并赶速就地选择阵地固守,勿得再退。第七军军长周祖晃报告:本军溃退,无法阻止,军部被炸,通讯断绝,职已亲到大云寺附近收容部队。闻第七军之败,系汉奸用手枪、手榴弹扰乱后方所致。</h3><h3> 张发奎、黄琪翔当即请示总司令陈诚,旋蒙电谕:第七军收容后,不必开泗安,着取捷径向孝丰转进,归第二十一集团军,并饬转命第五十五师之残部约一团,在原阵地担任警戒,掩护川军在泗安附近占领阵地。</h3> <h3>  傍晚,蒋介石下达《有酉一作元》电令:</h3><h3>(一)兹将第三、第七战区及首都卫戍之战斗序列分别变更颁定如下:</h3><h3>(甲)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仍由中正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兼、副总司令上官云相,辖:第十一军团上官云相部、第十七军团胡宗南部。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副总司令香翰屏,辖:第十五军团刘兴部、第十八军团吴奇伟部。</h3><h3>(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副司令长官陈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兼、副总司令刘建绪,辖:第二十三军团刘建绪部、第十六军团罗卓英部。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副总司令廖磊,辖:第七军团廖磊部,(免去了黄琪翔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务)。</h3><h3> 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辖:第二十四军团唐式遵部、第二十五军团潘文华部。各战区军团以下战斗序列由各战区编配呈报。</h3><h3>(丙)首都卫戍部队战斗序列另发。</h3><h3>(二)第七、第三两战区之作战地境如左:遂安、湻安、昌化、广德、蜀山镇之线,线上属右,特须对太湖方面严密警戒。</h3><h3>(三)第七战区以一部确保许村、博鹿、洛舍镇、埭溪镇阵地;以新锐之川军攻击吴兴方面之敌,并各以一部确保广德、孝丰各据点。其应加整理之部队,着向兰溪及其西南地区转进。</h3><h3> 第三战区应以有力部队扼守锡、澄线,保持重点与无锡方面,并各以一部确保南渡镇、溧阳、宜兴各据点,须与南京卫戍部队连系。其应加整理之部队,着向徽州及其以西地区转进。首都卫戍部队应迅速构筑工事,固守南京,并与第三、第七战区切取连络。</h3><h3> 26日子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命令唐式遵军团长要旨如下:</h3><h3>(1)一四六师到安吉后,即经小溪镇、和平镇向妙西市前进,支援我第七军。</h3><h3>(2)一四四师大部协同一四六师攻击吴兴之敌,一部于长兴附近构筑工事。</h3><h3>(3)一四八师占领前湾市、虹溪镇之。一四五师、一四七师在泗安附近为总预备队。</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4师师长郭勋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4师参谋长林华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长徐元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4师434旅参谋主任胡秉璋</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兵第二旅旅长蔡忠芴</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38旅副旅长何炳文</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兵营长胡克先</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麟将军</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36旅旅长廖静安</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6师师长刘兆藜</h3></font></h3> <h3>  凌晨,张发奎、黄琪翔将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各事处置完竣,开始率本部人员,移驻广德之十八里店附近。</h3><h3> 清晨,敌机不断来我第一四四师阵地侦查、投掷炸弹。</h3><h3> 午后,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致电刘湘并转蒋介石:敌机竞日轰炸长兴至五、六次之多,现尚未停,已成一片焦土,京杭桥梁被炸坏二座,修复困难,始能到达目的地。已令黄旅张团之两营警戒金村至夹浦、南六之线,职今夜位置于夹浦。此次侧击任务之未能完成,一由情况变化,一由石子路将士兵携带之草鞋,第一日即行磨坏,赤脚进行困难等情。</h3><h3>  刘湘致电蒋介石:职部遵令于本日开始进攻,关于弹药补给,业经迭请,发给在案。查当前之敌,为数无多,不过仅恃其飞机、战车、大炮而已。拟请配属山、野炮两团,二公分小炮两营,三七战车炮两营,以便作战,并候示遵。</h3><h3> 蒋介石批示:已复,炮兵多配属各战区,如用时,请与陈副司令长官商量办理。</h3><h3> 这就出现了炮十团胡克先营支援川军的故事,实际上是刘湘的请求,陈诚的批准,否则这一个营根本不可能自作主张留下来配合川军作战。</h3><h3>  午后二时,第一四四师正令黄伯光旅向虹草(溪)镇、长兴、夹浦之线,抵朱沱桥,进入阵地,适遇桂军第七军大部向后撤退,日寇跟踪追击,敌机跟进,伤亡很大。</h3><h3> 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始饬令黄旅第859(李)团在朱沱桥附近占领汤溪桥阵地施行守势掩护,并由张团派一营警戒新柄至夹浦之线;第860团占领金村、南山之线;第432旅占领小王山之线为主阵地带。</h3><h3> 敌步兵约千余名,向我朱沱桥前进阵地猛攻,鏖战三小时,敌未敢前进。我官兵伤亡二百余。</h3><h3> 入暮(傍晚)后,第432旅自动撤回小王山主阵地。</h3><h3> 27日晨,敌向我第一四四师正面,金村、南山之线猛攻,展开激战中。</h3><h3> 郭勋祺致电蒋介石:昨日官兵伤亡二百余,惟担架过少,不敷应用,恳速拨卡车十数辆,前来运送。</h3><h3> 28日,蒋介石批复:卡车已饬后方立即筹措矣。</h3><h3>  午后二时,第一四四师正令黄伯光旅向虹草(溪)镇、长兴、夹浦之线,抵朱沱桥,进入阵地,适遇桂军第七军大部向后撤退,日寇跟踪追击,敌机跟进,伤亡很大。</h3><h3> 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始饬令黄旅第859(李)团在朱沱桥附近占领汤溪桥阵地施行守势掩护,并由张团派一营警戒新柄至夹浦之线;第860团占领金村、南山之线;第432旅占领小王山之线为主阵地带。</h3><h3> 敌步兵约千余名,向我朱沱桥前进阵地猛攻,鏖战三小时,敌未敢前进。我官兵伤亡二百余。</h3><h3> 入暮(傍晚)后,第432旅自动撤回小王山主阵地。</h3><h3> 27日晨,敌向我第一四四师正面,金村、南山之线猛攻,展开激战中。</h3><h3> 郭勋祺致电蒋介石:昨日官兵伤亡二百余,惟担架过少,不敷应用,恳速拨卡车十数辆,前来运送。</h3><h3> 28日,蒋介石批复:卡车已饬后方立即筹措矣。</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435旅旅长孟浩然</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立第14旅旅长周绍轩</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8师师长陈万仞</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5师师长饶国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5师师长饶国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岛贞雄</h3></font></h3> <h3>牛岛贞雄,日本陆军中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牛岛义雄第五子,1876年1月30日日本熊本县出生,1893年(明治26年)12月入陆军教导团,1900年11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2期毕业。1901年6月,授步兵少尉军衔,任步兵第23联队付。1904年7月做为步兵第24旅团副官参加俄战争。1906年3月,成为步兵第23联队(号称日本步兵第一联队)中队长。1912年(大正1年)11月,日本陆军大学校第24期毕业。1913年5月后,历任总参谋部部员,步兵第54联队大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21年11月至翌年2月为止到美国出差。回国后,任陆军大学付,步兵第三联队长,总参谋部课长等。1930年12月,晋升陆军少将,丰予要塞司令官。步兵第29旅旅长,陆军大学干事,同校长等职。1931年8月,晋升陆军中将,朝鲜罗南第十九师团长。1935年3月,被编入预备役。1937年9月,中日战争爆发后重新服现役,任重建的第18师团师团长。在第二次上海事变中和第六师团、第114师团同时编入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向中国军队背后攻击,从广德、宜城打到芜湖,截断南京上游的援兵。战役结束后在杭州维持治安。1938年7月被解除召集,以后任陆军司政长官、菲律宾诸岛支部长、帝国退伍军人协会副会长。1960年9月1日去世。</h3><h3><br></h3><h3> 国崎登(くにさき のぼる、1886年(明治19年)8月20日&nbsp;- 1960年(昭和35年)11月27日)は、日本陆军の军人。最终阶级は陆军中将。広岛県出身。国崎顺三郎の长男として生まれる。1907年(明治40年)5月、陆军士官学校(19期)を卒业。同年12月、陆军歩兵少尉に任官し歩兵第21连队付となる。歩兵第63连队付などを経て、1920年(大正9年)11月、陆军大学校(32期)を卒业し歩兵第63连队中队长に就任。1921年(大正10年)4月、陆军歩兵学校教官となり、1923年(大正12年)3月、歩兵少佐に升进。1925年(大正14年)5月、参谋本部员に発令され、歩兵第28连队大队长を経て、1927年(昭和2年)7月、歩兵中佐に进级し近卫歩兵第2连队付(中央大学配属将校)に就任。1930年(昭和5年)8月、近卫师団司令部付となり、近卫歩兵第4连队付、盛冈连队区司令官を歴任し、1932年(昭和7年)4月、歩兵大佐に升进。1934年(昭和9年)3月、歩兵第42连队长に就任し、第9师団参谋长を経て、1936年(昭和11年)8月、陆军少将に进级し歩兵第9旅団长となり日中戦争に出征。徐州会戦などに参戦。1937年(昭和12年)10月、国崎支队长となり南京攻略戦に参加。歩兵学校长に転じ、1939年(昭和14年)3月、陆军中将に进んだ。同年8月、第7师団长に亲补され、ノモンハン事件に出动した。1940年(昭和15年)8月、第7师団は北海道に帰还し、1941年(昭和16年)11月、予备役に编入された。1942年(昭和17年)4月、修道中学校长に就任するが、1944年(昭和19年)7月に召集され、留守第7师団长となり、旭川师管区司令官として终戦を迎え、1945年(昭和20年)11月に召集解除となった。亲族:二男,国崎健(陆军大尉、戦死)。</h3> <h3>  晚八时左右,陈诚致电南京委员长蒋中正、总监唐生智、主任顾祝同、参谋总长白崇禧:谨将所属各部队位置报告如下:</h3><h3>(一)(略)</h3><h3>(二)第二十三集团军之一四八师感(廿七)夜可全部到达泗安附近,并已令二营开赴槐花塘市及八霓岭附近任掩护。</h3><h3> 一四五师佟旅在泗安东侧地区构筑工事,孟旅尚在宣芜道上东进中。</h3><h3> 一四六师在梅溪镇至泗安南侧地区占领阵地。</h3><h3> 一四七师已到宜兴,准备开分岗岭附近占领阵地。</h3><h3> 一四四师准备移张渚镇以南布防,右与泗安、广德部队连络,左与六师(师长周碞)连络。</h3><h3>(三)第八集团军廖磊部正向孝丰方面转进,先头已于感(廿七)夜到达广德,准备于孝丰、东递铺镇、塘福镇、西画市、障吴村、陈坞村、方边村之线构筑工事,策应第二十三集团军并向安吉、泗安方面侧击。</h3><h3>(四)第十五集团军罗卓英部之十四师、九八师开赴誓节渡附近,归霍军长指挥构筑誓节渡东端之工事。六七师在木垫、广德西南、东北高地线,构筑工事。十三师归彭师长指挥,于感晚经柏垫、宁国道,限艳晚到达河沥溪镇附近集结待命,尔后经歙县、淳安开赴常山、玉山一带补充整理。</h3><h3>(五)第五五师已令编有力之一营由孙家铺开郎溪东寿城镇附近任掩护,归罗军团长指挥,正移动中,该师馀部开乐平附近补充整理。</h3><h3> 一零九师现在分水,已令开于潜、昌化编整。一零七、一零八师现在宁国附近待命。</h3><h3>  29日上午,第一四八师第二旅之一营攻占尖山寺,该旅大部即沿公路向界牌进攻,沿公路附近之敌,以坦克车廿余辆向该旅进攻部队突击,公路已为我破坏,敌前进困难。第一四六师第二旅后增派部队向该敌截击,夺获甚众。</h3><h3> 下午,第一四八师由长兴西南高地向泗安国道之敌袭击。</h3><h3> 傍晚,第一四八师第二旅第一团与第一四八师第二旅之一营,先后侵入泗安,敌沿公路败退。一四六师第二旅(四三八旅)第二团,现由占龙岭即向界牌进攻。</h3><h3> 第一四六师第一旅(四三六旅)第一团(八七二团,应该是第二团)攻占东亭湖后,复向广德之观音塘进击,该团马国荣营夺获敌七五长加农炮一门并多数军马。罗营夺获钢盔及防毒面具及信函公文等多件,计此役毙敌甚众,我军伤亡正清查中。</h3><h3>  30日,蒋介石致电:军急,南京,顾副司令长官(祝同)、刘司令长官(湘)、唐卫戍司令长官(生智):О密,兹规定第三、第七战区及首都卫戍军之任务如下:</h3><h3>一、第七战区除固守现地外,其左翼须以有力部队留置于安吉、孝丰山地向机攻击敌侧背,迟滞其前进。</h3><h3>二、第三战区依前令开始转进以后,须以有力部队分别留置于龙潭以南,广德以北各山地,迟滞敌之前进,掩护主力之行动,并破坏重要交通线。</h3><h3>三、各战区须与首都卫戍军相策应,对敌作战保持动作之自由,其损失重大之部队应酌令其撤退于宁国、芜湖以西地区,积极整理补充待命。</h3><h3>四、首都卫戍军除固守南京现设阵地外,应与第三战区部队密切协同、相互策应,击破敌之攻围军。将各战区之部署具报为要。中О卅辰</h3><h3>  12月1日午后,川军刘兆藜第146师全部到达孝丰,现驻东、北门外。陈诚电令第144、145、147、148各师开驻旌德、太平、石埭,第146师暂为张发奎总司令指挥,仍驻泗安界牌,独十三、十四两旅归还建制,令驻旌德以南、以西之地。</h3><h3> 2日黄昏,敌约二百余人在洪村附近渡河西进(洪村在誓节渡与寿城之间),晚过五百余人。</h3><h3> 陈诚在绩溪电蒋介石:兹为指挥便利,并充实前线各单位之战斗力,并明赏罚起见,对第三第七两战区战斗序列之调整及各部队(首都卫戍及转移江北之部队除外)之整理,拟定草案如次:</h3><h3>(甲)两战区并为一个战区,为三个集团军。</h3><h3>(乙)罗卓英指挥机动预备部队唐式遵部。</h3><h3>(丙)唐式遵、廖磊两部,各缩编为三或四个师。</h3><h3> 蒋介石批示:两战区名义暂不取消,但实际可照拟合并。</h3><h3>  3日,军事委员会明令:陈诚就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重新编组第七战区部队,全权负责指挥。</h3><h3> 午前至十六时以后,郎溪南十里岗第五十三师方面炮声不断,誓节渡正前,敌步兵不多,惟坦克车及炮兵颇多。陈诚令第九十八师占领五彪山、誓节渡东方高地之线;第十三师仍在柏垫;第十四、第六七师控置夏璨后方并构筑侧防地。第五七师在洪林桥附近并援助第五三师作战;第六师主力在麻故山,有力一部在分界山构筑预备阵地;第十五师在双塘店;第四军第六十师由郎溪向芜湖转进,已令转宁国约5日可到。第九师由郎溪经漆桥镇离高淳、宣城向宁国转进中。第六十七师即可到芜湖布防。第六十一师亦到芜湖,已令继续开往宁国五夫镇。</h3><h3>  21日,川康绥靖主任公署参谋长傅常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电报川康绥靖主任兼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病故。</h3><h3> 1938年2月11日,康泽真戍电蒋中正:本日午接唐式遵长途电话称:王芳舟(陵基)昨日来电内称在蓉商议结果:</h3><h3>(一)推邓锡侯为绥靖主任,王芳舟为副主任。</h3><h3>(二)以贺国光或潘文华为省主席。</h3><h3>(三)中央政工人员及特务人员,离开四川等语。唐式遵对该电表示,认为王芳舟有操纵四川之企图,深致不满。谨 闻。</h3><h3>  13日,孙德操(孙震)电蒋中正:</h3><h3>(一)核心团推已死甫公为委员长,潘(文华)、唐(式遵)、王(缵绪)、王(陵基)、邓(汉祥)为委员。</h3><h3>(二)该团决议保留绥署及七战区,邓晋康(锡侯)为主任及司令长官,以唐式遵为七战区副,以刘文辉、王缵绪为绥署副。</h3><h3>(三)另推潘文华或贺国光为省主席,抵制张岳公(羣)。</h3><h3>(四)倾闻蓉方推我军联络参谋龙杰三等,入汉说钧座,查成都纯为自私自利之人把持,殊为川人之耻,震已去电阻杰三不得东下,并不得妄用本军名义。</h3><h3>(五)震对川局始终拥护钧座固定政策及方针,绝对服从命令。</h3><h3>  23日,唐式遵青阳梗电蒋中正:又闻蓉(成都)方拟要求保留第七战区之说,如果有保留必要时,即请钧座兼任长官或仍由顾公(祝同)兼理 乞 钧裁。</h3><h3> 顾祝同重庆漾(23日)午电蒋中正:据报刘湘所存储械弹,计步弹三十万发,分存嘉定、宜宾两处,未发捷克式机枪五千余挺,路易式机枪八百八十挺,已发刘树成部路易式机枪六百余挺,捷克式机枪百余挺等语。</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6师438旅缴获的战利品</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6师团以上军官</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立功受奖人员</h3><h3>1、第144师师长郭勋祺,长兴之役负伤督战,27年12月23日,获四等宝鼎勋章。</h3><h3>2、第147师副师长达凤岗,广泗战役筹划周详,27年10月1日,记大功一次。</h3><h3>3、第146师436旅旅长廖敬安,以不侯命令,分兵应援,27年6月18日,记大功一次。</h3><h3>4、第146师438旅旅长梁泽民,泗安之役,斩敌无算,毁敌坦克车三十余辆,27年6月18日,记大功一次。</h3><h3>5、第146师438旅副旅长何炳文,泗安广德等役,赞翊戎机,主张卓越,记大功一次,调本旅875团团长。</h3><h3>6、第146师872团团长林绍成,东亭湖之役,勇敢善战,指挥有方,27年10月30日,记功一次。</h3><h3>7、第146师876团团长杨国安,广德大界牌之役,临阵果断,指挥适当,27年10月30日,记功一次。</h3><h3>8、第146师872团1营营长马国荣,27年10月27日,东亭湖之役,指挥敏捷,先占要地,记功一次。第146师436团上校团长,马国荣,奉令扫荡东亭湖残敌,达成任务后夹击广德之敌,夺获钢炮一门,35年3月21日,颁给干城甲种一等奖章一座。</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国荣因功升任872团团长</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参考资料</h3><h3>1、台湾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h3><h3>交擬稿件:002-070200-00007-032</h3><h3>武裝叛國(一一三):002-090300-00136-290</h3><h3>武裝叛國(一一三):002-090300-00136-291</h3><h3>武裝叛國(一一三):002-090300-00136-292</h3><h3>武裝叛國(一一三):002-090300-00136-293</h3><h3>武裝叛國(一一三):002-090300-00136-294</h3><h3>煽動西安事變(一):002-090300-00004-235</h3><h3>四川省軍政情報:001-071100-00006-007——011</h3><h3>籌筆—統一時期(一六六):002-010200-00166-088</h3><h3>籌筆—統一時期 (一六九):002-010200-00169-053</h3><h3>籌筆—抗戰時期(五):002-010300-00005-052</h3><h3>一般資料—民國二十六年(一):002-080200-00276-047</h3><h3>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五十一):002-080200-00478-186</h3><h3>戰區軍事部署及人員派充(四):001-072200-00005-012</h3><h3>顾祝同至蒋中正电,1937年7月17日</h3><h3>盧溝禦侮(三):002-090105-00003-111</h3><h3>盧溝禦侮(三):002-090105-00003-275</h3><h3>盧溝禦侮(二):002-090105-00002-387</h3><h3>盧溝禦侮(二):002-090105-00002-392</h3><h3>盧溝禦侮(二):002-090105-00002-393</h3><h3>領袖指示補編(一):002-090106-00001-195</h3><h3>領袖指示補編(十二):02-090106-00012-262</h3><h3>革命文獻—淞滬會戰與南京撤守:002-020300-00009-061</h3><h3>2、台湾国史馆藏《陈诚副总统文物档案》。</h3><h3>3、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国防部史政编译室藏淞沪会战相关档案—20050045》。</h3><h3>4、台湾政府资讯网《总统府(国民政府)公报》。</h3><h3>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h3><h3>《国防部史政局》七八七,</h3><h3>《陆军各部队沿革略历》、《国防部人事命令》、《资绩簿》。</h3><h3>《南京保卫战史料与研究——南京保卫战档案》</h3><h3>张发奎黄琪翔致蒋介石顾祝同电(1937年11月26日)</h3><h3>张发奎黄琪翔致蒋介石等电(1937年11月25日)</h3><h3>刘湘致蒋介石电(1937年11月28日)</h3><h3><br></h3> <h3>刘湘致蒋介石代电(1937年11月26日)</h3><h3>177.郭勋祺致蒋介石电(1937年11月27日)</h3><h3>179.陈诚致蒋介石等电(1937年11月28日)</h3><h3>183.刘湘致蒋介石电(1937年12月3日)</h3><h3>181.蒋介石致顾祝同等电(1937年11月25日)</h3><h3>179.陈诚致蒋介石电(1937年12月3日)</h3><h3>6、《刘湘》第179页—228页,乔诚、杨续云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h3><h3>7、《四川军阀史料》北伐胜利声中川军易帜经过,雷云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h3><h3>8、《民国川事纪要》周开庆,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印行,1972年1月初版。</h3><h3>9、《刘航琛先生访问录》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沈云龙、刘凤翰等,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h3><h3>10、《国民革命军陆军沿革史》李宝明,2018年1月中华书局,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h3><h3>11、吴忠才《张云逸来桂谈判合作抗日》,《广西抗战纪实》第2—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h3><h3>12、《中国国民党军简史》曹剑浪,2004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第一版,2010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第二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