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寻胜 白堤访古

黄恒平

<h1>上有呀天堂,下有呀苏杭;</h1><h1>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h1><h1>两处好地方,两处好风光。</h1><h3><b>——苏州评弹大九连环歌词</b></h3> <h1>苏州山塘是指山塘街和山塘河,起于阊门,止于虎丘,长约七里,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唐朝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为修筑阊门至虎丘的河道开挖了山塘河,挖出的泥土在岸边筑成了山塘街,苏州百姓因此又把山塘街称为白公堤。这里是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自古就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人文胜迹众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h1> <h1>山塘街的起点苏州阊门渡僧桥、山塘桥一带,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所说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市井景象。</h1> <h1>山塘街止于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西南麓的西山庙桥,这里远离闹市,环境清幽,山林宜人,佛寺塔影,禅音缭绕。</h1> <h1>山塘街和山塘河以半塘桥(彩云桥)为界,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民居较为密集,大多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由木桩或石基支撑,枕水人家;西段水面则比较疏朗宽阔,两岸种植花木绿树,风光更为秀丽。</h1> <h1>现在保存在山塘街五人墓旁的白公堤石幢,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和尚木铃衲子发愿募化,修复被水冲塌的白公堤(山塘街),精诚所至,苏州官绅土商千余人捐资助修。大功告成后,名士王稚登撰写了《重修白公堤记》,勒石纪念。</h1> <h1>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山塘街仍然保持着“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旧时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其格局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特点,街上店铺、住家紧紧相依,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漫步街头河边,朱阑层楼,柳絮笙歌,风景如诗如画。</h1> <h1>山塘河旁还有多条河港流入,河道多、桥多是山塘街的一大特色。有一句成语叫做“横七竖八”,巧的是山塘古桥也是“横七竖八”,即横跨山塘河的古桥有七座,竖贯山塘街的古桥有八座。这些古桥造型美观,形态各异,大多得以保存。</h1> <h1>横跨山塘河的星桥,位于山塘街中段南侧,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是苏州地区典型的清代花岗岩拱桥。这里是山塘街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过去商业最为繁盛。</h1> <h1>普济桥,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山塘河上仅有的一座三孔石拱桥。</h1> <h1>通贵桥,意为贵人通过之桥,桥旁有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又名瑞云桥。</h1> <h1>山塘街人文荟萃,街区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牌坊9处,其他古迹4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众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h1> <h1>山塘街义风园是苏州五名义士的义葬之地。明朝末年,五名义士为保护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复社领袖张溥为此撰写了《五人墓碑记》,收入传世名篇《古文观止》。</h1> <h1>南社纪念馆座落在山塘街张忠敏公祠内。1909年11月,陈去病、柳亚子等十七人在此成立南社,社名由来是“操南音而不忘其旧”、“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成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先进文化团体。</h1> <h1>山塘街普福禅寺为《红楼梦》中的葫芦庙旧址。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h1> <h1>山塘寻胜,白堤访古。作为“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山塘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胜迹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