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纸素笺,萧萧瑟瑟,道不尽诗中旖旎缱绻。才子驰骋风中,佳人独倚窗楣,那醉舞的霓裳仍依稀可见。此刻,梦回梦幻辉煌的唐朝。 </h3><h3>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让芦笛学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古诗词独特的魅力,提高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让传统文化滋养金色童年,继“伴书香成长,育家国情怀”文艺汇演圆满成功之后,芦笛小学精心策划、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活动——“梦回唐朝”诗词游园会,回溯历史,感受古韵。</h3> <h3> 诗词竞猜</h3><h3> “窗含西岭千秋雪——”,《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词跃然纸上,但诗词竞猜可难不倒爱读书的芦笛学子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大家很快就能根据要求填写上一句或下一句,可爱的小诗人们开心地领到了小礼物。</h3> <h3> 在这个开心的日子,游园会还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投壶、蹴鞠、射覆、美人点朱砂等古时候流行的游戏。</h3> <h1> 投壶</h1><h3></h3> <h3>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这种游戏在战国时期最为盛行。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h3> <h3> 这个游戏需要孩子们对目标的远近高低有一个目测,对抛掷方向、力量、速度、抛物线等有一个内在的运算过程,可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手眼得协调能力。</h3> <h3> 想要投中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相信他们在游戏中定能悟出其中的道理。</h3> <h1> 蹴鞠</h1><h3></h3> <h3> “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从中国远古的历史长河一路腾挪跳跃,一直到现当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都热爱的一项运动——世界足球,中国的蹴鞠和世界足球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接。</h3> <h3> 赛场边的介绍牌,巧妙地将一个个相关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介绍了蹴鞠在汉代的发展、在唐代的兴盛、在宋代的繁荣及在元明清时逐渐走向沉寂衰弱的过程。</h3> <h3>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本次蹴鞠的规则做了相应改变,适当降低了难度。站在制定的线外,用脚将球踢进远处的圆形球门中就算成功。轻巧的球踢起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擦门而过者比比皆是,尖叫声、叹息声、欢呼声此起彼伏。</h3> <h1> 美人点朱砂</h1><h3></h3> <h3> 在眉心点朱砂痣和“朱砂开智”都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寓意喜庆、吉祥,眼明心明。</h3> <h3> 眉心一点朱砂闪烁流华,静若处子,点尘不惊。蒙住眼睛,从3米远处往前走,用毛笔点中“四大美女”的朱砂痣即获胜。</h3> <h3> 一个女孩上场了,眼睛里闪出一丝激动和害怕的神色,眼睛被红绸布蒙上,凭着之前的一点点记忆努力摸索着、试探着一点点向前走,“左一点,上一点”旁边的“好心人”不停给她指引方向,离成功越来越近,谁知胜利在望之时,她突然像科学家一样用手托住下巴,果断地在美女西施头像的耳朵下方用毛笔画上一个点,就像在脸上添了一颗痣。旁边孩子笑得前仰后合,女孩听着大家的笑声,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她取下绸布看到自己的“杰作”时,自己也忍不住搂着肚子笑起来……</h3> <h1> 射覆</h1><h3></h3> <h3> 射覆是中国民间近于占卜术的猜物游戏。在瓯、盂等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是汉代皇宫中流行的一种游戏,在唐代时得到了发扬光大。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等,游戏玩起来趣味十足。</h3> <h3> 射覆就如同谜语,提示越多,越容易猜中谜底。“家家户户都有的生活用品,跟水有关。”老师给的提示,让孩子们产生众多的猜想,但太多接近和相似的物象又让人无从选择,因此,射覆要准确,就要像数理合一而论,要懂得取舍,在做加法的同时还要做减法。</h3> <h3> 深思熟虑,紧皱眉头,小嘴抽动,欲言又止,说明问题很棘手,用上老师传授的排除法,排除干扰信息,勇敢答题,一蹴而就。</h3> <h3> 本次游园活动,巧妙地将引入古代流行的游戏,既达到了快乐迎“六一”的目的,又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古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礼仪道德的力量,引导孩子与诗词同行,与圣贤为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h3> <h3> 通讯员:李文威</h3><h3> 图 片:陈海荣 聂志强 李文威 陈俊</h3><h3> 美 篇:聂志强</h3><h3> 审 稿:陈海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