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杏”好等你</h3> <h3>杏花庄村位于沙河市西部,隶属柴关乡。</h3> <h3>杏花庄原名獦獠沟,始建于元代。</h3> <h3>相传杏花庄早在唐朝李世民年间,就是囤粮重地。</h3> <h3>杏花庄村至今还存有尖脑,寨门、寨中、寨上、灶火门,锅仡佬等老的地名</h3> <h3>尖脑是当地的最高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内置”烽火台。所谓内置,其实就是在山的最顶端打造了一个三米多深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坑。</h3> <h3>抗日战争时期杏花庄因地理位置比较隐蔽,曾先后是抗日民主政府(1943--1945)、太行边区物资转运站等许多重要机关所在地。</h3> <h3>杏花庄种植杏树已有四五百年历史,明朝时期百姓们为了生计就大面积种植杏树。清朝乾隆十二年因天气干旱,乾隆前往九龙庙沟祭雨路过杏花庄,正好是杏熟的季节,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曾一度把“白杏”封为贡品杏,因当时交通不发达且杏的保质期较短,后来也就中断往京城进贡。但是贡品杏的种植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间断过。</h3> <h3>近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勤劳善良的杏花庄人在保留老杏树品种的前提下不断引进新的品种,现在杏花庄已有;凯特杏、八达杏、串枝红、白杏、粘糊杏、小水杏、红脸杏、干壳杏、里黄杏等十几个品种。</h3><h3><br></h3> <h3>如今的柴关乡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乡,正在打造全域旅游之乡。每到杏花盛开的季节,来杏花庄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度造成村内道路拥堵现象。</h3><h3><br></h3><h3><br></h3> <h3>今年以来,杏花庄村在柴关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旅游之乡之势,本着“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杏花庄全体村民正在为打造万亩杏林积极做基础建设工作。</h3> <h3>目前杏花庄村农业开发和环村道路正在建设中,未来的杏花庄将以“杏”这个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结合柴关旅游之乡的品牌,大力提升旅游质量,努力做到园区之间互通,采摘园之间互通,让游客到杏花庄有景可观,有花可赏,有果可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