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记忆 小人书

江凌云鸿

<h3>“一张小板凳,一本小人书”构成了许多成年人的童年阅读记忆。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爱的“小人书”,精细的绘画加上简单的故事,即使是四大名著,几岁的小孩子也能通过“小人书”轻松地阅读。“小人书”曾填补了几代人的文化阅读空白。   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国家的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还没来得及迎接“互联网时代”,就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所包围:iPad、安卓、微信、微博……这些移动互联网的产物在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提供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快餐化、娱乐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识读和传承,却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br></h3> <h3> 这时,兼具阅读愉悦性和内容丰富性双重属性的小人书,承载着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凝聚着中国老百姓朴素的情感和审美趣味,恰恰能够成为让孩子们完成最初的知识启蒙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绝佳选择。<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