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那飞鸿一瞥的惊艳(上)

木鱼

<h3>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与台湾大小金门隔海相望。相传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这座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海滨城市,碧海蓝天,四季如春,绿树红花,绚烂如霞,真不虚“海上花园”之美誉,著名诗人郭小川在《厦门风姿》诗中赞其有“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则称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h3> <h3>我曾于1988年、2009年去过厦门,这次已是第三次光顾了。立夏时节,与同仁结伴参与厦门四日游,在“满树繁花、一街灯火、四海长风”的鹭岛,游览了“天南锁钥”胡里山炮台、“城市绿肺”五缘湾、著名古刹南普佗寺,还有缠绵悱恻的环岛路、风光典雅的厦门大学、夜色璀璨的中山路、温馨浪漫的鼓浪屿和书香盈盈的集美学村,每一处风景都有独特的韵味,无不令人惊艳,让人赞叹!</h3> 一 <h3>坐动车到达厦门已过正午,去望海宾馆放下行囊,再去餐馆补充了能量,便去拜访仰慕已久的厦门大学。在公交车上,不经意间看到胡里山炮台的站牌,初来厦门的同伴临时决定改变行程,游览的第一站改为从炮台开始。</h3> <h3>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扼守着厦门航道的咽喉,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半地堡、半城垣式的胡里山炮台,1894年动工, 1896年竣工,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建筑既具欧洲风格,又有中国明清时期建筑的神韵。</h3> <h3>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建有雉堞、护城壕、地堡、兵营、弹药库、瞭望厅等,摆设着许多古代火炮,还能见到世界上最大的古炮王。</h3> <h3>这门1893年花10万两白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身长13.96米,炮重60吨,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曾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古炮王至今尚保存完好,被称为“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h3> <h3>炮台背负青山,三面环海,古榕成荫,繁花似锦,自然风貌得天独厚。以炮台为主线打造的景区,高高飘扬的旗幡,遍布山坡的炮堡,大大小小的火炮,让人仿佛走进了古战场。当年的军事重地,如今的主题公园,雕塑栩栩如生,绿植郁郁葱葱,威武之中见妩媚。</h3> <h3>最为惊艳的是成片的多肉植物,这些仙人掌、仙人球,不仅品种多样,形状各异,而且饱满硕大,挨挨挤挤,有的竟达二三米高,真是见所未见。</h3> <h3>胡里山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显然并不仅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场所,更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古战场的硝烟已经消弭在时间的长河里,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依然在这里凝聚。<br></h3> <h3>景区除了实物图文的展览,还能观看实地定时表演的“红夷大炮清兵操演”节目。旌旗飘飘,鼓角齐鸣,将士身穿古战袍,列队而出,威风凛凛,神气英武,挥刀舞棍,呐喊震天,再现了当年的炮台操练盛况,场景壮观,别开生面,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引颈围观,赞声连连。</h3> <h3>胡里山炮台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经历过战火硝烟,见证了我国人民抵御外辱、保卫疆土的光荣历史。胡里山之行无疑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得益匪浅。<br></h3> 二 <h3>离开胡里山炮台,我们沿着环岛路傍海的木栈道前往白城海滨浴场,这是被称为“黄金海岸线”的路段,蓝天白云,碧水白浪,海天一色,融成一体。</h3> <h3>夕阳西下的蔚蓝海面,在淡淡的黄色亮光渲染下,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彩画卷。漫步弯弯曲曲的木栈道上,海风拂面,海味沁鼻,眼前波光粼粼的蓝色大海,熠熠生辉的金色沙滩,碧澄的海水轻柔地拍打着礁石,冲击着沙滩,像是一遍遍亲切而温情的抚摸与问候。</h3> <h3>海滨浴场上商摊栉比,游人如织,海浪声中有稚童的欢呼,有商贩的吆喝,有老人的侃侃闲谈,也有情侣的窃窃私语;宽阔平坦的沙滩上,晶莹细小的沙子闪闪发亮,五彩的太阳伞,观海的人群,一片生机盎然。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在奔跑跳跃,追逐着阳光海浪;孩童老人在嬉戏休憩,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温馨浪漫的情趣韵味,充盈着人们的情怀。</h3> <h3>白城海滨浴场的对面便是厦门大学,这所位列2017年中国十大最美大学排行榜第一的大学,也是旅游城市厦门的一个旅游热点。花岗岩垒砌的校门并无多大特色,源自鲁迅先生手稿的“厦门大学”四个大字为其增添了不少风采。因定时限流,校园围墙外排队观览的游人见首不见尾,这或许是中国高校的独特奇观。为了一睹美丽的厦大,我们只能怀着期待,抱着耐心,排在近千人的队伍之尾静静等待。</h3> <h3>走进依山傍海的厦门大学,仿佛走进了森林公园,古树乔木成荫,花卉争相竞放,绿树红花簇拥着一幢又一幢红顶白墙的建筑,交相辉映。群贤楼前矗立着陈嘉庚先生的全身铜像,鲜花簇拥的高大底座上,镌刻有陈嘉庚的生卒年份和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无疑是厦大永远的丰碑。饮水思源,1921年他捐资创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h3> <h3>群贤楼群前笔直的主干道两侧,参天的棕榈树,宛如列队肃立的卫兵,英姿娇健;又像高举翠绿油纸伞的少女,含情脉脉。林荫道边设有鲁迅广场,矗立着鲁迅石像。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 鲁迅 先生曾在厦大任国文系教授与国学研究院教授,其间他撰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五篇散文。厦大还辟有国内高校中唯一的鲁迅纪念馆,以纪念这位“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广场边崖壁上镌刻着赵朴初先生的题诗:“美尽东南欸学宫,春风吹拂百花红,歌思六十年来事,中有呕心鲁迅翁。”还有刘海粟先生题写的“云水襟怀,松柏气节”及陆仃先生题写的“百年树人”,任教仅134天的鲁迅先生在厦大能得到如此至高的崇敬,可见他巨大的影响力。<br></h3> <h3>转悠在衔山含湖、风光旖旎的校园,情由景生。颂恩楼、映雪楼、囊莹楼等充满古朴与当代韵味的建筑,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挥散着从容典雅、卓而不凡的气质。<br></h3> <h3>每一个景观都独具匠心,如钟林美广场的铜雕,似浪非浪、似书非书、似鸟非鸟,以展翅高飞的状态,象征厦大的腾飞。</h3> <h3>每一处场地即便是旮旯,也是树高花繁,绿茵冉冉;优雅的楼,艳丽的红,青翠的绿,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一路徜徉,那一幢幢经典建筑,一处处精美雕塑,一道道人文风景,无不承载着厦门大学一段段鲜活历史,这是厦大的记忆,这是对先贤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莫大勉励。</h3> <h3>信步来到校园中心,这里有一湾俏丽的芙蓉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色的校园,在初夏暖和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奇妙瑰丽的光影,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湖中碧水荡漾,悠游着俊俏优雅的黑天鹅,这世界著名的观赏珍禽,给围观的游人带来不少乐趣。<br></h3> <h3>湖畔芳草萋萋,绿树婆娑,不少学生、游客、情侣或席地而坐,或倚树而立,或林阴漫步,迷醉于闲适自得的世界。我想,有此秀色可餐的氛围环境,无论你是读书、思考、闲谈,还是休憩、约会、发呆,都可无拘无束、轻松随意。</h3> 三 <h3>挥别厦门大学已经暮色四合,华灯齐放,厦门的夜色美景在召唤了。我们直奔中山路,找了一家餐馆用过晚餐,便开始夜游逛街。</h3> <h3>中山路是厦门最老牌最繁华的商业街,长约1.2公里,现辟为步行街,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沿街都是骑楼建筑,以乳白色为主色调,古典而淡雅,在LED灯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精美靓丽。<br></h3> <h3>这些具有浓郁南洋风情的骑楼,当然有其历史渊源。鸦片战争之后,一些从南洋回归的闽南人,他们借鉴了异国他乡的骑楼建筑形式,在中山路一带建造“商住合一”的骑楼,一层做商铺,上层作居住,为自己圆满解决了居住及从商的问题。骑楼的建筑设计标新立异,二楼跨出街面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为一楼商铺遮风挡雨,一时成为建筑时尚而风靡,并被推崇为闽南建筑文化的代表。如今的中山路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风貌,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也留存了宝贵的城市文化记忆。</h3> <h3>中山路有“南洋风情商业街”的雅号,彳亍其间,可见店铺鳞次栉比,店堂富丽堂皇,商品琳琅满目,店号中外并存,既有不少百年老店的传统货,也有现代名牌的奢侈品,还有各种闽台特色小吃,令人目不暇接,赞叹连连。夜色中人潮接踵而至,熙熙攘攘,一片喧闹,其中有慕名购物而来的顾客,也有像我们这样纯粹夜游观光的游人。</h3> <h3>中山路的尽头便是轮渡码头,我们走得有点累了,便斜倚在鹭江码头栏杆上眺望,隔着鹭江的鼓浪屿,岸线迤逦,峰高滩平,夜幕中的点点灯光犹如天际的繁星;明月清辉给黝黑的鹭江披上了薄薄的亮光,江水、码头、渡轮、光影,构成了幽丽曼妙的鹭江夜色,在此凭海临风,沉思发呆,惬意无限,心醉情迷不知归处。</h3> <h3>  文: 木鱼原创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