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汉口

打开镜头按快门

<h3>  到汉口,巳是灯火阑珊。</h3> <h3>  拖着拉杆箱,在最热闹处,寻一价廉物美之旅店,已成习惯。</h3> <h3>  眼前的街,叫江汉步行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一样,是门面。</h3> <h3>  以前,爱在网上找店,结果,到了目的地,发现四周都是工地。</h3> <h3>  后来发现,最热闹的地方,不仅没有工地,还是最时尚的地方,最历史的地方。</h3> <h3>  当然,也是最美食的地方。</h3> <h3>  出来玩,品时尚,吃美食,还得看历史。</h3> <h3>  我,走在江汉步行街上,目光,肯定是东看西看。</h3> <h3>  结果发现,这样子的房子,相当多,不光江汉路,好多条街,都有不少这样的房子。</h3> <h3>  不用说,肯定是当年,那些可恶的帝国主义修的。</h3> <h3>  你看你看,罗马柱,又粗又高,要不完的要不完。</h3> <h3>  这些房子,都是当年英、法、德、俄、比、日等国的租界。</h3> <h3>  那个年代,正是大清最烂的时候,丧权辱国,百年之恨。</h3> <h3>  好在,解放了,腰杆也硬了,房子,是劳动人民修的,建筑是设计师设计的,成果是文化是文物。</h3> <h3>  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文化的角度,慢慢品,味道相当悠长。</h3> <h3>  这些房子,通常,有一个牌子,介绍房子的前世今生。</h3> <h3>  什么什么银行,什么什么饭店,什么什么俱乐部,太多,太繁,写下来也太累。</h3> <h3>  令我想不到的是,汉口居然有这么多,这样的房子。</h3> <h3>  我用了三天,去看,去逛,去品,不重复,居然,没有看完。</h3> <h3>  可以肯定地说,汉口租界的面积,仅次于上海,远在其他城市之上。</h3> <h3>  建筑风格,建筑式样,建筑水平,也当属那时的顶峰。</h3> <h3>  建筑流派的丰富性多样性,肯定也名符其实当之无愧。</h3> <h3>  又回到,我经常寻想的,那个问题了。</h3> <h3>  这些房子,巳经百年了,再几个百年,也随随便便。</h3> <h3>  过去,包括现在,我总爱问,为什么,西方修房子,爱用石,东方修房子爱用木?</h3> <h3>  无论书上,网上,嘴上,回答总是百姿百态,挺有意思。</h3> <h3>  有人说,西方,纬度高,冬天夜长梦多,还非冷八冷,石头,抗风御寒。</h3> <h3>  有人说,西方,信基督教,神在天上高高的,石头修的房子高,离神近。</h3> <h3>  有人说,西方,早就发明了混疑土,建筑技术离不开石头,更坚固耐用。</h3> <h3>  有人说东方有石头,但不想用石头。</h3> <h3>  因为,木头,更自然,更舒服,更天人合一。</h3> <h3>  有人说,东方的皇帝,要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打烂旧的修新的,新人新面貌新气象,木头,取之易,修之易。</h3> <h3>  不管怎样,西石东木,是事实。</h3> <h3>  石硬木软的结果是什么喃?是东方看不到百年房子了。</h3> <h3>  再加上瓜,把老的推了,铲了,烧了,剩下的,只有火柴盒盒了。</h3> <h3>  纵观神州大地,除了古人和洋人留下的一些建筑,新人的,都是清一色的烦。</h3> <h3>  武汉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见惯不惊了。搬一栋到成都,哇,肯定又是一个不夜城。</h3> <h3>  叫帅哥,天天穿灰衬衣,叫美女,天天穿白裙子,肯定都不干。房子,都修成火柴盒盒,烦不烦,烦!又换不了,真要换,你都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