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时念父恩·忆父爱

㱔suǒ

<h3><font color="#167efb">□文字丨原创</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图片丨原创+网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音乐丨《父亲》</font></h3> <h3><i><b><font color="#b04fbb">父爱如山,给予我们力量和不</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变的信仰。</span><font color="#b04fbb">父爱如海,培育我们一种豁达和宽容的胸襟。</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父</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爱如伞,</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总</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在有雨的天里为我们</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遮风挡雨。父</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爱如天,为我们树立</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7px;">明朗高远的志向和照亮行程。</span></b></i></h3><h1><i><font color="#b04fbb"><br></font></i></h1><h3><b><i><font color="#b04fbb">又是父亲节,感恩父亲节。</font></i><i><font color="#b04fbb">向全天下伟大的父爱致敬,祝父亲们节日快乐!</font></i></b></h3><h3><i style=""><font color="#b04fbb" style=""><br></font></i></h3><h1 style="text-align: left;"><i style=""><font color="#b04fbb" style=""><b> ——题 记</b></font></i></h1> <h3>199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三)清晨,父亲与世长辞,享年53岁,从此父子阴阳两隔。在父亲去世27年的日日夜夜里,父亲似乎从未离开,也从未走远……</h3><h3><br></h3><h3>又是父亲节,不觉特别想念天国的父亲,于是想到借助美篇平台,缅怀追忆父亲,以及那些迄今仍然刻骨铭心、历历在目的点滴父爱。</h3><h3><br></h3><h3>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和追忆与家父一起生活过的点滴时光,我翻遍老家相册,想多找几张家父的照片,令人遗憾和唏嘘的是,家父留下的照片才寥寥几张。</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b04fbb">01 感恩父爱</font></b></h1><h3><b><br></b></h3><h3><b>家父一生53年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b>,他离世后,在他坟前墓碑的碑文——《铭志简序》寥寥数语就概括其一生。</h3><h3><b><br></b></h3><h3><b>附:《铭志简序》——</b></h3><h5><b></b></h5><h3><b></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5><b>兴龙公生于一九四O年孟春花月元宵节之夜丑时,系先考㱔煜之长子,自幼勤奋,性格爽朗,心地光明,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德高望重,多间邻里老少推崇。</b></h5><h5><b></b><b><br></b></h5><h5><b>十四岁高小毕业,五六年投身国防公路建设,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踏遍祖国西南边陲,承蒙党的培养,从一名普通职工成为连队卫生员。曾被选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医院进修三年后,即随公路建设兵团支援老挝公路建设。七六年转地方工作,先后任大波那水泥厂、八一机械厂厂医,首次职改荣获医师职称资格。</b></h5><h5><b></b><b><br></b><b>公一生忠于职守,待人和蔼,服务周到,救死扶伤,深受患者推崇和热爱,就医者络绎不绝,凭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曾被省公路局授予医务工作者标兵称号。</b></h5><h3><br></h3><h5><b>公为民服务卅六载,理应荣归故里,安度晚年,怎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恶疾缠身,突犯急症,无暇抢救,于公元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三日寅时与世长辞。</b></h5><h3><b><br></b></h3><h3>机缘巧合的是,撰写家父的《铭志简序》是同村和他从小就一起长大,又一起走云南的生死之交李绍仁,无疑碑文上的每字每句,都饱含真情,也是客观真实的,更是挚友之间的生死对话!</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7px;">家父一生53年的生命历程也是漫长的</b><span style="font-size: 17px;">,53年跨过了半个世纪,而且,即使家父已经离开,但他给三个子女的父爱始终一直没有离开,也从未远走,一直在陪伴和影响子女们把这种如山的父爱一直传递和延续……</span></h3><h3><br></h3><h3>在父亲53年的生命历程里,父亲陪伴大哥、大姐的时光稍长些,陪伴我只有20年多一点,而且这有限的20多年的时光里,父子间也是聚多离少。</h3><h3><br></h3><h3>最为幸运的是,与父亲在一起最为集中的时间是初中两年、高中三年的日子。不曾想这五年的相伴,居然成了人生的诀别。而这五年,恰恰也是我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五年,中考、考高,一考定终身!都是在父亲的精心呵护和见证下完成。反过来父亲在世上的最后这五年时光是他最宠爱的幺儿陪伴走完的……</h3><h3><br></h3><h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也即将步入知命之年,那些与父亲一起走过的岁月,一起生活的日子,一起拥有的时光,以及父亲给我的所有父爱,早已在我心中渐渐积累,渐渐沉淤成一份最美丽、最凝重、最隽永的温暖,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永不会漠视,永不会忘记,我会永远地去珍惜!</h3> <h3>父亲离世的场景,虽然已过去27年了,但那虐心的场面,迄今都很难释怀和放下,一旦想起,还会感到揪心和心惊肉跳。多么残酷的现实,来不及叮嘱,来不及告别,也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一条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一觉醒来亲人就阴阳两隔……</h3><h3><br></h3><h3>父亲的突然离去是在我的高考结束不久,当时还没有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来不及憧憬大学是什么样子,人生的变故却突如其来,从天而降,顷刻间,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h3><h3><br></h3><h3>刚满20岁的我,差点被这眼前的现实击倒。父亲的离世注定我大学生涯及人生的坎坷,从此我的生活际遇、人生轨迹也将发生变化。</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往后,在我的生命长河里,给我力量,支撑我的将是什么?是永不磨灭的父爱,是那如山的父爱、如海的父爱、如伞的父爱、如天的父爱……</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b04fbb">02 父爱如山</font></b></h1><h3><br></h3><h3>父亲1940年农历正月二十五寅时出生,属龙。我的老家在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一个偏僻的山村,名叫三角里。顾名思义,就在山脚下,村子三面靠山,所在的坝子不大。靠山吃山,村里的人们过的是靠天吃饭、人挑马驼的农耕生活,四季轮回,周而复始。</h3><h3><br></h3><h3>我家祖上并不富有,但是人丁兴旺,父亲六姊妹,父亲排行老大,下有四个兄弟,一个年幼的妹妹不幸夭折。爷爷腿先天稍带腿疾,是一个手艺精湛的篾匠,但脾气暴躁,父亲他们几弟兄即使成家后,都没少被他棍棒招呼。</h3><h3><br></h3><h3>如此庞大的一个家庭吃饱饭都困难,更别说富裕。<b>长兄如父,身形单薄的父亲,无疑要协助父母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b>父亲小学没有上完就辍学种田,他的童年及少年这段经历很少与我提及,可能过于心酸和虐心,不愿提起。</h3><h3><br></h3><h3>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温饱都不能解决,绝望的父亲在年满14岁时,突然看到一丝曙光。当时,云南省公路建设兵团(现在云南省交通厅)四处招募工人,去修建公路。去了能管饱,还有工资可以贴补家里。</h3><h3><br></h3><h3>于是14岁的父亲毅然离家,背井离乡,从此开始闯荡四方,讨生活,帮衬父母养家,拉扯四个年幼的兄弟。</h3><h3><br></h3><h3>据说,爷爷、奶奶不允许父亲去招工,父亲是偷偷跑去的。由于出门仓促,只穿一条半截裤,脚蹬一双草鞋。想到父亲离家的一幕,多年后仍让我泪奔!与父亲一起的同村去了10余人,但最终吃不消,留在公路局的才有三四人,之后,都成长为光荣的国家工人。</h3><h3><br></h3><h3>父亲,14岁为起点,开辟了一条别样的人生道路。从筑路工人到计分员,又到卫生员,最后成长为一名医术高明、技艺精湛,有职业操守,在故土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西医结合职业医师。尤其,父亲的中医堪称绝技,遗憾的是他的医术没有后人传承或延续。</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如山的父爱,源自于父亲身上这种坚定、责任、担当、务实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这个家庭永远的传家宝。</font></b><b><font color="#167efb">这座山挺拔而伟岸,指引我站在山巅看得更远,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要沉着坚定。</font></b></h3> <h1><b><font color="#b04fbb">03 父爱如海</font></b></h1><h3><br></h3><h3>父亲这一生几乎都没享过清福,年仅14岁参加工作后,每月十几元的工资,一分不留的寄回老家。</h3><h3><br></h3><h3>日后,父亲回家探亲,经常把身上不留分文地拿给家里,不得已,自己又偷偷找工友借返程路费回单位。看到自己几位兄弟穿着可怜,有时随手把身上的衣服脱下就给他们。父亲的无私,日后也成影响我们成长的最好家风。</h3><h3><br></h3><h3>在往后的岁月里,父亲每位兄弟成家立业,父亲无不拿钱回家帮助料理,父亲也是村里公认最有孝心的孝子,对父母的孝顺也是口碑极好。</h3><h3><br></h3><h3>父亲一生操劳,把我们三姊妹抚养长大,都有了自己的路,自己却过早离去,这注定是子女一生的痛和遗憾。</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如海的父爱,源自父亲对家人、对子女、对亲人、对他人从一而终的包容、无私的大爱和善良。并以身作则地教会子女对待生活、面对困难要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乐观豁达。</font></b></h3> <h1><b><font color="#b04fbb">04 父爱如伞</font></b></h1><h3><br></h3><div>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基层一线艰苦磨炼,掌握了实用精湛的医术,几乎一个人完成在单位的看病、打针、抓药等所有流程。当时,父亲工作单位附近许多农民喜欢找父亲求医,一则相比较医院收费很合理,免去排队折腾,二则父亲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见效快,三则父亲很和蔼,对患者及家属很好!有的农民突发疾病有时会在父亲下班或深夜后找父亲出诊,父亲毫不犹豫的前往。对于条件较差的有时医药费都不收,很多患者家属,出于感恩,有时会请父亲到家吃饭,父亲也不避讳,还与患者处成朋友。</div><div><br></div><div>一直都记得,父亲对患者的态度拿现在话说,就是视患者为上帝,而不是求医者。有时父亲正吃饭,看到病人来,父亲吃饭都顾不上,立刻放下碗筷,马上投入工作中。最令我敬佩的是他脸上看不到任何的厌倦或不快,这一幕让我记忆深刻。尤其父亲被病人及家属一大群的围住,一边唠嗑、一边看病、一边打针,那样的氛围、和谐,那样的医患关系和感情,迄今在各大医院诊所我再也见不到。</div><div><br></div><div>父亲只是一位普通人、也是一位平凡人,但一生无私、忠诚、纯粹,他的人格魅力、职业操守、医德医风、奉献精神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也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且熠熠生辉。</div><div><br></div><h3><b><font color="#167efb">如伞的父爱,还源自于父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待人的真诚博爱,一种对职业的崇高精神和敬畏之心。以及面对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为他人撑起一把伞。</font></b></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b04fbb">05 父爱如天</font></b></h1><h3><br></h3><h3>有父亲陪伴我的20年在人生长河不长,但20年足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可以看到一元复始,一个时代的变迁,甚至是世纪更替。</h3><h3><br></h3><h3>我的童年,父亲由于奔赴云南边疆各地随单位修路,每年只能靠父亲短暂的探亲假见上一面。我的少年时期,虽然父亲费尽周折转业回到地方工作,但也只能靠一个月的轮休才能见面。因此,初中以前,对父亲都是又想、又怕、又敬。觉得父亲很陌生,也很神秘,甚至很高大。记忆中父亲待人很好,从不发火,也从未和谁发生过争执口角。父亲对爷爷奶奶也极为孝顺,加之医术精湛,从小我对父亲就崇敬有加,心里萌生长大后就做像父亲一样的人!</h3><h3><br></h3><h3>父亲与我最后五年形影不离的生活,让我对父亲有了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父亲潜移默化、无微不至的教育、关爱,对我三观修正,以及做人做事都是根深蒂固的影响。父爱正是一点一滴地逐渐堆积而成山,最后变成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h3><h3><br></h3><h3>父亲去世后,我奔波到省外求学苦读,辗转回到云南艰苦求职,在工作单位一步步地成长进步为骨干,到后来的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对母亲的尽孝,对亲人的回馈报答,并成为家庭的顶梁柱……</h3><h3><br></h3><h3>一路走来,也许我不算成功,更不敢说辉<font color="#010101">煌,但父亲</font>去世27年的日日夜夜里,虽没有父亲的陪伴指引,但父亲身为我人生第一任启蒙老师,已经早就把<font color="#010101" style=""><b>“做人要干净清白,做事要踏实本分,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男子汉”</b></font>的人生信条,已在我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h3><h3><br></h3><h3>由此,没父亲的孩子只能靠自己,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几十年来,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并逐渐扛起这个家。</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如天的父爱,更是由于父亲敢为人先的打拼和勇往直前,扭转了我们全家的传统困境,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毫不含糊的讲,父亲是我们新家庭、新生活奠基人,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font></b></h3><h3><br></h3><h3>这也是父亲离去后,后人迄今仍能感到自豪和宽慰的一点。足矣!</h3> <h1><b><font color="#b04fbb">06 父爱永恒</font></b></h1><h3><b><br></b></h3><h3><b>现在我也成了父亲,养儿更知父母恩。</b>虽父亲已离去27个春秋,但无法磨灭我对父亲的思念和父爱的印记,尤其与父亲相处的日子时常点滴闪现,历历在目。</h3><h3><br></h3><h3>虽初为人父,但育儿我无师自通,因为父亲身为我的人生启蒙老师,已经手把手教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当一位称职的父亲。我做到了!</h3><h3><br></h3><h3>我始终铭记:<b>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始终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b>父爱给了我更大的力量和坚强,因为我越发明白,必须完成父亲未尽的责任和担当。</h3><h3><br></h3><h3>我想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知道,也一定会为儿子感到骄傲。</h3> <h3><b>时至今日,一路走来,父爱总会在我需要时出现。</b>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h1><h3>曾记得,上世纪80年代父亲生前一挚友曾写过一副对联赞扬父亲,<b>上联是:赤医三十多年为党国效忠,</b>可惜下联我记不得了,此时此刻,容许我补一不对仗的<b>下联:赤子一生为他人鞠躬尽瘁。</b></h3><h3><br></h3><h3><b>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陪伴我一生的伟大的父爱,有着父爱的陪伴,困难何惧之有,人生何惧之有,未来何惧之有!</b></h3><h3><br></h3><h3>愿家父在天国依然做自己喜欢的医生,继续为病患救死扶伤。</h3><h3><br></h3><h3> <b>2019.06.01 父亲节前夕</b></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愿全天下的父亲们父亲节快乐!</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style=""><b>感谢、感激、感恩美篇平台,让父爱在此安放,让父爱在此永恒!</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