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排球缘

钟雯

<h1>  一、 广西女排记忆 </h1><h3> 翻开 1978年这张《献给将来的回忆》广西青年女排的合影,一个个鲜活的队友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这个“将来”弹指之间就过了40年!今天,40年来关于排球及排球人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陈惠卿,卢才兴,侯玉鹭;第二排:周燕萍,杨梅,谭简林;</h3><h3>第三排:钟雯,黄宗莲,陈芳,李力。</h3> <h3>  2019年第一股春风把广西女排的标杆级人物黄妙君教练从广州吹到了南宁。已到花甲之年的我本来就对60年的人生感慨万千,黄教练的到来,好似打开一个魔盒,让我思绪跳跃,排球生涯的历程作为我人生的中轴线,从十二岁那年开始接触它,排球成为了我一辈子事业和生活的全部。</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丘红,周燕萍,黄妙君,郝维亮;第二排:滕曼,陈芳,钟雯,陈惠卿,罗皓,杨梅。</h3> <h3>  已经耄耋之年的黄教练,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身体硬朗,满脸慈容。怎么看都找不到我当年惧怕她的那副模样了!1977年1月,高中还差一学期毕业的我被调到广西体工大队青年女排,开始了专业排球人的生活。黄教练就是我在专业队的第一个教练。1.68米身高的我,到了排球队,看见其他队友牛高马大,顿时觉得压力山大。但是身高只有1.63米的黄教练居然能成为广西青年女排的主教练,她是个传奇人物,成为了我的偶像。</h3> <h3>  退休后黄教练编著的《球友集》,她以当事人的视角,记录了广西排球队60年前组队之后广西女排各个时期的大事小事。今天才发现,原来那个在训练场上严厉得有点不近人情的“魔鬼教练”,居然那么用心珍藏着广西排球队的成长历史,她用简单精炼的文笔,配上珍贵的历史照片,书写下广西女排姐妹们的风采!</h3><h3> 通过目录可窥视具有时代烙印广西排球人的历史。</h3> <h3>  黄教练当运动员时的风采。这个鱼跃救球动作,女队员只有她一个人能做。其他人基本上只能做前扑救球动作,能腾空而起的动作难度大,是男排队员的重要防守技术动作。</h3> <h3>  60年前的广西男女排球队。从照片可见,省队之间的比赛也只能在这种简陋的泥土排球场上进行。</h3> <h3>  南宁人民公园这个古炮台,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国家女排能到广西来与广西女排打比赛,那是何等的荣耀啊!这张在古炮台上留下的合影弥足珍贵。</h3> <h1>  二、歪打正着初识排球 </h1><h3> 我的排球人生是从1971年开始的。 这是1971年我准备跟随“牛鬼蛇神”的父母下放离开南宁前,与几个小学闺蜜在南宁的合影留念。我们戴着“红小兵”袖章,手拿毛主席语录,没有少女的娇容,没有微笑,没有剪刀手式,只有严肃得令人心疼的虔诚。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看不懂这张照片的历史背景。 </h3><h3> 我离开南宁到梧州,迈向了冥冥之中排球向我招手的那个方向……。</h3> <h3>  1971年,由于父母下放到梧州地区苍梧县长发公社,父母实在不忍心把孩子们带去农村生活学习。于是小学五年级的我来到广西梧州市跟随外婆。 </h3><h3> 在参加梧州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亚军后,被市体校乒乓球队抽调去训练,开始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去体校训练的快乐生活。由于12岁的我身高已经1.66米,体校篮球教练看上我,忽悠我说个子高打篮球比打乒乓球有前途,于是我进了篮球队。 </h3><h3> 1972年篮球队的同学们上中学时,市体委为了方便训练,把所有队员集中在体委对面的梧州二中就读,这样一来,篮球队的几个“高佬”成为了中学同学。 </h3><h3> 体委的篮球教练一人带高中和初中学生两个队,参加中学生篮球比赛都是高中组的队去,教练带队出去比赛,我们这些小屁孩经常都是自由活动,久而久之大家都没兴趣去体校了,下午放学后只在学校玩篮球。 </h3><h3> 非常戏剧性的是,学校一个喜欢排球的物理老师李家源看上这群人,于是他把我们组成了二中女排,用自己非常业余及“蹩脚”的排球技术带领我们起早贪黑进行训练。这就是我迈入排球生涯的起点。 </h3><h3>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1973年,我们代表二中参加梧州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居然打败了传统排球校梧州高中,获得了冠军。接下来代表梧州参加广西中学生排球比赛又获得冠军。紧接着的1974年,广西体委让梧州二中全班人马代表广西中学生参加全国分区赛(四川温江赛区)的比赛,并委派原广西男排队员冯灵云教练来帮助我们训练。一路飚红的我们依然获得了分区赛冠军。 </h3><h3>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经历,说实在的李老师的排球技术纯属业余爱好者不规范的动作,但是他凭着一股热情和干劲,刻苦专研,教会了我们勾手大力发球,三号位快球,滚翻倒地救球这些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战术。加上我们几个从篮球队转过来的同学,身体素质及身高都比较好,在某个学校要找一波这样的学生训练也不容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李老师硬是把我们带上了荣誉殿堂。 </h3><h3> 荣誉背后的艰辛是现在孩子们无法接受的。训练没有经费,暑假李老师就找建筑工地让我们打工,每天挑沙上几百级的台阶,一天十几趟;到码头挑柚子,肩肿了,腿疼了,李老师安慰我们说这是身体素质训练。十四岁的女孩子,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就这样换回二十多块钱,买衣服买鞋子统一服装参加比赛。</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杨宁刚,李家源,吴礼萍,刘小霞,第二排:李永完,罗桂好,周佩宁,杜爱萍,刘振南;第三排:钟雯,舒惠璇,麦左山,陈春华。</h3> <h3>  荣获全国中学生分赛区四川温江赛区女子乙组(初中组)冠军后合影。</h3><h3>照片中间一排左起:李家源老师;梧州二中的工宣队领导马主任;广西体委群体处黄领导;柳州甲组(高中组)代表队的领队;体委派来协助训练的冯灵云教练。照片第一排左起:刘小霞,吴礼萍,刘振南,杨宁刚,李永完;第二排:李家源,马主任,黄领队,男子组的领队,冯灵云;第三排:周佩宁,钟雯,舒惠璇,麦左山,陈春华,罗桂好,杜爱萍。</h3> <h3>  荣获冠军后,作为队长在交流学习大会上发言。那个年代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每打完一场比赛双方运动员都要坐在一起开总结会,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缺点,没有奖金,只求荣誉。</h3> <h1>  三、踏入排球圈 </h1><h3> 参加全国中学生比赛后,1974年10月广西业余体校成立,我和另外三个队友一起被选拔到了广西业余体校女排,开始了半训半读的中学生活。从这时开始,我属于半专业化的排球人了。</h3> <h3>  到了业余体校,冯灵云教练也被安排在体校工作,他依然是我们女排的教练。在梧州经过他带训练开始,我们的排球技术才慢慢走向正规化,有了质的飞跃。到了体校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为日后的排球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3><h3>照片中是一起从梧州二中来的麦左山和舒惠璇。</h3> <h3>  广西业余体校是借壳建校的。原校址是广西华侨补校。1960年建校的华侨补校,由于文革特殊时期停止办学,1974年广西业余体校就在这里成立了!我有幸成为广西业余体校首批“黄埔”学员。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华侨补校的体育场地严重不足,除了一个煤渣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及足球场,还有两个水泥地篮球场以及一个游泳池。没有排球场地,我们在教练的带领下,男女队学员齐心协力,在树林下,肩挑手扒开垦出两个黄泥巴的排球训练场地。每天在这样的场地上摸爬打滚,下课后都是一身汗一身泥。少年的快乐全都留在了那块树林下的排球场地上了。 这是一张最完整的广西业余体校“黄埔一期”女排队员合影。</h3><h3><br></h3><h3>照片后排左起:吴杰让,韩颖华,黄璜,陈春华,舒惠璇,麦左山,钟雯,李力,冯灵云;前排左起:陆珉,张源,周春芳,林敏,叶琳,谭简林,周雁。</h3> <h3>  1975年7月,全国第三届运动会,我们广西中学生参加了少年组比赛。男女队分别从全区各地市抽调出来组成。由于是全运会比赛,要求少数民族的省份队伍必须要有一个少数民族籍的队员参加。我们女队除了席如平是壮族队员,居然还有一个朝鲜族的队员(第一排左一)。南方赛区的比赛在广西玉林举行,很遗憾,这次比赛广西少年组男女排球队未能出线参加决赛。</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金官顺(朝鲜族),钱振雅教练(体育局委派女队教练),冯灵云(女队教练),韦内灵(女队领队),高领队(男队领队),欧东明(男队教练),庞嵩泽(男队教练),男排队员。</h3><h3>第二排:陈爱英,杜爱萍,席如平(壮族),陈春华,刘伟春,李力,麦左山,舒惠璇,钟雯,姚林,汤丽娟。<br>(男队队员略)</h3> <h3>参加全运会广西少年女排在广西体育馆前合影。</h3> <h3>  1976年9月初,全国中学生排球赛在河南开封举行。9月9日那天,当大家在赛场上拼搏的时候,球场上的高音喇叭传出了全中国人民熟悉的哀乐。随着播音员低沉而悲痛的报道,我们得知伟大领袖毛主席仙逝的消息。比赛立即停止,球场上哭声一片。从小就在毛泽东思想培育下成长的我们,那每一滴眼泪都真真切切从心里流出来。 </h3><h3> 比赛不能照常进行了,但是各队员之间的友谊还是需要用镜头留下来的。9月11日广西体校女排与云南体校女排在赛区合影。大家头戴白花,袖戴黑纱,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h3> <h3>  请原谅头戴白纱的我们,暂时忘记了悲痛,留下了这张照片。照片是与叶琳和麦左山合影</h3> <h3>  1977年初,广西业余体校女排即将有三个队员要调到广西青年女排工作,此时业余体校女排队员已经有了一些变动。这是1977年全体队员和教练的合影。</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周春芳,杨夏,钟雯,叶琳,汤丽娟;第二排:舒惠璇,黄璜,林敏,谭简林,李力,张源;第三排:麦左山,陆珉,韩颖华,冯灵云(教练),韦少新(教练),陈春华。</h3> <h1>四、职业化的排球生活 </h1><h3> 1977年元月,我与业余体校另外2名队员被调到广西体工大队青年女排。当时我高中还差一学期才毕业,还没上完高中就开始工作,父亲不是很高兴。但是能到专业队工作,这是每个搞体育人的理想,何况还可以逃避毕业后的“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吃苦的命运,我信心满满的开始了我的排球职业生涯。 </h3><h3> 身材矮小的我,在专业队感觉前途迷茫,每天训练不敢有半点松懈。黄教练的严厉风格,历练了我人生坚强的性格。在体工队的日子是我人生排球运动最巅峰的时期,却是内心最悲催的阶段。 </h3><h3> 刚到体工队,青年队就到柳州“下基层”,为人民群众打表演赛。这是在柳州下基层认真进行政治学习的照片。这也是1977年广西青年女排人员最全的全家福。(墙上挂着毛泽东和华国锋的照片,这是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担任国家主席的时代。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时期被定格在这一刻。)</h3><h3><br></h3><h3>照片左起 :1韦小杰,2卢金芳,3李力,4马维娜,5卢才兴(教练),6陈惠卿,7徐金萍,8薛红,9侯爱华,10丘红,11周燕萍,12滕曼,13覃文桂(领队),14黄宗莲,15钟雯,16谭简林,17侯玉鹭,18刁兰英,19黄妙君(教练),20陈芳,21杨梅。</h3> <h3>  西宁是一个伊斯兰教盛行的地方。有一座与西藏拉萨的大昭寺齐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塔尔寺,它们都是仅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h3><h3> 当然之所以说塔尔寺可以媲美大昭寺,是因为自明朝以来,塔尔寺多次受到明清皇帝的封授,其中康熙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赐有“梵宗寺”称号,这都见证了寺庙在当时的地位。而作为藏传佛教地区最高的宗教领袖,有近10位达赖、班禅在此开展宗教活动。<br> 这是我到青年队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年排球比赛在青海西宁塔尔寺前的合影。那个年代我们接受“破除迷信”及“批林批孔”运动的教育,对佛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一无所知,除了留下照片什么都没搞明白。<br><br></h3><h3>相片前排左边:黄宗莲,陈芳,卢才兴,覃文桂,李力,谭简林;后排:韦小杰,钟雯,侯爱华,陈惠卿,杨梅,周燕萍,丘红,侯玉鹭。</h3> <h3>  1977年全国青年排球比赛在广西桂林举行。在这次比赛中,全国人民熟知的郎平是北京队的主攻手,她在参加完这次比赛后进了国家青年队。我作为广西青年队的一员,有幸与郎平打过对手。那时候的她,已经表现出过人的能力。遗憾没有留下广西队与北京队比赛的照片。 </h3><h3> 这是广西队与吉林队的比赛。照片上我是副攻手,二传手是侯爱华,主攻是卢金芳。 比赛场地上的横幅“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极具时代特征。</h3> <h3>  1978年,黄教练因为要负责选拔新队员的工作离开了我们队,刚刚从北京体院毕业回来的原广西男排队员卢才兴担任了我们的主教练。卢教练的训练在讲解与方法上带着“学院派”风格与理念,与传统的“师徒传承”不同,这让我有了新的感受。 </h3><h3> 1977年秋天,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h3><h3>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本应该是77届高中毕业生,如果没有到体工队,我应该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首次考试。1978年春天,看到我的同学朋友上大学后,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已经没有心思继续训练了! </h3><h3> 1978年才到队一年,我就找领导请求离队,理由是自己的身材条件没有发展前途,想参加高考,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我并没有灰心,而是白天训练,晚上到附近的学校参加高考补习班。我要上大学的信念支撑着那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陈惠卿,卢才兴,侯玉鹭;第二排:周燕萍,杨梅,谭简林;第三排:钟雯,黄宗莲,陈芳,李力。</h3> <h3>  1979年全国青年比赛在四川成都举行。我们在比赛休息日到了杜甫草堂游览。 </h3><h3>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从公元759年至公元765年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有240余首留传至今,成都草堂由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自五代至宋、元、明、清,历经十三次大规模修葺扩建和建国以来数十年的保护发展,衍变为建筑古朴典雅,园林秀丽清幽的文化名胜。这一切都是现在才知道的,过去在文革时期,由于教育的缺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甚少,到这些文化名胜地也只是“到此一游”而已。</h3> <h3>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是文革时期最响亮的口号。照片中的雕像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 </h3><h3>照片还记录了我肩上挎着的那个年代最时髦的“马桶袋”,与如今的“双肩包”一样,是年轻人的最爱。不同的是买一个这样的“马桶袋”要花费我几乎四分之一的工资。</h3> <h3>  1979年初,排球队进行了大调整。一部分青年队员上调到一队,一队及青年队的部分队员离队等待分配工作。在体工队两年多的时光,每日在排球场上摸爬打滚,同吃同住,共同承受训练的痛苦与磨炼,分享比赛的快乐,与队友们结下的友谊特别深刻。 </h3><h3> 离队是我盼望已久的事!因为一心想着参加高考,终于有时间全力以赴复习功课了,我非常高兴。从1966年上小学开始,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读完小学和初中,初三和高中还是在业余体校半训半读的条件下完成学业的,何况高三没读完,差一个学期没毕业就去了体工队,所以我非常担心高考不能成功,暗自努力学习,迎接高考的到来。(刚刚恢复高考的“新三届”——77,78,79级都没实行体育特招政策,所以必须要有真材实料才能考上大学。)</h3><h3><br></h3><h3>待分配队员合影:前排左起:杨梅,陈芳,钟雯,陈惠荣;后排:周燕萍,黎敏茹,张小娟,罗皓。</h3> <h3>  离开体工队前与好友卫晓燕和陆黎两位美女姐姐留影。在体工队期间,得到了她们在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这种关心持续了一辈子。直到今天,我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都及时向她们汇报及求解。 </h3><h3> 照片上我身上穿的“时髦小翻领”衣服还是陆黎在上海比赛回来帮我买的。</h3> <h1>五、大学深造 </h1><h3> 1979年9月,我以高出体育招生录取分数线近200分的成绩,考入武汉体院学院体育系,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本应是77届的高中毕业生,如今却成为了79级的大学生,我原来的高中同学成了我的“学哥学姐”,我们一起成为改写历史的“新三届”幸运儿。 </h3><h3> 77、78、79级的大学生,即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三届大学生。主流社会对新三届寄予过很大的希望,人们认为新三届大学生网罗了中国的人才,文革十年撒落到社会的才俊之士都集中到这三届里了。人们希望,这个既有丰富的中国生活经验,经历过知识饥渴后又解渴了的新三届能够把我们的社会带入到一个繁荣富足的境地;人们希望,这个新三届中能够为我们贡献出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师级学者。40年过去了,历史证明,新三届目前确实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h3> <h3>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如饥似渴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毕竟感觉自己被耽误得太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1966年开始上小学,就在那年开始了文革运动。我的整个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在文革时期完成的。那时的教育体制也有长处,比如虽然学生学的知识少了,但是,学工学农学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却增强了。这是现在的学生无法比的。在我当老师后,面对现在学生糟糕的身体素质,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h3><h3> 因为努力,各项学习成绩年级名列前茅,第一学年结束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这个“紧箍咒”一直戴在头上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不敢有半点松懈。</h3><h3>照片是在学校表彰“三好学生”大会后与林晓华班长的合影。</h3> <h3>  198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个年代,入党是每个青年人的信仰,毕竟从小受党教育多年,加上文革时期的熏陶,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真不像后来一些人那样为名为利而入党。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感觉自己是不是党员,一辈子做人做事都会一样。“党票”没有改变我的人生,我也没有给“党员”的称号抹黑。</h3><h3><br></h3><h3>照片前排左起:罗跃进,姜世宏,王根发,向远清,郑思其,王惠莉,水泓,孙宝良;</h3><h3>后排左起:贺南,刘一兵,张振东,林晓华,钟雯,张敏玲。</h3> <h3>  武汉体院 79级女排仅有的六人,打比赛刚够一个阵容。但是由于排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校期间根本无法与77级78级抗衡,也无法体现出每个人的实力。所以学校排球队组建没有79级的学生。没有入选校队,我倒觉得是幸事,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排球以外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h3><h3><br></h3><h3>照片左起:马仁兰(河南),蔡辉玲(广东),陈志伟(湖南),钟雯和黄璜(广西),毛亚杰(湖北)。</h3> <h3>  毕业前与排球专项老师祁明远合影。祁老师2017年去世,我赴武汉送了他最后一程。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人生中遇到挫折的时候,祁老师写信安慰我,鼓励我,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至今依然铭记在心。每次想起这句话,都情不自禁热泪盈眶。</h3> <h1>  六、高校生涯 </h1><h3> 1983年7月,从武汉体院毕业,根据学习成绩择优安排,我被分配到广西大学体育部工作。当我兴高采烈到西大报到,办完所有手续准备领工资的时候,被通知人事处让我去一趟。结果被告知,西大要的是男生,结果分配来了一个女的,不能接收。不管始作俑者是谁,我蒙了!没想到一路顺风顺水的我,人生第一个坎居然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h3><h3> 因为报到手续齐全,当时我已经是西大的正式员工了,这意外的消息让我猝不及防。人事处领导给我几个选择:一是留下来做体育行政;二是到团委做干事;三是将档案送到广西教委进行二次分配。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被动的选择。首先我太看重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一个从业余体校到体工队再到体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做体育老师,却要做行政或者搞团委工作,不是浪费人才吗?我不能接受这个选择。再说我也不可能让教委进行二次分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转身离开西大就到广西民族大学报到!</h3><h3> 几十年过去了,多少朋友为我当年的选择感觉遗憾,都说如果忍一忍,留在西大,一定不会干体育行政,如果到团委,可能青云直上,也许仕途辉煌。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也许我生来就是为排球活着的……!</h3> <h3>  这是我第一次带的学生排球队。组建学校女排时民大还没有体育系,要从全校各学科学生中选拔。我用专业的思维选了一群个子高却没有排球基础的学生,以为可以用专业的训练手段调教出一支能打比赛的队伍。结果,个个队员扣球拦网发球动作漂亮,一传及防守水平不行。所有的战术都是按专业的一传二传扣球进行。结果在桂林参加全区大学生排球比赛才发现,我们队的打法太专业,别人只玩“乒乓球”式的打法——所有球都是一次垫过网,只有垫球传球,没有扣球拦网。我的队伍垫球大战玩不过别人,最后只获得了第六名。 </h3><h3> 这次经验让我感觉到,在大学带女队我完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下决心不再带女队了!从此,高校排球比赛场上就出现了女教练带男队的一道风景,我带的广西民族学院男排,在历年高校排球比赛中一直保持着前三名水平。</h3> <h3>  1984年代表南宁市组队参加广西第二届工人运动会,男女队员从各行各业抽调,许多原来广西男女排球队、广西业余体校及我大学同学的球友们再次聚集在一起,比赛结果均获冠军。</h3><h3><br></h3><h3>照片第一排左起:王雁高,郭作钧,麦左山,(三位领队),钟雯,梁华忠,廖秀南;</h3><h3>第二排:关莲,黄璜,罗皓,党小玲,王松英,赵丽娜,陈春华,王英;</h3><h3>第三排:梁文深,肖开宁,刘林,董伟,张志林,刘建强,林庆昌。<br></h3> <h3>  广西民族学院体育系1988年开始开设体育专科班,这也是广西民大体育学院的首批专业学生。原来体育系老师都只负责全校的公共体育课。有了体育专科班,教学培养对象不同了,教学内容也有了变化。由于师资不足,我不单要负责排球普修课,还要负责运动生理学这门理论课。为此专门回武汉体院进修。</h3><h3> 在进修期间,我向解剖学的张老师求得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带回学校。据老师说,他每年夏天,都要去长江边找无人认领的尸体,然后办理好相关手续,拉回来自己处理。学校解剖课需要的骨骼模型及各种骨骼部件都是他自己弄回来的。我对他的敬业精神敬佩得五体投地。他送给我(民大)一副完整的人体标本骨架,唯一的要求是当个“客座教授”。结果学校最后没给他办成,这成为我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和内疚。</h3><h3>照片为全体体育系老师与首届体育专科班学生合影。</h3> <h3>  广西民族学院负责体育系上课的这些老师,聚集了工农兵学员,专科毕业生,”新三届“毕业生等不同时期却带有浓烈时代特征的各种人才。后来很多人都调离去了新的学校。</h3><h3><br></h3><h3>照片前排左起:伍广津,滕玉凤,曾凡莲,钟雯,李淑芬,刘德琼,黄杰聪,张东师傅,黄河。后排左起:黄师傅,刘靖南,莫兴隆秘书,陈永升,莫幼珊,黄良,廖钟锋,姜世宏。</h3> <h3>  广西民族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高校,历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0年11月,江泽民到广西,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港口、军营视察。这是江主席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工作时,与时任校长的周飞雄教授的珍贵镜头。这一刻我就在欢迎的人群中。</h3><h3>照片是周飞雄校长送与的。</h3> <h3>  2000年初,为了提高民大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水平,作为学科负责人,我与体育系副主任到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参观学习,当时这个学校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从设备到教师水平都比我们学校好。 </h3><h3> 在与湛江师范学院相关领导的交谈中,他们知道我是排球专业的老师,说每年全校教工排球比赛体育系的女教工都没法拿到冠军,希望我能调到湛江师范学院任教。我随口答应了,以为只是玩笑。没想到,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系领导马上与人事处领导请示,第二天就办好了手续,希望我尽快办理调动手续。与我同行的副主任分析了各方面的条件和情况,极力支持我的调动。就这样,考察工作变成了调动工作。回到广西立即办理了相关手续,离开工作了十七年的广西民族学院,2000年4月到了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任教。 </h3><h3> 这是我在大学工作31年中唯一担任过班主任的班级。体育系的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个班只有一个女生宝贝,还是班团支部书记。</h3><h3><br></h3><h3>第三排左起:黄端祜,李果,何均强,崔志伟,林旭记,胡先活,刘斌,周香华,骆建三,李嘉炜,吕建明,廖华晓,钟多志。</h3><h3>&nbsp;第二排左起:郭文庚,何立达,唐培充,林升啟,梁堪顺,高锦艺,庞辉燕,谢永湛,钟威,黄广生,郑宁盛,肖钦鹏。</h3><h3>&nbsp;前排左起:杨科林,邹宇春,吴贵明,陈华生,黄志洪,钟雯老师,李斌,孙阳湖,林日光,黄伯强,杨沧海,郭黄德。</h3><h3>说明:杨沧海和郭黄德二位同学当时因工作原因未能参加毕业照拍摄。</h3> <h3>  2001级体本一班这篮球三剑客,身材高大,技压群雄,是班级的骄傲,也是学校的骄傲!以他们为主,为班级在大二,大三拿过体育系篮球冠军,大四的亚军。2002年作为校篮球队主力队员,参加广东省大运会获得了好成绩!每次看见他们,我都在想:如果能把他们揽入排球队,排球队的成绩会怎样呢?但是这哥三铁三角,即使我上完他们的排球普修课,也没能动摇他们对篮球的热爱!</h3><h3> </h3> <h3>  2000下半年,我的最佳拍档刘老师刚从西安体院毕业就分配到湛江师范学院工作,他原来是辽宁青年男排的队员,在全国高校排球教师队伍中,像我们俩这样经过了省专业队,再到体院学习,还能在高校执教排球专业的人真不多。我们俩强强联手,把湛江师范学院的排球教学训练比赛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h3> <h3>  这是2002年湛江师范学院排球队成立的雏形,也是我到湛江师范学院后带的第一支男排。当时队员以普通系台山籍的学生为主,第一次参加了粤西高校排球邀请赛,连续战胜了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茂名学院获得了冠军。 </h3><h3> 到2019年,湛江师范学院排球队成立十几年来,参加过全国比赛十二次,省内比赛无数,一直维持着广东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曾两次获得第三名。我们的男排,因为没有特招生,无法与中山大学,华南师大,广州体院抗衡,只能与同类院校排名。</h3><h3><br></h3><h3>左起后排:詹荣晓、苏永达、李翀、刘荻老师、钟雯老师、余伟雄、徐志基、李康勇、钟多志;</h3><h3>左起前排:刘付国良、姜颖。</h3> <h3>  2003年广东省大运会排球赛,首次采用软式排球。这种球的材质内用高弹海绵,外包一层胶皮, 实心的不用充气 ,打在手上不会疼,比室内排球略大且重,弹性很差。比赛场地和规则与室内排球一样。这种球由日本人发明的,真是超级难打,使再大的劲球也飞不出去。因此,这种软式排球没开展几年就在排球界消失了。<br><br>照片上排左起:余伟雄,刘付国良,李康永,钟多志,付宣,钟雯,刘荻,李爱群领队,吴灿华,梁华松。 </h3><h3>下排:陈树权,黄辉南,黄国余,李逸涛,林艳龙</h3> <h3>  球是难打,而且还不分甲乙组。广州体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暨南大学等实力雄厚的学校都是难以战胜的。但是我带领学校男排经过艰苦奋战,闯进决赛,最后获得第五名的优异成绩。</h3><h3><br></h3><h3>照片上排左起:余伟雄,钟多志,梁华松,黄国余。</h3><h3>中排左起:符萱,刘付国良,林艳龙,李爱群领队,钟雯,郑晓辉,李康勇。<br>前排左起:吴灿华,李逸涛,黄辉南,陈树权。</h3> <h3>  广东高校长期保持着大学生排球联赛。排球队训练比赛工作充实着我的生活。每年比赛季都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这是2006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合影。</h3><h3><br></h3><h3>后排左起:吴达祥,刘荻,翁启文,李金寿,李跃仁、洪晓明、黄光彪、李梅洲、钟雯。前排:池海军、彭高州、王林华、黄家明、黄伟科。</h3> <h3>  由于我们男排训练水平较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h3><h3> 这是2006年我们参加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合影。</h3><h3><br></h3><h3>前排左起:洪晓明、曾令战、彭高州、黄家明;</h3><h3>后排左起:钟雯、黄伟科、王林华、李跃仁、王强、池海军、李金寿、于宁,刘荻。</h3> <h3>  2007年参加在浙江临安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合影。</h3><h3><br></h3><h3>左起:于宁,谭兆溪,李金寿,刘荻,卢任喜,池海军,李跃仁,曹健恒,周则威,王林华,王强,黄光彪,曾令战,何华洪,钟雯。</h3> <h3>  这是2009年参加在江苏镇江大学生排球优胜赛的合影。</h3><h3><br></h3><h3>上面左起卢巨南 刘东晓 何华洪 钟雯 王强 刘湛敏 蔡德山</h3><h3>下面左起邹宇会 陈鹏鸿 伍俊烽 梁宇 曾令战 颜俊勇</h3> <h3>  每年除了参加全国大学生优胜赛,以刘老师为主,我们还带男排几个优秀队员组成沙滩排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这是2007年在山东莱州黄金海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比赛,我们队获得乙组第一名优秀成绩。</h3><h3><br></h3><h3>左起:曾令战 王强 刘荻 于宁 钟雯 李金寿 王林华</h3> <h3>  我们的沙排队伍能取得好成绩真是来之不易。由于学校没有沙滩排球训练场地,我们只能每周由学校派车,乘车一个多小时到湛江海洋大学的场地进行训练。阳光,沙滩,蓝天,白云,有帅哥缺美女的训练真是苦啊!</h3> <h3>  这一张张教练员证,凝聚着我的汗水与快乐!</h3> <h3>  体育系原来没有排球专项选修课,2002年,在我的努力下,找到了13个想打排球的学生,勉强把排球专项选修课开了起来。(非常感谢他们:钟多志,刘付国梁,林日光,李东福,陈明伟,杨沧海,黄世光,梁康顺,李嘉伟,孙阳湖,何立达,黄广生,庞辉燕)</h3><h3> 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之后经过我和最佳搭档刘老师的努力,从排球专项选修课学生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学校排球队不断发展壮大。在参加全国或全省比赛的带动下,喜欢排球的学生越来越多,排球专项选修课成为体育系主要的课程。</h3><h3><br></h3><h3>这是与2004级排球专选班的学生合影。</h3> <h3>  这是我排球专选班2003级的学生。2007年,他考上广州体院的研究生,巧的是他的导师居然是我在广西青年女排时的队友侯玉鹭。这份排球缘真是美好的延续。他如今在高校进行排球教学与训练,比赛,成绩骄人。</h3> <h1>  有学生毕业多年以后问我,说“我们都老了,您为什么不老?”看看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围绕着我的都是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二十岁小伙子,谁会老?谁又舍得老啊?</h1><h1>2005级排球专选班合影</h1> <h1>  学生们都亲热的称呼我为“老妈子”“靓女”。对待学生,他们感觉我亦师亦友亦亲人。教学上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思想上关心帮助,生活中有难尽力解决。如今打开相册,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倍感亲切。</h1> <h3>  在湛江师范学院工作的14年,教工排球协会和气排球协会日益壮大,参与活动的教职工越来越多。感谢这些同事们,每天陪着我从玩排球到玩气排球,让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h3> <h1>  七、夕阳醉了 </h1><h3> 2014年退休后,回到我生长和成长的广西南宁,联系上了昔日排球队的球友们,失散多年的姐妹们,即使在分别的几十年中各忙各的,在通讯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也没联系过,但是一旦联系上,大家曾经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流汗同拼搏拥有过的美好记忆,成为良好的黏合剂把大家紧紧的聚集在一起!</h3><h3><br></h3><h3>左起:黄宗莲,周燕萍,陈芳,钟雯,陈惠卿,滕曼,杨梅。</h3> <h3>  从12岁开始,我的人生从未离开过排球。排球成为我衣食住行的源泉。我的少年青年中年都贡献给了排球, 退休后我想可以放下干了一辈子排球事业了。在高校工作的几十年中,为培养排球教师而努力教学;为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而艰苦训练;为完成科研任务而煞费苦心写论文……,这一切都应该结束了! </h3><h3> 没想到广西如火如荼开展的气排球运动,让我对排球欲罢不能!找到了可以发挥余光余热的用武之地,我又忙乎起来。气排球让广西排球人重新整合到一起,为排球情结,为排球友谊,为排球曾经给过我们的美好时光,大家一起打气排球,参加全国各种比赛,一起旅游消遣,我人生第二春居然这样开始了。</h3> <h3>  2016年上半年,由前广西男排队员张志林先生出资赞助组织的广西“睿添富”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全国“超级杯”气排球分区赛云南大理赛区的比赛,双双获得决赛权。</h3> <h3>  2016年11月,广西睿添富男女气排球队到福建武夷山参加全国“超级杯”气排球总决赛。</h3><h3>前排左起:邹端英 孙小红 秦丽娟 钟雯</h3><h3>中排左起:张志新 沈敬红 陈惠卿 叶玮 危屏 杨湘 陆金田</h3><h3>后排左起:庞天生 顾铁流 廖秀南 邬承国 覃文桂 张志林 孙承琨 卢森 朱海 陈勇</h3> <h3>  2017年参加南宁市举办的“国际气排球邀请赛”。</h3><h3>左起:廖秀南教练,沈敬红,陈惠卿,秦丽娟,叶小萍,叶玮,危屏,钟雯,孙小红,张志林</h3> <h3>  2018年上半年,到浙江绍兴参加中国首届气排球公开赛。</h3><h3>左起:张志新 沈敬红 秦丽娟 陈润萍 伍凤英 陈惠卿 孟健(中国排球协会社体部部长) 王松英 钟雯 孙小红 施兰芳 凌盛华</h3> <h3>  这次比赛开幕式,特邀了中国女排的标杆人物郎平。我和她是同一个时代的运动员,1977年我代表广西青年女排,她代表北京青年女排在桂林相遇之后,她上国家队,做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做优秀的教练带领美国队及中国队让世人折服,她一直没有离开过排球。我上体院,进高校,为排球培养基层工作者,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排球。</h3> <h3>  2018年下半年在福州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气排球邀请赛”获得第三名。第一次站上领奖台,第一次挂上奖牌,那份喜悦感洋溢在每个人脸上。</h3> <h3>  在全社会都在看“中国式大妈”的各种表现的时候,我们以体育人的风采展现出另一种大妈风采。</h3> <h3>  2015年12月,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担任了在广东深圳举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气排球联赛”副裁判长的工作,从这一次开始迈入气排球裁判员队伍的圈里。</h3> <h3>  2017年4月在江苏南昌举行的全国“超级杯”气排球分区赛,我作为国调裁判员担任了裁判工作并兼任组长。这次比赛,是国家排管中心为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气排球比赛物色裁判员,也是对裁判员工作的一次检验。</h3> <h3>  2017年全国第十三届全运会第一次将气排球运动列入群众比赛项目。经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的抽调,我成为广东广西两个地方的唯一裁判员,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预赛裁判工作。这是我从事排球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个级别的裁判员工作。女子三组组长的重任落在我身上,在深感无限荣光的同时也感觉压力太大。 </h3><h3> 组长每天晚上要安排好第二天比赛的裁判工作。既要考虑每一场比赛一裁二裁的执裁水平及配合能力,还要避开裁判员执裁本地市的比赛工作。组长把安排表交给裁判长及技术代表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执行。我是从广西抽调的广东籍裁判员,安排工作这是知道避嫌的,但是没想到,我连湖北队的比赛也不能执一裁,领导的理由是,我是武汉体院毕业的,这真让我哭笑不得。难道我会“爱屋及乌”? </h3><h3> 其实真正具备吹黑哨水平的裁判员是很老道的,我自认为自己能吹得准确已经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考虑帮谁不帮谁?通过这次比赛工作,我从领导及同仁们的工作态度及裁判能力等方面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为后来的裁判员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h3><h3>照片前排左起:朱江博,李维敏,钟雯,白征,周谋琴,姜华,姜威,黄丽华,唐文慧,刘曙亮,魏琳,钱景红,陈鹏。</h3><h3>后排左起:刘岩平,吕良军,李爱民,肖建华,陈空清,王立新,沈彪,印明,吴新立,范大卫,刘泽。</h3> <h3>  在全运会气排球预赛中执裁的情景。</h3> <h3>  完成一天的比赛任务之后,喜悦洋溢在这些高校美女裁判员的脸上。</h3> <h3>  完成全运会气排球预赛裁判工作后,湛江市金融系统气排球比赛邀请我去担任裁判长及负责裁判员培训工作。湛江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没有南宁火热,只有一些有钱的系统和单位举办大型比赛活动。所以气排球裁判员基本上都是我原来的学生。他们有室内排球比赛裁判的基础,培训起来很快就可以上岗执裁了!经过这次比赛,为湛江的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储备了一些优秀的人才。</h3> <h3>  2018年,首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气排球比赛在湛江市举行,我作为裁判长再次回到湛江为气排球运动发挥余热。</h3><h3><br></h3><h3>前排左起:岳凤霞,刘荻,顾伟农(广体),钟贵钦(广体),钟雯,陈丽清(湛江体育局),蔡富华其他裁判员员有来自广西玉林,钦州,崇左,北海,南宁等地及湛江,茂名,广州的裁判员。</h3> <h3>  2018年“超级杯”全国气排球分区赛在湖南娄底市举行。我昔日的广西女排姐妹们参加比赛,我作为裁判员与她们一起完成了一次比赛旅游两不误的愉快行程。</h3> <h3>  除了参加全国气排球比赛裁判外,广西一年的大赛也是满满的!我感觉退休后比工作时还要忙,除了裁判工作,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h3><h3>裁判长廖秀南(中)与来自全区各地的执裁裁判员合影。</h3> <h3>  在各种比赛中担任裁判长或副裁判长工作,为普及推广推动气排球运动发展出微薄之力。</h3> <h3>  2016年我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在武汉体院举办的“全国大众排球社会指导员培训班”的学习,获得了国家级排球社会指导员的证书。</h3> <h3>  社会指导员有义务培养祖国的花朵,这是走进社区,辅导孩子们学习气排球。</h3> <h3>  2017年底,我参加了在吉林市举办的全国老年体育协会晋升国家级裁判员的培训班,获得了国家级气排球裁判员证,为自己的排球事业又添了一笔色彩。</h3> <h3>  2018年2月,广西排球人盼望已久的广西排球协会终于在几代排球人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广西排球队自从1996年解散之后,广西排球运动已经没有正规的组织管理。如火如荼的气排球运动,造就了一个个操纵比赛的高人,裁判员恶性竞争,组织者唯利是图,教练员鱼目混珠,运动员各显神通……。广西排球协会的成立,希望能把广西的排球工作做好,把比赛的事情做好,把裁判员管理好!照片为广西排球协会成立时原广西男女排领队教练及运动员合影。</h3><h3>前排左起:罗皓,邹端英,叶玮,王松英,蔡忆菱,张志新,沈敬红,叶小萍,钟雯。</h3><h3>第二排左起:凌盛华,刘片梅,陈惠卿,廖秀南,覃文桂,张百乔领队,李鸿远,陶坚,刘桂寅,刘林,陆金田。</h3><h3>第三排左起:孙小红,危屏,伍凤英,秦丽娟,杨洪保,孙承琨,虞永强,张剑波,张志林,牛国刚,邬承国,邬承国的朋友,×?,陈芳,赵丽娜,周燕萍,杨梅,董雪,林永春,朱海。</h3> <h3>照片为广西女排姐妹们欢聚一堂的温馨时刻。</h3> <h3>  广西排球协会成立后,我负责裁判员培训部的工作。广西气排球运动开展在全国比较早。当全国气排球比赛还没有统一竞赛规则的时候,广西气排球前辈们已于2007年审定了一本《广西大众气排球竞赛规则》,俗称“桂标规则”。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组织全国气排球专家,在室内排球比赛规则的基础上,根据气排球运动的特点,出版了《气排球竞赛规则》。这期间,广西气排球比赛仍然使用自己的《广西大众气排球竞赛规则》。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为适应我国气排球运动日益发展的需要,便于在全国进一步的推广与交流,更好地引领气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在总结2015、2016年 “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使用《规则》的经验与优点基础上,对2013年版的《气排球竞赛规程》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吸纳近年来我国气排球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力求规则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我国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保持规则的延续性与连贯性;修订中突出规则内容与条款的实效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于裁判员临场判定,在内容和结构上比上一版均有较大的突破与完善。新规则的修订对我国气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规范、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h3> <h3>  广西执行了多年《大众气排球竞赛规则》,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及裁判员,要重新推行国家的《气排球竞赛规则》,无论从认识上或理论上、实践中,都比任何一个省份艰难。我们通过开设裁判员培训班,将原来只有广西承认的一级二级裁判员统一进行培训,通过全区大的赛事进行实践考试评分。理论与实践考试合格后重新更换中国排球协会统一编号的裁判员证。<br></h3> <h3>  为了更好的执行中国排球协会审定的2017-2020版《气排球竞赛规则》,2018年广西排球协会举办了两期气排球裁判员培训班,我们邀请武汉体院学院排球专业、1984年就已经获得国家级排球裁判员称号的李刚老师来讲授裁判法和裁判规则。李老师是我读大学时候刚刚毕业留校任教的老师,当年作为助教,他曾经上过我们的排球课。有他助力,广西气排球裁判培训工作办得非常成功!</h3> <h1>八、桃李芬芳 </h1><h3> 2019年,进入甲子轮回之年的我,突然觉得不想再为排球的事操劳了!掐指一算,在排球领域已经不离不弃48年,该真真正正的退休了!于是辞退了广西排球协会培训班主任的职位,也不参与任何气排球比赛的裁判员工作,甚至不再与排球队的姐妹们一起玩气排球了!如此干干净净的退出排球界,顿时感觉一身轻松。 </h3><h3> 5月的母亲节这天,已经毕业十余年的03-09届排球队的徒儿们欢聚广州,为我过了最有意义的母亲节和生日。做老师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学生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h3> <h3>前排左起:黄家明,钟雯,刘荻,李逸涛。</h3><h3>后排左起:王林华,洪晓明,吴达祥,谭兆溪,黄伟科,李跃仁,蔡楠,颜俊勇。</h3> <h3>  2019年5月,我带的首届湛江师范学院男排队员回校聚会,他们毕业十多年了,看见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了解他们生活工作情况,幸福洋溢在我的脸上。他们有做生意的,做警察的,做教师的。特别是在东莞理工学院,湛江一中,化州二中,恩平中学,台山华侨中学等学校带排球队的学生,开枝散叶的结果让我倍感欣慰。</h3><h3><br></h3><h3>照片前排左起:姜颖,钟雯,刘荻,李康勇,李逸涛。</h3><h3>后排左起:陈树全,林艳龙,黄国余,余伟雄,刘付国良,钟多志。</h3> <h3>  回到曾经流汗训练的排球场,打几局对抗赛,回味学生时代的快乐时光。每个人都感觉意犹未尽……。</h3> <h3>  这一个个学生像孩子一样关心我尊敬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h3> <h3>  2000年刚满20岁的小鲜肉刘荻,在与我搭档的20年中,他慢慢成长伴随着我慢慢变老。如今他被排球队员们尊称“老大”,他也起到了联络历届排球队员的纽带作用。感谢有你,让我的排球人生更加精彩!</h3> <h3>  这是2001级排球队的学生,当年借我的训练计划有借无还。毕业十年后告诉我,他“偷”了训练计划,我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如今,他自称是得了“真传”的钟家弟子,(他也姓钟),我真是被逗乐了!</h3> <h3>  如今,我的得意门生已经在延续着排球运动的教学和普及推广。徒孙们从中学到大学的教学训练比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排球,我一生的情缘,将通过他们继续延续下去。</h3> <h3>  60岁生日这天,我终于可以把这篇“回忆录”完成了!排球生涯结束了,但是精彩的晚年幸福生活刚刚开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