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原创)

梦子

<p class="ql-block">作者:吴明华</p><p class="ql-block">笔名:梦子</p><p class="ql-block">插图: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插曲:口哨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在江苏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口哨协会理事、中国口哨大赛“最具潜力奖”获得者,创作长篇小说《若梦》杂文集《感悟生活》等多部文字作品,录制100余首口哨音乐作品</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晚上20:04分,83岁的老父亲在经历了整整两个月的生病住院,以及归家后的弥留之际,最终还是一个人走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一天的晚饭后,父亲的脉搏开始微弱,脚底也开始发凉,家人们赶紧为父亲穿上寿衣。穿好寿衣的父亲,静静躺在地床上,母亲瘫坐在一旁的沙发上不住哭泣,我们全家一起跪在父亲的身旁。唯见父亲的脸色,愈来愈苍白;张开的嘴巴没有一丝气力,恰似一条大鱼张开的嘴唇,毫无血色、悄无气息。</p><p class="ql-block"> 我强忍住眼泪,对着父亲的耳朵大声说,“老爸,您的老伴在这儿,儿子和儿媳都在、孙辈也在,您安心放心把,一路走好!”听到我连续三遍的告慰,父亲张开的嘴唇,突然冒出最后一口长长重重的气,自此,脆弱的呼吸彻底消失。</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生命在眼前消失。父亲这辈子太累了,临终前呼吸都没一丝气力。老人家走了,他真的走了,走得很安详。老父亲临终前张开的嘴唇,一直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总是无法抹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守灵之夜,我反复端详着老父亲的遗容,唯见老父亲的脸色蜡黄蜡黄,独自躺在小小的、冰冷的冰棺之中。耳畔间是低沉的哀乐,冰棺前的几缕蜡炬红火苗,忽忽地闪在父亲的遗像上,带来丝丝暖意。</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了,身后,忽然传来老母亲的哭泣声,她是无法入眠,再来看一眼老伴。我搀扶着老母亲坐到方桌前,一番抚慰后,母亲开始聊起父亲平凡起伏的一生。母亲谈得很投入,我听得很入神;此刻冰棺中的老父亲,似乎也在侧耳聆听着我们的谈话。</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三个人在一个特别的深夜,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思绪,仿佛架起美丽的彩虹,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几十年前的那年、那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夏天,骄阳似火、天空碧蓝、稻谷金黄。这一年母亲刚满18岁,完成了初中学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午饭后,母亲独自登上家门口的小轮船,赶往几十里之外的射阳盐场亲戚家。母亲青春朝气、身材苗条、肤色白皙,一根长长的独辫子齐腰,时尚的碎花连衣裙贴身,宛若出水芙蓉般清秀,在当时的农村很显眼,村里人都夸母亲长得好看。母亲有一个大姐、一共姊妹俩,外公外婆对年龄最小的母亲甚是疼爱,总是盼着母亲将来能有一个好归宿,还专门托上海的亲戚,为母亲捎来时尚的衣装。外公外婆从不让母亲触碰地里的农活,一直供母亲读书到初中毕业。那时的农村,少有女孩能够读书到初中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刻,母亲犹如一只放飞的小鸟,一溜烟地钻进轮船客舱。船窗外,河面宽广,流水清清,绿色浮萍随波逐流,两岸墨树依次倒走,船头劈开的道道波浪,激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船舱内,条条长木凳上坐满了乘客,行李堆满过道两侧,柴油机轰隆隆的马达声、伴着人们的说笑声,很是热闹。母亲赶紧寻个位子坐下。金色的阳光照进船舱,映红母亲清秀的脸庞。</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位小同志,是一个人出行吧,到哪里下站啊?”一个男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母亲循声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解放军的笑脸。</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到射阳盐场下船。”见是解放军问话,母亲礼貌地回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么巧啊!我也在射阳盐场下船。射阳盐场是我当兵的地方,我这次回家探亲结束,今天回部队。”解放军热情介绍起自己的情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解放军,叔叔好!”母亲打量着眼前的解放军,调皮问候道。只见他军装整洁、满目微笑、皮肤微黑,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气,虽说缺了一点洋气,却也是五官端正、浓眉秀目,绿军装更是托出一身的威武气。</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解放军叔叔?我哪有那么老啊,我才24岁,”解放军看着母亲笑着说,“这位小同志,我们该是同龄人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大我整整6岁呢,”母亲暗算着解放军的年龄,抬眼调皮道,“我才没那么老呢,村里人都说,我像七仙女下凡一样;有人还说,我将来不是贵人妇、就是贵人母呢。”母亲的纯真和稚嫩,给解放军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短短的旅程,很快结束。下船前,解放军给母亲留下通讯地址,并热情邀请母亲去他们军营做客。</p> <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射阳盐场的大礼堂里坐满观众,一部新电影即将上映。前排座位上,坐满整齐划一的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母亲身着花裙子步入礼堂,引来一片火辣辣的目光。母亲用手帕半掩着脸,同时,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前排座椅的解放军战士。可是,却不见那张熟悉的脸,他,为何今晚不来看电影?这个疑问,埋在了母亲的心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整个暑期,母亲在亲戚家玩的很开心。亲戚家热情招待母亲,每天都用最好的饭菜、零食款待。经过一段时间后,母亲离开亲戚家,回到自己家。可是,那个疑问却时常浮现在脑海,母亲忍不住按照解放军留下的地址,发出一封信,结果很快就收到了回信。</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回信中,解放军感谢母亲来信,介绍自己是部队的文书,那天晚上正好值班,错过了去礼堂看电影,并再次盛邀母亲去部队做客。回信虽然不长,但解放军的文笔清秀、字迹工整,母亲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情不自禁地提笔回信,结果,第一时间又收到了回信。</p><p class="ql-block"> 一来二去,鸿雁传书,通信的内容越来越长,彼此的情感愈来愈浓;两颗年轻的心隔空相会,情之韵悄然绽放。读信、复信,寄信、等信,是母亲每天最快乐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房前屋后,绿树鲜花,绽放母亲幸福的笑容。三天两头,母亲都跑到村部收发室,盼着远方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  通过书信往来,母亲了解到解放军的成长轨迹。</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是家中的长子,生于经商的家庭,解放军下面还有3个弟弟、2个妹妹。解放军的家族生意,解放前曾经做的很大,一度做到了浙江宁波等地,总店在镇江、分店在建湖县,主要经营粮食收购、流通,以及杂货铺等生意,著名品牌“恒源祥”,也是解放军家族的店铺首先使用的,不幸的是,后来经过日军和还乡团多轮洗劫,家族生意直线下降。解放后,店铺全部上缴给国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解放军的父亲被安排在建湖县粮食系统工作。解放军是家中长子,15岁就安置到县供销社上班。因为家族经商的背景,解放军一家被划为富农,家人们急着改变这种成分,就让长子应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很快便顺利通过了验兵,成为一名部队的文书战士。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解放军的身份,让全家人倍感荣耀。虽说解放军是一位家道中落的公子哥,但他头脑灵活、善良正派、学习刻苦、文采出众,他的每一句关心爱语,更是拨动母亲的芳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母亲的这点小心思,自然逃不过外公外婆的眼。外公、外婆专门托请射阳的亲戚做婚姻介绍人,并实地走访解放军的部队,最终,敲定这门亲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夕阳挂在天边,洒下金色光芒。这天是大喜日子,解放军在父母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带着新的绸缎被子、新的枕巾床单、新的生活用品,从建湖坐船来到母亲家,登门举办婚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母亲家张灯结彩,门窗贴着大红喜字,透出满屋红红的喜气。邻居和孩子们纷纷扒着窗子往里看,村里人都羡慕母亲有了好归宿。母亲穿大红婚装,解放军佩大红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一对新人缔结今世良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婚后,母亲生育三个儿子,邻居们依序唤作老大、老二、老三,我是其中的老二。迎娶母亲的解放军战士,就是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婚后,父亲一直为幸福的小家庭添砖加瓦,为三个孩子输送源源不断的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父亲都会带上可口的零食,让家人们品尝幸福,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父亲的津贴也全额交母亲,自己舍不得花一分。当父亲得知母亲有个亲戚在派出所工作,父亲便多次登门拜访,通过“军人家属婚进”的渠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将母亲的户籍</span>从农村迁到县城,并安排母亲到县棉织厂上班。那一天,母亲带着孩子们进城,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外公外婆送了一程又一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部队转业后,父亲被安排到盐城纺织厂工作,这是当时盐城最大的地方国营企业。父亲从车间工人做起,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快就脱颖而出,被抽到了厂办,专职从事宣传工作。父亲非常珍惜机遇,每期的黑板报都精彩纷呈,粉笔字就如同雕刻一般美,博得全厂职工的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 很快,父亲赢得厂领导的赏识,并成功将县城工作的妻子,调到盐城棉织厂工作,同时,还争取到一套紧缺的公房。虽说这是一套旧式青砖瓦房,却是一家人幸福的居所。文革期间,父亲还被抽到厂办材料组,专门负责机要档案工作。</p><p class="ql-block"> 受人尊敬,让全家人一度幸福并快乐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幸福和苦难总是结伴而行。70年代的某一个深夜,父亲被破门而入的造反派带走。三个孩子从睡梦中惊醒,蜷缩在母亲怀里颤抖。这一年,老大8岁、老二5岁、老三3岁,哭声弥漫整个房间。文革让这个家陷入深重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  父亲被打成“516”反革命,罗织的罪名分别是,偷听敌台、美化老蒋、泄露军事机密。然而真实的原因,却是造反派的头目被举报生活腐化,父亲好心私下提醒,造反派头目却要求父亲删除举报的材料,父亲当然不会同意,这是工作纪律、更是做人原则和底线。结果,父亲受到了迫害,没有经过任何的司法程序,就被投放到数百公里之外的洪泽湖农场劳动改造5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父亲的灾难。遭遇生活的不公,让父亲终日以泪洗面;无处申冤,更让父亲头痛欲裂、夜不能眠。当母亲带着桃酥、苹果前去探视的时候,父亲却将果品都扔出了房间。父亲受到的刺激已嵌入骨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更是家庭的雪上加霜。母亲从昔日的掌上明珠,一下坠入深渊,独自扶养三个未成年的男孩,经济拮据、独木难支。孩子们轮番生病,更是让母亲心力交瘁。老大生病住院,母亲买回家一点猪肝,老二总问,这没骨头的肉好吃吗?母亲垂泪;老二摔断胳膊,母亲千方百计寻得中医药方,总算保住了老二的胳膊;老三生了水痘病,母亲夜班回到家,吓得连夜送医院急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道是,历经磨难,苦尽甘来。70年代的后期,经过组织审查,父亲收听敌台、美化老蒋、泄露军事机密等罪名纯属子虚乌有。父亲的冤屈被彻底平反,并且补发改造期间的所有工资。</p> <p class="ql-block">  勤俭持家,善良厚道,是父亲的性格特征。父亲的严格教育,也是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那个特殊的年代,老大招工进了国企、老二考进大学、老三考入了军校。</p><p class="ql-block"> 可是,父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60多岁,父亲就患上心脑血管病;70岁又患上尿失禁和老年痴呆症,这都是牢狱导致的后遗症。可以说,父亲晚年生活的质量并不高,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几乎是与社会完全脱节。这一刻,父亲最开心的就是儿孙回家,也只有这一刻,他的心才不害怕、不会孤寂。</p> <p class="ql-block">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艰苦创业、清白做人。这是父亲一生的座右铭。我们将这几句话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他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的一生,是勤俭的一生。他舍不得吃穿,舍不得乱花一分,晚年带他去浴室,20元的浴资,他都觉得贵。我们隐瞒说是浴室发的免费票,他才愿意洗。</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童年用毛笔蘸水,在旧城砖上反复习字,最终练得一手好字。他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刻苦钻研,成为一名机械制造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清白的一生。面对文革迫害,他威武不屈,坚守道德底线和做人良知,始终践行清清白白做人的心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抚卷追思,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又跌宕的一生。他将一生勤俭的朴素底色、才华的斐然翠色、以及不屈的军人本色,传承给了孩子们。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家庭财富,必将在家族后代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缅怀老父亲,愿老父在新的世界里无病、无痛、无灾,健康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祈福老父亲一切安好……</p> <h3>吴明华/高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