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内心一直深藏着一份隐痛,那就是对母亲的亏欠。母亲早就离我而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往后余生,我内心的这份愧疚,已是风中的散絮,虚虚的飘着,无根无系,了无着落。</h3><h3> 记忆中,母亲总是那样风风火火、一刻不停的在忙碌,永远是迈着登登登急促的步子,那声音仿佛是夏季骤雨敲打在荷叶上,紧凑而没有一丝懈怠。我家是一个大家子,我兄弟姐妹六个,在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要维持这样一个大家庭,压力负担可想而知。印象中,母亲从未叹息过,从未喊过累,总是面带微笑,不知疲倦的忙着。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养猪喂鸡,洗衣做饭,种田种地。母亲特别爱干净,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家具擦了一次又一次。简陋贫寒的家,在母亲的打理下,干净整洁温馨。在那衣食紧张的年代,母亲就像一位魔术师,变着法似的,来勉强填饱我们一家的肚子。南瓜、萝卜、红薯是饭桌上最常见的,母亲变着花样让这些变得可口,我不知道是因为饥饿,还是因为母亲的手艺的确好,这“老三样”伴随了我的成长,我一点也不觉得腻。</h3><h3> 每到了春季,便是到了解馋的季节。香椿、野荠菜、野韭菜,洗净了,切碎了,伴着鸡蛋清炒,那香味久久的弥散在空气中,老远就能闻着,不说吃就是嗅上几口,就可以咽下几碗饭哩。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和我们一同在桌上吃过饭,我们吃饭时她在忙,等我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过后,她就在厨房里面吃点剩饭剩菜将就一下。</h3><h3> 也许最难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供我读书。我兄弟姐妹都只读完了小学便在家帮忙,只有我却读完了大学。也许是母亲担心自幼体弱多病的我难堪农村那过于繁重的农活,也许是她偏爱我这个家中的小儿子吧。咬着牙也供我读书,我知道这也许是母亲一辈子最坚定的一个信念。</h3><h3> 我记得每一个炎热的夏夜,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伏桌子上写作业时,忙碌了一整天的母亲,总会给我端来一杯沏好的热茶,然后静静的坐在我的身后,轻轻的摇着那破破的蒲扇,为我驱蚊、扇凉,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静静的陪着我。虽然她不识字,但是我从母亲发光的眼神里感受到了,陪着她的孩子读书,就是她生命中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事情啊!</h3><h3> 初中、高中,我在学校住宿,没有钱在学校食堂打菜,我是从家里带干菜来蒸,干萝卜片、干笋片、干豆角……现在想起来,六年的中学时光,吃过的这些干菜,需要花费母亲多少时间、精力去种、去采、去晒啊。如今每当我在单位食堂里偶尔吃到这类似曾相识的干菜时,在漫不经心、索然寡味的咀嚼中,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图画来:丝丝银发、面带微笑的母亲,迈着登登登的脚步风风火火的向我走来,只是再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因为那当初的味道,只专属于母亲!</h3><h3> 当我艰难的读完大学那一年,那个天气炎热的夏天,就在母亲生日的那一天,6月6日,由于冠心病的突发,母亲终于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停下了她爽朗的笑声,就这样静静的走了。生死一日,天地同悲!母亲就像在苦海中不停踩水的人,一路托举着我,艰难前行,直到我刚刚上岸的那一刻。她自己却因为太累了,永远的沉下去了。她生命中却从来不曾喊过累,不曾叹息过,而这一歇就是一生,一停就是永别!</h3><h3> 贫穷不是谁的罪过,但绝对是那个年代留给我最深的痕迹。太久的劳累,太重的负荷,太艰难的日子,对于母亲来说,即使再强健的身体,也会被一点点侵蚀、垮掉的啊!</h3><h3> 那一刻,初涉人世的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垮掉了一根最重要最坚实的支柱。今后的岁月中,我再也听不到那坚定的、匆忙的登登的脚步声了,那可是我生命中最美的足音啊!</h3><h3> 上天是慷慨的,她给了我生命中对我最好的人——母亲;上天也是残忍的,没有让她再陪我多走一步,没让她哪怕是过上一天从容、惬意的时光。</h3><h3> 如果有“如果”的话,我的心也许能有稍稍的安慰。可如今,我和母亲之间,只有那一方冰冷的坟墓。每一次静静的坐在母亲的坟前,我总想天真的找回当初夏夜里,母亲静静的陪我读书的情景,可是耳边只有风的轻诉,虫的呜咽……心在隐隐的痛,泪在潸潸的流,泪光中,母亲面带微笑,迈着匆忙急促的脚步,登登的向我走来……</h3><h3> 有一种遗憾,叫做等待来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