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天津五大道上人来人往,和民园体育场一条小路(大理道)之隔的河北路326号大院,却冷冷清清,它在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抗日飞虎雄鹰一一周训典。</b></h1><h1><b>周训典是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击落、炸毁日军飞机数量最多的人,击落、炸毁日机共42架,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b></h1> <h3>2014年3月31日,宁波同泰嘉陵为抗日英雄周训典建立纪念馆,展现他的传奇人生。</h3> <h3>周训典纪念馆门前的草坪上,一座飞行员装束的雕像栩栩如生,雕像高2.8米。全副武装的周训典,仿佛时刻准备着执行任务。(照片由周训典儿媳欧馨志提供)</h3> <h1>周训典(1921.10.26-1970.5.2),浙江宁波人,系宁波市大沙泥街“翰林第周家人”。1937年16岁中学时的周训典,目赌日本侵略军在家乡狂轰滥炸后的惨状,埋下了投考空军,抗日报国的志向。(照片由周训典儿媳欧馨志提供)</h1><h3></h3> <h3>浙江省宁波市大沙泥街90号周训典出生地(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1939年12月,18岁的周训典考上了中国空军航空机械学校,1941年7月,考入中国空军“第15期航校留美飞行员班”赴美国接受正规的飞行理论和飞行实践训练。经初级,中级及高级战斗机空中战斗强化训练至1943年底全部训练结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h1> <h3>1942年21岁的周训典在云南驿训练基地时留影(照片欧馨志提供)</h3> <h3>1943年周训典在美国学习飞行毕业照(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1944年1月,周训典与第15期第5批留美飞行员一起离开美国,乘越洋邮轮抵达印度卡拉奇。当时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的全体飞行员也从昆明来到卡拉奇参加转机型战斗训练,并接收美制P一40新式战斗机。周训典和同批毕业回国的飞行员被编入美国14航空队中美空军联队,(又称中美空军混合团俗称飞虎队)第五大队,周训典被分在27中队。从1944年1月到6月,周训典和队友们协助国内来的飞行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P一40新式战斗机转机型训练,1944年7月初,第五大队所有飞行员一起从印度卡拉奇驾驶P一40新式战斗机,沿着“驼峰航线”南线,经由密支那、汀江、杜姆杜摩、奈卡河,越过中国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飞抵云南昆明,向中美空军联队总部报到,从此周训典正式投入到抗击日机空战的第一线。<br></h1><h3></h3><h3><br></h3> <h3>中美航空战况图:1944年8月27日,第五大队出击长沙湘潭附近敌人经过要图,报告:周训典空中作战飞机被击落未还。</h3> <h1>在频繁激烈的空战中,周训典经历了三次危险,其中两次是他驾驶的战机被日军炮火击中,发动机起火,他脱身后又遭日军追捕, 是敌战区游击队和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周训典脱险,有一名游击队员和一名老农为掩护周训典献出了生命。当时,芷江第五大队已宣布周训典阵亡。周训典历经九死一生,归队后更加舍生忘死,勇敢杀敌。有一次是他的战机被四架敌机紧紧围住,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周训典机敏果敢,沉着应对,终于幸免遇难。</h1> <h3>周训典胸前佩戴的奖章从左至右依次为:</h3><h3></h3><h3>一等光荣复兴勋章、一等宣威奖章、航空奖章。(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抗日战争时期周训典荣获的各种勋章及奖章</h3> <h3>周训典手迹</h3> <h1>从1944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14个月,周训典在芷江共参加71次出击日寇战斗,屡建战功。他在空战中共击落日机2架,炸毁地面日机40架,军车23辆,摧毁日军机场设施多处,因战功卓著,周训典多次受中美双方通报表彰,曾先后多次被中国政府授予一等复兴勋章、一二等宣威奖章、彤弓奖章、飞鹫奖章,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授予的“飞行十字勋章”。周训典是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击落、炸毁日军飞机数量最多的人,击落、炸毁日机42架,挽救了多少中国军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些都无法用数字来量化的。周训典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br></h1> <h3>1945年飞虎队员周训典在芷江</h3><h3>(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周训典,因战绩卓著,驾驶技术高超,被选中为受降首席代表陆军原司令何应钦专机护航的八架p一51型野马式战斗机(僚机)驾驶员之一,于1945年9月9日亲自参加了南京受降仪式,亲眼见证了日本投降。南京受降仪式后,他获得了两份珍贵的“纪念品”:一面签满战犯名字的日本国旗、一把日军指挥刀。宁波解放后,这把日军指挥刀与一面日本太阳旗由周训典父亲上交当地公安机关。</h1> <h3>1950年的周训典(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1952年周训典(左二)与战友王志平(左三)、石建儒(右一)在北京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驾驶的专机 (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 1949年8月,周训典在上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曾任华北军区空运队飞行员,兰州西北军区航空处首长专机机长及专机组组长,飞行中队中队长等职。西北軍区航空处当时仅有一架C一47型飞机周训典任专机机长,专门负责接送西北军区首长,后担任专机组长,负责驾机护送过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各地视察200多次。</h1><h3></h3><h1><br></h1> <p>1953年周训典在西北军区荣获的立功证书</p> <h1>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周训典作为一机之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他严肃认真地对待每次飞行任务。专机在执行接送首长的飞行任务中,遇到过好几次险情,周训典依靠机组人员的精诚团结,默契配合,更凭着自己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飞行经验,一次次化险为夷,胜利完成任务。1952年底上级给机组记了集体三等功给周训典记了二等功。1953年周训典又立了三等功。</h1> <h3>图为:周训典正在地面飞机机头上做维护工作。(照片由欧老师提供)</h3><h3></h3> <h1>周训典,不仅有过人的空中飞行技能,而且也有丰富的地勤保障经验,在建国初期,由于机场条件差,人员配备不足,航空空勤和地勤没有那么明确的分工,周训典带领机组人员不分空勤地勤共同完成飞行和地面维护、维修任务。</h1><h3></h3> <h3>周训典(右一)和航训处领导及战友在西安</h3> <h1>1954年7月,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又配备了三架飞机,连同原有的一驾就有了四架飞机,成立了飞行中队,周训典由机长晋升为中队长,直属飞行中队除继续负责安全接送习仲勋和张宗逊、罗元发等各级首长的飞行任务外,还承担了其方面的许多重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修筑青藏公路和开辟拉萨航线。拉萨航线试飞由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直属飞行中队与民航共同承担。周训典主动请缨试飞任务,周训典和战友们驾机一次一次地飞越在海拔超越4000~5000米的绵亘几千里的众多山脉,小心翼翼的在青藏高原上空探索,这个“空中禁区”终于被这些勇敢的人们所征服,1956年5月26日,北京到拉萨航线试飞成功,1957年7月1日,由北京经包头,西宁,玉树到拉萨的航线正式通航,从此,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有了一条快捷的空中通道,周训典和所有参加试航的飞行员们功不可没。<br>此外,直属飞行中队还承担了飞往苏联东部城市伊尔库茨克运输空军装备的任务,周训典多次从西安经北京飞往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执行运输装备的任务。<br>1955年,周训典奉命率直属飞行中队的战友掩护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一江山岛,摧毁了国民党在东海前哨的桥头堡,保护了沿海人民的安全。</h1><h3></h3> <h3>1961年周训典(中)和他带的飞行学员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1956年10月,周训典由直属飞行中队调往2152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预备学校简称“二预校”)担任飞行教研组长,开始了为人民空军培养飞行员的教学生涯。他把自己从国外学到的飞行理论知识和十几年来在飞行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年轻的飞行学员。1957年6月,周训典由2152部队调到天津航空训练大队,从此,周训典与民航事业尤其是飞行教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h1><h3></h3> <h3>1963年,周训典(中)在天津张贵庄机场与机组成员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1957年周训典奉调到天津,担任中国民航学院(前身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训练大队)飞行教员和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航空学校飞行训练教研室主任。随后周训典全家也搬到了天津,1958年居住在河北区光复道1号民航招待所,1959年春搬到民航局位于和平区的民航宿舍,河北南路448号(现河北路326号)。<br>1964年6月周训典调到四川广汉民航高级航校,(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工作,妻子和儿女们仍然居住在天津和平区河北南路448号。周训典为新中国培养第一代飞行员和开辟西北航线立下了功勋。在人民空军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1年获记二等功一次,1953年获记三等功一次。</h1><h3></h3><h1><br></h1> <h3>周训典(前左一)和机组成员(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1959年周训典(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1967年,周训典被扣上参与"阴谋驾机外逃集团"的罪名,从1968年起,实行隔离审查,隔离期间他非常想念,牵挂着天津五大道上的妻子和儿女们,写下了三首诗安慰妻子,并与家人通信40余封,1970年5月2日他带着对家人的眷恋,被迫害含冤致死,时年49岁。<br></h1><h3></h3><h1><br></h1> <h3>周训典的妻子钱承评(1923---1971)</h3> <h1>钱承评(1923---1971)1923年生于宁波,从小生活在宁波和上海,1946年3月与青梅竹马的小学同学周训典结婚,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空军地勤航标员工作,她追随丈夫从北京到兰州、从兰州到西安、从西安到天津。在西北兰州他们住平房,吃黄河水,用组织上发的白矾来净化水,生活虽然艰苦,但钱承评作为从小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从没有过抱怨、也没有皱过一下眉头。钱承评复旦大学肄业,人不但长得漂亮,字写的也很秀气。1954年钱承评转入西安市第一中学教学,1956年她以西安市优秀辅导员代表的身份接待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卓雅和舒拉的母亲,当时的《西安日报》刊登了钱承评的先进事迹,报道了会见英雄母亲的情景。1958年钱承评随丈夫周训典来到天津,先后在河北区职工业余大学、天津24中学(木斋中学)任教,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就是这样一个才貌双全、坚韧不拔、有着不平凡经历女人,却因丈夫的蒙冤之死精神上受到了残酷的打击,患上了癌症。1971年她带着对丈夫的思恋和对儿女们的眷恋离开了人世,终年48岁。(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1><h3></h3> <h3>1945年12月周训典与钱承评在上海订婚照</h3> <h3>周训典 钱承评订婚证明(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1946年3月周训典与钱承评结婚照(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h3></h3> <h3>周训典与钱承评结婚照(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h3></h3> <h3>1954年周训典夫妇与四个孩子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1954年周训典夫妇在上海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钱承评和孩子们与母亲在天津干部俱乐部(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1967年,周训典与妻子、儿女在天津,全家最后一次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与长子周维平在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26号(原河北南路448号)自家楼门前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手迹 1969年7月周训典非常动情和自信的写了三首诗,录赠妻子钱承评一笑。</h3> <h3>周训典写给妻子钱承评的一封封感人泪下的家书,共40余封。</h3> <h3>周训典家书手迹</h3><h3></h3> <h3>周训典家书手迹</h3> <h3>1979年中共民航总局委员会平反结论</h3> <h3>1979年,1986年,中国民航总局、中国民航飞行学校先后为周训典冤案彻底平反昭雪。</h3> <h1>1986年5月10日,中国共产党民航飞行专科学校委员会作出《关于周训典同志的平反结论》《结论》肯定了周训典的功绩。现已查明,所谓……“7.31阴谋驾机外逃集团案”是林彪死党吴法宪,刘锦平一伙在民航执行极“左”路线,严重破坏党政策,肆意对周训典同志加上参与“阴谋驾机外逃集团”阴谋活动的莫须有罪名……应予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历史终做出了公正的评判。</h1> <h1>2004年2月,经《宁波新闻周刊》报道,周训典几近湮没的抗日事迹才重见天日。</h1><h3></h3><h1><br></h1> <h3>《宁波日报》是国内最早报道,周训典事迹的媒体,图为1946年2月21日,宁波日报刊登的有关周训典的新闻(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2005年天津《今晚报》头版刊登:他见证日本投降</h3> <h3>纪念抗日空军英雄飞虎队员周训典的媒体报道(资料为欧老师提供,该图为资料封面)</h3> <h3>回忆英雄周训典的光盘</h3> <h3>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通过阅读机查找到周训典对日空战的历史资料。</h3> <h3>芷江飞虎队员纪念馆(2005年建)</h3> <h3>周训典资料、照片收藏证书(宁波档案馆)及周训典遗物、资料收藏证书(芷江飞虎队纪念馆)</h3> <h3>周训典遗物</h3> <h3>周训典遗物</h3> <h3></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2014</span>年3月31日宁波同泰嘉陵周训典纪念馆落成,纪念馆的顶棚采用蓝天白云的形式,并悬挂着几架飞机模型。展现了抗日英雄周训典的传奇人生。(照片由周训典儿媳欧馨志提供)</h1><h1></h1> <h3>图为周训典纪念馆飞机式样的指示牌(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1>纪念馆展示的实物中有两枚勋(奖)章,其中一枚是飞行十字勋章,另一枚由美国空军颁发的航空奖章,这两枚勋(奖)章已不是当年授予周训典时的那两枚,而是美国政府补发给他家人的,当年的那两枚已被周训典交给了组织。</h1><h1>注:政府颁发为勋章,军队颁发为奖章。世界各国都是一致的。</h1> <h3>2007年12月4日周训典儿子周维平接受美国政府重新向英雄周训典补发的飞行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纪念馆门前的草坪上周训典雕像(照片由周训典儿媳欧馨志提供)</h3> <h3><h3>宁波同泰嘉陵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周训典大幅画像。(图片由欧老师提供)</h3></h3> <h3>飞虎队员周训典遗物捐赠仪式</h3> <h3>2010年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周维平夫妇与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内尔卡洛韦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维平夫妇与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吴建宏馆长陈纳德将军孙女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维平夫妇在芷江</h3> <h3>周维平夫妇在芷江陈纳德雕像前</h3> <h3>飞虎英雄林雨水向天津民航学院学员介绍他与周训典的师生和战友关系,称赞周训典是天才飞行员!</h3> <h3>周训典与飞虎队员(照片由欧馨志老师提供)</h3> <h3>周训典与飞虎队员合影(照片由欧馨志老师提供)</h3> <h3>周训典与飞虎队员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芷江飞虎队员纪念馆内展出的周训典物品(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芷江飞虎队员纪念馆内展出的周训典物品(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内展出陈香梅,女儿陈美丽与周维平夫妇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内展出周训典与飞虎队员照片</h3> <h3>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陈纳德遗霜陈香梅女士,女儿陈美丽与周训典之子、儿媳欧馨志、孙子周宇在芷江陈纳德雕像前合影。(照片由殴馨志提供)</h3> <h3>周维平与陈纳德将军的遗霜陈香梅女士亲切交谈(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2017年9月20日周训典之子周维平、儿媳欧馨志、大女儿周亚平、孙子周宇受邀参加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重新开馆揭幕仪式。(照片由欧老师提供)</h3> <h3>2017年9月20日周训典后代与芷江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照片由欧老师提供)</h3> <h3>2017年9月20日周训典之子周维平、儿媳欧馨志、女儿周亚平、孙子周宇受邀参加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重新开馆揭幕仪式。(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2017年9月20日周训典之子周维平、儿媳欧馨志、女儿周亚平、孙子周宇受邀参加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重新开馆揭幕仪式。(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2017年9月20日周训典之子周维平、儿媳欧馨志、女儿周亚平、孙子周宇受邀参加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重新开馆揭幕仪式。(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的儿子周维平、儿媳欧馨志在芷江</h3> <h3>1978年周训典夫妇遗骨安葬在宁波宝幢墓地</h3> <h3>周维平夫妇在宝幢父母坟前(2007年3月26日)</h3> <h3>周训典长孙周宇悼念祖父、祖母(1995年)</h3> <h3>2014周训典、钱承评夫妇遗骨安葬在周训典纪念馆,周训典雕像旁供后人们纪念凭吊。名垂千古!</h3> <h3>2014年3月31日周训典纪念馆落成仪式上,周维平夫妇向父亲雕像献花(照片由欧老师提供)</h3> <h3>2014.3.31宁波周训典纪念馆揭幕仪式后</h3><h3>周维平一家三口、周亚平、周训典战友陈思朝夫妻合影(照片由欧老师提供)</h3> <h3>2014.3.31周训典纪念馆落成,周训典的亲友们在周训典大幅画像前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2014.3.31周训典纪念馆落成,周训典的亲友们在周训典雕像前合影。(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 <h3>周训典长子家中摆放的父亲和母亲遗像</h3> <h1>周训典之子周维平(1947.3.21~2018.9.12)出生于北京市,高中学历,大专文化,1972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天津市24中学实验员,物理教师、电教主任、教务处副主任。1988年5月调任民盟天津河北区委专职副主任,1993年4月任河北区经委副主任,生产服务局副局长。1995年5月调河北区监察局副局长,2003年4月任区监察局调研员,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1986年至退休前曾担任政协河北区常委、副秘书长;任民盟天津市委委员,民盟河北区委副主任。参加工作以来,获各级各类奖状,奖章,奖金、奖励证书30多次。2007年退休,2018年9月12日病逝。他著有《精忠志飞虎队员周训典的传奇人生》一书。在“文革”中他用胆量和智慧保护了父亲珍贵的遗物和珍贵的照片。他和妻子欧馨志为寻找父亲的英雄史料四处奔波,为填补抗日战争史料做出一定的贡献。(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1><h3></h3><h3></h3> <h3></h3><h1>周维平与妻子欧馨志于1973年结婚,2004年开始欧馨志与丈夫周维平一起致力于父亲周训典英雄事迹的寻找和挖掘工作,编辑出版了巜精忠志—抗日飞虎英雄周训典的传奇人生》一书,特别是她的丈夫周维平2018年9月逝世后,她以执着的精神继续扩展对周训典事迹的宣传和挖掘工作。为弘扬父亲周训典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出了积极地、不懈地努力和应有的贡献!(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1><h3></h3><h1></h1><h3></h3><h3></h3> <h3>《精忠志—— 飞虎队员周训典的传奇人生》封面:周训典与同日寇空战的p—51飞机合影<br>周维平 周维新 编著</h3><h1></h1><h3><br></h3> <h3>《精忠志 —— 飞虎队员周训典的传奇人生》封底:天封塔宁波市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距今1300多年<br> 编 著 周维平 周维新 <br>责任编辑 欧馨志</h3><h1></h1><h3></h3> <h3>2019年清明节宁波抗战老兵纪念园公祭(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h3></h3> <h3>2019年清明节周训典儿媳欧馨志在周训典夫妇墓前祭拜!(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h3></h3> <h3>2004年8月25日——2017年9月23日周维平与欧馨志为做其父亲周训典之事的点滴日记本。(照片由欧馨志提供)</h3><h3></h3> <h3>周维平夫妇为周训典之事日记点滴(欧馨志老师提供)</h3><h3></h3> <h3>周维平夫妇为周训典之事日记点滴(欧馨志老师提供)</h3><h3></h3> <h3>周训典子女在父亲当年工作的办公楼前(2005.5.18)</h3> <h3>周训典的三个女儿<br>大女儿周亚平 1949年2月4日生于上海,2004年二月退休,退休前在河北省体育局工作,现在北京与女儿女婿外孙女住在一起。<br>二女儿周幼平,1951年6月18日生于兰州,随父母工作调动,先迁往西安后定居天津,小中学高级音乐教师,天津市名教师,现已退休返聘。</h3><h1><h3>小女儿周小平1953年12月26日生于西安,1958年随父母工作到天津,退休前天津市电力局干部,退休后定居澳洲墨尔本和女儿一家在一起。</h3></h1><h3></h3> <h3>周训典的孙子周宇、外孙女刘佳、外孙女韩非非、外孙范权</h3> <h3>该美篇作者 尹慧珠系周训典爱人钱承评老师的学生。<br>2018年6月尹慧珠带外孙张艺池到周维平家中看望病中的周维平老师。</h3><h3>欧馨志向尹慧珠赠送有关周训典的珍贵资料</h3><h3>尹慧珠与欧馨志手捧英雄周训典夫妇遗像以示悼念!</h3><h3>欧馨志(右)尹慧珠(左)(张艺池摄)</h3><h1></h1><h3></h3> <h1><b>编后:英雄周训典的传奇故事以及他和钱承评老师凄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钱承评老师1971年因患癌症离开我们,但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容、那双充满忧郁的大眼睛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里。多年来我凭着当年钱老师生病时我和同学们到她五大道家中看望的记忆,很想找到她曾经的住所寄托哀思,特别是在退休前一段时间里,难以抑制的冲动使我多次徘徊在天津五大道上,追思她的曾经……后来在杨力老师夫妇和王秀成同学的帮助下,拜读了周维平著的《精忠志一一飞虎英雄周训典传奇人生》一书,揭开了钱老师英雄丈夫的传奇人生,故事情节令人无比震撼!我几乎是流着泪读完,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周训典在蒙冤的日子里写给妻子钱承评的40多封家信,展现了周训典对党忠心耿耿的赤子之心;流露出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让人心酸不禁流泪。原来钱老师是在那样的遭遇下,每天坚持给我们授语文课,带我们去拉练。我蒙生了要见作者周维平老师的想法,他不仅是英雄周训典和钱老师之子,他还是在钱老师过逝后顶替母亲到廿四中学教我们的物理老师,周老师那时小小的年纪,教学非常认真,带我们做物理实验课很吸引同学,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要直接向周老师表达对其父亲的敬仰,对其母亲的怀念。2014年10月的一天杨力老师亲自带我和王秀成同学到天津一所医院看望了身体欠佳的周维平老师,周老师的爱人欧馨志大姐热情接待了我们。看到了病榻上平和低调的周维平老师,看到一提起英雄父亲和母亲就流泪不止的欧大姐,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宣传英雄事迹,不忘英雄才是对我们班主任钱老师最好的怀念,也是对英雄后人的最大安慰。我根据周维平老师《精忠志一一飞虎英雄周训典的传奇人生》并参考了一些其他资料撰写了《历史不会湮没一一飞虎英雄周训典的传奇故事》做成第一个美篇,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英雄周训典可歌可泣的故事,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好评,尤其是廿四中的同学们反映非常强烈,传阅《精忠志》、追忆钱老师……。而我从《精忠志》周家人回忆片段里发现了钱老师生前住址并得到了周维平老师、欧馨志老师的确认,我带着久违的心情前去拜访了天津五大道民园体育场旁河北路326号,清晰的门牌号、带锁的铁栅栏门、院子里长满的青草,积满尘土的台阶(钱老师得到丈夫逝去消息的那天夜里曾坐在台阶上哭泣)……让我感到那么的亲切又那么的凄凉,我在那里站了很久很久……。<br></b></h1><h1><b>游览五大道的人来来往往,与民园体育场一条小路之隔的英雄故居却冷冷清清,我傻傻地站在那里好像成了过路人的一道风景,路过的人不时地用好奇的眼光看上我一眼,我并不在意。我想有一天游览五大道的人们,也一定不会错过拜访精忠报国勇士周训典故居的机会。<br></b></h1><h1><b>最后:我要非常感谢周训典的儿子周维平老师、儿媳欧馨志老师提供了飞虎英雄周训典的许多珍贵资料和图片,感谢欧馨志老师的亲自指导;感谢杨力老师、王秀成同学、荣乃萍同学的帮助;感谢廿四中72届老同学们及朋友们的关注和鼓励!<br> 遗憾的是周维平老师因病于2018年9月12日与世长辞。<br> 重新整理英雄事迹,增添一些新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周训典,让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伟大民族复兴中发扬光大!</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