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鸡汤”,读懂摩旅。

千姿百态

<h3>  不是为了获得什么,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我只是感到身体里仿佛有一头野兽要脱笼而出,只有站在拳击台上才能把它赶走。 ——洛奇<br></h3> <h3>  更准确讲,这句台词应该归属于史泰龙,毕竟是《洛奇》系列电影的编剧。</h3><h3> 如果我解读无误,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从心,不要怂(你也可以加上“就是干”)。我干什么跟你无关,我只是想去做而已。<br></h3><h3><br></h3><h3> 比如,我喜欢摩旅,我就骑车去了远方。<br></h3> <h3>一:摩旅有意义吗?无所谓! 登山,徒步,露营,骑行……这些看似“危险”的户外运动方式,你说它们对个人有意义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于外人看来可能多有不解,自己看来,无他,享受而已,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再说,用得着讨论“意义”二字吗?这和搓麻、打牌、喝茶、钓鱼一样,只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它并不会显得多么高大,也不会如何卑微,它只是寻常。 模仿着洛奇的那句台词,试着写一句话,你看看贴切不贴切:不是为了什么意义,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我只是感到体内的洪荒之力无处安放,只有置身在路上,才能把它们发泄出去。<br></h3> <h3>二:摩旅需要被理解吗?不需要!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费力不讨好”地去做这种事情。你当然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不理解。幸运的是,摩旅者很多时候不需要理解。 有人喜欢安定就自然有人喜欢冒险,这没有什么难理解的。不是境界不够,而是境界不同。当年智人从非洲迁徙至世界各地,靠得不就是冒险精神。没准人类天生就带着冒险的基因。 我觉得,当年乔治·马洛里向媒体说出那句鼎鼎有名的话——“因为山在那里”时,多少带着那么点“我干什么跟你无关”的意思。 一个人去长途摩旅,去了,又平安回来了(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仅此而已。<br></h3> <h3>三:情怀能当饭吃吗?能! 类似于“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有人解释旁人对摩旅的不理解,说的特别到位:对于有些人来说,信仰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道德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血性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原则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长此以往,不能当饭吃的都被丢掉,只剩下了吃饭。最后得到的只能是“🐷”的命运。所以,用🐷的思维永远理解不了摩旅的人。 读来让人笑喷,但又会觉得话糙理不糙。你可能只看到了摩旅人的艰苦,摩旅人穿的脏兮兮,摩旅人每次都是风尘仆仆,但你永远也无法get到属于他们的快乐。<br></h3> <h3>四:摩旅人都喜欢找虐?好像是...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在提升着人们的舒适度,拉近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灵距离却越来越疏远。出门即汽车、高铁、飞机代步,让人们也越来越懒惰。科技让人变懒,这话不假。 而长途摩旅,正是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抗。哪怕是500公里的短途摩旅,也没那么容易;走任何一条进藏路线,人迹罕至,道路崎岖,甚至无路可走,绝对没高铁舒服。 摩旅爱好者们选择这种“虐待”自己的行为方式,本质上是把自己从现代生活的藩篱中抽离出来,缓解一下麻木紧张的神经,来一次精神按摩。<br></h3> <h3>五:摩旅会有什么收获?鬼知道! 据说魏晋名士阮籍常常会沿着一条路一直走到头,直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他才大哭而归。人们常说这是诗人在穷途末路时的猖狂表现,但也许是阮籍在路的尽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路的前方会发生什么,或者垭口的天气到底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未知。未知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万一是个惊喜呢。<br></h3> <h3>六:摩旅能找到伴侣吗?只能找到自己! 现代科技的另一个影响是,不断深入地奴役人类的精神。人人都离不开手机。谁知道未来的VR或者别的什么技术能不能发展到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去旅行呢? 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精神“愉悦”,却越来越少地去感知自己的身体。佛家说人的身体不过是一副“臭皮囊”。如果你达不到那个境界,还是得好好的感知和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 当你置身旅途时,你就会重新强烈地感知到你身体的存在。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绝美风景,耳听虫鸣鸟叫,感知身体变化……你的“五感”又都回来了,而且,不同于城市的喧嚣,你的感觉都会是纯粹的。 这些感觉只有你自己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r></h3> <h3>七:“行万里路”靠谱吗?靠谱!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韩寒总爱玩这种文字游戏,这种小聪明用在这,大概就是“行万里路”的意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摩旅的人通过探索世界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虽然现在信息获取极为方便,但普通人还是无法体会摩旅人的真实感受。 你永远也无法感知别人的世界观,类似于,人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情侣之间、亲人之间都不行。<br></h3> <h3>八:谁是最长久的陪伴?大自然! 常年在旅途行走,相信很多摩旅爱好者们都多少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情。 苏格兰作家娜恩·谢泼德终其一生都在苏格兰高地的凯恩戈姆山脉里游荡。在她最著名的书籍《活山》里,她这么写到:然而,大山常常在我漫无目的地漫游时,向我袒露出最完整的模样。心中没有必须要到达的目的地,所到之处也算不上特别,我不过是想要和山待在一起:就像去拜访一位朋友,除了与他作伴,再无其他意图。 不知道热爱大自然的你,有没有把某座山或是某条路当做老朋友?如果有的话,请好好爱惜它,注意环保。</h3> <h3>九:我征服了啥啥啥?扯吧! 对于大自然来说,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大自然而言,时间仿佛是凝固的,数万年也不过时一瞬间的事,它们默默地看着世事变迁。对于旅人来说,他们不会征服任何山峰或者未发现的蛮荒之地,征服的只是自己的内心和身体而已。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h3> <h3>十:摩旅最不该玩什么?玩命! 如果你不能超拖到完全置生命于不顾,还是老老实实谨记安全第一。毕竟,有的时候,你不只是在为你自己而活,还得为了别人而活。 所以,很多摩旅爱好者是很“惜命”的,并不是外界对他们的刻板印象描述得那样——喜欢“玩命”。 回家;和朋友一起回家;带着山野回家。已故著名登山家海登·肯尼迪(Hayden Kennedy)这三句信条,一定要铭记在心。<br></h3> <h3> 最后,用一个不相关的人物结尾。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著名长诗《布尔本山下》有这么一句:Cast a cold Eye.On Life,on Death.Horseman,pass by! (冷眼一瞥。看生,看死。骑士,驰过!)寥寥数语,道尽人生阅尽之后的旷达与洒脱。 稍微改动一下,以符合摩旅人的脾性: 热切一瞥, 见天地,见众生。 行者,驰过!<br></h3> <h3>  世上美好的事物大多是没有世俗意义,吟无用之诗,读无用之书,赏无用之景,终成一无用之人,却有可能有滋有味的活过这一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