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闲谈瘦燕画诀</h3><h3><br></h3><h3>红巾一幅缀素锦,酥胸双凸柳腰纤。</h3><h3> 瘦燕颈部的下面是凸起的胸部,在胸部中间画一红蝠,似一条红色纱巾垂系于胸前素色的丝锦之上。胸部两边凸起的双乳与纤细的腰肢和欣长的脖颈相组合的画面,是以形成对比。在这里使用了民间的画法,把胸部的凸起向两侧延伸,打破了视觉的常规,将两个侧面形象相对着放在了一起,以使观者获得“酥胸双凸”格外圆润与丰满的视觉效果。这是把以不同视角所观察的结果,而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来,增加了四维中时空的形式表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女性的形体美和成熟的美。</h3><h3> 肥燕的“胸似银瓶气度轩”,是要表现出男子汉的轩昂气度与魄力。半瘦燕是“胸怀坦荡喜争雄”,而“心头洁白天真,胸中坦率无暇。”则是雏燕率真的童真无暇和无牵无挂,所以其胸部多留白,一般什么都不画。当然也有例外,像“大五蝠”,在胸部中心处需画一蝠,这是画面构图的需要。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可囿于篇章,可作灵活运用。</h3><h3> 在这里说明一下,不同类型扎燕的眉眼、双爪、胸腹等画法均不相同,是要注意其间变化的差异,是依其年龄的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等而作应用,并将拟人的气度、性格、行为等也融入到了扎燕各角色之中。在画诀中一些双关语的运用还是很耐人琢磨、值得细思回味的。这在制作过程中,结合对扎燕不同类型的各细部作具体的把握,其效果会有更好的表现。</h3><h3>翡翠珊瑚镶宝带,雾彀冰绡束金环。</h3><h3> 瘦燕腰拴的用色,翡翠为绿色,珊瑚为红色,红绿相间,腰拴画成有如翡翠珊瑚镶嵌而成的环腰宝带,围系在如雾气般轻薄、像冰一样清纯透澈洁白的丝绸之上,也更衬托出了腰束金环、身着华贵锦绣的装饰效果。</h3><h3> 在每道腰拴之间,要间以黄色金环,最上边一道画为桔黄色。肥燕的腰拴较宽,瘦燕的腰拴要窄,这里所讲的宽与窄是指腰拴横向的宽窄,不同形式扎燕的腰拴会有所分别,在布局时就要注意各种腰拴的具体应用的适意安排了。</h3><h3> 其用色,在腰拴的位置尽量使色彩丰富漂亮起来,虽色彩繁多,但有黑色为底作衬托而不至显得杂乱。</h3><h3>环带锦饰三元寿,裙绦彩多蓝紫绣。</h3><h3>福禄连绵绕仙桃,回纹万转玲珑透。</h3><h3> 在腰束金环下锦带装饰的第一道腰拴为“三元寿”。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或天、地、人三元,状元、解元、会元三元等。“三元寿”是画三元三寿,上画三红球,意为寿桃,在红球之间可镶以绿色寿字,红绿相间。腰拴在用色上,有两道要画为蓝、紫二色,上边一道画蓝色谐“男”音,下边一道是紫色谐“子”音,与画面中的蝠寿合为“三多”,中间则画海水江涯图案。最后一道画“福寿绕仙桃”,其它几道可画“盘缠回纹锦”,“万不断锦”,亦称“万不到头锦”,“瓜瓞绵连”,“葫芦万代”等。其中的“盘缠回纹锦”,“万不断锦”要画得玲珑剔透,以色彩的浓淡将立体感突显出来,并勾白提醒画面。</h3><h3> 瘦燕在整体用色上是极丰富的,瘦燕画诀在自注中写到:“画以烟黑为底,衬以嫩黄,九蝠作大红,配之以绿。腰间金环略以鹅黄入色,位于尾羽之端,和之以朱红、石绿、石青、湖蓝、浅紫等色,必使艳而不厌,繁而不烦。”</h3><h3>乐奏归风送远曲,浓歌艳舞凤笙倚。</h3><h3>锦瑟凝歇曲似终,绎蝠缤纷舞又起。</h3><h3> 赵飞燕在云中远远传送的“归风送远曲”的奏鸣下,依伴着响亮的歌声,浓妆的舞姿,凤笙的曲调,缓缓起舞徐行。而汉成帝刘骜在船上为赵飞燕所伴奏的正是这首“归风送远曲”。归风,是指其凤形尾儿(此处不读wei,读yer,三声,儿音)的造型,为篆书风字的形状;凤笙倚,是用凤笙为飞燕的起舞来伴奏。实际是指的是凤形尾儿,与肥燕的岔尾儿不同,是抿着尾儿的形状。赵飞燕在金盘内起舞,其空间有限,所以双腿是抿着的,于瘦燕来讲应做成抿着尾儿的样式。</h3><h3> 仙乐飘渺,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不绝于耳。在此时,锦瑟的琴声忽然逐渐的凝结停歇在了云空之中~似是休息了,乐曲好像也结束了,此处‘凝’字很精彩,锦瑟的器乐声似乎是凝聚在了空中而非消失,其飘渺缭绕的余音不时的传送于仙凡之间,又似乎留驻在了天际的仙境,飘飘然于浩淼的时空之中。此刻,缤纷下落的红蝠又开始了在空中的悠然起舞。</h3><h3> 曲似终,是指瘦燕尾翎的画法要“曲似鈡”,尾翎左右两边的曲线是由上到下合之应画成像古代钟形一样的造型。</h3><h3> 凤笙的造型像凤之身,所以称笙为凤笙。锦瑟是指漆有织锦纹的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形似古琴。</h3><h3>仙袂拂云翦翦飞,珠袖临风飘飘举。</h3><h3> 在轻轻的微风之中,赵飞燕依风伴云长袖曼舞,柔美的舞姿轻扬飘飘于白云之间。这是因风在逐渐的变小变弱,瘦燕在空中也就飘摇无依似欲降入凡间,一幅更显娇弱而无力自持的视觉画面显现于空中,又似是带有一丝轻轻的感叹,可能是仙凡之间一种选择的上无奈吧。</h3><h3> 像剪剪飞、飘飘举空中动态的变化都是在风变小时而出现的,一如蝴蝶般的闪动双翅,好似空中的轻歌曼舞。而在风速适宜的状况下,瘦燕放飞时向上的速度很快,空中的稳定性也好,不至左右摇摆,锣鼓声也很是响亮,且有节奏。同时也看到,瘦燕在不同的风速下会随之自然的产生了节奏与形态的变化,当然也包括了器乐声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与第一句“竞掠翩跹上九重”是有着强烈的对比效果。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瘦燕放飞过程中不同阶段分寸的把握、理解与体会的深刻了。</h3><h3> 袂是指衣袖,仙袂也是指瘦燕的左右两膀,在风速发生变化时,两膀也会随之发生形态的变化。翦翦是形容风的轻微,风的轻柔,也有闪忽之意。而珠袖是指姿态柔美的舞姿。其出自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的两句“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是讲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还能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当然也有感叹年华逝去,故人疏离的惋惜哀伤之感!</h3><h3> 公孙大娘是唐代的舞蹈家,善舞剑。而同时代擅长书写草书的张旭,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由此而融入到了书法当中,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后称为“草圣”。</h3><h3>胭脂霞披石榴裙,红映九霄晴空里。</h3><h3> 瘦燕三多九如画九蝠,九蝠分为五组: 中间一蝠是为颈下垂系的一条红色纱巾,左右两膀各三蝠组成了红色的花形图案,好似晚霞般胭脂色的披风披于双肩,腿部左右各画一蝠代表了腰间围系着石榴红色临风飘舞的仙裙。画面中九蝠全画作大红,放飞于空中是为鲜明的五组红色,明确显眼,鲜艳漂亮,突出于蔚蓝色天空的背景之中,九蝠亦暗合“九如”。这是对赵飞燕一身红妆在仙凡途中的描写,也是在讲瘦燕的用色与画法,同时兼顾着近看与空中远观的双重效果。</h3><h3> 瘦燕取名“三多九如”。“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九如”出自《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是为祝贺福寿长久之意。</h3><h3> 曹雪芹确实是一个情境画面安排的高手。瘦燕画诀的开篇直接是远距离放飞的全景观赏,很直接,丝毫不拖泥带水。瘦燕乘风飞舞直上云霄,并引发出在放飞过程中的四种辅助娱乐形式。然后由远及近,将长焦转换到特写的全面刻画,由瘦燕头部始向下逐步的作全方位扫描,歌诀都是在围绕着拟人的赵飞燕与风筝瘦燕放飞中的变化在阐释在展开,点滴不落,面面俱到。详细的写画了赵飞燕的身材瘦俏、风流性格与浑身珠光宝气的华美装饰。同时也是对瘦燕画面中如何具体的写画应用、敷色的关要和用意所作的详细讲述。</h3><h3>尘缘未尽一线牵,瑶池罢宴返人间。</h3><h3>谁道无方能持后,应许掌上看留仙。</h3><h3> 这是赵飞燕飞往天上仙境后返回人间这一过程的经历,也是其心路历程的一次历练,是在仙与凡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选择,最后感觉还是人间更加的美好又返回了人间。也说明风筝的放飞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总离不开人手中的那根放线的牵系与挂念。</h3><h3> 而在大风突然吹来时,也多亏冯无方一把将其仙裙抓住,才将赵飞燕挽留在了人间,而又能看到飞燕未能仙去的金盘起舞,也使掌上留仙更值得使人留念。</h3><h3> 同时,歌诀也是在讲述风筝放飞结束往回收线时,最后一定要快收几把线,将风筝直接一把线收回到手中,而不使风筝落地,既对应了“掌上看留仙”之意,也结束了仙凡之间的选择与牵挂。</h3> <h3>瘦燕三多九如</h3> <h3> 瘦燕三多九如是北京传统扎燕中的一种样式,会制作的人不少,但风格不同,各有差异。观看瘦燕三多九如的实物或彩图,画面并不是那么复杂,是在瘦燕正图(扎燕分正图和倒图,与相片和底片关系相同)的构图框架内,巧妙的结合了民间吉祥喜庆的吉祥话,将民间最普通常见也是用的最多的简单的蝠的图形素材,以图案的形式运用于瘦燕的画面构成之中,使之化作了一件完美的风筝艺术佳作。这在当时来讲应是很现代很前卫的,至今已流传了约二百六十年。即使现在,细观细思之,瘦燕依然不落俗套,是我们学习的经典范例,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发与点醒。</h3><h3> 认真习读画诀,对瘦燕的理解会更深入了一步,这一步,可以讲是跨越性的,再来细细品味风筝三多九如,完全会是另一种体验与感受,更能体会到作者在瘦燕的设计中,将拟人、意匠确实运用得极有新意且分寸得度。一个好的设计,是不露人工斧凿痕迹,以自然生成的状态而出现,瘦燕也确是水到渠成的。三多九如是以赵飞燕的金盘起舞为设计,之后瘦燕画面形式诸多的变化或变革,只是更换了套着装而已,其精华与灵魂当归属于三多九如。作者丰富的想象灵感,出色的创意实践,整体的布局把控,用色的精雕细琢,而对风筝制作技艺的内行与娴熟,看似信手拈来,这确是多方位能力的综合体现。实则是为帮穷人而尽自己的所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由此,而可体悟到风筝的设计与制作,真正的功夫是在风筝之外,此非虚言!</h3><h3> 在扎燕的创作中,曹公寄托并向往的,是一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式理想的大同社会。在比翼燕画诀的最后写到:“锦衣纨绔者,尽是轻薄儿(音ni二声)。耻与侪辈伍,联袂去云霓。”是不屑去与那些轻薄的纨绔子弟为伍,二人联手飞向了天际,飞向了一个无君无役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h3><h3> 记得当年与孔老和一个外国朋友一同去放风筝,带上了瘦燕三多九如。那天开始风还不错,后来风变小了,风筝也就在空中飘飘摇摇左摇右晃起来。孔老就与那个外国朋友讲述了创作者曹公设计这件风筝的想法和放飞空中各种动态变化的意思。这个老外也很有意思,马上脱口而出very very good,看来他们也开始学习使用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了。不过他的中文不错,他就讲:“这不就是风筝的空中芭蕾吗”。我当时的想法:这个老外不简单,他能有这种理解与联想,功力不浅。当然,他也有这种灵性。知音呐,很是佩服!</h3><h3> 运动风筝的空中芭蕾,讲究的是人的操控、技巧的表演和与所编背景音乐的融合;而瘦燕风筝的空中芭蕾,是在放飞中随风速的变化,风筝会随之发生各种动态上的变化和声响节奏的变化。二者都是以空间为舞台,以风筝为中心的表演者,而且都有着器乐声响相伴随。虽风格不同,形式有别——不过两种形式的空中芭蕾都很迷人,只不过两者的出现相距了两百多年。</h3><h3> 有些东西需要你去品,慢慢的去品其中的妙处。就像品一首诗,或品一盅茶,细细的去品其中所包含的悠长韵味,真可谓余‘味’绕梁,三日不去,这需要功夫。在体会瘦燕画诀的妙‘味’过程中,又在享受着风筝放飞的乐趣;既需将燕子拟人化,作者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同时,又要在赵飞燕的临风舞姿与风力不同时风筝放飞的各种动态变化过程中,体验着在时空之间不断的进行着多重角色的位移与幻化,这是一种享受,一种诗意的享受。</h3><h3>附:瘦燕画诀</h3><h3>纤纤瘦燕舞临风,竟掠翩跹上九重。</h3><h3>天际频传钲鼓乐,云端隐闻丝竹声。</h3><h3>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霄宫。</h3><h3>为貌娇姿拟人态,须将意匠写神形。</h3><h3>金盘舞起羽衣飘,锦秀仙裙束细腰。</h3><h3>万缕情思双髻上,一段风流两眉梢。</h3><h3>盈盈笑含樱口闭,脉脉情余比目意。</h3><h3>眉心夔纹翠点碧,眸外花颜红润玉。</h3><h3>鬓云覆颈衬玉颔,细指捧心愈增妍。</h3><h3>红巾一幅缀素锦,酥胸双凸柳腰纤。</h3><h3>翡翠珊瑚镶宝带,雾彀冰绢束金环。</h3><h3>环带锦饰三元寿,裙绦彩多蓝紫绣。</h3><h3>福禄连绵绕仙桃,回纹万转玲珑透。</h3><h3>乐奏归风送远曲,浓歌艳舞凤笙倚。</h3><h3>锦瑟凝歇曲似终,绎幅缤纷舞又起。</h3><h3>仙袂拂云翦翦飞,珠袖临风飘飘举。</h3><h3>胭脂霞披石榴裙,红映九霄晴空里。</h3><h3>尘缘未尽一线牵,瑶池罢宴返人间。</h3><h3>谁道无方能持后。应许掌上看留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