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早就听说乌镇这个地方,乌油油的蓬船,说不尽的烟雨,美得不近人情,安静得让人不敢打搅,在这五一小长假前,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又一次不停地撩拨着我。</h3> <h3>到乌镇路程有些远,但这并不能阻挡我的旅程。电话里与几位驴友一说,大伙商议好行程、时间,驾着私家车就出发了。</h3> <h3>到底是不负盛名,走进乌镇,眼前一派青墙黛瓦,顿时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随着清风荡漾,不时抚摸着岸边依依的杨柳,它们像热恋中的爱人,不堪一刻钟的分离。</h3> <h3>行走在这一条条麻石条铺就的小路上,你会感受到,路人们都在刻意减轻自己的步伐,似乎怕扰了此刻的安宁。他们四处张望的眼神,最终,都落在了这悠悠前行的乌蓬船上,落在如雾如烟的细雨之中。</h3> <h3>终究是好奇难忍,在我不断的追问中,身边的行人告诉我,“乌镇”这个地方原为“乌墩”。到了唐代的时候,才改名为“乌镇”,由此可见它的岁月是多么的悠久。</h3> <h3>当然,我不知道乌镇几千年前的建筑是如何的格局。可我知道,眼前的乌镇是一派遮掩不住的光芒。青一色的黑瓦,纯色木板拼凑而成的的墙壁,在岁月延伸下,在风月摇曳里,呈现出一派自然的乌青颜色。它虽没有都市中琉璃瓦的亮丽,更没有现代派装潢墙面砖的多姿多彩,恰恰是这一致的青黛,让你不由自主的震撼,而后感悟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h3> <h3>流在水上的乌镇,微波荡漾仿佛是正在轻轻摇晃的摇篮。在依依呀呀中摇出了“四声八病”的创始人沈约,摇出了著名作家茅盾等。因为乌镇的宁静与灵活,才有了《晋书》、《宋书》;有了乌镇,才有了《子夜》、《林家铺子》。</h3> <h3>有了乌镇,才有了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上不断四射的光芒。沿着麻石板路行走,你会有一种叫温柔的情绪在悄悄蔓延,请原谅我的情不自己,谁能抗拒来自岁月真诚、淳朴的声音,就如梦幻般的烟雨,轻重勾描乌镇说不完、道不尽的神韵。</h3> <h3>忽然,我为乌镇的幸运而暗暗窃喜起来,在这个高楼大厦不断簇涌的洪流中,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保存了它?保存着岁月绵延而流的青苔。</h3> <h3>乌镇人也是幸运的,在这样诗意般桃园胜景地方生活着。隔着长桥,慵懒地倚在窗前,约一两个知己,在乌篷船里呼醉,把快乐与忧伤尽情释放在潺潺流水之中。</h3> <h3>走进乌镇,你就再也走不出乌镇了,始终会处在无尽的烟波浩渺里,听乌篷用简单的曲调悠悠诉说,人生的快乐原本来自于简单。</h3><h3>原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号</h3><h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