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又被后人称为牡丹花神。之所以如此称呼她,一是因为她有旷世之美,二是因为她的一生与牡丹花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天姿国色的牡丹来代表她的美一点也不为过。</h3> <h3> 自初唐始,高度繁荣的唐代社会便逐渐形成了崇尚华贵的牡丹之风气,其中尤以繁华的洛阳为盛。杨玉环本为洛阳女儿,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她从小便钟情于牡丹花的绚丽。年长之后,她先嫁给了寿王。由于姿色绝世,唐玄宗对她一见倾心。在她移往洛阳期间,她便特地在邻近的清禅寺广植牡丹花种。其后被封为贵妃,玄宗为讨她的欢心,在骊山大兴土木,还特地开辟牡丹园,请来最有名的花匠,精心培育各种名贵的牡丹花种。有一次,杨贵妃站立在一株牡丹花前,那花竟然缩卷花瓣,低低地垂下了花朵,在场的人们惊异大呼:她的美艳居然赛过了牡丹花的美丽!</h3> <h3> 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唐玄宗在兴庆宫又为她创建了沉香亭,从此便产生了脍炙人口的赏花故事。话说第二年,正值沉香亭畔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玉环要在此处观花,急召李白觐见赋诗。李白虽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但见了沉香亭边美丽怒放的牡丹和娇艳如天仙般的杨贵妃,忍不住诗兴大发,随之挥毫成章,这就是婓声文坛的《清平调词》三章。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云雨巫山枉断肠”等诗句,现今已成千古传颂的名句。更令人惊叹的是,李白在诗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以花喻人,又以人比花,花与人交相辉映,相互烘托,相互渲染,把牡丹花和杨玉环的美丽写得生动感人,成为了歌咏牡丹花的诗词杰作,至今人们还用来形容绝色的美女。由此可见,杨贵妃被称为牡丹花神是当之无愧的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