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都说幼小衔接很重要,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以为只要靠一个短短的暑假,便能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其实不然,任何一个小小的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坚持,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灌溉。若要孩子能力好,只靠口头的“敦敦教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h3><h3>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让我们一起来“偷师学艺”一把吧!🤗</h3> <h3>一、张旖莀妈妈谈“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h3> <h3>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年级的数学太容易教了,就那么点加加减减,有什么不会的。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真的太重要太重要了。比如,数的概念的习得、数数的方法和意义、加法意义的理解、减法意义的理解、十进制的建立、数学问题的结构的初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正确的数学思考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建立起来。但是千万不要觉得早点把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学完有多好,你都学完了,孩子课堂上已经不愿意听了。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做法。</h3><h3>1、数感</h3><h3> 比如计算3+2,第一种方法是“点数”,从1数到5;第二种是在一个加数的基础上接着数,从3开始接着数两个,数到5;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数的组成知识算出得数,3和2组成5。三种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思维层次,第一种方法是最基础的,加法源于数数;第二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即需要知道3表示的是3个物体的数量,能把数字和数量结合起来;第三种要求更高,能够将5抽象成是由3和2组成的。这样的算法多样化更好地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平时我会结合坐电梯的生活经验,培养孩子的数感。 </h3><h3>2.空间观念</h3><h3> 小孩子认识图形,首先是三维,是立体的。家中的冰箱、电视机、衣柜都是立体的,孩子玩的积木,也是立体图形。从三维到二维的转化是数学学习当中空间观念里非常重要的能力。平时可以拿一些快递的盒子、化妆品的外包装纸盒、牙膏盒等等,让孩子去拆,让孩子感知立体的东西拆开可以变成平面,平面的纸盒折起来可以变成立体,在这两个动作中,体会平面和立体的转化。孩子玩的积木,也可以拿来作为平面、立体转化训练的工具。给孩子一个积木,让他去沿着积木的形状描边,就能得到一个平面图形。</h3><h3>3.分类思想</h3><h3> 分类是孩子培养思维能力是非常好的方式。日常生活当中会有很多分类,比如说孩子的衣服,可以按照季节分类,按照是否经常穿来分类,按照颜色分类等等。家长要告诉孩子,在分类之前一定要确定标准。还可以给孩子读《金发姑娘与三只熊》的绘本。故事里,小熊一家的很多东西都是按照大、中、小的尺寸来分类的。熊爸爸用大碗吃饭,坐大椅子,睡最大的床;熊妈妈用中碗吃饭,坐中椅子,睡不大不小的床;熊宝宝用小碗吃饭,坐小椅子,睡最小的床。</h3><h3>4.有序思想 </h3><h3> 什么是有序思考?是顺序;是步骤;是逻辑。比如说我们会做这样的游戏,爸爸、妈妈、点点排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再加上一个弟弟呢?又会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h3><h3>5.发散思维</h3><h3> 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我有五个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我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他有三只笔,我有五只笔,他比我少几只笔?我有三只笔,他有五只笔,他比我多几只笔?车上有五个座位,已经坐了三个人,还能坐几个人?</h3> <h3>二、张妤朗妈妈谈“阅读能力”的培养</h3> <h3> 我们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真的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能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几点感触,和各位家长一起分享:</h3><h3>1、带孩子进书店</h3><h3>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节假日中,我喜欢带着孩子去新华书店逛逛,在这里,看书的孩子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磁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我家丫丫最初选择的书都是来自于她看过的动画片,我也尊重她的选择,给她充分的自由度。这算是保护她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吧。</h3><h3>2、与孩子同读书</h3><h3>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每天需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孩子小班时,绘本成了亲子阅读的不二选择,孩子不愿意刷牙,我就给她说了《牙齿大街的故事》,比苦口婆心效果好了太多。孩子上中班以后,我觉得该教她认字了,特别推荐《四五快读》这套书,从画面到字、从词语到句子,比较科学。认字的过程难免枯燥,适时加入点新花样:例如今天要学习“来”,这么抽象的字,不容易记住,怎么办呢?我就会让孩子在一篇故事中找到“来”这个字,孩子或许不能一下子找出所有的“来”,鼓励她再一次慢慢寻找,不仅加深了她对字形字音的理解,也锻炼了她的专注力。</h3><h3>3、读书给孩子听</h3><h3> 阅读从倾听开始,经常给孩子读一本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为孩子朗读,本身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h3><h3>4、和孩子聊书</h3><h3> 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决乐。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推荐大家可以和孩子——聊书,“聊书”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去发现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大人并不总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孩子成长。</h3><h3>5、为孩子做读书记录</h3><h3>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的成长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读书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这一点,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做得特别好,她每天晚上准时微信打卡,也许也是激励自己坚持的一种方式吧!</h3><h3> 总而言之,就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坚持下去,成为习惯,阅读就会和呼吸一样自然。</h3> <h3>三、赵锦心妈妈谈“学习能力”的养成</h3> <h3>1、寓教于乐</h3><h3>(1)组词接龙游戏。</h3><h3> 由一个人说一个字,然后接龙下去。比如说“书”后面就是“书本”“本领”“领带”……这样可以开动脑筋,增加词汇量,平时一些电视里或者别人说的词语她自己用过几次后就记住了。</h3><h3>(2)拼拼拼游戏(这是安安自己想的游戏名字)</h3><h3> 由裁判说一个字,然后选手比赛谁说出的包含这个字的词语最多。比如,爸爸说“树”,选手就可以说“树木”“树林”“树枝”……因为还不认字,所以只要谐音都算,“数学”“数字”等等,也是增加词汇量,记得貌似小学语文题目里有这种类似的作业的……</h3><h3>(3)美丽世界游戏(也是安安自己想的名字)</h3><h3> 看到窗外的东西加上形容词表述出来。比如看到天空,就是蓝色而广阔的天空,绿绿的树木,叽叽喳喳的小鸟……锻炼她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h3><h3>(4)猜谜语游戏。</h3><h3> 一人描述一人猜。安安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那个物体,让我们来猜,锻炼表述能力。</h3><h3>(5)猜猜什么不见了。</h3><h3> 在地上放上字或者数字卡片,让安安看一会儿,然后转过身去,偷偷拿掉一张,让安安说出什么不见了。(这个游戏有点难并且枯燥,所以安安有点抗拒)。变成把她的一些玩具放在一个碗里,拿掉一样,问她什么不见了,这样她比较喜欢玩。</h3><h3>(6)你比划我来猜。</h3><h3> 一人比划一人猜。裁判说“打针”“睡觉”等日常用词,一人比划一人猜。</h3><h3>2、寓教于行</h3><h3>(1)买卖东西。</h3><h3> 玩过家家游戏,用纸牌当钱,安安当老板,她要自己算钱、找钱,这样能更生动地学数学。现在爷爷开了店,也会让她收钱找钱,学数学。</h3><h3>(2)每天听故事。</h3><h3> 每天睡前和叫醒都要听《米小圈上学记》,就是米小圈写的日记。</h3><h3>(3)每天自己选卡片,认识五个字。(断断续续,很难坚持)</h3><h3>3、寓教于劳</h3><h3>(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h3><h3>(2)饭前要给家人放好碗筷。</h3> <h3>四、叶奕彤妈妈谈“主动意识”的培养</h3> <h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良好的习惯。</h3><h3>1、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h3><h3> 父母需悉心观察,并能千方百计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同时在探索中提升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h3><h3> 记得有一次带着女儿去小姨家玩,哥哥拿出剪纸材料,两位小朋友一起剪纸。哥哥只剪了一张,就起身找其他玩具玩了。女儿还坐着非常专注地沿着轮廓剪了一张又一张。发现了女儿的这一兴趣,我马上网购了剪纸材料,并指导她方法及注意的事项。女儿像着了魔一般,一有空就坐下来剪纸。三天时间,一盒纸就被她剪完了。剪纸越来越熟练、美观。知道孩子对手工感兴趣,就送她去美术兴趣班学习,由于上课形式多样,大大引起了她的兴趣。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我就表扬她、鼓励她,她也很自信地认为自己画得很不错,常说最喜欢画画了。刚好学校里老师布置了手工作业,正是考验她学习成果的时候。先让孩子自己试着完成,我在旁边再加以引导。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学校里展示出来了,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有信心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下一项任务。</h3><h3>2、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h3><h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家人在做家务时,孩子会主动去帮忙。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性让孩子做,主要是指一些无危险、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管孩子都是帮倒忙,还是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种是也让孩子做事情,简单的家务,如擦桌子、扫地,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 </h3><h3> 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如果生活中的好习惯养成,那孩子在幼儿园、公共场合中,都会是一个活泼大方、彬彬有礼、懂事好学的孩子。</h3> <h3>五、吴靖瑶妈妈谈“生活习惯”的养成</h3> <h3> 小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下面我就从两者的区别上来说一说在幼小衔接时应养成的生活习惯。</h3><h3>1、树立时间观念</h3><h3> 在幼儿园可能有些早上起不来的孩子会时不时地迟到,相对比较自由。但到了小学之后,安排上比较紧凑,学习上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到了学校以后就要进行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比较习惯晚起,那您就要考虑从上小学前的暑假,甚至大班就要锻炼孩子早起。小学每一节课都要上满40分钟,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走动,同时生理上也会有不适应。对这些变化,家长要必须重视起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孩子上学精力充沛,晚上要督促孩子早点睡觉。提醒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教育孩子按时上学。</h3><h3>2、整理的习惯</h3><h3> 生活中,有的成年人对自己的东西,不是找不到这了,就是那不知道放哪里了。有的人对自己的东西却是井然有序,想要什么一目了然。其实,单凭记忆,把东西杂乱摆放谁也不能完全记住具体位置,整理的习惯非常重要。</h3><h3> 在孩子小学毕业之前,整理的习惯要从点滴培养,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让孩子独立整理做过的习题,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但能把东西归位,在孩子脑子也有了条理性梳理。整理会让孩子思维逻辑性,做事调理性越来越好,养成这个好习惯会终身受益。</h3><h3> 3、做家务的习惯</h3><h3>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有做家务的习惯,更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长大后更懂得体贴父母。做家务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做家务是对孩子非常好的教育机会。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要从小做起,父母千万不能因不舍得用孩子,而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只有会“用”孩子,孩子以后才会更有“用”。在学校,每周都会轮流安排孩子当值日生,这也是很好的提前预习。 </h3><h3>4、讲卫生的习惯 </h3><h3> 讲卫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不再像幼儿园的宝宝一样,每天跟在妈妈的身边,孩子的小学生活开始以学习为主,家长和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盯着孩子的个人卫生。比如在学校吃午餐,要餐前洗手,有的孩子有吃铅笔,咬本子,啃指甲等坏习惯。小小的卫生不注意,可能就埋下了很大的健康隐患。</h3><h3> 都说小学低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把习惯培养好了,以后学习、做事就会事半功倍。</h3> <h3> 特别感谢这五位妈妈,将自己的育儿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非常的用心,非常的实用。也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培养不止在一朝一夕,而要靠平时不断的积累。默默灌溉,必能守得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