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师风采,探深度课堂。

前郭镇中心小学

<h3>  5月28日,将要远赴新疆送教的王丽杰名师工作室团队,在前郭镇小举行教学研究活动,亲眼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h3> <h3>国立民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h3><h3> 课前感受记忆有方法,如组块记忆既快又深刻。</h3><h3> 在建构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内而外的知识生长,如让学生提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知识思维导图,在展示学生作品基础上,教师出示教师制作的知识思维导图,并变化成具有迁移性的层级图,即达成了让知识变薄好记,又达成在需要的时候将知识变厚,让学生将知识学活容易迁移。</h3><h3> 达标测试:A、B卷是平行卷,运用方式是先做A卷,对照过程中答案字体要大写,A卷全对的要鼓励并做提高题,让好学生吃饱;A卷有错的同学要求助同桌、同组同学或求助老师,使得自己会为目的,然后做B卷相对应的题,这样就达成了保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每类学生都所有成长。这样做就解决了一个家送回很难适应所有学生成长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h3> <h3>张孝红老师《几分之一》:</h3><h3> 运用去情境化教学,由实物的月饼,演示如何分割的,分割之后分数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看到的是由实物表征→图形表征→数字表征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才能充分理解分数的形成和表现形式。</h3><h3> 在知识顺应中找到知识的同化点,让知识变得容易学。比如从整数到分数是知识的扩容、是知识的顺应过程,找到分数的同化点——平均分、除法意义,就使得分数与除法联结起来,使得几分之一的分数变得好学而有根。</h3><h3><br></h3> <h3>潘威老师《条形统计图》:</h3><h3> 看课题说说关于“统计”已经知道了什么?出示之前所学的统计知识部分主题图,对旧知识进行了梳理,把以前学过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的网络。同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出现也是本节课同化点。 </h3><h3> 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自主选择统计方法:孩子们用画正字、统计表或者象形图的方式统计出了五种天气情况,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h3><h3> </h3> <h3>  王丽杰教授和张雪晶校长,王萍主任边听课边探讨着,在课后王教授结合每一节课与授课教师沟通课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王教授谈到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h3><h3>1.课件、板书如果是需要强调的,可以通过字的颜色达成目的;</h3><h3>2.合作学习:1)要求要清晰明了、字不要太多。2)分工要明确,每个学生都要说,记录的同学要注意把重复的划掉或不用重复记录,小组交流要简洁表达,全班汇报,指定某人或组长汇报,其他人要注意倾听;</h3><h3>3.整个过程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是语言评价,还可以用小星星等物质评价鼓励;</h3><h3>4.低年级AB卷可以一道题一道题出示,减缓学生压力,增强学生会做的动力;</h3><h3>5.将数学的历史故事等恰当融于课堂,让数学变得厚重。</h3> <h3>  能够参与活动目睹名师的上课风采,能够近距离听到王教授的指导,前郭镇小何其幸运。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们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在王教授的引领下,我们小数人的明天会精彩绝伦,灿烂无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