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农村割麦打场之情景,给出生在50、60年代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时虽然还在上学读书,但是放麦假之后,为减轻家庭负担,总是想多挣几个工分,为此,参与割麦打麦劳动,也亲身体验了整个麦收过程。那时候生产队除有一'台脱粒机,还有几头牲口外,其余所有环节都是人工劳作。为尽快抢收快打,躲避雨水来临可能造成的损失,所以脱粒机要昼夜不停地打麦10天左右,经扬晒之后,方可分粮储粮交公粮,做到粒粒归仓。从这一劳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体会到和看到农民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更看到农民的朴实、勤劳和伟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农业生产都实现了耕、种、播、收机械化,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大大缩短了麦收的时间。但是对于过去农民劳作的生活情景来说,那些生活于城市和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事实。</h3><h3> 此情此景已成为过去,今天之所把这些老照片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不是好玩好看和一般的欣赏,重要的是在照片的被后折射出老一辈人生活的很辛和付出,那种勤劳、朴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现在可能有人说,他们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更多的财富,我认为恰恰相反,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才是最大的财富,是金钱、票子永远买不来的。</h3><h3> 通过回忆这段历史,对培养好教育好下一代,永记老辈人之初心,激励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大潮中努力拼博,勇于进取,开拓未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h3> <h3>结语:这44张照片充分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农村收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当时在农业集体化道路上,我国农业生产向前迈进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虽然劳动生产方式和粮食产量还不高,但是人们的那股冲天干劲,勇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值得后人可敬和学习的。老一代的人们经过一天的辛苦劳动之后,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做鞋、做衣等等,他们是何等的艰辛,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下代人的培养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在这种精神的寄托之下,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日夜,流下多少汗水。每当我们回忆起那段往事,无不叫人阵阵心酸,热泪盈眶,更加思念我们的亲人。特别是对于我们那些出生农村,在农村长大后参加工作在外的人来说,现在退休了,儿孙都长大了,在方便的情况下,常回老家转一转,看看家乡的新气象、新面貌,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和归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