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科考第十二篇 2015年永顺小溪</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期 盼</span></p><p> 上图:教研组长杨群英老师、师大生命科学院丛博士、奥赛教练朱昌明老师等与附中科考学生队员出发前合影。</p><p> 中图:师大附中博才中学科考师生。</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溪游记</h1><h3>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彭澍</h3><h3> 公元二0一五年夏,澍侥幸游小溪,欢畅惊险,妙不可言。以是,嘱子明作文以记之。</h3><h3> </h3> <p> 五线谱 • 音符。</p><p> First day 颠簸的旅途 彭澍</p><p> 在晨光肆意地装扮着轻云时,我匆忙地踏上了考察之旅。这辆载满青春朝气的大巴驶向了小溪自然保护区。</p><p> 按原计划,我们应在下午4点左右抵达宾馆。天有不测风云,司机大叔迷路了,南辕北辙,导致晚上8点半才到宾馆,同学们个个都精神不佳,所以今天纯粹是在等待中度过。</p> <p> 快到小溪自然保护区之时,天已将暮,大巴换成乘船。一叶扁舟,载着科考队员,轻轻柔柔的浮水而渡。 </p><p> 两岸青山拥簇着一泓绿水,水天一色,劳累顿消,心尘亦为之一扫。</p><p> </p> <p>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湘西小溪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水陆并用,历经12小时才到。我们入住的宾馆名叫璧辉宾馆,好儒雅的一个名字!——《小溪考察随感》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刘俊宏</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2日</h3></font></h3> <p> 充满期盼,整装待发。</p> <p> 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观察,我们倾听,偶尔也停下来歇歇脚。</p> <p> 大家都来走走梅花桩看看。</p> <h3> 博士剪,我接,配合默契。</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念</h3></font></h3> <p> 城里已盛夏,山中方暮春。合欢花满树,百合蕊低垂。</p> <p> 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科考分队全家福</p> <p> 广益实验中学科考分队全家福。</p><p> 队员名单:</p><p> 刘倚臣、何国华、范向阳、彭澍、顾津玮、邹亦文、刘俊宏、曹鸿基、王圻</p> <p> 深山老林,巨型蜈蚣。</p> <p> 子生母危,自然更迭。</p> <p> 寂静的山林里来了我们这群勤奋的学子。突然之间山林里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p> <p> 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p> <p> 偶尔来一段吊桥,摇晃一下我们的思绪。</p> <h3> Second day 呵呵的呵呵 彭澍</h3><h3> 由于</h3><h3> 发现</h3><h3> 一个很好看的</h3><h3> 动画片</h3><h3> 所以</h3><h3> 偷懒</h3><h3> 没写</h3><h3> 我错了,</h3><h3> 也许</h3><h3> 因此</h3><h3> 导致</h3><h3> 第三天</h3><h3> 很倒霉</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3日</h3></font></h3> <h3> Third day 艰难的拼搏 彭澍</h3><h3> 夜静得可怕。只有零落的雨声像忧怨的曲子回响整个小谷。雨愈下愈大,忽然,一道明晃晃的闪电划过天际,将夜暗化为昼白。而片刻之后。大地陷入了无尽的泥泞的黑。在学长们的房间里,我们发出了不同的感叹.“这TM是什么天气。”组长对快没电的手机如此说道,“停水停电停信号这闹那出呀”“刘倚臣,别BB了,要不你和我一起来拍闪电?”摄影师何国华边调整他的相机,边吆喝着人手。“算了,我想躺一下。”高(tu)富(si)帅(ji) 拉拉帽子,然后倒在了床上。还有一个学长,采集师范向洋(将他的名字连着读,O(∩_∩)O~)发出一声幽幽的清叹,“没灯,现在连card game都play不成了 。”看着学长们都如此颓废,我拉了拉身旁的顾津伟“回房吧。”他应该是摇了摇头(夜里我看不见):“我得去看下张青澜老师”。“我,我也去一下。”我想:张青澜老(jie)师(jie) 肯定很对黑夜和停电感到害怕,加之她平日十分善解人意,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她。</h3><h3> 走出房间,看见走廊上灯火通明,仔细一下,灯源都向张老师的房间移动。我拍拍他的肩,“回去睡觉吧,已经有人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好。”他开了房门,我们踏入了黑暗。</h3><h3> 在漆黑的夜里,我想他也睡不着:“顾津伟,睡了没?没睡的话就一起回忆一下白天的事吧。你讲一段,我讲一段。”“好。”他开了口,“今天应该是最累的一天了吧。8:30就出发了。随着易老师往前走,在一个土沟里发现了一片地钱。当时还真没想到这是苔藓植物。然后是你发现珠芽景天吧,景天酸循环,这我可印象深刻。你来接一段吧。”</h3><h3> 我思索了一阵:“我们来到了一片河滩。蒋老师涉水采了一株麦冬。淡紫色朦胧的花朵,长得真漂亮。块根还可以入药,治病救人。你尝了一下,我想味道应该不错吧。<br></h3><h3> 然后我们开始玩水(记得防溺水)曾哥和易老师铲出了漂亮的锅巴(打水漂),特别是易老师,那么重的石头都能过河呢!”“这还用你说,”他接过话茬,“然后我们又不停向前走,走呀走,然后就过铁网桥了吧。</h3><h3> 那个铁网桥,真吓人。看得见脚下的急流,乱石,杂草。不怕你笑,我过得的时候,脚都软了,不过看着张老师都过了,我又鼓起了勇气,走完了这段路。”我看他打住了,便又顺着说下去:“可怕的地方是两旁的栏杆时有时无,还有看着别个害怕,自己也恐慌了。不讲这个了,我的脚开始又发软。路上有两种植物极好玩的。一个是那个猴欢喜,果实神似板粟,里面的种子其实早就飞走了,空壳落在地上,让猴子剥开后空欢喜一场。另一种是假黄莲,虽说味道极苦,但有‘小叶之十大功劳’之称,能救人治病。这里面好像包含着什么寓意呢。”“好了”他打断我,“这是生物考察,不要往其他科目上想好吗?这么晚了,我也犯困了。”“要得,”我打了个哈欠,不过还是有点意犹未尽,“睡吧,晚安。”<br></h3><h3> 房间重归宁静,只有那蝈蝈不知疲倦的叫着。</h3> <p> 每一天都弥足珍贵,学习、实践,知行合一。</p> <p> 今天中餐酸菜馒头,晚餐吃大餐。</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4日</h3></font></h3> <h3> Fourth day 伟大的转折 彭澍</h3><h3> 雨一直不停地下着,从昨天下到今天。电、水、信号还是停着,许多学长们已经开始抱怨这情况了。不过,总算还是有个好消息了:因为下雨,山路湿滑,所以大家可以在宾馆里从事脑力劳动——确认研究主题,为报告确定方向。主题方向的明确性,决定了这次考察对我们的意义大小。太大的主题,不能对知识进行补充;太小的主题,束缚人的思维,使人无从下手。所以,我倒觉得今天比其它时候更凶险(第五天我就不这么认为了)。</h3><h3> 讨论开始了。我们组五人围成一桌,个个生着一副苦瓜脸,互相望着对方,一言不发。听到别人组讨论得热火朝天,而自己组却冷冷清清,我急中生智:“我们组可以探究一下植物变态的问题。譬如菟丝子的叶,常春藤的不定根,榕树的气生根都可以下手。”曾哥发现我们这边十分冷清,便走过来给我们点启示:“探究的主题,最好是平时里学知识的延展,这样不但能运用旧知识,还能体会新知识,一举两得。当然,探究方向你们也要选好,最好是这几天里你们所搜集的素材十分集中的方向。”曾哥发表完“高见”后,组长又拉了拉他的帽子:“彭澍的意见很不错,但我想我们的素材不足。摄影师,把关于这个方案的照片调出来。”“OK,共三个照片。”摄影师效率很高。“不过这个方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看,从营养器官入手,因此,我想探究一下光对植物叶的影响。”易老师走了过来,明显他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这个课题很好,我来帮助你们拟定一个书面一点的标目吧。”他拿过笔纸,思考了一会儿,写下“叶对光的利用”这几个字,“好”组长(tu si ji)又拉了拉帽子,“就是这个主题了”。</h3><h3> 虽说定下主题过程简单,但在如何打破思维僵局上,我对组长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哼哼哼……),这也为我们组这七天意义的升华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在这七天的考察中,我认为这天是有重大意义的。(后话:有一个组在第六天下午才完成主题确定,惨不忍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5日</h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溪考察随笔</h1><p style="text-align: right;">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王圻</h3><h3> 行走的是脚步,成长的是心灵。</h3><h3> ——题记</h3><h3>七月十五日 周三 雨 王圻</h3><h3> 雨使劲的抽打着海芋的叶,急不可待地亲吻大地,地无私的包容着,在翠绿的掩映下,地显出湿润的棕,在雨的冲刷下格外醒目。</h3><h3> 树是需要水的。在地面以下的庞大的树根体系,不断地吸收着水和养分。它们牢牢地支撑着树干。但它们叶脉的形状却违背了这一要求。在水的作用下,叶片弯曲着,水珠顺着精巧的结构滴落到地上,不作丝毫的停留。</h3><h3> 难道树不需要水吗?原来是落在叶片上的水堵塞了上表面的气孔,阻碍了树的新陈代谢。</h3><h3> 有人说,树对水是否需求,只是取决于树本身——对其有利的就保留,不利的就舍弃。而树就是人的一个缩影,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h3><h3> 而我对于这样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赞同的。</h3> <h3> Fifth day悲惨的人生 彭澍</h3><h3> 山路湿滑</h3><h3> 十分危险</h3><h3> 因此</h3><h3> 我在山路上</h3><h3> 练习假摔</h3><h3> 七次</h3><h3> 就连</h3><h3> 张老师</h3><h3> 一次都没有</h3><h3> 我的脑袋</h3><h3> 被摔坏了</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6日</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月十六日 周四 晴 王圻</h3><h3> 雨后的山间小路,到处是布满青苔的岩石,格外湿滑。上山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山时,望着异常陡峭的山坡,我实在是不争气地抖了抖。用手使劲的抓住木棍,一点一点地移动着,慢慢地放低重心,僵硬的伸出腿,够到下一个支撑点,脚尖旋进土里,在确定不会滑倒后,另一只脚再机械性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h3><h3> 在狭窄的山路上,队伍因为我的缓慢而被阻断成两段,我的后面还有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汗水像下雨一样顺着下巴滑落,在地上“吧嗒”一声碎裂开,抬头,却见几个原本走在队伍前面的男生,在分岔的路口等我们这群“老年旅游团”。 “把手给我,一起下去,看清楚脚下的路。”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只手,伸出手,握紧。事实上,后面的路会比之前更为险峻,但我的内心在那一刻变得格外冷静了。有了同伴的互相扶持,后面的每一步都更为从容。不再那么容易倒下,甚至能勇敢的回头告诉后面的同学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或是提醒他们我刚踏过的哪块石头格外滑。</h3><h3> 直到双脚稳稳地踩着村庄的马路,我才发现衣服已经湿了大半,但值得欣喜的是,至少我在山上留下过一串不算太短的足迹,至少我爬上的是一个不算太矮的山峰。</h3><h3> 感谢那双伸出的手,感谢对我伸出手的那个人,是他让我找到了反驳那句话的理由。人的行为并非只有对己的利弊,我们会一时兴起、会满腔热血,也会有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人,一撇一捺,原来我们正是因彼此的坚定支撑而存在。</h3> <p> 呵呵,小小的竹节虫,被我发现了吧。哇,杉树枝条下藏着蝉蜕。</p> <p> 一粒红红的小草莓。</p> <p>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天的跋涉后,再来一次全身心的投入自然之中。</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科学考察教师团队</h3><h3>丛义艳 朱昌明 吴晓红 易任远 李隽之 张青澜 张建美 曾东方 蒋立谱 崔校东 周静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湖南师大附中本部学生科考队员</h3><h3>曹 晟 贺子逸 谭泽州 廖宇轩 朱禹宣 段晓天 瞿晶伶 杨佳怡 钟 峥 王 腾 张若雷 曾俊洪 蒲颖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7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7月18日</h1> <h1> 探究小溪保护区不同植物叶对光的利用策略</h1><h3> 作为植物的三大营养器官之一,叶对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在小溪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期间,我们就不同类别种子植物的叶对光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究。</h3><h3> 与常见的通体青翠的叶片不同,有的草本植物叶片背面呈现出的是蓝紫色或者红色,如我们在小溪观察到的荨麻科和秋海棠科植物(见下图)。这些植物多生于阴暗潮湿的地区,且一般比较矮小。</h3> <h3>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叶的光合作用是借蓝紫色光和红色光来进行的。此类植物因为植株矮小,从空间中直接得到的光有限,从而迫使它们发展出新的策略——借光的反射以多次利用光能,当光从上方射下时,这类植物在光第一次透过并进行光合作用后,光是不会消耗殆尽的。它们利用特殊的颜色将蓝紫色光或红色光反射回来,并再次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这些可用光的二次利用.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菊科和虎耳草科的一些植物也属于这种类型。</h3> <h3> 除了草本植物,我们发现藤本植物也是一种聪明的光利用者。它们一般生长在空气湿度和温度都比较高的地方,因其枝条细长,无法靠本身的结构使整个植物体直立,它们便学会缠绕在高大的木本植物上。</h3><h3> 它们的叶一般长在外侧,并且向外生长,这样,它们就能减少木本植物遮蔽的影响。缠绕生长还有一个好处,这些藤本植物会随着木本植物的生长而生长,慢慢地,当太阳与地平线倾角较小时,附在木本植物下方的藤本植物的部分叶片便可以利用更多的阳光;正午时,上部的叶片便有机会吸收更多的阳光。正是这种结构机制,提升了藤本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员。</h3> <h3> 而对于形态结构比较占优势的木本植物,我们举小溪内常见的两类植物来说明其对光的利用策略。杉,一种大型常绿针叶乔木,主干的叶为螺旋状,在枝条上的则呈平铺状。在同一植株上不同位置叶片呈现出两种不同形态,这是为什么呢? </h3><h3> 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在叶的基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仿佛被人扭了一下,形态由螺旋叶变为平铺状,从而增大了受光面积,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h3><h3> 作为趋同进化的一个佐证,在被子植物枫杨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枫杨属胡桃科,其叶上长有细小的翅,是一回羽状复叶,每一片小叶之间都有一条狭长细小的缝。这让我们很是不解——为何不长合成一整片叶呢?</h3><h3> 原来,枫杨多生于阴湿地带,光照并不是特别充足,于是它便将叶分裂,留出一道狭长的缝,顶层的树叶受到充足的光照,而底层树叶则充分利用缝隙中透下的光生长,达到了对光充分利用和平衡发展的新目标。因此,我们便可常常看见迎着顶层树叶缝隙生长的枫杨树叶。</h3><h3> 植物的智慧是伟大的,但总的来说来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它们结构的演化无不蕴含妙理,以后我们一定要努力探究,发现生物更多的奥秘!</h3><h3>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h3><h3>小组成员:刘倚臣、何国华、范向阳、彭澍、顾津玮</h3><h3>指导老师:易任远、张青澜、曾东方</h3><h3> 2015年7月21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小溪的行与思</h1><p style="text-align: right;">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范向阳</h3><h3> 几日之前我和一群同学和老师来到了小溪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路上的经历与所见让我获益匪浅,谨以此记记下一路的收获。——题记<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这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庄中我们展开了第一次生物野外实地考察。每日早晨,老师清点人数之后我们便踏上了征程。一路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出奇的安静——丛博士对一路上植物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神奇与智慧,了解了植物之间的分类。例如许多植物为了使自己的种子传播得更远便改变果实形状,当果实干燥之后便自动裂开将种子弹射到五六米远的河流中,让水将它带到更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高的悬挂在天空的中央,对地面上的生物投射出毒辣辣的光。我早已汗流浃背,若不是林中阴湿,河流淌过其中,或许我早已中暑。终于,老师让我们在河边停下休息,望着河流前端的瀑布,感受着一阵阵清凉的风,这就是汗水后的喜悦吧。<br></h3><h3> 有一天,我们去了一座山中考察。早晨下了一场小雨,加上路面上长有青苔,显得十分湿滑。在山中羊肠小道上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而艰辛。但仍然有几位同学和老师跟不上队,因为前头的同学走地太快,只顾自己往前走,完全不顾后面的人。最后竟弄得走错了路,一大群人在山中窜来窜去,找不到出路。最后经过老师的一番努力找到了一条没那么陡峭的路。可惜行路中由于一时疏忽大意,我没能踩稳石块,从上面滑了下来,裤子上全是泥,手还被石块划伤了。这一次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老师仍然十分生气,他告诉我们人应当要有一些团队精神。</h3> <h3> 最后一天,我们穿上拖鞋走到了之前我们一直想去的清水池塘中,轻轻用脚试了一下水,冰凉冰凉的,冻得我整个人都打了一下颤,在岸边做了一下热身,再走进水中感觉好多了。之后,有些同学和老师发现其中有蝌蚪,就都来捉。一捉就是好几只,有一只很大,大得竟有些不像蝌蚪。我不敢捉,因为我怕这些表皮黏滑的生物,便只好拿着装水的塑料袋跟在他们后面,等他们捉好了放进来。在即将离开时,我看了一眼这清幽的池塘,它不再清澈而是半清澈,水中浮着许多泥沙,望着一个个幼小的生灵,我竟不忍心带走它们。我将它们放走,再默默叹息:这便是城市文明将给这里带来的吧。</h3><h3> 在小溪中的行让我感悟到许多,愿小溪永远美丽青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溪考察随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刘俊宏</h3><h3> 这次考察之旅中蕴含着不少挑战。我们每天所走过的路都不下十里。有的路还窄而崎岖不平,仿佛羊肠里长的褶皱一般,那繁茂的植被就像绒毛妨碍前进。一趟下来,大家都累得跟条狗似的趴下。我们还得接收许多专业名词,弄得大家有点心慌——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所处的地方既依山傍,水风景这边独好,也却又生活条件艰难。断电,供应不上水,洗衣得到河里去,虫子也多,这也是一种磨练吧。我们还要写论文,看了看前辈大师所写,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后结果是连个课题都确认不了,组里五人面对老师俨然成为闭月,羞花。尽管挑战这么多,我们能做到不退缩,就很成功了!</h3><h3> 这次考察的目的在于学习。我们能简单辨别一些植物,懂得怎么下手,借此感受到生物的美丽与神奇。植物结构的千姿百态体现出了许多奥秘:兰科植物模拟出昆虫来吸引传粉,乔本科的叶长了个舌头来防水,榕树的根长在空气中竞争空间……我们感叹和敬畏大自然,因为她给了我们最美的收获——生命。生命她应了世界的要求,得到了他的资产;应了爱的要求,得到了她的价值!我们有了些新的体会。生活同样是我们学习的天堂,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保护自我,也应关心其他人。我们懂得了责任,同时收获了信任与快乐。这里的点点滴滴如一碗鸡汤滋润我们的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溪游记</h1><p style="text-align: right;">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曹鸿基</h3><h3> 这天雨过天晴,我终于和同学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去往永顺小溪的路。历经十二个小时的颠簸,总算是拖着疲劳的身躯到达了目的地。</h3><h3> 一夜休整过后,翌日清晨我们在宾馆前坪列队分组和分工,我有幸担起了收集植物标本的重任。一行人随着易老师沿公路前行,易老师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便会取样下来进行耐心的讲解,由于都是高中的知识,初次接触并不能记住和理解,但这毫不影响大家对探索的热情,大家仍是如饥似渴的记笔记,唯恐漏过什么东西。</h3><h3>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汗水也一点一滴的砸落在地上,太阳悄无声息地跃上了头顶。终于听见易老师下令班师回朝,同学们精神百倍地飞奔回了宾馆,全然忘却了身体的酸痛……</h3><h3> 下午,我们继续在林中感受着生命的奥妙,自然的广大奇巧,置身于深山之中,不得不感叹人类在生命长河中不过一瞬,植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似乎也拥有了智能。</h3> <h3> 幽静的山林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淡淡的湿气清冽让人略感舒爽。</h3><h3> 随后几天大家就在这种磨难中度过。最后一天易老师大发慈悲让我们去抓鱼玩乐坏了众人在池塘里摸爬了一上午,鱼没见到,却捉到了许多蝌蚪。</h3><h3>快乐时光总是短暂,转瞬间到了回家的日子。这次生物考察,我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了解了生存的不易,感受了自然的伟大,学会了吃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对我大有裨益。我将会发挥此次考察成果,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奋勇前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失必有得 </h1><p style="text-align: right;">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顾津玮</h3><h3> “喂!是10086吗?我的手机打开往后却用不了,是怎么一回事?”“好的,我们将为您进行调试,请稍等......好了!稍后您只需重启5—10分钟即可“结果十分钟后,我的手机就与世界失去了联系。手机刚坏的那天晚上,也就是我们生物考察的第一天晚上,我便抓了狂。怎么办?怎么办?手机坏了的话,我在这里唯一的消遣工具就没了。当时我多么希望这里是一场梦,明早一醒来就没事了。我尽量这样安慰自己,可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一切都没变......是的,我的手机坏了,我失去了玩手机的机会。</h3><h3>在接下来几天里,我因为没有手机,就只好老老实实的跟着老师走山路。本无心听讲,可没想到在途中竟然学到了不少知识:环境通过土壤、阳光、空气湿度、温度和气候来影响植物分布,而植物又通过改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颜色等来适应环境;认识到了植物的神奇之处:凤仙花通过生长在河边,待果实成熟时,里面的种子自动弹射到河里,让河流帮助自己传播种子;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风光:我们到的小溪自然保护区因为有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结构得以在冰河时期成为一个生物避难所,保留了许多孑遗植物。</h3> <h3> 同时,也结识了不少朋友:我们组的刘倚臣、何国华、范向阳、彭澍和其他组的同学在刚到小溪时大多互不认识,彼此间也就是互相打个招呼。在互相了解之后彼此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考察期间互帮互助,谁摔倒了,拉一下;谁受伤了,扶一下;谁东西太多,帮忙提一下;停电时,刘倚臣把大家召集起来,用游戏来为大家解闷......因此,大家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朋友嬉戏打闹间;共同学习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后,享受到了一种手机所不能给我的快乐。如今,这七天的野外生物考察快要结束了,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h3><h3> 人本来就是在无数的得到与失去的过程中经历过来的。有的人因为一时贪玩,没学习。所以虽然他得到了快乐,但它却失去了知识,更失去了长久的快乐;有的人却因为拿本来玩耍的时间用来学习,而让将来的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得到了更长久的快乐。在这七天里我不也是如此吗?虽然失去了手机,但我却得到了知识、快乐、友谊还有更多精神上的满足。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什么也没失去。因为手机本来就是让我开心的,并且手机坏了也可以修;但现在,我不仅得到了快乐,还得到了这么多,我已经满足了。</h3> <h3> 另外,我在这,还学到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因为下雨所以没出去,刚好还有一篇合作探究文章还没写完,大家就在一起讨论怎么写。在我们组围绕主题是什么而各抒己见的同时,另外几个组的同学却不是讲话、玩手机,就是萎靡不振地坐在那无所事事,和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组长刘倚臣在大家的共同启发下迅速确定了题目,并分配好了任务。第二天,一篇文笔流畅的文章就交到了老师那里。</h3><h3> 在当今社会,你一个人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但你要是有了团结合作,一切都好说了。这次,就是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才有了那篇文章,要是你一个人,会有那么多灵感吗?但要知道“团结合作”这四个字重在团结,而不是合作,合作只是次要的。假如,你对外打着是“团结协作,互助前行”的口号,内部却在勾心斗角,这跟不合作有什么区别吗?</h3><h3> 我想:这次到小溪自然保护区,大家都不只是学到了知识;肯定还有一些人生道理的感悟吧。而我,虽然失去了玩手机的机会,但却得到了知识的充实,友谊的加深,团结合作的人生真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溪游记</h1><h3 style="text-align: right;">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邹亦文</h3><h3> 又是一年考察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顶着七月的炎炎夏日,我们踏上了征途!</h3><h3> 满怀着欣喜与期盼走上了去往小溪的路,一路上颠簸劳累不免让我们有些烦躁,途中几经周折,几次走错了路,天色渐渐暗淡,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所住的地方———璧辉宾馆,这名字有几分灵气,也恰好与我班一同学重名,这也为我们的旅途平添不少乐趣,进入房间后,宽敞舒适的大床把早已疲惫不堪的我们搂入怀中,进入了梦乡……</h3><h3> 翌日早晨,迎接我们的是山间的朝阳,早餐很美味,填饱了我们的肚子,伴着一路的花香与欢声笑语,我们走在山间泥泞的小路上。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蚊虫的叮咬,树上坠落的毛毛虫。带队的老师时不时从路边摘下几株植物,停下脚步来向大家讲解,虽然我们听不太懂,但大家求知的欲望却比火焰还要强烈,如饥似渴般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解,并认真地记录着。</h3><h3> 待到归来时,满身的大汗,满是泥巴的鞋底,本想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停水停电逼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身边有人呻吟着;“受不了了!受不了了!”</h3><h3> “轰隆隆!”霹雳一声巨响,山间的雨水开始暴动,似根根银针,掷地有声,有人大喊道;“打雷啦!下雨啦!回家收衣服啦!”同学们忙不迭跑出来收起自己的衣服,当我们刚把衣服“安顿”好,放下悬着的心时,天地间突然被一片黑暗笼罩,风扇叶片舞动的声音也逐渐平息了下来。我们意识到——停电了!山间的雨夜,时不时有几声惊雷,旋即一道光刃便将天空割裂,天地间的黑暗被一刹那的光亮取代。</h3><h3>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刚下过雨的山路泥泞湿滑,大部队在山间寸步难行,于是大家手拉着手,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翻过一座座陡坡,用团结的力量战胜了困难!</h3><h3> 晚饭后的黄昏是我们最喜欢的时间,十几个人围成一圈,由一人主持,一起玩狼人游戏,在游戏中我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胜利。</h3><h3> 小溪自然保护区,自然有很多小溪,老师带我们去溪中捉鱼,大家卷起裤腿,换上拖鞋,迈着欢快的步子,走进溪中,手在水中搅动,往来翕忽的小鱼行迹难以捉摸,干脆蹲下来,聚精会神地捕捉鱼儿的踪迹,有些人因此被水沾湿了尻,更有甚者一屁股坐入水中,全身都湿了个透。</h3><h3> 算来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生物野外考察了吧,韶华易逝,但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关于生物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团队间的团结与互助以及亲近自然,走向自然的乐趣!</h3><h3> </h3><h3> 2015.7.16</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我与世界失联的时候</h1><h3>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何国华</h3><h3> “无服务”、“只能拨打紧急电话“,当这些词语出现在手机上时,我心中泛起一阵失落。打不出电话,发不出消息,仅能在只言片语中分享今天的考察生活,收到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我还是觉得孤独,尤其在我因为打不出电话,无法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说给家人听时。</h3><h3> 来到小溪自然保护区,一下子与亲人、朋友断开了纽带,没有信号的我像是一架失联的客机,找不到熟悉的航线。</h3><h3>干脆一天不上手机,晚上在宾馆也克制住自己,最后临睡前打开查看。什么事也没有,没有人来找我聊天、倾诉。小溪里的我,与外部世界失联一天,没有收到任何搜救信号。原来,世界上少一人照样转,没有了我生活还得继续,诚然,如果连生物少了一种都微不足道,何况他的“黑匣子”呢?我的手机就像黑匣子,它记录着我的人生,储存着我的爱好、我其他人的联系。但是它坏了,发不出信号了。客机会不会因得不到数据而停飞?没有信号的我也要停止生活的脚步吗?</h3><h3> 实习的第二天,连续走了20多公里的山路。先大路,再小路,沿路上聆听易老师细心的讲解,小伙伴们有说有笑,悦耳鸟鸣穿梭林间,清澈“小溪”步步随行,我脑中唯一的一个词便是山清水秀。直到将近正午时分,才赶到我们的午餐地点——溪流之上的小木屋。小组五个人找到清净的一角,打开了准备好的丰盛的午餐,馒头与咸菜。我本刚想发说说吐槽这顿饭,却忽然想起自己处于失联中,我开怀的告诉自己,难道对着屏幕的人能感受到这份午餐的重要吗?饱腹之后重整出发,过小溪,攀山石,我也感受到行走的力量。“大家过来”、“看这里,这是叶的······”易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耳朵依旧灵敏警觉。打道回府的路上,拖着一个疲惫的身躯,我听见一个纯洁的,淡绿的灵魂在歌唱,纳罕之间才发现这人正是我自己。我与现代、冷漠、屏幕越来越远,我靠向了绿意,亲近了自然。</h3> <h3>指导老师: 丛博士 朱昌明 </h3><h3>图文编辑: 欧希良 </h3><h3>审 核: 杨群英 汪训贤 黄国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