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渔港潭门

春雨潇潇

<h3>潭门镇,地处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行政区域面积为89.5平方公里,人口约2.9万人。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西南沙的特有群体,潭门人已将黄岩岛视为祖宗地,保卫黄岩岛不仅是荣耀也是捍卫他们的传统。</h3> <h3>潭门镇位于海南岛东部沿海,潭门镇渔民到黄岩岛进行海洋捕捞从明朝,甚至是在明朝之前,海南潭门镇人就在南海中讨生活,包括黄岩岛。据汉朝史籍记载,当时针对海南渔民进行征税海洋农产税,税率是20%,采取的是实物征税。即渔民捕获5颗珍珠就须缴纳1颗珍珠做税收但不必缴纳质量最好的,而是选择"中等之货","逢五纳一";但不对普通的海鲜鱼类征税,征税的对象是珍珠等贵重品。</h3> <h3>潭门港被誉为“全国文明渔港”和“千年渔港”,早在宋元年间,潭门人便开始组船队出海,在南海海域打渔谋生。潭门老渡口码头处由“潭门故事”的圆柱门、一块“排港村老渡口”的巨石、一个小亭构成,具有浓浓渔镇风情,同时让人领略渡口的古老和历史悠久。</h3> <h3>南海,包括黄岩岛在内,被当地渔民称作"祖在黄岩岛捕捞作业宗地",是他们世代讨生活的地方。除近海捕捞外,潭门镇渔民基本以黄岩岛为主进行海洋捕捞活动。</h3> <h3>在潭门海鲜中,要数排港马鲛鱼最为有名,是绝不能错过的海鲜珍品。马鲛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优质的海产鱼类。相较于深海马鲛鱼的肉质粗糙,潭门排港马鲛鱼捕捞自万泉河南海入海口咸淡水交界处的天然渔场,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背部条纹大,肉质细嫩洁白,腌制、清蒸、油炸、香煎或煲粥汤,都很美味。</h3> <h3>当地有将近150艘船,60%到70%的船都去过黄岩岛,经常去的有20艘。据悉,潭门镇渔民下海主要是为了捕捞苏眉、石斑、龙虾、海参等珍贵鱼虾贝类海鲜,而不是普通的海产品。上述海鲜珍贵产品,在南海的珊瑚礁盘上才有。如黄岩岛附近海域石斑鱼和苏眉鱼很多,还有丰富的贝类。</h3> <h3>海银滩,水清沙白,渔港内渔船一溜儿排开,颇为壮观……; 潭门的每一丝风都带着大海的韵律、渔家的味道,人们可以观赏海捞瓷、“更路簿”等文化遗存, 可以品尝来自祖国南海的肥美海鲜。&nbsp;</h3><h3><br></h3><h3><br></h3> <h3>潭门港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一级渔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nbsp;潭门镇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的给养基地和深远海鱼货的集散销售基地。港池目前能停泊渔船300余艘,2006年,中央和地方投资5000万元扩建潭门港能停泊1000艘渔船的国家中心港口。</h3> <h3>走过千年的时光,历经无数次的远航,潭门渔民用渔船标记祖国的领土,而那满载的渔获即是海上人家最大的满足与回报。潭门海鲜好吃,因为它们是真正生长在深海中的美味珍馐。近海的渔船每天都会返航,远海作业的大船几乎一两天就回来一艘,在潭门总是可以挑到最好的鱼虾。除了龙虾、鲍鱼和海参,还有三沙远海的石斑、黑鲳、苏眉、红口螺……可谓集南海海鲜精品之大成。</h3> <h3>“中国的海鲜在海南,海南的海鲜在潭门”,这话一点不假。如有朋友远道而来,接待他的第一选择就是带着他去潭门吃海鲜。</h3> <h3>来到潭门,能够触摸和感受到的不只是海产品,更有蔚蓝而久远的耕海文化。</h3> <h3>据资料介绍,潭门海鲜主要有马鲛鱼、黑鲳鱼、白带鱼、石斑鱼、立鱼、乌贼鱼、海鳗鱼、石头鱼、苏眉鱼和大龙虾、斑节对虾和琵琶虾等。还有公螺、笔架螺、红口螺、白脸螺、梅花参、白尼参、黑尼参、赤瓜参、黑狗参、方参及水母蟹、红花蟹和石头蟹等多种海特产。潭门近海资源十分丰富,加上潭门渔民不断开扩“四沙”群岛新渔场,所以每天回到潭门港的渔船几乎都是满载而归。</h3> <h3>在潭门,还有许多类似杜甫草堂那样的饭店。一座草堂就是一个包厢,栈道相连,隔离了城市的喧嚣,隐退了水泥砖墙的冷漠,置身于绿油油的菜园之中,蝶舞蜂鸣,人才坐下,心就醉了。</h3> <h3>入夜,海边渔船上灯火点点,岸畔灯火辉煌。人们品尝着刚出海的海鲜,享受着习习的海风,甜蜜,如同空气一样荡漾在潭门镇的夜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