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8年5月,根据上级要求,在杨柳河辖区要建设一个乡愁记忆村史馆。这可难坏了我们村委会及驻村一众队员,刚刚解决了驻村扶贫队员住宿问题,哪来那么多钱建“馆”。通过观查走访了解,发现各村的活动室有部分可利用的空间,村上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利用中间部份,搞文艺活动、村集体会议、举办宴席等等。而村史馆则可以充分利用外围,把需要展示的物品安放到周边的墙上。说干就干,连夜用素描的形式画出草图,大家一致称好,为了节约开支,做出特色,我又设计出用木材加工厂的边皮废料打底的想法;到村里的木材加工厂拉来一车边皮,立即动手开干,把家里装修时买的一众工具搬来,空压机、台锯、电钻、推刨等一应具全,做了个屋檐,搭了个平台找了个老物件一摆,效果还不错,于是就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来干,后来再加了一些装饰性的东西(如屋檐上的谷草、背景上的麦穗、包谷串等等),最后便是具体内容的充实了,挖历史、找旧物,特别是要把“老鸣鹫”的“老”突显出来可不易,找老人问历史、进深山探古墓、拓碑文……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馆内有了较厚重的历史内容了。后来,应上级要求,把“乡愁记忆馆”定为“乡村记忆室”,于是我就把它取名为“河边记忆——杨柳河村委会乡村记忆室”,还为其撰了一付对联:上联为,经济发展乡村变化思乡愁,下联是,生活富裕加速建设留记忆。至些,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事。</h3> <h3>在老鸣鹫村活动室的周围,成为乡村记忆室的主展区</h3> <h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农耕文化随之消失,为给后人留下一些回忆,看过这一片展区,你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在杨柳河村委会所辖的8个自然村中,这些东西曾经是每个家庭的标准配置,但是,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用具被现代用具和电器取代,只留这片展区永久定格。</h3> <h3>盖房子要用筑墙板、土基模,庄稼、谷物的收割要用风车分类、除尘⋯⋯,工具是人类的智慧产物,进步、进化的象征。</h3> <h3>马帮文化,从大的蒙蛮古商道,映射到了鸣鹫通往文山及河口的古商道,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帮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伴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中的驮马运输,当生产便道网络般修建起来后,摩托车便取代了驮马。这些马帮用品也随之尘封、消失……</h3> <h3>老鸣鹫的“老”到底老在哪里,老到什么程度;通过找资料,查文献,探古墓,拓碑文等方式,把蓸、黄两大家族的老底给挖出来,最终挖出了曹家是武官,官位达到了“千总”,相当于现在的副师级地位,“千总”坟碑文上刻着“道光元年的年代(公元1821年),迄今约两百年。且蒙自鸣鹫曹家的后裔名人曹士桂,其字辈排名在千总坟碑文上是孙子辈,老鸣鹫的“老”终于有了具体的体现。</h3> <h3>苗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民族,自己种麻、採麻、纺线、织布、裁剪……这些零散的织布机配件,折射出曾经的辉煌。</h3> <h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每一件老物件,第一件为一个小背箩</h3> <h3>小背篓的后面是一把长长的解锯</h3> <h3>据捐赠的农户说,这个婴儿澡盆已经说洗大了三个小娃了。</h3> <h3>这个木盆是用一段实木挖出来的哦!</h3> <h3>这架犁是农户自己全手工打造的</h3> <h3>这个叫牛弯档,是驾在牛背上拉犁、拉车用的</h3> <h3>木耙,用来将田地里的泥土耙碎、耙平,现已被铁耙和旋耕机取代</h3> <h3>吊锅,用一根铁链挂在火塘头上即可烧水做饭</h3> <h3>长长的这个小木槽是仔猪槽,大家都知道,小猪一下就是一窝,多则十多只,少则七八只。喂食就用这样的长木槽。</h3> <h3>这样的陶壶,过去的好多家庭都有,用来装油、装酒,虽然易碎,但是大家还是会小心的用。后来被价廉物美的不锈钢制品所代替。</h3> <h3>石盐梆,用来将食物樁碎的用具,用整石雕刻而成。现被果汁机等机器代替。</h3> <h3>小巴笼,用来装鱼的竹制品,过去的杨柳河稻田颇多,鱼虾也多,这样的小竹篓也就多起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鱼虾少到几乎没有,这小巴笼也就随之消失了。</h3> <h3>这个不用多说,全国通用——算盘,拥有算盘,说明这家人有“文化”。老鸣鹫的“黄家”,就是七品文官。</h3> <h3>这是一个攒钱箱,箱子的上盖上有一个细长的小口,那个口刚好是一枚银元的大小。</h3> <h3>这根长长的腐木,是牛圈栏杆。</h3> <h3>这段朽木叫蜂桶,用一段整原木挖空而成,用来养蜜蜂的。</h3> <h3>筷笼,竹编制品,用来装筷子。</h3> <h3>酒提,白酒量具,用一节竹子做成。</h3> <h3>木风车,用来将谷物分类、扬尘等。</h3> <h3>这个是大跃进时期的喷雾器。</h3> <h3>木工锯子,手锯。</h3> <h3>背架,用来背一切要背的东西,优点是便于歇气。</h3> <h3>木榔头,用来敲打物品,有些是敲碎,有些是夯实,主要看用来做什么事。</h3> <h3>锄头,农具,用来除草用。</h3> <h3>柴刀,用来砍柴等等</h3> <h3>三齿木耙,用来抓草、撸松毛等等</h3> <h3>木推刨,木工必备工具。</h3> <h3>土基模子,将泥巴填入模具内,拓出来的类似土砖的建筑材料叫土基,用来砌墙。</h3> 木掌,拍墙木掌,用来将新筑的土墙拍实、拍光滑,我们杨柳河的苗族同胞还用它来打羽毛球。<br><h3><br></h3> <h3>墙板、樯棒,盖房、筑墙用,支好墙板,将土倒入内,用墙棒樁实。</h3> <h3>马鞍,马帮用品,含相关附件。</h3> <h3>铝水壶,用来装水或酒。</h3> <h3>大铃,马帮用品,只有头骡才能佩戴的大铜铃</h3> <h3>芝麻铃及马笼头,马帮装饰用品</h3> <h3>铁马掌,马帮用品,用来保护马蹄</h3> <h3>马槽,马帮用品,用来装草料喂马</h3> <h3>古墓残片</h3> <h3>建筑残片</h3> <h3>鼓型石柱脚</h3> <h3>曹家老照片</h3> <h3>民国时期的曹乡长</h3> <h3>黄家坟标杆残片</h3> <h3>黄家坟碑文拓片:右边描述的是黄家的发迹,左边是迁坟的原因。</h3> <h3>拴马石,该石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该石是地位、官位的象征。据说老鸣鹫的曹家地位和官位只能拥有一对这样的拴马石,但曹家做了两对立于大门左右,后被文山县令查出问题,便命人将其敲碎,就只剩这一对了。</h3> <h3>千总坟碑文拓片</h3> <h3>切烟凳,手工烟丝的制作工具,透过它可以想象主人的商业意识很浓,因为,自古以来烟草都是很重要商业存在。</h3> <h3>纺车</h3> <h3>纺锥子</h3> <h3>碓房,用来给谷物脱壳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椿粉,樁粑粑等</h3> <h3>织布机配件</h3> <h3>石磨,用来将谷物碾碎的工具</h3> <h3>豆腐吊架,将豆浆过滤的工具</h3> <h3>织布机配件——笓子,用来控制经线</h3> <h3>织布机配件——梭板,具有梭子功能及打紧纬线的双重作用。</h3> <h3>樁麻木臼,用来将原料樁细、樁软。</h3> <h3>木碾子,用来将织好的麻布碾压致软的工具</h3> <h3>纺线机</h3> <h3>织布机主架</h3> <h3>荣誉榜</h3> <h3>乡贤善举</h3> <h3>2018年高考文科状元,出自杨柳河村委会的杨梅坝村</h3> <h3>各自然村近五年来出现的大学生</h3> <h3>村委会干部的善行工作</h3> <h3>基本情况</h3> <h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3> <h3>习总书记语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