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人

秋风依然(一笑)

<h3>  又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柳树吐出了新芽,迎春花小小的花儿一朵又一朵开了,老李头来到机耕道边,看着今年的春耕开始。<br></h3><h3> </h3><h3></h3> <h3>  随着水田耕整机轰隆隆的前行,一块农田的泥土快速有序的进行着翻整。而在另一块已翻整好的水田中,插秧机也同时在进行着平稳的插秧作业,一行行秧苗迅速、均匀、整齐的占满了农田。 </h3><h3> </h3><h3></h3> <h3>  望着这些,老李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来。这位传统农耕时代的种田好手,既为自己的过去自豪,更为家乡现在的机械化生产感到由衷的高兴。</h3><h3><br></h3><h3></h3> <h3><h3>  古人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见播种对于农耕生活是多么的重要。</h3><h3><br></h3></h3><h3></h3> <h3></h3><h3>  老李头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年轻时脑子灵光,会想主意,身强体壮,肯出力气,很快样样农活都很精通,成了生产队里干活的第一把好手,大伙都叫他李能人,他的大名李旺财到很少有人叫。</h3><h3><br></h3><h3></h3> <h3>  他的家在江淮丘陵地带,那里传统的播种是十分赶季节的,选取合适的温度、湿度。春天种稻,秋后种麦子、油菜,以前有双季稻时,初夏还要播种一次稻子,各种各样的蔬菜一般都是在春天播种的,少数作物如蚕豆是在深秋播种的。</h3><h3><br></h3><h3></h3> <h3>  播种的方式不尽相同的。有的旱种,有的湿种,有的直接播种,有的育好苗后再移栽。</h3><h3><br></h3><h3></h3> <h3>  麦子、油莱是旱地作物,多是在稻子收割以后的土地上套种的。这些多是力气活。田间沟头总有李能人的身影;脏活累活总见他浑身是劲的冲在前头,速度快,质量高。他还上县里参加过劳模大会。</h3><h3> </h3><h3></h3> <h3>  每年,当金黄的稻子收割后,李能人手扶犁梢吆喝着牵犁的牛缓缓向前,将土地翻转上来,稻茬向下,黑黝黝的土向上。之后还要控制好土地的水,半干时再用锄头将土地破碎、成垅、整平。待到快秋种的时候,用牛拉铁耙,把土地平整得细碎而平整,然后用铁锄在上面钩出深浅一致、前后左右整齐的小坑,接着均匀向坑里撒上麦种或油菜种,再浇上水。如果赶巧这时下雨,那就要感谢老天帮忙,人们呼啦啦向家奔去。这样麦子或油菜的播种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了。</h3><h3><br></h3><h3></h3> <h3>  大多数蔬菜都是先育好苗,然后移栽的。那时每家每户的蔬菜地又叫自留地,都很小,土地就用铁锹来翻,一锹又一锹,​虽也费些体力,但量不大,时间也不赶得急,往往家中的老人带着半大的孙子辈在不太热的早晨、傍晚来做这份劳作。一定要把土地碎了又碎,拌上草木灰等农家肥,细细匀匀的撒下种子,再轻轻缓缓的把水浇透。过一两天还要来浇一次水,大约十天半个月的样子,菜苗从土地里探出了嫩嫩的小芽,还得适时、适量浇水、施肥,小芽变成壮壮的小苗,就可以择一个傍晚进行移栽了。</h3><h3><br></h3><h3></h3> <h3>  最神奇、最庄严的当是育稻苗了。​选种常是请村里育苗最有威望、最有经验的人,当年李能人是村里最好的育苗人。</h3><h3><br></h3><h3></h3> <h3><h3> 生产队对水稻种子十分珍视。每年,李能人等几位庄稼把式早早选定生产队中秸秆壮、谷​粒大的那块稻田单独收割,单独脱粒,单独凉晒,粒粒饱满的金灿灿的种子被生产队仔细地单独收藏起来。那个年代,时有粮食不够吃的,可谁也不敢去动种子。</h3><h3> </h3></h3> <h3>  过了农历正月二月二,李能人就会被生产队请去操持育秧苗的事了。先是确定育苗的秧田,选取生产队里肥力最好、用水最方便的土地,在去年的冬天就深耕过,过了严寒的冰冻,病虫已除,土地酥软,施上足量的农家肥,再经水一沤,土地软软的,黑的泛光,肥的流油。再经过犁、耙、平,秧田成了一垄垄平如镜面的湿湿软软的农家宝地。</h3><h3> </h3><h3></h3> <h3>  在有大太阳的日子,先将种子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然后放在泥水中浸泡。这是个十分讲穷的细活,水不能用井水,也不能用脏水,要用干净的池塘里的水。泥土也是挑了没污染的,在太阳下暴晒干,成了粉粉,再用筛子筛过。按一定比例将水和泥搅拌成泥水,然后再将稻种放入,再揽拌,捞出浮上来的不足够饱满的稻谷,然后冲洗留下的种子,再将种子按一定厚度平铺在地面,催芽。这时,李能人就是绝对的权威了,可也十分辛苦,要不时的将手插入种子里探测温度和湿度,凭经验和感觉来确定是否需要加水、改变种子铺的厚度,因为温度过高会烧芽,温度过底出芽不齐。</h3><h3> </h3><h3></h3><h3></h3> <h3>  终于可以播种了,李能人一手搂着盛种子的竹筐,另一只手有力的一伸一扬,将种子均匀的撒在秧田上,待全部种子都播下好,还要在种子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草木灰。两三天后要向秧田里放些水,不能多,刚刚漫过种子就好,就这样,大约一个星期后种子吐出了绿芽,一般在一两天内秧田里就是的浅浅的绿了。这时候更要控制好水的量,白天多些,傍晚可放掉一些水。直到小苗有一寸来长,这时秧田里一片碧绿,要多放进水,然后施肥。即使是施农家肥,也要把浓度稀释了又稀释,防止烧苗。</h3><h3><br></h3><h3></h3> <h3>  一个月后,稻苗大约有三、四寸来高,叶子更宽,颜色更绿了,可以移栽了。第一次移栽时,有些农家还将秧把用红布条扎起来,插秧时还放响鞭炮。农民的对丰收渴望也在这红红火火中升起。</h3><h3><br></h3><h3></h3> <h3>  在那个年代,李能人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勇于实践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热心为公,深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他当上了生产队长,被选为劳动模范。</h3><h3> </h3><h3></h3> <h3>  农村实行大包干以后,李能人家的地里粮食长的更好了,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家里起了新瓦房,还挖了个小鱼塘,李能人家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谁家劳动力不足,还是会搭一把手,谁家播种缺技术,就会主动去指导一下,甚至直接帮着做。李能人更是受到乡亲们的欢迎,逢年过节或是种庄稼的关键期,人们都会请李能人喝上一杯酒,吃上满桌的鸡鸭鱼肉,临出门口还给他揣上一包烟。张能人的日子惬意而自豪。</h3><h3><br></h3><h3></h3> <h3>  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机具在李能人的家乡渐渐多了起来,水稻、麦子生产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技术。耕整地、播种、植保、收割、烘干都可以由机械操作。育秧环节采用了水稻无纺布育秧技术培育的壮苗比人工操作具有生长更快、更匀、更齐、更壮等优点。</h3><h3><br></h3><h3></h3> <h3>  李能人家也购买了农机具。这时的李能人也六十出头了,摆弄这些机器有些力不从心了,儿子们站在了生产的第一线,李能人也渐渐的被称为老李头。老李头有过不适应,把那把他当年用得得心应手让他倍感自豪的木犁搬到楼上的家中,用桐油擦得油光生亮,时不时的扶摸一下,或愣愣的看个半晌。但他很快就释然了,他看到比传统的牛耕作业,机械化的耕整地和插秧方式可以大大节省耕作时间,把孩子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也提高了劳动放率,科学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他的心情又渐渐的好了起来,为孩子们高兴,为农村高兴。</h3><h3> ​</h3> <h3>  而今,老李头八十多岁了,真的老了,他早已扶不了耕田的犁梢,撒不了发了芽的种子,住到新建的新农村集体村庄里,但他还是喜欢每天到农田那里去转转,看看机械化生产,闻闻泥土的芬芳。秧苗、麦苗绿油油,一片片,张老头的心乐了。</h3><h3>​ </h3> <h3>  寻求更好的方法、更高的效率,精心培养出茁壮的幼苗,更好的适应今后的生长,得到更多更好的收获,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才是老张头和他的后人们的根本追求,才是播种人的情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