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洛阳纸贵”典故:</h3><h3>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h3><h3> “长安米贵”的典故如下:</h3><h3> 白居易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典出《唐摭言》卷七)</h3><h3> 白居易刚中举时,自然没什么名气,他像今天的北漂族一样,怀揣发展的梦想到了大都市长安,求见大诗人顾况,顾老夫子以“居易”之名嘲讽这个初出茅庐、不知处世艰辛的小青年“长安米贵物价高,要生活下去恐怕不易”,但顾读到白居易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则惊叹改口说“凭你这样美妙的诗句才具,你在天下任何地方生活都不难了。我前面说的玩笑话,请别在意。”</h3><h3> 顾况没看错,白居易这个后起之秀果然成就非凡,名满天下,从当初的“长安米贵”到后来“洛阳纸贵”、“天下纸贵”。白居易做过几个州的刺史,刑部尚书。唐宣宗吊白居易的诗对白居易评价很高,称他为诗仙:</h3><h3>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h3><h3>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h3><h3>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h3><h3>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h3><h3><br></h3><h3> 从“长安米贵”到“洛阳纸贵”可以反映出,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社会有识之士认识、理解和推动。人才的发现培养也要靠有识之士的赏识提携。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淘洗筛选,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理总是为少数精英所认识所掌握。社会多数人是没分辨赏析能力的,只能是随大流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