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光 点亮学子路

诗呐研画笔记

<p>&nbsp; &nbsp; &nbsp; &nbsp;常常听人说“我这个人没什么创意,我不会想象”,但实际上,创意能力和想象能力是需要一定的积淀的,需要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训练,反复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在动手的过程中,让你的手与材料发生碰撞,接触、感知材料的过程积累,掌握材料的加工工艺,然后你才会产生想法,并且把你的想法在付诸于行动:制作、修改、提炼、重复、再修改......,最后才会形成你所期望那样的一个创意形象。<br>&nbsp; &nbsp; &nbsp; &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br><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这些作品是我们《立体构成》课程的一个综合实训作业,让同学们用各种材料来设计制作一盏灯具,要求运用到立体构成中各种材料的加工技巧,同学们对这个项目训练热情高涨,觉得有意思,最后的成品都让同学们带回自己的家里或宿舍中使用,所以成品的美观性、实用性和耐用性都要考虑。&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创意肯定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忽然灵光一现,展现在你的脑海中或者你的眼前,它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我们的课程作业,尽量追求一种成品感、完整感。这个训练目的要求有始有终,要求从一个想法,到最终的成果形式呈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我们的学生,能做到多好?没有终点,只有更好。</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一个创意的形象,还会有一个文化来源,一个底蕴来源,也许不一定非常的明确,但是肯定与你的心中某一种形或者是某一意向,一种感觉有关联。设计师必须在动手的过程中、绘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炼,反复的把它的形象重现、修改,最后慢慢的形成了你所期望的那样的形式。<br> &nbsp; &nbsp;<br> &nbsp; &nbsp; &nbsp; 学生作品的形式、制作技巧,虽然还是很稚拙,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创意的闪光。是他们创意之心的光芒。这一点点光芒是非常难能可贵的。<br>&nbsp; &nbsp; &nbsp;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