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出秦安北门,沿崎岖的山路,驱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海拔极高的王铺梁。王铺梁上有个大东山,而与大东山遥遥相望的,便是坐落在郭集村的阳屲山。</h3><h3> 站在阳屲山顶,一个书声琅琅的地方,便可尽收眼底,那就是王铺镇的第二所中学————郭集初级中学。</h3> <h3>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郭集中学,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现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笑迎四方八朋的莅临指导。</h3> <h3> 这里的师生,像大山一样朴实,又像白云般飘逸。用朴实传承着先贤们留下的美德,用飘逸书写着当代英俊们的洒脱。</h3> <h3> 不管在哪个季节,只要你用心走近这里,总能发现一种独特之美。</h3><h3> 这是春天的校园俯瞰图,你看,多美呀。蓝天,白云,绿油油的大地,不管从哪个角度,总给人一种诗意的享受。</h3> <h3> 夏天的校园更具特色,尤其是雨后初霁。</h3> <h3> 秋天,是一位资深的画家,他用彩色的魔笔,装点着每一寸土地。然后,在五彩斑斓的绸缎上,盛开一朵洁净的莲花,散发书的墨香。</h3><h3> 这是深秋郭集中学阳屲俯瞰图。</h3> <h3> 冬天是一首韵味十足的诗,冬天的校园便是诗篇中最耀眼的字符。</h3> <h3> 校园里,最感人的莫过于这样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里,他们是最动人的风景。</h3> <h3> 晚饭过后,这里便是他们的乐园。</h3> <h3> 教室不是测试的唯一地点,洁净的校园何尝不是测试的好去处。</h3><h3> 这是可敬的老师们在组织孩子们检测。</h3> <h3> 阳屲山哺育着一颗颗绿树,一颗颗绿树映衬着一排排红瓦房,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融洽。</h3><h3> 这是老师的一排住宿房。</h3> <h3> 这是学校唯一的教工楼,共三层,能容纳十几个老师。这栋楼的唯一特别之处,便是烟囱和洋楼的有机结合,尤其在寒冬,十二根烟囱冒着或浓或淡的烟,实在是一绝。</h3> <h3>校园内的文化建设也在悄然兴起。</h3> <h3> 门厅里的各个展板,从不同的层面,诉说着坚定的脚步曾经留下的痕迹。</h3> <h3> “勤”怕是这里一切的浓缩。</h3> <h3> 音乐室也初见规模,但让人感慨的是,硬件易得而软件难求。如何让更优秀的老师到农村任教,恐怕是有的人该深思的问题之一。</h3> <h3> 这是薛老师在示范弹奏。</h3> <h3> 这是宽敞明亮的微机室,也是与世界对接的窗口。</h3> <h3> 这是化学器材室的一角。</h3> <h3>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动手才能结出真知。</h3> <h3> 生物老师在讲解人的器官构成。</h3> <h3> 承五千年文明,书华夏乐章。一走进书法室,就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墨香。</h3> <h3> 这是书法教师李老师。</h3> <h3> 卫生室一角。</h3> <h3> 轻微的创伤,能在这里得到及时的处理。</h3><h3> 这是张老师给学生处理创伤的一幕。</h3> <h3>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部分学生在认真的参观各个功能室及社团活动。</h3> <h3>这是数学器材室一角。</h3> <h3>地理室一角。</h3> <h3>美术室的石灰塑像。</h3> <h3>学生在食堂排队打营养餐。</h3><h3>营养餐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h3> <h3>这里也提供午餐和晚餐,既方便又实惠。</h3> <h3>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初三的学子们在做最后的紧张备战复习。真心希望每一个莘莘学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