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张翔</h3><h3>“529”是飞夺泸定桥84周年纪念日</h3><h3>总后子弟艺术团千里奔赴泸定桥—参加“529”红色记忆活动及演出。来到泸定县演出的55位团员其中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的后代二名,红军后代15名,其余大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后代。</h3><h3>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h3><h3>名称</h3><h3>飞夺泸定桥</h3><h3>地点</h3><h3>四川省泸定县</h3><h3>时间</h3><h3>1935年5月29日</h3><h3>参战方</h3><h3>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4团;川军</h3><h3>结果</h3><h3>中国工农红军胜利</h3> <h3>北京5.27日出发去泸定县。想起长征组歌歌词来:水湍急,山翘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h3> <h3>途径雅安,进入二郎山隧道,刚刚新建13公里长,还没有完全通行使用。</h3> <h3>隧道里的灯光。</h3> <h3>到了泸定县看见泸定桥。</h3> <h3>7:30左右到达宾馆,吃完晚饭,放下行李没有入住宾馆,匆匆忙忙全体成员赶到第二天要演出场地,合唱团,舞蹈队参加彩排走场。</h3> <h3>总后子弟艺术团合唱团演出彩排</h3> <h3>舞蹈队克服一天的旅途疲劳,摸黑走场排练。没有换演出装 ,也就拍摄轮廓侧影。</h3> <h3></h3><h3>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1],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h3><h3></h3><h3>泸定桥</h3><h3>泸定县历史悠久,地建笮都县始于汉初。</h3><h3>唐高祖武德元年设置嘉良县、大渡县,晋改设晋乐县等。</h3><h3>宋实行縻州管理制度。</h3><h3>元、明代推行土司制度,设长河土千户、冷边和沈边长官司。</h3><h3>清宣统三年置泸定桥委员会。</h3><h3>民国元年(1912年)设泸定县和化林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林县为县佐,泸定始为单一的县,隶属西康省政府。</h3><h3>1950年3月泸定解放,1956年1至9月属雅安专区,1956年10月转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h3><h3>等待空隙我到附近的泸定桥拍摄铁索桥的夜景。灯光非常不好 ,用数码相机一种模式拍摄照片效果不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