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结束太原旅游,坐火车去永济。在这节卧铺车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哈哈!</h3> <h3>永济是一个县级小市。街道宽阔市区很大,但是街上行人稀少。在永济下车看到火车站冷冷清清没有人,以为是偶然的,但后来发现这是常态。</h3> <h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诗使鹳雀楼闻名天下。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h3> <h3>永济到处修路,百度导航不灵。</h3> <h3>进了鹳雀楼大厅的左面有个电梯直接上六楼。我们没有发现,是从右面的楼梯爬上去的。</h3> <h3>欲穷千里目。鹳雀楼不是用来看风景的。它本来的用途是用于军事,起到瞭望台的作用。</h3> <h3>这些斗拱你看不出是钢筋水泥铸造的。</h3> <h3>在这里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十几公里以外普救寺的莺莺塔,但是凭肉眼看不到。看来欲穷千里目,不但要更上一层楼,还要有望远镜啊!</h3> <h3>周围都是平原,视野非常开阔。</h3> <h3>普救寺到鹳雀楼没有公交,打的进去的。游览出来发现什么车都没有!要到蒲津渡才有电瓶车,好在去蒲津渡只有2.5千米,只好徒步走到蒲津渡,</h3> <h3>走到半路看见果农在采摘果子装车。</h3> <h3>正好买一些。油桃又大又新鲜,才2元钱一斤。</h3> <h3>终于走到了。</h3> <h3>坐下来休息休息。</h3> <h3>吃!</h3> <h3>四尊铁牛为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铁牛的作用是用来固定蒲津浮桥的缆绳。蒲津渡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可以说蒲津渡浮桥是黄河第一桥。蒲津浮桥从建成到损毁,连续使用了一千多年,这绝对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h3> <h3>蒲津渡博物馆在在铁牛的下面,可以看到铁牛的脚插入泥土六米多深。</h3> <h3>江泽民题词</h3> <h3>参观完铁牛从景点出来,仍然没有车,到普救寺还有8㎞不可能徒步。好在搭到一辆饭店运菜的车才到了普救寺。</h3> <h3>寺庙是红尘不到的地方,自然与爱情无关。但是一个流传百世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却发生在这座寺庙里,这座寺庙就是普救寺。</h3> <h3>普救寺前面的石阶又高又陡,每人花5块钱坐电瓶车上山从后门进去,从上往下参观,可以免除爬山的劳累。</h3> <h3>从后向前参观。</h3> <h3>梨花深院是西厢记故事发生的地方。</h3> <h3>进了梨花深院,左面是西厢房,是莺莺住的地方。</h3> <h3>莺莺和红娘。</h3> <h3>梨花深院进来的右面是东厢房,是张生住的。东厢房和西厢房门对门,距离只有十来米,难怪……。</h3> <h3>老太太反悔了。要张生去考取功名才能迎娶莺莺。</h3> <h3>游客只对西厢记的故事感兴趣。把大雄宝殿冷落了。</h3> <h3>莺莺塔</h3> <h3>塔院迴廊,</h3> <h3>迴廊围着莺莺塔,一圈都是西厢记的连环画。</h3> <h3>鼓楼</h3> <h3>钟楼</h3> <h3>从正门进来就是这个楼梯高而且陡。</h3> <h3>一日游到此结束。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回市内旅店。值得表扬的是永济市的公交车,超过六十五岁的人,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的,凭身份证可以免费乘车!给老人这个待遇的在全国只有山西省永济市。</h3> <h3>山西省永济市的红烧牛肉好吃!三十多元一碟两个人使劲吃,没有吃完。</h3> <h3>下一站甘肃天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