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走进芳草地学校,《庄子.秋水》中的这句妙言自然而然浮现我的脑海。</h3> <p class="ql-block"> 立在夏天的深处,看万物疯狂的滋长,聆听芳草地学生们自然随性地展示,感受疾风过后余下的微凉,不觉得闭上双眼,用心,用灵魂去窥视这里的每一处动静。这里地处蒲城县县城之郊,凌乱中透着几分荒凉,如果不是有一所学校建在这里,恐怕是鲜有人来。</p> <p class="ql-block"> 但是走进芳草地学校,这里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无不彰显出学校的前沿理念和改革气息。</p> <p class="ql-block"> 开幕式上学校董事长、校长景润奇的一番精彩演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资深教育人的博大情怀,“将情怀变为担当,把担当化为使命“教育不仅在当下,更指向未来”更是芳草地人课堂革命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课堂革命,聚焦课堂"!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区的120余节公开课拉开了高效课堂高峰论坛的序幕。陕西咸阳王林莎的《桃花源记》小组命名,看似随意,但紧扣文笔塔,“芳草、落英、怡然、自乐”加深学生印象,产生浓厚兴趣。分组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形式生动多样,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引导孩子感受桃源之美。学生合作有深度,教师点评切中肯綮。</p> <h3> 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董雅风的《陋室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室主人是谁?仅指刘禹锡吗"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们静思明辨。董老师的语文积淀很厚重,用典自然贴切,课堂追问使得课堂生成精彩迭起。“上”“入”等重点词语的品析既是师生深度思维的碰撞,又如层层剥笋,引人入胜。结尾处,老师请学生给自己心中的陋室取一个别致的名字,一时间“羽室”“未末居”“泉斋”……喷涌而出,教师点评道:“这些雅致的名字既意义非凡,同时又是我国文化的传承!了不起的孩子们,你们就是陋室的主人!”</h3> <h3> 西安庆安初级中学的张景轶用《关雎》把我们带入那遥远的唯美画面,课堂上睿智的她不时激发着每一个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们争着分享,抢着回答,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真实的合作、真实的生成...…不由得让我陷入了这样的思考:我们总说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探究没有深度,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教师自己的发问点是否准确,教师抛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探究的价值?如果抛出的问题没深度,当然就没有深入探究的价值了,那么合作、交流也就只能流于形式。</h3> <p class="ql-block"> 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一份份视觉与感官的美味大餐,它们或清新、或洒脱、或鼓舞人心、或耐人寻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此次蒲城之行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浅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以后的我该俯下身子,学习新思想,深入第一线。相信:院里种花,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一定蝶舞蹁跹;岸边插柳,待到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一定绿树成荫。与夏风缠绵,与绿荫浪漫,与梧桐作伴,与金凤争艳。相信:只要栽得梧桐树,定能引得凤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