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为未来而教

陈少昌

<h3>课程内容过半了!回看前序过程的艰辛,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至少同学们振翅欲飞,有点走路不稳就想跑步的感觉。对此我必须保持清醒。基础需要牢牢夯实。</h3> <h3>正好赶上这几天群里热闹的时分,先是去清华联合培养的张智圣同学完成课业发来的感慨,接着14级学霸又发来了他的收获。他们的优秀,愈发的让我觉得:教育的快乐,除了医生这个职业外,其他行业不能体验的。</h3> <h3>文中这段文字体会尤甚:</h3><h3> “当有了第一次从无到有,就有了信心开始第二次挑战,一轮课程,一轮实战,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赋予信心,从零开始,不言放弃”</h3><h3> 昨天和科大雷教授就此话题还交流过。</h3> <h3>同学们的反馈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至少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是不是教的太多了?教学过程上管的太多了?一味的认为老师教多少学生才能学多少,老师教多好学生才能学多好!我们忽视了今天信息环境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一味的追求知识系统的完整,而忽视“知识的原创性”和“知识的边界”(雷教授的文字)恰恰最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h3> <h3>遭遇一堂课,想了几句话,把忙碌的大家往回拉拉。能做到吗?我看有点难</h3> <h3>同行老师密集交流,有点“战鼓催人急”的感觉。</h3> <h3>豪哥、纪行和昊辰同学的作品,构思巧妙,知识结合紧密。名叫“模数大火箭”。数字电路负责灯光闪烁,模拟电路负责音响效果。除了不真的起飞,其他的感觉都有。贴切!</h3> <h3>无预演无脚本的突然采访,表达行云流水。自信满满!</h3> <h3>热烈讨论。周波老师深度交互,一周内三度交流。今晚的随机采访都是这位老师在当记者。我看当的很好。</h3> <h3>步步惊心,步步为营。</h3> <h3>美女学生的即兴采访。落落大方!</h3> <h3>他的名字叫:陈思凡。浓眉大眼。冲天的学习劲头,不认输的坚韧不拔。</h3> <h3>王博带着一组同学加班加点,超前学习新知识,愣是把一个用APP控制的智能小车给鼓捣出来了,随后再学习数电基础。这种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其实很高效。</h3> <h3>表扬一下这位小老乡!任务布置后,一直在观望等待,看看形势不对,才开始动手。因为DIY5和电创大赛作品,可以“双向提交”。所以并没有要求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可以自由选题,基本能讲明原理就算数。这个纯数电的作品,其实超出了他的知识基础。不要紧。有!就够了。保持上进保持探索,原本来的更重要。</h3> <h3>他的作品。摇摇棒。目前设有三种图案:开关切换,摇起来便可以显示。给他的任务是回去修改图案,让文字符号更有辨识度。说白点,让作品看起来像自己的!</h3> <h3>陈雨凡组的作品。电创大赛的投稿作品…温度记忆杯垫。感觉还不错!</h3> <h3>这个火灾报警器做的很别致。有四个方位的探头和四个方位的对应应急处置。程序自己编写,工作还不错,演示了一把,加紧后期制作,就可以提交审查了。</h3><h3>主要完成人:刘富公</h3> <h3>不错!</h3><h3>刚刚在线上提交的,我还不知道作品名称和功能。记录一下,回头补上!</h3> <h3>还有一组准备参赛的作品。</h3> <h3>有时间也会生气和焦虑。</h3><h3>茶,大概是好东西。可以不断的“拿起,放下”。几个回合下来,情绪也会自然安静。何况都是新入手的春茶。</h3> <h3>气的再不行了,就把自己的作品通电工作一下,可以治疗诸如“老年痴呆,抑郁症前兆”什么之类的。</h3> <h3>总体感觉还是很好的。</h3><h3>感性的总结一下阶段学习情况。</h3> <h3>偶遇电气院导航教研室陈永冰教授的《导航系统接口技术》课,安静的建设和改革了十年。富有成效。快下班时交谈的一个时间段,非常感慨。学校有一批这样的教授这样的课程,我们应该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扎实有效!顺便索要了一整套教材和实验器材。都是陈教授的心血凝结。点赞!!</h3> <h3>教学环境可以倒逼教学方法的改革!</h3> <h3>“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h3><h3>有人发了,我就截图留下来。这就是朋友圈的好处。</h3> <h3>读书也可以让人宁静</h3> <h3>正好航大杨明老师分享了任总的办公室。豪气一派!!</h3><h3>钦佩任总的大气、踏实和包容!</h3> <h3>和任总办公室一比还是缺点啥!</h3> <h3>日常,偶尔也会调侃一下。生活需要自嘲!让自己没事的时候可以笑一会儿。</h3> <h3>持续的交流!</h3><h3>“回归”一词不仅是教育部机关的号召,的确应该是共识。本没有那么复杂,可偏偏就很复杂。常识,本分,初心,梦想!环环相扣。</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这辈子很自豪,我帮学生培养一辈子受用的能力!我这一辈子很自豪,我让很多学生对学习都很有热忱!我这一辈子很自豪,我教出在未来很有竞争力的孩子!”</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后慕课时代,如何成为一个不可取代的老师?就是我所悟出的这句话:‘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of the student'!”</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为未来而教》</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台湾大学 电机系教授 叶丙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