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之精神内核》

禅舞·青桦

<h3>  要谈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内核,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字上展开:佛老二家讲中道,儒家讲中庸,医家讲中和,武家讲中正,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我们的国家叫中国,且见这个“中”字在我们中华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何为中?它有什么象征性呢? <br></h3><h3> 中者,大道也!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那个如如不动的平衡所在即为“中”。“口”像一个圆,寓意人的生命轮回和道体所在。“丨”代表着立于天地之间的体用所在-心性。故,要解中国古典舞之内核,先应了解中国文化之内核,或更加确切的讲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h3><h3> 人本无好坏优劣之分,因为它的“心性本体”都是圆融净澈无染的。但人有不同,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人所产生的文化相貌又截然不同。比如中国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普遍具有鲜明的标签性和辨识度,而我们汉族文化的标签性何在?</h3><h3> 恐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为什么?因为太博大太包容太多元,正因为如此,它无形无相、无影无踪、无边无界,像一朵白云在舒卷,像一团清气在缠绕,看不见摸不到,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反之,这「无形无相、博大包容」的特点正好成就了我们汉族文化的精神属性。</h3><h3> 中国古典文化(汉族)是圆融的、缠绕的、舒卷的,更是含而不露、似露非露的,绝不是张扬的、跋扈的,刻意外放外露的。中国古典文化又是深沉而质朴、高雅又空灵的,如厚德载物,如空谷幽兰。何为厚德?厚德就是大地,默默承载生发万物而不张扬;何为空谷?空谷就如大海,悄然融冰川于胸怀而不彰显。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我们的古典文化,我想到的无非“静默”二字。万事万物都有它自然的发展轨迹,无需喝彩无需鼓掌,更无需人为刻意造作,无为之法即为上法。</h3><h3> 回到中国古典舞,当今古典舞的技术无可挑剔-漂亮精彩,高难度技巧腾空翻转令人瞠目结舌,鼓掌称赞之余试问我们中国老祖宗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故,舞蹈作为舞台艺术需要适当的释放式、外露式、放射式的表演,可文化只是用来表演的吗?文化应该是信息的传递、心性的启悟、人生的导引,到最后则是将此精神实践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h3><h3> 舞蹈固然以“美学”作为理论基础,但是美至少分外在美与内在美,或者说外形美和涵韵美。当今古典舞可以说外形美远远大于多于了内在美,看起来很美的的舞姿其实经不起更多的品咂,更多的是漂亮的外壳和流动的雕塑,缺少了至关重要的灵魂所旨-文之心。</h3><h3> 想跳好古典舞,必须要从中国古典文化之根上下功夫:佛家的明心见性,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诚心正意,心学的致良知等等,他们都在讲什么?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之根和中华精神是什么?要在「究竟」上去做学问、做研究,而不要只在一个「外壳」上去做雕磨。</h3><h3> 正所谓佛家有言:著相修行百千劫,离相修行刹那间,但可悲的是大部分人不论在艺术之道上还是人生之道上都著在了外形外壳上而迷不知返。在所有的肢体文化中我个人最推崇的是太极,他把中国文化的形与质完美的结合,时时处处刻刻都在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舞蹈还分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太极怎么就可以做到无分别、无比较、无男女、无美丑?这正是太极之宗-无极之相,即相对的相对是绝对,也是佛家所言的:一真法界。在当今舞坛在此方面做的最好的我认为是林怀民先生的《云门舞集》,在此不必赘言,看过的,懂的,自然懂。</h3><h3> 除了形,再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气。太极是在任督二脉或中脉上做着气的循环🔄,古典舞虽也讲此,但考虑到舞蹈追求的挺拔轻盈的美学特质,在气息上还是重提轻沉。在太极中更多的是松沉劲,那必然它的气息要求是重沉轻提,如此脚下才能生根,气入丹海。实则,松沉空静是与中国文化相应的,是与道相应的。这也就是金星老师当年初去美国,国外舞蹈家对她古典舞的评价:你这是体操,不是舞蹈啊?差就差在了这口“气”上吧。</h3><h3> 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实则用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道可道,非常道」也正说此意,真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h3><h3> 然,艺术之道无它,求其“真心”而已矣!那颗“真的心”就是中华文化与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内核所在,可我们要找到它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