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挣钱如同往一个水杯中倒水,水杯里的水绝非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据水杯容量的大小。就倒水而言,无论我们往一个水杯倒多少水,真正属于我们的永远是一杯水,多余的水都会溢出去。 <br> “杯水现象”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生活中赚到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再去赚更多的财富时,有时即使赚到手,这些财富便会因为我们的财库[水杯]无法容纳而流失。可以说我们挣多少就流失多少,这跟往一个水杯里倒水又溢水是一个道理。 <br> 赚钱和倒水的不同之处在于,倒水是随时满随时溢,赚钱则是满了并不一定马上溢,而是有早有晚。有时甚至会滞后好几十年,杯子里面的水才会溢出,也就是说无论水什么时候溢,都不会给我们多留一口、一滴,我们的财富永远是水杯里面那么多。 <br> 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水杯,每天、每月、每年甚至一生所需水分的总量肯定有个最高上限,具体到每天来说,我们人体一天平均要补充八杯水,我们喝八十杯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是这八十杯水肯定超过我们人体上限,大部分水不仅会被我们人体吸收,还会很快排出体外(相当于多余的水溢出水杯),同时额外增加我们人体肾脏的负担,给我们身体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和很多贪官贪污了巨额财富最后被绳之以法是一个道理)。 <br> 赚钱如此,花钱消费也是如此,比如我们一天正常的花销是两百元,花两千元可不可以?花两万元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拿很多奢侈品来说它的实际价格就是几百元,我们花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它们买回家,心理是满足了,可实际享受的还是几百元这部分,多余的财富已经通过商品的牌子全部溢出,等于我们实际拥有的还是原有的那一点。 <br> 不过决定每个人财富水杯的容量是不一样,个别人差别会很大,有人每月享有数万财富,水杯还只是没了个底,有人刚过几千元,便已经溢的稀里哗啦了。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与别人攀比,人比人气死人,人生财富水杯容量的大小也是一个很好的见证。<br> 俗话说“人为财死”,人为什么会为财死?究其原因还是不顾财富水杯容量大小拼命往杯子灌水,导致杯子爆裂,人财两空。<br> 我们现代人生活好了,各种营养食品应有尽有,很多人为什么还会因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原因就在于我们人体这个杯子早已被各种营养塞满,新的营养虽然很多,却无法进入我们身体,我们吃的越多溢出的越多,真正有用的东西却很少被身体吸收,于是我们的身体便会时常处于某些营养缺乏状态,长此以往,身体哪有不生病的? <br> 人的欲望也是一个水杯,水杯满了,只能任其恣意横流。中国人几千年来多是一夫一妻制,可见一夫一妻对于满足男女彼此生理欲望恰如一杯水,不多也不少。古时皇帝们因为可以随意占用女人,于是便三宫六院,佳丽数千,而真正能为其享用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人,不过是“一杯水”而已。很多人想多吃多占,日夜发泄着他们那么点情欲,到头来酒色伤身,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最后算笔总帐,还是“一杯水”那么多,生命却因此嘎然而止,你说他亏不亏? <br> 这两年亏钱的人很多,他们 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会寻找亏钱的原因,继续努力赚钱,结果往往是越赔越多。其实相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他们遇到生意不好或是一直亏钱的情况,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财富的水杯满了,财富在不断往外溢,表现出来的决策失误也好、运气不佳也罢,不过是是“水满则溢”这一表现形式而已。他们能够选择的就是停下来,停下来则海阔天空。我身边很多人现在什么也不干,一直在吃老本,生活居然也过的十分逍遥自在。<br>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这个知足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容易满足,而是知道自己水杯里的水满了,水足了,于是他自然常乐。现在很多人理解生活中的乐,不是关注自己水杯里的水是否充足,而是关注自己水杯里的水是否比别人多,这样他怎么可能幸福,怎么可能常乐? <br> 我们应该明白水杯里的水再多,溢出部分终究不是自己的,自己何苦要选择无止境的物资与财富追求呢?如果懂得在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倡的“无为”,懂得在无为中享受生活的满足与快乐,岂不是其乐无穷?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得到越多越不满足,到头来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会离他们远去,人生的不幸大多都源于此。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