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作者: 平衡</b></h5><h5><b>摄影: 平衡 骑友滨</b></h5> <h3><b>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b></h3><h3><b><br></b></h3><h3><b>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b></h3><h3><br></h3><h3><b>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b></h3><h3><b><br></b></h3><h3><b>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b></h3><h3><b><br></b></h3><h3><b>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b></h3><h3><b><br></b></h3><h3><b>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b></h3><h3><b><br></b></h3><h3><b>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b></h3><h3><b><br></b></h3><h3><b>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b></h3> <h3><b>第一天,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计划骑行京杭大运河的梦想兑现了。</b></h3><h3><b><br></b></h3><h3><b>可是,出师不利,搬运自行车过程中,在楼道里碰伤了手臂,破了点皮。刚骑出不远的路,自行车就罢工了,飞轮坏了,赶紧找修车铺,一位正在遛狗的女士见到偶的这种窘境,过来告诉偶附近的修车铺。到了修车铺,车铺的老板是一位热心肠的人,给了偶一个使用过的旧飞轮,并且提供工具,让偶自己动手修理,半个多小时后车修好了,没有收取偶任何钱款,并预祝偶骑行顺利。</b></h3><h3><b><br></b></h3><h3><b>由于时间耽搁,一个上午几乎就浪费了,原来计划是骑行到嘉善的,最后只能在枫泾住宿。</b></h3> <h3><b>第二天,早餐后就装行李启程,首先骑行到嘉善,再骑行到嘉兴,由于天气比较热,想节省点体力,选择了坐公交车前往海宁(折叠自行车可以上公交),并再次坐公交车前往盐官古镇。</b></h3><h3><b><br></b></h3><h3><b>晚餐后去古镇逛逛,看看盐官古镇夜景。</b></h3> <h3><b>古桥。</b></h3> <h3><b>飞檐托月。</b></h3> <h3><b>店铺打烊了,店主正在上排门板,一块块地井然有序。</b></h3> <h3><b>店主正在把最后一块排门板放好。</b></h3> <h3><b>古镇夜色。</b></h3><h3><b><br></b></h3><h3><b>盐官镇(Yanguan Town)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观潮旅游胜地,盐官观潮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b></h3><h3><b><br></b></h3><h3><b>盐官镇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沪苏杭的中心位置。东濒钱塘江,南部紧靠杭州下沙大学城,边界距杭州市政府仅有十余公里,杭州城环城高速路穿境而过,已深度融入杭州“一小时生活圈”。</b></h3><h3><b><br></b></h3><h3><b>盐官是良渚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2200年前吴王刘濞所置司盐之官于此,地以官名。盐官古称“海宁”,属杭州府管辖,为历代海宁州(县)治所在。是享誉海内外的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胜地,也是中国唯一的潮乡。</b></h3> <h3><b>盐官古镇夜景。</b></h3> <h3><b>疑似银珠落飞檐。</b></h3> <h3><b>第三天,早晨六点整前来观看店铺开门营业的场景,拆排门板开门营业啦。</b></h3> <h3><b>木结构的建筑外立面。</b></h3> <h3><b>宁静的街道。</b></h3> <h3><b>建在小河边的农家住宅。</b></h3> <h3><b>三孔古桥。</b></h3> <h3><b>古老的石板路。</b></h3> <h3><b>木结构建筑的桥。</b></h3> <h3><b>早晨7点前进入观潮胜地公园是不收取门票的。</b></h3><h3><b><br></b></h3><h3><b>观潮胜地公园: 位于盐官镇南,南临钱塘江,北靠杭金公路。公园为东西向狭长地形,全长1360米、总占地16.24公顷。抗战前,海塘一带已有海滨公园。1994年起,重建海滨“观潮胜地公园”。</b></h3><h3><b><br></b></h3><h3><b>主要景点:园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鱼鳞石塘、明代占鳌塔、孙中山观潮亭-天风海涛亭、毛泽东观潮诗碑纪念亭、乾隆手植古朴、史量才纪念碑、镇海铁牛等景点;景观海塘、2座观潮楼、6个观潮台是天下奇观海宁潮的最佳观赏点;白石台广场集大型节庆活动、游览观赏、文艺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是观潮胜地公园的标志性建筑。</b></h3><h3><b><br></b></h3><h3><b>牌坊。</b></h3> <h3><b>占鳌塔。</b></h3><h3><b><br></b></h3><h3><b>位于海宁盐官观潮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登塔俯视,盐官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杭州之玉皇、硖石之东山也隐隐可见。</b></h3> <h3><b>1923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节,应徐志摩邀请,任鸿隽、朱经农、曹诚英、胡适、陶知行、马君武、Ellery(艾洛莉)、陈衡哲等一行人,前往海宁观潮。</b></h3> <h3><b>鱼鳞海塘。</b></h3><h3><b><br></b></h3><h3><b>在占鳌塔东西两侧的1000米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而闻名于世,其筑造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历经数百年的潮水冲击依然“力障狂澜扶砥柱”,被誉为“捍海长城”。</b></h3><h3><br></h3><h3><b>鱼鳞石塘的修筑方法十分特别,全部用整齐的长方形条石,呈“T”形,自下而上顺次叠砌。为了解决钱塘江水流冲刷、掏挖塘身造成的技术难题,古代中国人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稻米的一个特点:粘性,来代替惯用的粘合剂。每块条石之间用最具粘性的糯稻米打浆、灌砌,再用铁锔扣榫;石塘顶部使用铁锭扣锁,防止松脱;塘身后加帮土墩护塘。这样的塘,从侧面看塘身,层次排列如同鱼鳞,整齐美观且坚固,所以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鱼鳞石塘”。</b></h3><h3></h3><h3><b>现有海塘高度,只能防御20-25年一遇的洪潮水位,加固工程将其抬高到防御百年一遇,还能抵御12级台风入侵时掀起的大浪。</b></h3> <h3><b>在阳光的照射下,那海塘就像鱼鳞般银光闪闪,煞是好看。</b></h3> <h3><b>镇海街。</b></h3> <h3><b>中山亭。</b></h3> <h3><b>毛泽东观潮亭。</b></h3> <h3><b>城楼。</b></h3> <h3><b>御碑亭。</b></h3> <h3><b>御碑。</b></h3> <h3><b>盐官京杭大运河终点。</b></h3> <h3><b>盐官上河水闸。外面是钱塘江。</b></h3> <h3><b>盐官到杭州沿钱塘江的翁金公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骑行在路上,非常惬意。</b></h3> <h3><b>骑行路上见到的乡村小公园。</b></h3> <h3><b>中午时分从盐官古镇出发,</b><b>沿着钱塘江边的翁金公路,骑行到杭州凤起路大桥,全程有46公里的路程。</b></h3><h3><b><br></b></h3><h3><b>杭州凤起东路运河大桥。</b></h3> <h3><b>杭州凤起路桥上,桥下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b></h3><h3><b><br></b></h3><h3><b>我在桥上留影纪念。</b></h3> <h3><b>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上的三堡船闸。</b></h3> <h3><b>有船在过闸。</b></h3> <h3><b>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船只来往的繁忙景象。</b></h3> <h3><b>第四天,早晨去西湖边,原想绕西湖骑行一圈,可是到了那里一看,心凉了。</b></h3><h3><b><br></b></h3><h3><b>现在的西湖边好多地方都围起来了,禁止自行车通行,绕湖骑自行车的想法只能取消。不得已只能在西湖边的某个地方走走,坐坐,再一次欣赏西湖美景。</b></h3><h3><b><br></b></h3><h3><b>西湖: 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著称。</b></h3> <h3><b>西湖边的留影。她微笑着看着她的坐骑,在沉思……。</b><br></h3> <h3><b>欣赏了一会儿西湖的美景后,就离开西湖。准备前往京杭大运河边上的富义仓。</b></h3> <h3><b>富义仓: 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b></h3><h3><b><br></b></h3><h3><b>义仓是旧时中国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隋唐已有。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霞湾巷8号,京杭大运河畔。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其南面是反映接驾文化的御码头,往北是佛文化气息浓厚的香积寺和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为特色临水古街——胜利河美食街,西则与运河特色画舫“乾隆舫”隔河相望。</b></h3><h3><b><br></b></h3><h3><b>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b></h3> <h3><b>富义仓的大门口,没有大大的招牌,只有那小小的三个字。</b></h3><h3><b><br></b></h3><h3><b>为了参观富义仓,而自行车又不能入内,只能想办法了。与富义仓的门卫和工作人员商量,能否把行李放在门卫室,把自行车停在景区外,意想不到的惊喜是他们居然一口答应,可以把行李放在他们的门卫室。这样就能安心地参观富义仓了。</b></h3> <h3><b>石碑上(前)刻着京杭大运河的流向,及流经的城市和县镇。</b></h3> <h3><b>石碑上(后)是富义仓在杭州京杭大运河的具体位置。</b></h3> <h3><b>富义仓原来的建筑。</b></h3> <h3><b>富义仓后面的大门。</b></h3> <h3><b>码头。</b></h3> <h3><b>御马亭和御码头石碑。</b></h3><h3><b><br></b></h3><h3><b>御码头为帝王的御用码头,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分别六下江南,巡幸杭州,走的都是运河水路。皇帝的船队都在这一带停泊上岸,登上在此等候已久的车马仪仗队进入杭州城。御码头主要由运河码头、南薰轩和碑亭三个部分组成。</b></h3> <h3><b>刻有“富义仓”的石碑。</b></h3> <h3><b>华光桥原为胜利河上的一座石拱桥,在京杭大运河与胜利河交汇处。于2006年重建,新桥为三孔石拱桥,连通富义仓与霞湾公园,桥高6米。</b></h3> <h3><b>参观富义仓后,骑行了4.5公里,来到拱宸桥。</b></h3><h3><br></h3><h3><b>拱宸桥: 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清光绪十一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桥东西两岸分别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b></h3><h3><b><br></b></h3><h3><b>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该桥位于杭州市运河文化广场,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b></h3> <h3><b>行走在拱宸桥上。</b></h3> <h3><b>京杭大运河繁忙的运输船队。</b></h3> <h3><b>拱宸桥旁运河文化广场上的得光清茶馆。</b></h3> <h3><b>拱宸桥旁运河文化广场上的连体商铺。</b></h3> <h3><b>我在运河文化广场与雕塑合影。</b></h3><h3><b><br></b></h3><h3><b>小朋友说: 杭州欢迎您!大运河欢迎您!</b></h3><h3><b>我握着他的手说: 谢谢你小朋友!</b><br></h3> <h3><b>小朋友说: 奶奶,这个事不是我做的。</b></h3><h3><b>奶奶微笑着说: 知道啦,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好样的。</b><br></h3> <h3><b>游览完拱宸桥后,又马不停蹄地骑往广济桥,行程22公里。</b></h3><h3><b><br></b></h3><h3><b>广济桥: 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内。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陈守清募建。附近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厅、郭璞井、水南庙。</b></h3><h3><b><br></b></h3><h3><b>广济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此桥造型秀丽,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水平全长78.7米,宽6.12米,矢高7.75米。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作为遗产点正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b></h3><h3><b><br></b></h3><h3><b>自行车就停放在桥下的一家甜品店门口,上了锁,行李就绑在车上,不管不顾地游玩起广济桥,游玩了一个多小时后返回停放自行车处,发现行李物品安然无恙,没有翻动痕迹,一件也没有缺失。</b></h3> <h3><b>广济桥桥面。</b></h3> <h3><b>经过风风雨雨的六百年后,桥面上的石板已变成高低不平、略有残缺不全的模样。</b></h3> <h3><b>虽然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石板上的防滑纹路依然清晰可见 。</b></h3> <h3><b>陈守清,宁波鄞县人,行商,生卒不详。时广济桥久益倾圮,交通不继,人以舟济,岁有溺毙者众。守清悯焉。为葺此桥,其断息割爱,游走京师,遂钱赀广聚,今之广济长桥系明代弘治十一国庆年(1498)鄞人陈守清募建。世人感念,誉之为“广济桥之父”。</b></h3> <h3><b>广济桥已经成为塘栖古镇景区的一部分,桥下的小商小铺比比皆是、琳琅满目。</b></h3> <h3><b>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广济桥附近河岸两边的民宅。</b></h3> <h3><b>塘栖古镇一景。</b></h3> <h3><b>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宗师,并不是炒作出来的。正是他从之前流行的相地术中单独提取出了“风水”二字,“风水术”才从此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可以说,与孔子的儒家文化一样,郭璞的风水理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甚至左右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及至今天,风水术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b></h3> <h3><b>郭璞井。</b></h3><h3><b><br></b></h3><h3><b>郭璞古井位于广济桥南岸,距广济桥不远。相传,此井系东晋文学家郭璞所建。郭璞精通阴阳八卦,井址选中了地下水脉,水位竟高出塘河水位约六尺,其味甘冽冠于诸井。据光绪《塘栖镇志》记载:康熙己巳年,玄烨帝南巡,驻骅镇西,汲此井以供茶水。乾隆年间,里人卓晁书“郭璞井”额于上。道光年间重修,里人徐晟镌“汲古”两字于砖嵌诸壁。后因年久失修,匾石俱废,后人均以为是普通水井。</b></h3> <h3><b>感受: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运河文化保护做得很好,景点都是开放式的,又有许多介绍,吸引了一大批对运河文化感兴趣的游客。</b></h3> <h3><b>未完待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