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爱孩子”与“立规矩”是一道单选题吗?今天与您分享一篇文章,规矩必须立,但要讲方法。</h1><h1> </h1> NO.1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h1><h3> </h3><h1>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而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h1><h3> </h3><h1>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h1><h1>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h1><h1>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h1> NO.2 <h1> 对孩子立规矩,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h1><h1><font color="#ed2308"> 🌟1.有些事,不能惯</font></h1><h1>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h1><h1>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font></h1><h1>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h1><h1>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h1><h1>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font></h1><h1>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h1><h1>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h1><h1>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h1><h1>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h1><h1>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h1><h1>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h1><h1>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h1> NO.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h3><h1><font color="#ed2308">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font></h1><h1>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h1><h1>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h1><h1>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font></h1><h1>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h1><h1>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font></h1><h1>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h1><h1>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你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你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h1><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