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一)——用镜头记录历史

禹辛

<h3><b>照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b></h3> <p class="ql-block"><b>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成长于红旗下的第一代人,最难忘的,莫过于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不得不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b></p><p class="ql-block"><b>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b></p> <p class="ql-block"><b>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b></p> <p class="ql-block"><b>1969年天津市河东区下发给知青的上山下乡通知书</b></p> <p class="ql-block"><b>浙江省杭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下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光荣证”</b></p> <p class="ql-block"><b>中国的第一批知青。</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1952年一批云南省昆明市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进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开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家家户户欢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带着简单的行装。火车站上,随着汽笛的长鸣,这些年轻人的命运,正在发生着人生的重大转折。</b></p> <p class="ql-block"><b>胸戴大红花的知识青年满怀激情上山下乡</b></p> <p class="ql-block"><b>知青临行前在北京火车站前合影留念。</b></p> <h3><b>奔赴南阳建设新农村的知青</b></h3> <p class="ql-block"><b>慈父送爱女插队务农</b></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代,大都是新中国创立后的第一代儿女,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都受到英雄主义的熏陶。</p><p class="ql-block">在逆境和曲折当中,1700万知青中的多数人用青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他们在荒原戈壁、热带雨林、农村边疆,在苦难中铸就辉煌,他们屯垦拓荒,辛勤耕作,修桥筑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推广农业科技、传播农机知识、抢险救灾,医疗济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曾经造福一方。现在许多当地干部,都曾是当年知青老师们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b>北京知青在云南西双版纳孟遮公社青年点前“读历史”(即读报纸,由于当地交通不便,青年点每隔3天才能看到报纸,他们戏称迟来的读报纸为“读历史”)</b></p> <h3><b>知青赤脚医生为村民老大爷诊病</b></h3> <p class="ql-block"><b>1971年5月辽宁省凌源县瓦房店公社组织参观团,其中包括优秀知青代表,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取经。</b></p> <p class="ql-block"><b>1973年辽宁省本溪市石桥子公社表彰优秀知识青年</b></p> <p class="ql-block">本溪市早在1957年,就有203名知识青年分别到南芬、牛心台等7个生产合作社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1962年精简,全市动员2000多名城市闲散社会青年上山下乡,除大部分安排在本溪地区外,还安置到营口、开原、凤城、辽阳等外市县500多人。</p><p class="ql-block">对初、高中毕业生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全部动员上山下乡。1968年10月,组织1966一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46145人全部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除少部分下到本市县、区农村外,大部分下到朝阳地区朝阳、凌源和建昌等县的偏僻农村。</p><p class="ql-block">从市直机关抽调500名机关干部,随本溪知识青年一起去朝阳地区,协助当地进行安置工作。</p><p class="ql-block">以后每年都有大批知青下乡。其中,1969年382人;1970年1652人;1971年4080人;1972年8492人;1973年6121人;1974年14563人;1975年2100人;1976年17665人(1975~1976年有608人下乡到昭乌达盟)</p><p class="ql-block">1972年市、县、区相继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从1970年开始,由于新建、扩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由下乡知识青年中招收新工人。凡下乡已满2年、表现较好者,经下乡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社员评议,生产大队党支部审查,人民公社党委审定,报县级批准即可回城工作。</p><p class="ql-block">1970—1976年,全市从知识青年中选调的新工人50930人,同时招收青年农民13586人。</p><p class="ql-block">1974年11月起,按省《关于1974年招收新职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1974年招收新职工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招收全民职工7132人,其中:从两县一区下乡知青中招收7223人,在城市招收工亡子女89人;招收集体职工6711人。其中:留城知青1600人。</p><p class="ql-block">由于城乡劳动力对流,城市和农村都有大量人员需要安置,使劳动就业工作中的问题日趋严重,椐1976年末统计,下乡知识青年下放户和非农业户子女以及留城、回城青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共有60000余人。</p><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26日,为及时解决知青就业问题,市劳动局发出《关于安置1976年下乡青年计划和办法的通知》,将1976年以前下乡的知识青年全部到家长所在单位归口安置为大集体工人。</p><p class="ql-block">本溪地区知青插队形式,开始是分散到贫下中农家里,1970年以后以生产队为单位组建了青年点,1974年发展到厂社挂钩,由工厂派干部协助社队共建独立核算的青年场、队。</p><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国务院知青办公室在本溪市召开了“全国知青工作现场会议”,本溪市知青办在会上作了题为“厂社挂钩建知青厂队”的经验介绍。</p> <h3><b>1969年8月辽宁省凌源县瓦房店大队后队知青在简陋的青年点前合影</b></h3> <h3><b>1971年辽宁省本溪市知青在碱厂堡修建大寨梯田</b></h3> <p class="ql-block"><b>河南省洛阳市知青下乡到许昌地区鄢陵县,在黄泛区腹地的陶城村,组建了五七青年大队,这是她们在田间忙中偷闲读书篇。</b></p> <h3><b>战天斗地、开荒种地</b></h3> <h3><b>1969年8月辽宁省凌源县瓦房店大队知青在棉花地劳动时的靓影,一名社员家的小妞妞也跟着凑热闹抢镜头。</b></h3> <p class="ql-block"><b>奋战荒山夺高产,多为革命做贡献。吉林省九台县三台子公社于家三队,知识青年和社员群众一起修大寨田。</b></p> <h3><b>知青与贫下中农一起学毛选</b></h3> <h3><b>1969年8月辽宁省凌源县瓦房店大队知青在小凌河畔</b></h3> <h3><b>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b></h3> <p class="ql-block"><b>兵团知青手捧语录</b></p> <h3><b>播下丰收的种子</b></h3> <h3><b>知青放羊倌</b></h3> <h3><b>知青养猪倌</b></h3> <h3><b>神采奕奕的女知青车老板</b></h3> <h3><b>知青女拖拉机手</b></h3> <h3><b>知青炊事员</b></h3> <h3><b>1965年周恩来总理到新疆军垦农场与上海知青亲切交谈</b></h3> <p class="ql-block"><b>知青还力所能及地宣传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文化。他们都有着一个信念,为早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b></p> <h3><b>优秀知识青年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辽宁省本溪市一中女知青在本溪县兰河峪学校任教期间,与初中毕业生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4年,程虹提前从高中毕业,来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一名下乡青年。程虹(右3)正在拉车送肥料上地。</b></p> <h3><b>军垦农场知青开展篮球比赛</b></h3> <h3><b>女知青劳动之余练臂力,加油啊!</b></h3> <p class="ql-block"><b>1968年江西省萍乡市武来功山侧新泉公社十八湾知青休闲时练单杠,知青们为他的精彩表演喝彩。</b></p> <h3><b>自娱自乐:在那遥远的小山村</b></h3> <h3><b>饶有兴趣的观看板报</b></h3> <p class="ql-block"><b>1976年上海知青徐杭州(右二)与北京知青李华、李秀研在跟老农工学打马草。</b></p> <h3><b>广州市红岭农场知青</b></h3> <h3><b>扎根农村一辈子,任重道远。</b></h3> <h3><b>大兴安岭林场知青战林海扎根边疆、革命到底</b></h3> <h3><b>巾帼英雄、不让须眉</b></h3> <p class="ql-block"><b>知青宣传队活跃在草原上</b></p> <h3><b>田间地头休闲间隙为知青战友唱上一曲</b></h3> <p class="ql-block"><b>知青跳舞</b></p> <h3><b>飒爽英姿</b></h3> <h3><b>洪湖水浪打浪,铁锨当摇撸。</b></h3> <h3><b>兵团知青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班</b></h3> <h3><b>1976年四川省江安县铁清园艺场知青收工回来在青年点前“刺绣”</b></h3> <h3><b>看看头型怎么样?快乐的手风琴来伴奏。</b></h3> <h3><b>1974年黑龙江省富裕县引嫩工程第二期工程胜利完工,尾山农场工程队的上海、天津、哈尔滨知青在工地合影</b></h3> <h3><b>云南省潞西县法帕乡拉应寨知青在青年点前合影</b></h3> <h3><b>迎着朝阳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知青上工去。</b></h3> <h3><b>运送农家肥</b></h3> <h3><b>饥肠辘辘时,看看她们吃得多开心啊。</b></h3> <h3><b>踩水车灌溉良田</b></h3> <h3></h3><h3><b>春天,初到农村的知青学习在冰冷刺骨的稻田里耙地。</b><br></h3> <h3><b>春耕犁地</b></h3> <h3><b>春耕运肥</b></h3> <h3><b>辽宁省抚顺县碾盘公社碾盘大队知青在稻田里使用机械化设备耙地</b></h3> <h3><b>双手提秧苗</b></h3> <h3><b>插秧比赛</b></h3> <h3><b>喜笑颜开的女知青</b></h3> <h3><b>我挑水来灌溉忙</b></h3> <p class="ql-block"><b>一望无边的田垄,即便大家都奋力争先,然而有时候一天都锄不到头。</b></p> <h3><b>小扁担三尺三</b></h3> <h3><h3><b>广东省徐闻县下桥公社插队知青身背洒药喷雾器</b></h3></h3> <h3><b>田间喷洒农药</b></h3> <h3><b>笑逐颜开</b></h3> <h3><b>凌河岸边稻谷香</b></h3> <h3><b>喜迎丰收</b></h3> <h3><b>手拿镰刀怀抱麦穗迎丰年</b></h3> <h3><b>收割</b></h3> <h3><b>脚踩打稻机稻谷飞扬</b></h3> <p class="ql-block"><b>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局荣军农场麦子抢场撮堆</b></p> <h3><b>喜获丰收</b></h3> <h3><b>簸箕稻谷</b></h3> <h3><b>沉甸甸的秋粮</b></h3> <h3><b>喜交公粮</b></h3> <h3><b>快来看啊我们种的大南瓜</b></h3> <h3><b>硕果累累</b></h3> <h3><b>晾晒棉花</b></h3> <p class="ql-block"><b>1972年,一群女知青每天劳动之前,在地头学习。</b></p> <h3><b>挥镐提锹奋战在工地上</b></h3> <h3><b>忆苦思甜</b></h3> <h3><b>奋战在水利大堤上</b></h3> <h3><b>谁说女子不如男</b></h3> <p class="ql-block"><b>兵团知青在营房前合影</b></p> <p class="ql-block"><b>时刻不忘学习</b></p> <p class="ql-block"><b>劳动间隙学习</b></p> <h3><b>交流学习心得</b></h3> <p class="ql-block"><b>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b>时光交错、岁月荏苒,五十年前,知识青年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肩负着屯垦戌边的重任,从大江南北奔赴广阔天地。经受了风霜雪雨的洗礼,也经受过艰苦岁月的锻造;使这群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白驹过,斗转星移;转眼间,当年的那些姑娘小伙儿,如今已是银丝染霜年近古稀,但知青们都不会忘记那些难以忘却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五十年虽然过去了,但五十年前的青春之火依然在燃烧着,知识青年识大体、顾大局;明辨是非;正直善良;顽强执着;阳光向上。他们用余辉,依然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增光添彩;依然为社会和家庭幸福尽责尽力;正因如此,他们这一代人问心无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让那段历史告诉未来,他们没有辜负知青时代的艰苦岁月,那是千呼万唤回不来,却是千秋万代传下去的一代知青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