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民风·平遥

奕欢

<h3>这是一所老宅。它今天的主人,在原建筑基础上精心修缮,将它打造成古典民宿——广贤苑。</h3><h3><br></h3><h3>广贤苑的前身是赵家老宅,始建于明朝,整体风格富丽沉谧、古韵浓郁。</h3><h3><br></h3><h3>老宅前院的一棵古槐,实在惊诧到我:上眺宛如虬龙盘结,下觑恰似卧龙匍匐,它通长20米、树冠面积达126平方米。</h3><h3><br></h3><h3>古槐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峥嵘屹立,被当地百姓誉为“神槐”。</h3><h3><br></h3><h3>可惜我来时花期已过,未能品嗅槐花飘香,却闻初夏微风拂搔槐叶发出的咻咻声,那叶动随风力大小声强渐弱,此起彼伏。我伫立观听,更觉似初春的狂歌。</h3> <h3>广贤苑主人颇善收藏,夫妻二人收集了很多历代瓦当,并将它们一排排整齐安顿在宅院大门过廊的一面墙上,高度已近墙头,与古槐相望。</h3><h3><br></h3><h3>仔细看,每一片瓦当雕花细腻,极富变化,有云纹、龙虎纹,难怪广贤苑主人偏爱有佳,也看得出主人对古代中国建筑的浓厚兴趣。</h3><h3><br></h3><h3>还有很多精美艺术品静置于宅院各处,游走其中,有如进入了一座私人博物馆。</h3> <h3>客房在宅院深处,两层木质阁楼极像秀楼,披红鎏金,喜庆非凡。阁楼立柱顶端的镂空雕花案大概讲述的是一段人物故事,纹理清晰,栩栩如生。</h3><h3><br></h3><h3>我透过一层客房的竹门帘窥视宅院腹貌,它神秘安宁,仿若传说。</h3> <h3>放下行囊,准备先去找点吃食,虽然美食不可辜负,但当下饱腹更重要。这让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介绍山西面食很有名,正是近水楼台,不妨一试。</h3><h3><br></h3><h3>阳光强烈,古城平静,街面上的青石透出深谙的黝黑的光。谁都能感觉到在午后29摄氏度的气温下步行不是件舒服的事;一些商铺还没有开张,我猜,只有入夜才能让它真正苏醒。</h3><h3><br></h3><h3>小城善食,是我在众多餐馆中挑出的一家,可能有眼缘,进门一口气点了六个菜;瞧菜也凭眼缘,名字好的选、品相好的选。菜品均以荞麦面为主,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加工、再冷热烹调:牛肉馏圪抖、浇汤栲栳栳、香辣筱面卷、凉拌碗托、牛肉臊子刀削面,当然还有平遥牛腱肉。</h3> <h3>本想返回住所暂作休息,路边的一对母子让我不禁停了下来。</h3><h3><br></h3><h3>儿子口持毛笔一笔一划地写,母亲坐在旁边帮他压纸。他们边上有一把遮阳伞,可能是因为出来的太早,而此时太阳已经转了方向,母子二人被抛到了阴影之外。</h3><h3><br></h3><h3>我站了许久,母亲抬头友好地冲我笑笑,继续帮儿子压纸;儿子写完一行,母亲赶紧拿走他嘴上的毛笔,让他休息。</h3><h3><br></h3><h3>对于一个四肢不健全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艰难的磨炼。他咪起眼睛抬头又低下,他的表情并不如母亲好看,他显得十分疲惫。</h3><h3><br></h3><h3>儿子的白布衫,在妈妈老旧的黑格子西装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h3><h3><br></h3><h3>母亲又把毛笔递给他,他又开始写。我没有注意他写的内容,只是利落工整的字迹足以让人赞叹。看样子他这样书写已经很久了。</h3><h3><br></h3><h3>终究,这是一门手艺;它能帮助儿子已一己之力堂堂正正地养活自己,不会因为残疾寄人篱下,不会因为怜悯被人施舍。母亲总有离开的时候,那时候,他该是坚强的、独立的、不辜负的。</h3><h3><br></h3><h3>古城中有多少这样的手艺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心中所愿吃苦奋斗,他们或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就在这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h3> <h3>入夜的古城,终于开始沸腾,随街而建的各色酒吧,歌声交织在古城高处,“土”形街道一片灯红酒绿。</h3><h3><br></h3><h3>一辆游览车突然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我下意识地收紧胳膊,接着一辆摩托车又擦肩而去;走在前面的游览车转弯被堵,其他几辆游览车、自行车和行人被死死封堵在那里……</h3><h3><br></h3><h3>或许,此刻的繁复冗杂,就是这座城近三千年历史文化、晚清时期中国金融中心发展到今天应有的样貌。县衙 、文庙 、日升昌票号等等古迹也正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着古城今日的变化。</h3><h3><br></h3><h3>我听到一个小女孩稚嫩地对一个年轻姑娘说:姐姐买朵花吧,明天是母亲节,送妈妈一朵花。年轻姑娘手挽着妈妈停下来,互相望望,摆摆手走了。小女孩快乐地跑开。</h3><h3><br></h3><h3>看得出孩子并没有什么失望,这是一个商人所要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她如实地反应着晋商后代的禀赋,大概她缺乏的只是经验。</h3> <h3>而对于游子来说,古城可能是维持生计的最好地方。他们迁就梦想,独自往来,拿一把吉他在入夜的时候轻轻弹唱。</h3><h3><br></h3><h3>总感觉他们尝尽人世间的悲苦薄凉;总感觉他们是有故事的人……</h3><h3><br></h3><h3>古城不是终点,他们会跟随梦的脚步迁徙,他们是候鸟,他们的梦在路上。</h3><h3><br></h3><h3>歌手把自己的原创歌曲《梦想在路上》铺在地面,在他脚边,仿佛时刻提醒自己——不放弃。</h3> <h3>每一座城都少不了动物居民,它们俨然成了主人的“主人”,不喜不悲,不骄不躁,稳妥妥度过每一天的时光。它们可以看一整天车水马龙,看一整天人流熙攘。</h3><h3><br></h3><h3>“小白”在等它的主人回来,百无聊赖又诚心实意,它的样子怪诞可爱,它的从容更像是这座城的主角儿。</h3><h3></h3> <h3>清晨时,雨来了。古城温度骤降,仿佛是要把深秋所有的凉都还回来似的。每一条街的青石路都在薄薄的水光中跳动,泛着自在的、晃白的冷光。</h3><h3><br></h3><h3>浓重的商业化气息扑面而来,束缚内心的自由,我且疾步快行,搜索补给心灵的些许“养料”。</h3><h3><br></h3><h3>然而斜风乱雨交错,人在伞下也湿了衣袖,一时间凉意来袭……</h3> <h3>可如此凉意,盖不过独自游玩的陌生小哥那并不陌生的微笑、盖不过工艺品商店胖妹子羞涩的口哨演绎、也盖不过慵懒老迈的大金毛对孩子的友好善意——凉凉古城中最强烈的暖,就这样缓缓地接二连三地流淌到我身边。</h3> <h3>在古城中游走,除了能感受到晋商文化气息,还能感受到百姓生活的温度。这些定居或是流动在古城中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汇集延续成今日的起早贪黑和迎来过往,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活动,才让古城始终保持热情。</h3><h3><br></h3><h3>古城的氛围与我生活的环境相较,呈现出极大的反差;如果用“琐碎”来概括我对古城民风的最初印象,那么我生活的城市就是“至简”的典范。</h3><h3><br></h3><h3>说实话,这样的“琐碎”,太容易让我这个过客疲惫;而这样的“琐碎”,却又是古城居民对未来的苦心经营。</h3> <h3>平遥古城作为晚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中心,成功地传承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它并没有刻意迎合,它只是在自然地生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时代文明的最高体现。</h3><h3><br></h3><h3>到现在,古城能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平遥人的智慧所在。如果说还有遗憾,我认为就是古城今天令人不安的热切。</h3><h3><br></h3><h3>城池外,多少人想来这里顾望历史,体会时空的峥嵘;而我在封闭的城池里,却不知道还有多少美好的期遇值得下次再会……</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奕欢于宝鸡</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2019年5月19日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