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5月18日清晨,口述历史采访小组王海滨,夏洛宁,蒋怀利,周启民一行四人,驱车由南京出发,赴安徽滁州采访新四军四师老战士周景杭。</span></p> <h3>抵达滁州市第一医院时已是上午九时许。</h3><h3>我们来到周景杭前辈所住的病房,当得知我们都是新四军的后代,并且知道王海滨就是他老首长老战友的儿子时,老人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老泪夺框而出,紧紧抓住王海滨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陪同我们一块儿前来采访的周老的孙子和陪伴在周老前辈身边的阿姨说,从来就没见过周景杭前辈这样的激动,这样的流过眼泪。</h3> <h3>周老像见到久别亲人般不加掩饰的迸发着内心深处的情感。</h3> <h3>王海滨充满激情的对周景杭老前辈说:见到您,就像见到了我们自己的父母。</h3> <h3>我们这个采访小组中夏洛宁的父亲也是骑兵团的,老人知道这些情况,心里得到了极大的宽慰。</h3><h3>周景杭老前辈是我们采访过的老战士中为数不多的在战斗一线经历过烽火硝烟战场的一名军医。</h3> <h3>周景杭,1926年7月出生于安徽五河县。1941年淮北中学参加革命,:1942年3月参加新四军4师,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4师11旅卫生学校学员,1942年10月4师直属休养所卫生员。1943年11月新四军4师骑兵团卫生队卫生班长。1945年初任3大队卫生员。1946年3月华中野战军9纵骑兵团助理军医。1949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团军医。1952年后历任徐州第4坦克学校军医、沈阳坦克3师军医。1961年转业,在蚌埠地区卫生局、滁州地区卫生局工作。现已93岁高龄。</h3> <h3>新四军骑兵团隶属于新四军四师,是新四军所辖七个师及各旅各纵队中唯一的骑兵部队。</h3><h3>以下附几张新四军骑兵团转战江淮大地的图片资料。</h3> <h3>周景杭老前辈让其孙子周乃朋从家里带来了老人家诊藏多年的奖章,纪念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等纪念品。</h3> <h3>这是解放初期周景杭使用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h3> <h3>从左至右: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解放奖章,独主自由奖章。</h3> <h3>短暂的工作交流和分工。</h3> <h3>架设好录像设备。</h3> <h3>采访正式开始。</h3> <h3>周景杭前辈思维清晰,表达准确,回忆讲述着过去的一个个战斗经历。</h3> <h3>周景杭前辈说,当时整个骑兵团仅有一个卫生班,他本人任班长,全班最多时也只有八九个人,骑兵团基层作战单位连一个卫生员(兵)都分配不到。</h3> <h3>整个卫生班人员不足,但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医药及设备,包扎伤口的绷带,纱布奇缺,反复使用都不够,就连最基本的清创消毒水都没有。</h3> <h3>许多受伤的战士既便从战场上抢救下来,医疗条件和环境极其的恶劣,因缺血少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的牺牲。</h3> <h3>周景杭前辈总是认真的聆听主持人的提问,然后再做回答。</h3> <h3>蒋怀利(左)和夏洛宁(右)正在为周景杭老前辈采集:手模。</h3> <h3>采访进入后半程,王海滨特意给周景杭前辈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纪念章。</h3> <h3>纪念章由我代表采访组敬赠给周景杭前辈。</h3> <h3>结束采访前王海滨思考着,怎么对周景杭前辈进行一次更深入的现场即兴采访。</h3> <h3>王海滨提问了一些周景杭前辈与其父亲的一些战斗,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兴趣的故事。</h3> <h3>骑兵团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发扬革命的乐观精神,周景杭前辈回忆起在骑兵团文艺晚会上,王海滨爸爸创作的一段快板:</h3><h3>从山东到山西</h3><h3>经过柏林到巴黎</h3><h3>华盛顿休息两点半</h3><h3>坐着飞机苏联去</h3><h3>斯大林见我敬个礼</h3><h3>我说自己同志别客气。</h3><h3><br></h3><h3><br></h3> <h3>王海滨打开手机相册,周景杭前辈看到王海滨爸爸骑兵团时期的老照片,感慨万千。</h3> <p class="ql-block">临别时,我们和周景杭前辈在医院的走廊上拍了一张合影照。</p> <h3>鸣谢:周乃朋同志(周景杭前辈的孙子)为此次采访的联络,采访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并全程陪同,协助采访,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h3> <h3>返回南京时,天气突然变的好起来,今天的采访非常的顺利,我们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h3><h3>谢谢观赏与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