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茨中村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燕门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澜沧江峡谷两岸的一个缓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境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茨中天主教堂",居住着藏、汉、傈僳、纳西、白族、怒族等七种民族,主要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七种民族,三教并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有"小香格里拉"的美誉</p> <h3>冬天的澜沧江峡谷,江水清澈无比,映着天空呈现一片蓝色,峡谷中有个依山傍水,美丽幽静的小山村------茨中村。</h3> <h3>茨中村居住着藏、汉、傈僳、纳西、白族、怒族等七个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团结稳定,就如一处桃花源。在茨中村,不论是信仰东巴教,还是信仰藏传佛教或是天主教,三个教派、七个民族和睦相处,村民不以民族划分宗教信仰。古老的茨中教堂就座落在这里。</h3> <h3>茨中教堂建在树木繁茂的村寨中央,背系青山,四周有农舍梯田葡萄园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h3> <h3>教堂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巴斯利卡式是一种古罗马公共建筑,其特征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一圈有廊柱,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做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源于巴斯利卡,只是把入口改在了短边。</h3> <h3>教堂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h3> <h3>在教堂斑驳的围墙外有一个玛尼堆。玛尼堆是藏传佛教信徒用石头堆起来的石䃍,常用于祈福的,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等各种吉祥图案。</h3> <h3>不远处还有一座白塔,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同住一村,平等祥和,其乐融融。</h3> <h3>教堂的大门在一个院落内,院落门楼里住着看门人,这是名副其实的“门房”。</h3> <h3>院落内茨中教堂的大门。</h3> <h3>进的大门迎面就是教堂钟楼,外形为法式建筑,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进深6米,宽3米,门廊之上有三层,高达20米。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用4棵内桩和12棵外柱承托脊樟,内外柱问砌有石栏杆。</h3> <h3>钟楼拱形门廊内大门上方有一段法文:“劳累和辛苦了一天的人到这里来。"<br></h3> <h3>教堂进深 22 米,面宽 12.7 米,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承托屋脊,两侧各设 7 个小窗。祭台宽 3.8 米,进深 5.75 米,两侧设有净身、更衣室,屋顶用琉璃瓦覆盖。</h3> <h3>登上钟楼,茨中村的景色尽收眼底,还可观览四周群山。</h3> <h3>教堂的后院有两座并排的坟墓,墓穴均为圆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北侧墓穴的墓碑上刻着法国传教士伍许冬神父的名字,他死于1920年。另外一座已经没有姓名的墓穴埋葬的是瑞士传教士于伯良,于伯良来茨中不久,就因脑膜炎去世。茨中的传教士在1949年以后都返回了欧洲。</h3> <h3>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的葡萄在茨中漫山遍野种植起来了,这种叫做“玫瑰蜜”的葡萄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但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长良好。法国传教士教会了当地的老百姓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承袭至今。</h3> <h3>2006年05月25日, 茨中教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别了,茨中教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