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

青衣

<h3>《奶奶》</h3><h3><br></h3><h3>花开花谢,秋去冬来,在不知不觉似水流年中,我的奶奶已经过世很多年了。</h3><h3><br></h3><h3>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有那么一张慈祥的脸,有那么一双柔情的眼睛,有那么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陪伴着我一天天慢慢长大,并给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爱抚,给我今生今世都永远无法忘怀的温暖。</h3><h3><br></h3><h3>这双眼睛这双手,始终在我的心中陪伴着我人生奋斗中所遇到的每一次坎坷和沟壑,时时给我奋进给我力量。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拥有爱心,拥有善良,拥有真诚。</h3><h3><br></h3><h3>她,就是我的奶奶——一个慈祥善良的老人,一个胖胖高高的,满嘴说着卷舌头的山东话的小脚老太太。</h3><h3><br></h3><h3>从我记事时,就跟着奶奶生活。记忆中的爸爸妈妈好像特别忙,每天醒来时他们已经上班去了,晚上睡着了他们才回来。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奶奶在操劳着、照顾着,我也是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着。</h3><h3><br></h3><h3>现在的小孩子都会讲很多很多的故事,会背很多很多的唐诗,会唱很多很多的儿歌。可我,学会的为数不多的故事也好,儿歌也好,全都是从奶奶那儿学来的。</h3> <h3>奶奶说的故事1: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干什么呢?他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h3><h3>——这个故事我听着都晕来晕去的呢。</h3><h3><br></h3><h3>奶奶说的故事2:从前啊,有个牧童,在山上放羊。羊儿吃草的时候,他就闲着无聊,没事做。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对着山下的村庄,大声地呼喊:“狼来了,狼来了,狼要吃人了。”山下的村民听到牧童的呼喊,都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扛着锄头,铁锹,拿着棍子赶快往山上跑。等大家上来一看,哪里有什么狼啊?原来是调皮的孩子叫着玩。</h3><h3><br></h3><h3>事隔不久,牧童也是在放羊。这时,真的有群狼来了,孩子吓的大声地呼救:“狼来了,狼来了,狼要吃人了...”山下正在劳作的村民听见了,都相视一笑:“呵呵,准是那调皮的孩子又在叫着玩呢。”</h3><h3><br></h3><h3>过了许久,山上没有了声音。大家上去一看,真的是狼来了,吃了那小孩。牧童死了!——这个故事至今都铭记在我的心上。时刻告诉我自己:不能说谎,它会不小心让你丢了性命。</h3><h3><br></h3><h3>童谣1: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h3><h3><br></h3><h3>童谣2:木头木头墩子,和尚是我孙子。木头木头椅子,我是和尚老子......</h3><h3><br></h3><h3>哈哈,每次我都会把它说反了。说成:木头木头墩子,我是和尚孙子。木头木头椅子,和尚是我老子。</h3><h3><br></h3><h3>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飞到这里......每天放学回来,奶奶都会扯着卷着舌头的大嗓门叫着:“铃,帮奶奶这个做一下,铃,再去帮奶奶那个拿一下。”我都会快乐地跑来跑去,真的就像个穿花衣的小燕子。</h3> <h3>奶奶,是第一个给我人生启迪和精神食粮的指导者。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大变故和艰辛,奶奶都时时刻刻充满着爱心和坚强的毅力,迎接属于她的人生挑战,不妥协,不气馁,直到胜利。</h3><h3><br></h3><h3>奶奶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更加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善待每一个爱你的或你爱的人。我最最亲爱的奶奶,我爱您!想念您!</h3><h3><br></h3><h3>现在,我再也听不到那么难听的“铃”声了......</h3> <h3>《奶奶的钱包》</h3><h3><br></h3><h3>一方兰色方格子的大手绢,就是我记忆中奶奶的钱包。那里面存着我们全家人的生活费,存着我们过年的新衣、压岁钱和学费,更存着一个大家庭的重任。</h3><h3><br></h3><h3>从我记事时,奶奶好像就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爸爸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二叔,现在山东老家。大姑妈,已退休在家带孙子。小姑妈呢,和小儿子在一起居住。也就是说,奶奶一直是跟着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住。奶奶理所当然的也就一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h3> <h3>我们小的时候,学习、生活都跟着奶奶,吃饭、穿衣、读书,也都是奶奶一手操持着。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天天都是早出晚归。</h3><h3><br></h3><h3>每当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就找奶奶要,奶奶总会把衣角一层一层的撩开,然后将藏在大襟褂里的兰色方格子大手绢,再一层一层的解开,从里面拿出钱来让我们去买盐、买毛线、买学习用品什么的。那些找回来的零头呢,自然就变成了糖果、冰棒、肉包子,进了我们的肚子里了。</h3><h3><br></h3><h3>我小的时候,笨的要死。每一次奶奶嘱咐我买东西,一打岔就给忘记了。经常是手里攥着钱,心里默念着要买的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会一路走一路念着:酱油,酱油,酱油。走到半道上如果遇见一个熟人或同学,一说话,就糟糕了,忘了买什么了。这时,只好返回家去问奶奶:买酱油还是买醋啊?奶奶气的不是责骂,就是给我头顶上来一个“狮子头”。因为她正等着酱油做菜呢。</h3><h3><br></h3><h3>奶奶存钱也很有技巧。一般是将面值小的放在手绢的外面,将面额大的裹在手绢的里面,不翻到最后的话,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个钱包里的真实数目。所以,每次奶奶掏手绢的时候,我总想凑上前去,看看那里面到底有多少钱?可惜的很,一次也没有看见。</h3><h3><br></h3><h3>奶奶每次掏钱的时候,不是紧捂着手绢,就是找事儿把我支开。这,真是让我很失望。因为当时的我,还不是太近视,完全可以看的清奶奶钱包里面的具体数目。</h3> <h3>时光如梭,一晃,奶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那些童年、少年的往事,还有奶奶的层层手绢钱包,这些点点滴滴的温馨回忆,总是在我的心头时时漾起,漂浮在我的梦里,铭刻在我的心底里,让我暖暖的回忆着.....</h3> <h3>《祭祖》</h3><h3><br></h3><h3>“七月半”,民间俗称“鬼节”。妈妈早早就交代了我们要去公墓看看逝去的亲人。</h3><h3><br></h3><h3>关于鬼节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要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便在七月十五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了母亲出来。谁知,打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便蜂拥而出,跑到人间危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h3><h3><br></h3><h3>那些跑回家乡的小鬼们,纷纷向自己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自己早日托生。后来,人们就把这天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要摆供品,要上香拜祖,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h3> <h3>洗漱完毕,匆匆吃过早饭,就和哥哥姐姐去小蜀山公墓祭祖了。天气有点闷热,衣服粘在身上。按照妈妈的规矩和嘱咐:先去看望爷爷、奶奶。</h3><h3><br></h3><h3>平时爷爷、奶奶的墓地是最好找,只要顺着右边第二个道口一直走上去,就到了。可是今天,我们转了2个上下,也没有找到,只好在心里默默祈祷爷爷、奶奶不要生气,我们都很听话。真管用,等我们再从上面往下找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了爷爷、奶奶大名呢。真高兴!心中一阵欢喜!</h3><h3><br></h3><h3>哥哥给爷爷上了3根烟,我和姐姐撒了些鲜花,擦干净墓碑,然后依次跪地叩头,完毕!接着,我们又去了二爷的墓地,如上所做,还撒了酒,因为二爷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喝酒。最后,我们来到了爸爸的墓地37区。从下面往上数第三行第10个就是。早已铭记在心。</h3><h3><br></h3><h3>哥哥在给爸爸上烟,姐姐在擦净墓碑,我正准备撒花时,离我们不远处的一个墓地前,有个带墨镜的帅哥,手机在不停地唱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可是,任手机不停地响着,他就是不接,也不关闭。我们觉得好奇,就张望一下,又忙乎各自的事了。</h3><h3><br></h3><h3>那个帅哥手机唱第4遍的时候,我实在不能容忍了,一个箭步冲过去,对着他大声地喊:“老哥,你能不能接听一下,或者把它关了,你听不见它一直使劲唱着起来、起来的吗?你看看这里躺着的人们,哪一个能够起来呢??”帅哥楞了一下,咧了咧嘴巴,从鼻孔里淡定地哼出几个字“哦,我知道了。”</h3><h3><br></h3><h3>临走,交代爸爸:爸,您别介意,那位老哥的手机坏了,不是叫您“起来”的,您安息吧!您要照顾好自己,多多保重身体,不要冷着热着。丫头很好!妈妈很好!我们全家都很好!您也要很好!这样,我们彼此也都能够放心了!</h3><h3><br></h3><h3>天堂里的爸爸安息吧!逝去的亲人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们!爸爸,我们爱您!!</h3> <h3>青衣原创:(致爸爸)</h3><h3><br></h3><h3>爸爸,去看您</h3><h3>漫山遍野的怀念、追思</h3><h3>缀满想您的青柳枝头</h3><h3><br></h3><h3>爸爸,去看您</h3><h3>擎一颗虔诚孝感的心</h3><h3>顶礼膜拜</h3><h3><br></h3><h3>爸爸,去看您</h3><h3>点点旧事萦脑海</h3><h3>断续、珍贵</h3><h3><br></h3><h3>爸爸,去看您</h3><h3>思念的云&nbsp;&nbsp; 朵朵漂浮</h3><h3>痛彻直抵心扉</h3><h3><br></h3><h3>不舍&nbsp;&nbsp; 哀怨&nbsp;&nbsp; 惆怅</h3><h3>纷至沓来</h3><h3>缤纷着升腾的冥纸烟火</h3><h3>打湿了久远的深深怀念</h3><h3>……</h3> <h3>《生死》</h3><h3><br></h3><h3>家里一位有名气的远房亲戚去世了,作为亲人,理应去参加了他的葬礼。在我们当地,他也算的上是一个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h3><h3><br></h3><h3>名人去世,亲朋好友,达官贵族,省市领导,都来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他人生的热闹和显赫,在追悼会上被做了最后的表述!</h3><h3><br></h3><h3>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名人,瞬息间就化为一捧尘土,寂寂然沉默在这小小的骨灰盒里面。百万家财不再属于他,宽敞跃层式楼房也不再属于他,他所拥有的也只是一个近似于苛刻的狭小空间。</h3><h3><br></h3><h3>从追悼会上回来,莫名的、说不出来的难受,思绪万千。人生,其实就是从零开始最后却又归于零的过程。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那么有能力的一个人,那么通圆的一个人,撒手人寰以后,一切也皆为空。</h3><h3><br></h3><h3>追悼会就是一次人生洗礼。</h3><h3>从死亡身边经过以后,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一边是死亡的震撼,一边是活着的琐碎。我们很容易被死亡所震撼,然而,我们更容易被活着的琐碎所淹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