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我们一早从晋城开车,40多分钟,我们就到了皇城相府,先来一张集体照吧!</h3> <h3>山西省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省份,特别是晋城这座令人难忘的古城,其街道看起来朴素自然,但实际上这里存在着许多被人们称作“民间故宫”的古代民宅。这些古宅不仅建造历史都在百年以上,里面散发的悠久历史底蕴更是将昔日的古代文化一一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除了这些林立的民间故宫之外,在这座古城内的阳城北留镇有一座皇城相府,其规模与历史都比任何一座“民间故宫”要宏伟得多。<br></h3><h3></h3> <h3>这座相府不管是在古时期还是在现代,都算得上是一座令人驻足远望的富豪之宅院。这个豪宅占地面积总达三万六千平方米,由几十所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组成的,分为多个区域,如陈氏宗祠、御书楼、大学士第、文昌阁等等,议政的、品茶的、赏景的,应有尽有。在人们悉心的保护之下,这座豪宅里面的建筑基本上也算是完好无缺,其景观也是精彩别致。</h3> <h3>除此之外,它的建筑设计本身还带有防御外敌入侵和攻击敌人的功能作用。单单从这座宅院高大宽厚的城墙就可以看得出来,其高度与坚硬程度丝毫不亚于皇宫的城墙。整个院子之中,除去河山楼是用石材建筑的之外,其余的房屋建筑全部都是由清一色的木材所建筑的。</h3> <h3>河山楼在最初设计时,地面上是完全没有入口的,人们只能借助长梯子上到顶端,再从上方的窗户翻入。相传在流寇侵犯的时候,府内几千人因为躲进了河山楼内,才免于受难。另外,斗筑居作为相府攻击敌人的重要武器之一,也是这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观景点之一。</h3> <h3>开城仪式</h3> <h3>皇城相府最开始的名字其实并不是如此,毕竟这是一个官僚的府邸怎么敢动用皇家的称号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的来源倒也并不复杂,但是要先从这府邸的建筑主人说起。这座府邸的内城建造的历史已经到达了四百余年,外城的建造历史与其相隔了整整七十年,也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十年间,这座府邸就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更替。</h3> <h3>要知道,这座皇城相府的主人是陈昌言,建筑这座宅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令人觉得惊奇的是,康熙皇帝曾经有两次入住在这里面。也就是这个原因,康熙亲自为这座宅院更名为“皇城相府”。</h3> <h3>这座府邸很大意义上完全可以称之为是一座城市了,在它周围的城墙是互相连通的,也就是说在游客想要一览这相府的风光时,尽可以站在城墙上进行游览。无数个灰色砖瓦的房顶错落有致,整个恢弘的庭院就会如同一幅古画一般出现在游客的眼前。</h3> <h3>当然,如果游客不想站在城墙上的话,完全也可以上到河山楼这个庭院内最高的楼上。这上面的视野更加开阔,给人的感受也更加的震撼,就仿佛是一瞬间梦回清朝,自己居高临下,一望无边的城池比比皆是,那种壮观的场景真是令人毕生难忘。</h3> <h3>这座存有四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府邸,它的著名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建筑本身的美观和宏伟,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不仅天灵地杰,而且还人才辈出、代代有人光耀门楣。从公元建成以来的260年间,一共出过贡生40余人、举人20余、进士9人、翰林院者6人,皆是出自于这座陈氏的皇家相府之中。</h3> <h3>庭院内部的大致结构共分为大型院落八座、四合院16座、房间600多间,其中前堂、寝居、闺楼、书院、花园等等,都是值得游客前去观赏的地方,对于感受古人古时的生活方式、文化遗迹都有很大程度的启发。所以对古代历史情有独钟的游客一定不能错过的城市就是西安,一定不能错过的景点就是这座皇家相府!</h3> <h3>说真的,如果要细心参观皇家相府的话,估计两天的时间也不一定都能够把里面的景点转一遍,但是如果只是按路线走不停留的话一天就有可能转的完所有的景点</h3> <h3>吃过午餐我们乘电瓶车前往相府庄园</h3> <h3>景色宜人的相府庄园,同样是皇城相府名胜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在陈氏庄园原址上成功开发的一处自然景观。"九景七园五奇观,三山两壑一庄园;景区天蓝水绿山青,四季花香果甜。"就是形容的相府庄园,同时,这里还有"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避暑山庄"之美誉。</h3> <h3>今天的第三站,我们驱车2小时,来到了太行山最美的景区王蟒岭。入住景区的四星级酒店[卧龙山庄],放下行李,我们就前往了欢景台,观看南太行最长最险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先来说说什么叫“挂壁公路”。解释很简单:挂壁公路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两言两句,轻描淡写地把“挂壁公路”说清了。然而现实中的“挂壁公路”却相当的宏伟、相当的险要。<br></h3> <h3>太行山横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四省,绵延400余公里,处于中国地形上第二阶梯的东面。太行山以西,便是黄土高原,以东便是广袤的华东平原。太行山山脉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山体抬升,河流下陷,形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陡峭的山崖、纵深的峡谷。</h3> <h3>在古代,先民为躲避战火,从太行峡谷间进入大山深处,择地而居,耕种繁衍,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原始村落。由于太行山势陡峭,山间基本没有道路可供行走。先民们为了出行,便在悬崖边开凿出登山梯道,在大山深处曲折绕行,如同游丝一般缠绕于大大小小的山头间。据古书记载,从前,进出太行山的这样的羊肠小道,共有八处,“太行八陉”,就是这样来的。</h3> <h3>昆山,位于太行山王莽岭的背面,是一自然村的村名,隶属于山西省陵川县。昆山村三面环山,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当地的村民想要出村购日用品,必须先从安转在悬崖边的吊篮吊下山去。采购回来的日用品,还得通过吊篮吊上山,然后自己再爬山回村。</h3> <h3>交通上的闭塞,也造成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于是在1992年,当地政府终于决定为昆山村的村民修建一条乡村公路。只是,说说容易,真正施工起来却困难重重。</h3> <h3>首先,昆山村周边的山势十分陡峭,基本都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峭壁,根本无法沿山势修建盘山公路,也无法将大型开山设备运上山来。其次,太行山的山体大多平面断层结构,无法用炸药爆破,因为一炮下去,或许整个山体都会冲下峡谷,从而殃及山谷里的植被和居民。</h3> <h3>也许正是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太行山的开路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施工者要从山头上吊到山腰,间隔十米左右分成一个操作平面。先在山腰间开凿出一个可供人进行施工作业的小洞,然后再分别向山腰的两头横向开凿,等到这十米左右的施工点贯通后,再移至另一个山腰的作业点开凿。</h3><h3>据说当时开凿昆山隧道的施工队有七支,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作业点,从山顶吊到半山腰,十米左右一个工作面,分段施工。他们使用的工具很原始,基本都是锤子加钢钎,凿下来的碎石,还得通过吊篮吊上山顶后靠人力运走。</h3> <h3>昆山隧道的长度约有3000多米,大体从山顶的悬崖边上,逐步延伸至山腰下,尾端则是在山体平稳段修建的连接公路。公路贯通后,由于没有做后期处理,整个隧道到处是凹凸不平的山石路面,仅供大功率、小型化的柴油农用车进出。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政府才对昆山隧道进行大范围修整,路面铺上了水泥,隧道内壁也进行喷浆加固,沿悬崖一侧还修葺了防护墙,公路也向普通游客正式开放观光旅游。</h3> <h3></h3><h3>正因为昆山隧道是在悬崖峭壁上修建的,人们从远处看隧道公路,就犹如悬挂在山腰间一样,所以便有了“挂壁公路”这一名称。隧道临山崖间开凿的工作面,现今成了隧道白天采光照明,游人通过这一侧欣赏风景的“窗口”,虽说每个“窗口”并不规则,但山腰间一扇挨一扇的石窗,确实让挂壁公路多了一份神奇之处。</h3> <h3>昆山挂壁公路的起始部分是山西的昆山村,而山脚下与之相连的是河南省的郭亮村。由于隧道内许多路段很狭窄,仅能供一辆小车通行,因为隧道间没有路灯,晚上时整个隧道都是全封闭的。</h3> <h3>暮色中结束了今天的行程,意犹未尽, 大家跳起了舞,唱起了歌!明天打算去看日出!</h3> <h3>我们今晚的酒店!晚安,明天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