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丽江 —— 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h3><h3> 十八年前丽江发生大地震,一时间声名远播,为世界所知晓。此前及震后多年就曾向往被称之为“高原姑苏”与“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直到今天才第一次来到这里。</h3><h3> 此次去丽江是和夫人,小姨妹同去,乘坐由昆明开往丽江的火车, 于第二天清晨到达丽江。出火车站右转前行约三百米,乘出租车前往古城和玺酒店。该酒店属纳西族风格建筑,宅院式的,在丽江系五星酒店,是夫人的表妹,丽娥董事长亲自安排好的。我们在酒店安顿下来,用过酒店的早餐后,一行三人便开始游逛古城。</h3><h3> 我曾经到过“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古城,也在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阿姆斯特丹逗留过,还在正宗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乘坐贡多拉小船飘荡过。它们同是水城,都美得醉人,又各有千秋。原以为把丽江与它们同比,是太过比喻,或太过拨高。诚然论诚中的园林景观,丽江不可与苏州比,轮城市的古建筑,威尼斯显得更华丽悠久,远在丽江之上,论城中水渠,阿姆斯特丹有大小一百二十多条运河纵横交错,丽江也远非可比。不过古城丽江有其独特的魅力。今天当我走进丽江古城,才切身感受到它迷人的独特魅力。</h3><h3> 走进古城最亮眼睛的首先是那彩石铺就的街道,经过几十代纳西人的踩踏,已经有些凹陷了,石板油腻光滑,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其次是哪木结构的房屋一栋一栋紧紧挨着,颤颤巍巍的已经有些倾斜了,给人一种古老而又沧桑的感觉。再次就是那清澈无比的小河水了!丽江古城中有三条小河,又分出无数条沟渠,涓涓流水伴着一条条石头小路一同穿街过巷,穿墙过屋,于是便自然而然地串起了一条条街道,一户户人家,形成主街旁河,小巷临渠,可谓是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把古镇绘成一派水乡风貌,诗意盎然,如梦如幻的画面。其实古城魅力还在于它背靠狮子山,北依象眠山,南临文笔山,四面青山环绕,翠峰如屏,形成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街巷幽深的古城风貌。丽江古城魅力更在于古城外围的大自然景观,气势磅礴的金沙江似一条阿娜多姿的金飘带流经丽江651公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纳西人像金沙江哪样容乃百川,自古以来就善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将汉,藏,白等多个民族文化熔于一炉使最古老、最原始、最传统与最现代、最时髦的东西方文化并存,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对此,丽江古城以及丽江壁画即是最好的例证。还有那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披云戴雾,像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又似十三把利剑直指苍穹,如此高山大川映衬下的丽江古城让人着迷,令人神往,魅力无与伦比。</h3><h3> 今天的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东巴文化均获世界文化遗产之桂冠,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此殊荣让众多的世界及旅游城地可望而不可及!将其此喻为“高原姑苏”与“东方威尼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h3><h3> 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有5条,分别是新华街,五一街,七一街,光义街和四方街。其中四方街最为著名,它位于古城中心,向四周辐射。当地文化人说,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聚地,所以叫四方街。过去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至今已有300多年的通商历史。在马帮进出频繁的年代,四方街见证了茶马古道商队的辉煌。也许在这些彩石铺成的广场上,曾留下徐霞克的马蹄印,当然还有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洛克的足迹(此人在丽江客居27年,是个地道的丽江通)。四方街在古城不仅有区位优势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还在于它因古老的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h3><h3> 在这几条街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华街,它长近千米,宽3米左右,由北向南通向四方街,然而折向西上坡直达狮子山。在历史上它是进入四方街的主要街道,曾被称之为“古道第一境”,古城依山傍水的格局在这条街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我们沿着这条街出四方街,然后往西一路上坡,其间路经两个观景台,可俯瞰古城全貌,,最后来到新华街的尽头处,即狮子山。此处是一块不大的平地,视野开阔,可作短暂休息。放眼往下望去,丽江新城尽收眼底,极目向西北,玉龙雪山就在眼前,它晶莹巍峨,犹如一位身裹素裙的纳西少女,亭亭玉立。转过身来朝着来时的方向遥望,古城屋脊飞檐翘角,参差不齐,重重叠叠,由近及远形成一片铺天盖地的青灰色的屋脊,像似一片大海与远山相连,令人分不清眼前是古代世界还是人间仙境!此时此刻我感悟到的丽江独特魅力是它拥有连成大片的整体环境,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淹没于现代高楼建筑之中。</h3><h3> 身处狮子山,一边望去逐渐自远去的古城屋脊,城中游人影影绰绰,空隙处露出些红墙绿树,飘落着缕缕青烟薄雾,依稀可闻市井之声。另一边俯瞰,去则是现代建筑的新城,城中车流不断,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处的是一块平地,即是泾渭分明的现代新城与古色古香的老城的连接处。站在高处人自然而然会觉心旷神怡,面对如此妙境,既有作诗作画的冲动,又有与丽江相见恨晚的感觉。</h3><h3> 不知不觉中,日头已过中午,我们赶往古城下面的酒店,丽娥、丽云表妹在哪里设宴,为我们洗尘接风。(丽娥、丽云两位是亲姊妹,他们在丽江旅游业界小有名气。丽娥40出头,端庄、秀丽,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显出其三分智慧,投身旅游业,成绩裴然,由于她勤奋的努力加之聪明的头脑,现已跻身于丽江商界的成功人士之列。)</h3><h3> 午宴过后,丽娥表妹在百忙之中引领我们参观木府。</h3><h3> 一脚踏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给人的感觉就是来到丽江“大观园”。大门上方的“木府”两字苍劲有力,导游介绍说是原云南省长和志强所书。(和志强系丽江纳西族人。)门西边的楹联写着“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由此可见木老爷对朝廷的忠诚,从他的爱国忠君思想中亦表露了木老爷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边疆大士司。正是他的远见卓识,才使得丽江古城在几次史上战争中得以毛发无损的保留下来。</h3><h3> 木府十分宏大,占地约40多亩地,背靠狮子山,坐西朝东。府内殿堂楼阁甚多,高低错落,起伏有致,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每幢建筑均有精美的雕刻,绘画。显得古朴威严,典雅庄重,给人一种森严的王者气派。</h3><h3> 府外有一条河水绕宫而过,像一条长长的腰带,将木府环绕,纳西人管叫它为玉带。府内垂柳飞扬,翠竹青青,茶花、杜鹃花、兰花,各种名花种类繁多。还有那流水假山,美丽精致的停台楼兰,美轮美奂。</h3><h3> 从木府出来已是下午6点,夫人家的另一位大表姐宴请我们三人。她家住在离古城较远处,我们是乘出租车去的,下车时大表姐和她的老公大表哥已在家门口迎候,看得出来,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显得很高兴,他们家是单门独院,院内天井很大,养植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盆景,造型各一、千姿百态,很有水平。大表哥介绍说,退休后就一直在栽花种草做盆景,每年都出售一些花木,收入不错。他们可是地道的纳西族人,说话直率,待人热情并邀请我们住到她家去,由于我们已在酒店住下,只好婉拒他们的盛请,并答应以后再去丽江一定住他们的庭院老宅。</h3><h3> 晚上回到古城天色已黑尽,夜幕下的丽江古城到处是人声鼎沸,歌声此起披伏。古街道两旁全是餐馆和酒吧,一家挨着一家,一直延续到四方街。这些餐馆,酒吧别具特色,大多依水而设,小桥流水,一派姑苏风情,极具诗情画意。一天下来已是鞍马劳顿,也顾不上再去泡吧,径直回酒店休息了。</h3><h3> 翌日,吃过酒点的早餐后,夫人和小姨妹随大表姐上山去她们外婆的坟地扫墓,我由于膝盖有些酸疼没有和她们一道去。做过一些筋骨活动后,我独自一人坐上公交车前往丽江黑龙潭。</h3><h3> 国内名为“黑龙潭公园”的景区不胜枚举,但丽江黑龙潭最为有名。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始建于1737年,旧名玉泉龙王庙,后改称黑龙潭。公园内有诗云:“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为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这是对丽江黑龙潭恰到好处的描绘。丽江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诚不虚也!</h3><h3> 黑龙潭位于古城以北象山脚下。从古城至玉代河溯流而上大约1千五百米,即可到达黑龙潭。公园景区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是中外闻名的黑龙潭。进门往右拐,眼前是垂柳飘飞,一潭澄碧迎面而至。沿潭右抵至锁翠桥,桥上古人联云:“惊涛憾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生动地描绘了桥边景致。往桥的左边望去,一座雪白的五孔石拱桥似长虹卧波一般,将四万多平方米的龙潭一分为二,五个桥孔有如落入潭中的五轮圆月,给黑龙潭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锁翠桥上极目之处,可见到皑白的玉龙雪山披上了万道霞光,给人有暖洋洋的感觉。金灿灿的雪山,飞檐翘角的得月楼,雪白的五孔桥,此刻都倒映在蔚蓝色的泉潭中,真是赏心悦目,宛如仙境,美不胜收。我不敢过分沉醉,赶快拿出相机按动快门,把这顷刻万变的人间美景逐一定格下来。</h3><h3> 黑龙潭景区里有一处值得一提,那就是东巴文化研究院,是举世闻名的东巴文化和研究中心。在这里从事东巴文化研究的专职人员一共17人。我有幸在此认识一位和姓学者,和他攀谈近40分钟。和老师十分健谈,他介绍说,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教、东把经书、东巴艺术、东巴法事等。纳西族信奉东巴教,是一种世俗化了的,多神崇拜的宗教。祭天,祭署(纳西人的自然神),祭祖、祭风(超度殉情而死的痴男怨女)这是东巴教最重要的仪式,由东巴主持。其中最为引起世界文化学者关注的是东巴文,属象形文字,是纳西族在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据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形象文字,用它写成的东巴经书有千余种,共二万余册,是研究纳西族的百科全书。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h3><h3> 谈到东巴艺时,和老师将纳西古乐称之为失传的中华瑰宝。他说,当年明王朝大举移民边陲时,给纳西族带来了丰富的汉文化,其中就包括音乐辞赋。纳西人吸收并将这一文化传承至今。(提到纳西古乐,我自然想到丽江纳西人宣科先生)。纳西古乐能重放异彩与宣科先生密不可分。我和宣科先生有缘曾于1983年在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英语培训班上认识,当时我和他虽然是英语教师,但都对音乐极感兴趣,经常在一起探讨音乐。此次来丽江由于时间仓促没能谋上一面,甚为遗憾!为了不影响和老师的工作,我们的交谈就此作罢。相互道别后我回到黑龙潭公园。</h3><h3> 今天是纳西族三朵节,时过中午,公园里来了一大批身着色彩艳丽的纳西服装的妇女,她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但看上去健康有神气,互相手挽着手在景区内闲游,我按下相机的快门,给他们拍下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纳西族老欧照片。</h3><h3> 下午三时我离开黑龙潭公园回酒店和夫人会和。晚上她的一个表娘请我们到她家吃饭。表娘家住河东路,也是单门独院,院内面积虽不大,但花木不少,干净整齐。表娘已是78岁高龄,面善可亲,话语不多,说话时带有较浓的纳西口音,一不留神便不知她说了些什么了。也许是三朵节的缘故,她身着地道的纳西服装,显得很精神,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是典型纳西妇女的勤劳,朴实和善良。</h3><h3> 第三天前往束河古镇,从古城至束河约7公里。我们是乘公交车去的,乘公交车的好处是可以沿路观光丽江市区的市容市貌,路径红太阳广场时,我十分惊讶地见到一座巨大的毛主席塑像立在广场中央。当今在其他地方已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了。丽江市区街道整齐、干净、马路上来往的人们多半是上班一族,从他们从容、悠闲的步伐中,可看出丽江人们生活是多么的平静,………..一切都是那样的顺乎自然!</h3><h3> 不知不觉中到站该下车了。下车后向左转约10分钟后就见到一巨大的石碑坊,坊上刻有束河两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穿过牌坊再前行200米即到达束河古镇的大门口。</h3> <h3> 当年徐霞客游丽江时,在他的游记中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束河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它就同大研古镇一样,有大石桥,有四方街,也是曾经的茶马古道上的古镇。大石桥又名青石桥,比起大研的大石桥还要更长一些。束河的四方街比大研镇的四方街要小许多,但也曾是集市堆满从四面八方运来的货物,也一样具有引水冲洗街面青石板的功能。束河之于大研有所不同的是,束河更显得幽静古朴。再有束河之水比大研之水要清的多,不时还可见到河边的酒吧把啤酒,饮料之类的东西直接放在门前的河水中冰镇的特殊景观。束河从村外到村里,随处可见有泉眼,整个束河村日夜流淌着从数处泉眼中喷涌而出的清泉,横贯古镇,是名副其实的青泉之乡。河渠大小不一,无论大河还是小渠,在其两岸均是垂杨依依,柳丝佛水,不禁风吹的柳絮散落了满地,但并不狼藉,仍然安详地保持着跌落时的姿势,仿佛不是从高处坠落,只是枕着底下的青石板睡着了。所谓“深巷明朝拾落风”便是如此了。沿着河畔一排排青瓦粉墙的古建筑,一间间古色古香的民居,掩映在碧水绿荫之中,景色秀美迷人。古朴的自然景观固然令人神往,但这样的生态场景能持续多久却让人担忧。现在的束河已有向大研古城“靠拢”的趋势,各种餐馆,酒吧、咖啡店、客栈、宾馆、土特产,工艺品店等等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只是数量比大研少很多,游客也没有那么拥挤,比起大研来,她仍还保有一丝纯真。我担心再过若干年后,束河真的变成大研的翻版,那么不喜欢过分喧器,繁华的人想在这里回归自然的愿望就难实现了。</h3><h3> 头天说好的,晚上丽云表妹邀请我们到她家。下午4时半我们走出束河,丽云的先生小王已到束河接我们来了。表妹家住在城外的别墅区,周围环境很好,马路宽敞笔直,道路两旁及中间的绿化带种满了樱花树。遗憾的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三月间来就可看到樱花盛开,可以想象得到,如此花开绽放的景色延绵几千米,那一定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h3><h3> 表妹家属别墅式庭院,院内的天井很大,种植了许多花木,盆景,整洁有序地安放在天井当中。在屋檐下宽大的走廊里,大家坐在舒适的藤椅上品味茶香。一边喝茶一边望着眼前这赏心悦目的庭院风景,我心想要是在这里养老可是再好不过的了!</h3><h3> 不久丽娥表妹就和她的先生也来了,我们边喝茶便聊天,闲谈中得知丽娥的先生小唐原是曲靖师专毕业的学生,其班主任竟是我的一位相识几十年的老画家之女。这个世界虽大,但偶尔也小得让你难以置信?</h3><h3> 今晚可说是夫人家的表亲大聚会,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晚饭后丽娥给我们安排了一场文化盛宴,她带领我们前去丽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剧院观看“丽水金沙”文艺演出。“丽水金沙”展示了一幅大型民族服饰,民族风情舞蹈诗画,在一片轻歌曼舞中,带你走进心的里程,领略天人合一的万种风情。该台演出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内容以及形式,还有演员演技水平等,在云南来说堪称一流,这是我先前没有料到的。在一个地级市能上演这么一台高水平的演出实属难得。</h3><h3> 4月24日,用过酒店的早餐以后,一行三人乘旅游团的大巴前往著名的丽江玉龙雪山。(此次雪山游是由丽云表妹安排好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有着现代冰川分布的一座雪山。我们是随一个高品质旅游团去的,路上导游给大家分发了便携氧气瓶和防寒服,车行约40分钟后到达海拔3500米处的云杉坪。我由于平时就有脑供血不足的现象,来到此地已有一丝缺氧的感觉,不过还算神清气爽。抱憾的是没敢跟着大家乘缆车一同去领略那边随阴晴变化的冰雪世界。缆车所到之处被称之为“冰川公园”,位于雪山之峰,海拔4600米,不敢上去,只好在云杉坪一带游逛。其实在这里观赏雪山美景也足够了,抬头远望,目及之处。所见到的雪山景色还是令人震撼的。它不仅巍峨壮观,也显得绮丽多姿。时而云蒸霞蔚,雪山乍隐乍现,时而碧空万里,群峰如洗,一片白漫漫的山崖,闪烁着晶莹的银光;时而白云横腰一围,又另具一番风姿,即便是在一天当中,玉龙雪山也变化无穷。</h3><h3> 云杉坪不仅是观赏雪山的天然平台,还是纳西族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见证地。很早以前,云杉坪就被西方人称为世界“殉情之都”,以往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故事。导游介绍,纳西传说中最早殉情的一对恋人名叫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开美久命金死后化为“风”神,于是在雪山顶上营造了一个情人的天堂——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专门诱惑失意的情人步她的后尘。后来的一些纳西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在世间受限时,他们会穿上漂亮的纳西族服装,带上最喜爱的物件来到云杉坪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含笑双双殉情死去。昔日,纳西族青年青年向冰清玉洁的雪山献上了自己冰清玉洁之躯,为圣洁的雪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他们的迷信固然可悲,然而他们对爱情坚贞不移的情操是感人肺腑的,令人尊敬的!</h3><h3> 在丽江的最后一天,丽娥驾车陪我们前往玉水寨游览。玉水寨是一个国家4A级风景区,虽是近年来才增添的景点,但东巴研究院的和先生曾对我说,看纳西东巴文化不可不到玉水寨。由此可见,玉水寨在纳西文化学者心中的分量。</h3><h3> 玉水寨位于玉龙雪山南麓,海拔2500米,是丽江古城河水的主要源头之一,自然景观非常好。向东北望去,雄峻的山岭如同一幅绿色的山水画,郁郁葱葱的松树,叠翠泼绿。向西北远眺,云遮雾绕的玉龙雪山现出了几片银色的“龙鳞”,在太阳光下熠熠闪耀,再朝南俯看,一片苍茫之中,一条如丝线般的路穿过开阔的丽江坝子伸向远方。近处耳旁是清风细语伴着潺潺水声。玉水寨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即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瀑布重叠,遍山皆是。我们朝山坡走去,越往上走,水流声越大,不多时就见前面很大的水潭上方出现了一个小瀑布,落差不大,幅面却很宽。再往上走,又见两个类似瀑布。每个瀑布上面的台阶和下面的台阶都由满满的水潭呈梯状“垒”成镶嵌在山腰上。水光潋滟如同琼浆玉露一般,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在晃动的水中不断地交织,变幻为种种迷人的图案。</h3><h3> 玉水寨有众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景观,如瀑布群,三文鱼养殖生态观光,古树,纳西族传统水车,水碓,水磨房等。从玉龙雪山上渗出的清澈的泉水,从“神树”下的孔洞中涓涓流出,涌进修筑的三叠水坝,三层瀑布象一张张百炼层层喷出,透过清澈的水,一眼即可看穿潭底沙石,潭中游鱼,还有那清晰可见的水草。玉水寨就那样如诗如画般地静静地躺在山岭之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即是玉水寨的高山流水之美。</h3><h3> 玉水寨景区内设有东巴文物展厅,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纪念碑,东巴画廊,东坝村,东巴音乐展演厅,这一切向人们展示着神奇的东巴文字,东巴经书,东巴绘画,东巴文物,音巴音乐舞蹈,还展示着古代造纸,酿酒等工艺及古代村落,传统民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教壁画,其构图生动,色彩艳丽,它用东巴画的手法,形象展现了东巴经典内容,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思想和智慧及其价值观、理想、生产、生活等。其中展厅一侧有一幅壁画,画了一个女人因为顺手牵羊,被鬼怪把肠子拉出来,警示为人要多做善事,否则下地狱会受到鬼怪的惩罚。另一幅壁是“殉情者”,画的是一纳西男青年在悲痛之中燃起熊熊大火抱着情人的身体投入火海,双双化为灰烬。表现了热恋中的纳西族青年男女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感人场面。</h3><h3> 参观完东巴画廊,随即登上两个台阶,正面是一座类似于佛寺中大雄宝殿的雄伟大殿,它是玉水寨的主体建筑,叫“玉水缘”,如今是丽江唯一的东巴神殿,以玉水缘为中心的玉水寨,成了丽江唯一的东巴文化传承与展示基地。</h3><h3> 晚上丽云夫妇请我们去一家大理餐馆为我们饯行。多次和他们的交往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情谊,他们夫妇二人话语不多,但待人诚恳,说好下次再去丽江就住他们的别墅庭院。</h3><h3> 夜色渐临,我们即将乘火车离开丽江返回昆明。或许以后还有机会来丽江,但我不知道它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纯朴,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人类金钱目标的面前,面临的只是逐步消失的命运。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砍,最后一滴水用尽,最后一只鸟再也飞不起来时,人们才发觉钱财不能吃。在丽江的时间虽是短暂的,但记忆却是永久的。</h3><h3> 2015年5月写于昆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