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风堰三月菜花香</h1> 因为梦想,所以选择远方。<br> 阳春三月,去漩涡镇赏凤堰古梯田、拍油菜花是每个摄影人的梦想。尽管我已去过一次,但在“又逢漩涡菜花黄”的季节,我还是按捺不住对金灿灿油菜花的向往。2019年3月23日,披晨风、踏晓月,两辆中巴外加一辆小车满载民俗摄影协会的47名会员,沿着高速公路一路穿山越岭向着漩涡镇进发。<br> 穿山洞,跨沟壑,越秦岭,窗外,山川秀丽,郁郁葱葱,片片油菜花从眼前掠过,茶园里闪烁着姑娘们忙碌的身影,车移景新,如履画廊,风景这边独好!<br>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午,终于来到位于安康汉阴漩涡镇半山腰的“老君关”农家乐。房子是新盖的二层楼,白墙红顶,绿帘映窗,彩旗飘飞,楼顶的太阳能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一树盛开的桃花以娇艳动人的风姿欢迎我们这些风尘仆仆的客人。<br> 在这里,听安康摄影同行说,凤堰古梯田位于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共约1.2万余亩,绵延数十公里分布在约600米的海拔间。<br> 站在院边向下俯视,远山如黛,阡陌纵横,绿树葱茏,油菜梯田纷繁交错,水田似明镜般依次排列,部分凤江梯田可览,青瓦覆顶的冯家堡子依稀可见......我不失时机,拍了一张又一张,只恨镜头太短,难如心愿。<br> 听贾莉秘书长讲,该户饭菜好吃,本没在意,谁知菜一端上,大伙便三下五除二一扫而光,十个菜、一盘饼、一盘馍、三盆米饭似乎还没填饱肚子!真不知是该农户饭太好吃,还是大伙已饿极?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br> 由于住房有限,午饭罢,部分人便到山下的”冯家堡子农家乐”去住,我也随之。放下行李,不敢懈怠,将周围目所能及的远远近近的油菜花尽收镜中,然后去参观冯家堡子。<br> 冯家堡子位于东河村,距县城40公里,占地30多亩。是漩涡镇的名门大户。上次来曾走马观花参观过,印象不深,唯一记得的是石头垒就的城墙,也曾登上城墙极目花海。这次细看,感觉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落基本相同,只是不是南北排列,而是以东西为中轴线来排列的。但对那个“齿德双高”的大牌匾则特别用心地拍了照,因为在来的路上,大家曾对这个“齿”字的含义进行过探讨。这次,我感兴趣的则是冯氏家族移民迁徒的历史,于是仔细参观了冯氏移民展厅。<br> 明清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年。地处西北、西南的陕南、四川一带,因战争而造成饿殍四野、渺无人烟。清王朝统一天下后,为稳固政权、安抚民心,挽救两地锐减的人口、荒芜的良田,自顺治年间便推行“移民垦荒”政策。两湖、两广、安徽、福建等南方庶民在清政府强权加激励政策的驱动下,纷纷向陕南、四川迁徙,形成历史上“明清川陕大移民”之潮。<br> 冯氏一族祖籍湖北孝感市麻城县高杆堰乡,于明朝中后期根据朝廷的移民政策,移居到陕西长安县冯家庄。明末,先祖冯开基恐长安战乱,又迁至紫阳县五郎坪,数代后,传至冯承先。冯有儿五个,三子冯景昌在战乱中家产失、英年逝。其遗孀韓氏走投无路,带三个儿子逃荒到漩涡镇东河村落脚。他们凭一双勤劳的双手、过人的才干,家道日渐中兴。其三子冯新敬之长子冯有泰胆识过人,持家有方,在家族中崭露头角。随着家族的富裕、人口的增多,他投资黄金千两修建宅院,从乾隆三十四年到五十七年,历时24年。<br> 冯家堡子是一座兼居住、防御性于一体的民居,由城墙和住所两部分组成。城墙高10米,厚3至4米,四面各有城门,城门上设炮楼,内侧有内城墙,城门下有相通的逃生暗道。堡内有房屋60多间,可容纳200多人居住。正房沿东西轴线依次展开,前、中、后院皆为相对独立的四合院落,既各自独立,又珠联璧合。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土木结构,梁搭墙及抬梁穿斗构架,悬山顶,合瓦覆顶,是秦巴山地民居之经典。目前供游人参观游览。<br> 漩涡镇之所以有名,在于有地质独特的凤堰古梯田和油菜花海,可有多少人能知晓它竟是明、清大移民的产物!而位于漩涡镇茨沟村的吴氏先祖则功不可没。下午四时许,我们去“吴氏花屋”参观。<br> 吴家花屋,距汉阴县城五十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是祖居湖南长沙善化县的吴氏先民吴上锡于清乾隆二十一年移居堰坪后,其第三代后裔吴敦伍于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修建的。起名“花屋”,与一段美丽的传说有关。<br> 传说,当年吴上锡随蜀民迁移途经陕南汉阴漩涡镇时,但见这里古木千樟,翳蔽天日,山脊荒芜,居者寥寂。忽见一只美丽的凤凰乘祥云翩然而至,十方众神佛手云头,漫天花瓣飞舞,一座鲜花覆顶、雕梁饰粉的花屋出现于凤凰起舞的山顶。云雾退却后,花屋渐渐消失......<br> 其后,吴上锡将南方水利“疏导儲泻”的先进技术引入堰坪,垦荒地、筑梯田、修水渠、挖水塘、引水灌溉,泽民一方。又建寨赈饥、经商办学、德润四方。嘉庆十六年,吴敦伍雇请川工名匠,按当初所见“花屋”起新居于凤舞之地茨沟,精选地道木材、石条,精雕细镂,并移奇花异木于江南。不两年,新居落成,因重阁巍峨,宫林合抱,雕梁画栋,玉栏绕砌,亭阁花映,故起名“花屋”。<br> 此后,吴氏子孙亦商亦农,亦耕亦读,或习文、或练武,有科举及第勤政怜民者,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者,有留洋归国从政从教者,有参加红军抗日阵亡者......成为威震一方的名门望族。<br> 吴家花屋坐北向南,分东、西两院。西院“大夫第”为士大夫吴学瀚故居,东院“进士第”为县令吴学瀛故居。<br> 西院分内、外两进院落。其中,外院东面有昔日“学房”5间,西面为花园。内院由前厅、正厅、西厢房和东厢房组成天井正院,西厢房与最西面的庑房和厨房构成西偏院小天井,东厢房与磨房和仓房相连。整体建筑共有大小房屋31间,正房雕梁画栋,为抬梁及梁搭墙构架,两坡水,合瓦覆顶。东、西厢房二层有雕花木栏曲折萦绕,院内芙蓉出水的石雕清晰可见,陈旧的窗棂上精雕细镂着各色花草、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目前,已复原为当年吴氏贵族生活陈设。<br> 东院有房屋22间,部分建筑已毁,现存12间,亦典雅精致。目前作为专业展厅展现明清川陕移民背景,吴氏家族迁徙史、发展史、成就史、梯田拓恳史。<br> 可喜的是,在吴家花屋大门外,是一望无际盛开的油菜花和层层水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花水相映,与吴家古朴庄重的门楼构成一幅天然和谐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br> 拍日落日出是摄影人的最爱,而最适合拍摄日落的地方是堰坪村的古梯田。下午六时许,我们登上位于村东山上的观景台,这也是我第二次来这里。俯瞰梯田,只见地势格外开阔,梯田更显浩荡、壮观、圆润和舒朗。细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白墙黛瓦,层次分明。金色的梯田如水波般层层荡向远方,闪亮的波纹清澈而灵动,让人感觉如入仙境。<br> 这里即是吴氏先祖落脚后,开垦修建的第一块规模较大的连片梯田,也铺就了吴氏家族繁荣兴旺的奠基石。其后,吴氏家族与当地土著民一道,自清乾隆至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坚持不懈,垦荒造田,才形成今日1.2万多亩,面积38平方公里的凤堰古梯田,演绎了一个家族的传奇华章。<br> 那天,天气不是特别晴朗,太阳终于没有露出她可爱的笑脸,日落虽没拍上,但美丽壮阔的梯田已印在我心里。<br> 吃罢晚饭,微风拂面,桃花绽香,站在桃树下向山谷望,一片漆黑、寂静,唯有点点灯光呈一条斜线在黑夜中闪亮,犹如天上的银河坠入幽谷,引人万千遐思。夜半风寒,星月辉洒半窗,我却甜蜜酣睡,梦入花乡。<br> 24日晨六点,我们披星戴月去登堰坪古梯田西山的一个观景点拍日出。山上晨风晓寒,薄雾笼罩,山色隐隐,朦胧的晨曦中鸡鸣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这熟悉、久违了的声音使我霎时喜悦,于是依栏静赏......“清风薄雾锁梯田,破晓雄鸡鸣谷间。惟见影人云上动,长枪知是聚东山。”一首七绝有感而发。<br> 七时整,当我们以迫切的心情渴望旭日东升时,太阳还是羞羞答答以青纱遮面,不露娇容。或许是被大家的真诚所感动,七点半,太阳终于冲破云层,光耀山谷!整个梯田、油菜霎时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只见在层层金色油菜花海中,阡陌相连,房舍参差,花房相映,两个水塘如明镜镶嵌于中央,整个梯田犹如一幅立体的油画,美的动人心魄!我们抓住机遇,一阵狂扫,并不断变换位置,只听见清脆的快门声响成一片......<br> 八点半,我们下山,我便在道路两旁的农舍外进行拍摄。这里的民房新旧参差、高低错落,但新房占大多数,多为两层小楼,白墙青瓦,朱色的大门,宽敞的院落,一树树盛开的桃花在院中绽放,给人一种时尚、现代、清新、明亮之感。而旧房则显古朴典雅,或被桃花辉映,或被青竹环绕。无论新房与旧居。都被连片的油菜梯田所萦绕。我背着相机徜徉于农户和花海之间,只见有的农妇在往家担草,有的在田里干活,有的则在院里盖新房,有的农户已办起了农家乐招待游客,有的院落已放有小车,在临近马路的墙面上,还挂有习近平的画像和语录......<br>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在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中,水塘如一面明镜跌入其中,清澈而明亮。一座座漂亮的白色楼房和金灿灿油菜相映生辉,背后青山连绵不绝,天上白云缭绕,真乃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啊!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这片古梯田的重视和保护,感受到改革开放使这里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于是,用镜头记录下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留下了我快乐的瞬间!<br> 在返回农家乐的路上,我们在一处观景台稍事停留。这个观景台是一个悬空的木亭,上书楹联一副:“春陇梯梯雨;秋山缕缕云”,横批:“福田”。登上木亭俯视,凤凰山巍峨雄壮,盘山路九曲萦回,中间谷地即为凤堰古梯田。但见层层梯田环抱着山脊,盘绕向上,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形状各异。从高处远望,阡陌相连,一条条优美的曲线在蜿蜒前行,陇间树木葱茏,梯田黄绿相间,白墙黛瓦相辉,清幽而雅静。<br> 两点回农家乐,两餐并一餐吃,早已饥肠辘辘,必是虎狼之师!<br> 饭后乘车返西安。途中,在又一观景台驻足观赏。此观景台较长,长长的木栏围挡可供多人同时观赏。这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国家水利风景区”标识,有陕西省文物局2012年颁发的“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标识,以及对凤堰古梯田历史的简单介绍。站在这里和上一个观景台观察到的变化不大,只是山峦更显层峦叠嶂,可望见的规模更大一些。不过,这里也多了一景,那就是建了一个几十米长的“凤堰古梯田”浮雕群,用约二十幅生动的画面来讲述凤堰古梯田的发展历史和风土人情,使人收益匪浅。<br> 两天的凤堰古梯田采风结束了,我不仅拍摄了大量的油菜梯田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对这里梯田的开发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也有遗憾,就是没有深入下去和农民交流,人文片拍的很少。<br> 凤堰古梯田,一个美丽的梯田,一个真正惠及一方百姓的福田!<br><br> 王 娟 2019年4月<br> <h1>附图:</h1> <h3>去漩涡鎮的路上,窗外片片油菜花盛开,车移景新,风景这边独好</h3> <h3>“老君关”农家乐</h3> <h3>一树艳丽的桃花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h3> <h3>站在桃树下向山下俯视,远山如黛,凤江梯田可览,</h3> <h3>全体采风会员在农家乐院子合影留念</h3> <h3>凤江古梯田美景如画,使人流连忘返</h3> <h3>冯家堡子一瞥</h3> <h3>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牙齿和健康长寿有关。“齿德双高”即寿长德高</h3> <h3>吳家花屋西院“大夫第”</h3> <h3>英家花屋门前的油菜花海和层层水田</h3> <h3>由吳氏祖辈始开恳的坪田梯田美丽如诗画</h3> <h3>夜晚的古梯田景色</h3> <h3>夜晚,点点灯火如银河坠入峽谷</h3> <h3>清晨上山拍日出,峽谷晓雾朦胧</h3> <h3>日出后的堰坪古梯田流光异彩,美不胜收</h3> <h3>在梯田留影,摄影人的最爱</h3> <h3>一树桃红映山路</h3> <h3>桃花衬黛瓦,古香古韵</h3> <h3>贴有习近平画像和语录的农家外墙</h3> <h3>辛勤劳作的农妇</h3> <h3>青竹伴土屋,质朴中透出几分诗意</h3> <h3>被金色油菜花包围的农家院,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分外漂亮</h3> <h3>堰塘似镜落花海</h3> <h3>置身花海心飞扬</h3> <h3>两层悬空的木楼观景台</h3> <h3>从景观台俯视凤堰古梯田</h3> <h3>景观台上的飞凤图标</h3> <h3>观景台上的“凤堰古梯田巨型浮雕”</h3> <h3>美篇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