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八四年离开皖南绩溪万里厂回到上海,今天和老同事们一起重游故地,已经是离开它的三十五年后了。如今的这里,历经几十年的变化,已经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了。但山川依旧,倘佯在峰峦叠翠,溪流潺潺之间仍有人在画中游的美感。吮吸着故土熟悉的气息,就如同那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见如故,分外亲切。人的地理位置挪动了,内心却未曾离开过它,萦绕在心,这便是故乡情结。</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只见这眼前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厂区,生活区,满目苍痍,废墟一片,内心涌上几分悲凉感。昔日的勃勃生机已荡然无存,落幕了,它述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几十年过去了,往事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在脑中翻腾着。记得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芳华,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有点懵懂又不失激情的来到了这片穷山僻壤,‘’靠山近水扎大营‘’是当时形势的需要,我们在这里这一扎根便是十年之久。青春留在了这里,眼前的一切已是物是人非,那沉淀的记忆却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铁门内空旷的场地,那是工厂驾驶班遗留的场址。想当初,一个千把人的中小型厂子,专属配置的各种运输车辆,最多时拥有二、三十辆,比较当时上海同等规模的工厂,哪见过有如此的"奢华"?这也算是"小三线"特有的一种气派了吧。处在相对闭塞的山沟沟里,生活要展开,生产要运转,自然离不开这"四个轮子的先行官"。最吃香的还是我们可以直接坐车回上海,尽管那时公路不完善,起码十几个小时,但心里却甭提有多高兴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看!这就是我曾经居住的家属楼。</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原来厂区生活的中心区域,小卖部,菜场,理发店,幼儿园,医务室等都集中在这里,根据建筑外形,职工们习惯的都称它为‘’角尺大楼‘’。</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这片楼是刚进厂时的男女青年宿舍楼,热血沸腾,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女,下班后的业余生活基本就是在宿舍相聚,点燃煤油炉,烧几个拿手小菜,喝酒聊天,更有文学爱好者饮酒作诗,也有喝的酩酊大醉,一醉方休者。山沟里的业务生活虽然枯燥,但也有欢乐,那些小故事至今也还是老同事们相聚时的话题,难以忘怀的旧事。</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几十年的友情啦,当年同吃同住同饮,山山水水见证了你们的深情厚谊!感情深一口闷啊!🍺🍺🍷🍷</font></b></h3> <h3><b> 一九八八年小三线全部撤回了上海。</b></h3><h3><b> 虽然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这里的变化似乎与我息息相关,这里留下了我的人生轨迹,留恋~留恋于当年的无比纯正与朴实。</b></h3><h3><b> 再回首,恍然如梦, </b></h3><h3><b><font color="#010101"> 再回首,我心依旧。</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