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h3><h3> </h3> <h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h3><h3>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经常阅读,自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绿柳。因此,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是充实生活、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h3> <h3>上午9点钟开始签到,准备入场……</h3> <h3> 5月25日早上10:00,2019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准时开赛。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115个公共图书馆和公益场馆,吸引了近7000名选手参赛,是到目前为止阅读马拉松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共赛事,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阅读推广赛事。</h3><h3> </h3> <h3> 我们组有幸被抽中,与30多位队友一起代表北仑地区参赛。Echo为队长,队名为on the way。除队长外,其余4位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也是第一次听说阅读马拉松,不知何时火热的城市路跑和乡村越野马拉松一词联姻上了“阅读”。有点惊喜,又有点小紧张,担心读不完,害怕考不及格。</h3> <h3> 7000人的比赛规模,对于阅读马拉松堪称声势盛大,盛世空前!</h3> <h3> 阅读马拉松想要带给大家的体验——阅读者聚集在一起,享受一段完整的6小时阅读时光。</h3> <h3> 北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很是细心周到,不仅为每位选手配备了矿泉水,还准备了新鲜美味的城市田园西式午餐,面包、寿司及牛奶。</h3><h3><br></h3> <h3> 选手们更是给力,为了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比赛规则为阅读速度+阅读质量),边吃边看书,也是拼了!</h3> <h3>大家身体安静心情紧张的阅读场景</h3> <h3> 时间过得很快,安静,紧张,充实的一天过去了。16:00,历时6小时的2019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正式拉上帷幕。</h3> <h3> on the way 队排名252名,用时46时3分30秒。初次参赛,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悦读,享受过程。用我们队长的话说,我们配合默契,相处愉快,明年继续。活动至始至终未缺席一人,并老师评为“最团结组”,并享受单独集体照至高荣誉。</h3> <h3>个人排名1704名。</h3> <h3> 本次阅马大赛选择的比赛用书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寻找宜居行星》,作者詹姆斯·卡斯汀(James Kasting)是美国宾州大学地球科学教授,他自1993年开始就研究“宜居带”,本书探讨了人类在探索类地行星的过程中的发现与思考。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非专业的大多数人来说显得有些枯燥难懂,读起来非常吃力。不仅有天文,还包括地理,影像,历史,化学,生物,数学等专业。可以说,长这么大,第一次读这么偏门的书,要不是比赛,打死我也不会瞧一眼,本人更倾向于人文历史文学类书籍。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诚如组委会说的:旨在延续五四以来的传统——不断提高的科学素养是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基础。</h3> <h3>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具体而言,主要指的就是阅读。它是生命的一种“马拉松”,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飞跃与提升……说到底,阅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炼,与成长、成功相伴,修炼到家的,便可“得道成仙”;舍弃这种修炼或偶尔为之者,有可能“言语无味”。</h3> <h3> 比赛结束,每人将得到一块精美奖牌,北仑图书馆还额外为每位选手送上了一盒香薰和带有Logo及印好“悦读生活,书香相伴”字样的精致棉麻手提袋。</h3> <h3> 感谢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组委会,感谢北仑图书馆,感谢我们的队友。</h3> <h3> 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并不是一定改变命运。</h3><h3> 来吧,让我们一起阅读吧,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h3><h3> 顺作一首打油诗:</h3><h3>【长三角阅读马拉松】</h3><h3> 阅读马拉松,</h3><h3> 大家很用功;</h3><h3> 速度加质量,</h3><h3> 全力向前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